大单元视域下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实施探索

2023-02-18 14:12李秀媚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22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初中语文文本

李秀媚

摘 要:通过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分析可知,全新的初中语文教材设计以单元主题为主线,注重以“单元任务”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设计模式不仅更好地将阅读与写作教学融为一体,更有效促进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就要立足于宏观视角,在全面结合“读写结合”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鉴于此,本文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学为例,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情,从三个主要方面对如何在大单元视域下实施“读写教学”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初中语文 大单元 读写结合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2.040

众所周知,听、说、读、写是语文綜合学习能力的四大主要内容,其中,阅读为学生收集信息、感知体验的“输入”过程;而写作则是学生语言运用、表达思想的一种“输出”过程。而从教材的设计模式中不难看出,初中语文教材越来越强调“单元整体化”,每一个单元所选配的文本都有着同样的主题,这一设计模式不仅是对“读写结合”理念的直接呈现,也体现了一种螺旋上升式的教学目标,且更为贴近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以大单元为视角展开“读写结合”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核心语文素养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注重整体教学设计,围绕单元目标构建教学思路

大单元教学模式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其有着较强的整体性、结构性和逻辑性,其所涉及的知识面更广、逻辑性更强,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知识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更为清晰地把握知识结构体系,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在其中,单元主题是大单元教学的“方向标”,对整个教学有着决定性作用。

1.分析单元主题,确定整体目标

目前我国初中语文教材都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编写的,这就意味着一个单元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是围绕着同一主题选择的教学篇目。因此在实践中,教师也要通过“单元”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性”把握,并按照一定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一步一步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从而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达到既定的写作目标。

例如,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以下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包含《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和四首古代诗歌,从对该单元文本题目的分析将该单元主题总结为“四季美景”。在确定该单元主题之后,教师要对每一篇文章内容进行通读,并在确定单元目标的基础上,设定读写目标:

阅读目标:学习记叙文的朗读技巧,把握重音、停连,能够读出抑扬顿挫;

写作目标:揣摩单元文本语言表达形式,能够充分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并选取某个季节具有代表性的景物,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段撰写一篇记叙文。

2.结合文本内容,组织随笔练习

随笔练习是“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重要形式之一,对激发学生的读写热情、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深化学生的读写认知等具有重要作用。初中语文教师在大单元视角下展开“读写结合”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在学生充分了解单元主题、确定整体目标、掌握重点知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以文本内容为基础展开随笔练习活动,让学生在读写练习中主动发现语篇学习目标与写作训练目标中的关联之处,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单元核心,达成教学目标。

例如,在进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读写教学时组织学生进行随笔练习,其最主要目的是要对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进行诊断测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正式教学前让学生以“我爱____(季节)”为主题撰写一篇200字左右的习作,并让学生在撰写完毕之后朗读出来。这不仅能够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记叙文写作基础,还能够让学生在随笔练习中、在朗读过程中了解单元特点以及自己的读写水平。

二、分析单元文本内容,围绕“契合点”规划教学过程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充分分析单元文本内容的方式寻找文本之间的“契合点”,再以此为突破口,从“以读促写”和“以写促读”两个方面进行单元教学过程规划,让阅读成为学生写好文章的基础,让写作成为学生读好文章的铺垫。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的交流与思想共鸣,还能够让学生通过阅读接触到更为广阔的世界,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写作是学生通过文字表达思想、观点的方式。在以大单元为视角的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阅读与写作巧妙地关联起来,让学生通过阅读吸收文本中有价值的写作技巧,在写作中掌握多元化的阅读方式,从而让“输入”与“输出”更好地进行结合,共促学生的素养发展。

1.以“阅读”走向“写作”

首先,要“多读”。著名学者张中行先生对“读书的好处”进行了全面分析,其认为多读书能够让人在“笔未着纸”时就能够“文思泉涌”,实现“以笔达意”。学生多读书能够吸收各种知识和思想,让自己的思路更加清晰,从而在面对不同写作主题时能够游刃有余。为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明确“以读促写”的重要意义,在实践中不仅要让学生阅读单元中的篇目,还要根据单元主题为学生搜集与之相关的更多篇目,以此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从对好文章的阅读中吸收更多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真正实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例如,在进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读写教学时,教师可以从“作者”的角度为学生提供与“四季景色”有关的阅读材料,也可以从“主题”角度为学生搜集其他描写四季景色的文章,让学生在阅读同一作者不同文本且同一主题、不同文本不同作者且同一主题的阅读过程中,掌握多元化的写作方法和情感表达方式。之后,教师再让学生根据阅读材料当中的写作方法和情感表达方式进行文本创作,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其次,要“精读”。张中行先生还说:“所谓读好的书,一方面要读内容好的书,能够让人长见识获得深刻感悟的积极向上的书;另一方面,要读表达好的书,能够让人清楚地了解其中的语言、故事脉络,并享受语言带来的美的感受。”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此阶段学生经过小学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也善于模仿阅读内容进行创作。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基于大单元视域展开“以读促写”的教学当中,就可以从这个角度引导学生展开对单元文本内容的精读,让教材文本成为学生的写作范例,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语言积淀和语感积累,找到写作“依靠”,真正实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例如,在进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读写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教材中《春》这篇文章为剖析对象,通过让学生精读该篇文章并回答问题的方式,将此篇文章的创作特点、修辞手法、情感表达等知识内容对学生进行细致化讲解。如“第一段中,为什么‘盼望着要重复出现两遍?如果删掉会怎样?”“你能找出稳重的排比句吗?你觉得这些排比句怎么样?”让学生明确自身优势,了解短处不足。

2.以“写作”走向“阅读”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仿写”“续写”“改写”的方式引领学生展开阅读活动。对于新时期的初中生来说,他们的写作思路相对局限,所积累的写作素材也并不丰厚,当他们在面对一个写作主题时往往无法快速地进行反应。而初中语文教材当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多名学者经过研究、讨论而确定的,这些文章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語文知识,同时每一篇文章都能够为学生提供非常大的写作帮助。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基于大单元视角展开“以写促读”的教学当中,就可以利用“仿写”或者“续写”“改写”的方式进行授课,培养学生的读写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例如,在进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读写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前置学习任务,即让学生通过对单元中三篇文章以及四首古诗词的阅读,自由选择一篇(首)教材文本进行“仿写”或者“续写”“改写”。学生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就会对单元文本进行阅读,并基于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文本进行创新写作。如此一来,教师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正式学习单元知识之前,充分了解该单元的文本特点,也能够促使学生在正式学习时更为顺利地进入学习状态,从而实现对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双重锻炼。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情境写作活动”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该写作活动主要是让学生根据单元文本内容进行“课本剧创作”,并根据创作的剧本进行表演活动。学生若想要高效完成活动任务,不仅要对单元文本进行深入阅读,全面分析文本创作特点,同时还要在梳理脉络、总结创新的基础上进行剧本撰写,这个过程不仅是学生提升自身阅读能力的过程,也是学生进一步了解单元主题,感知文本内涵的过程。

例如,在进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春》的读写教学时,该篇文章是朱自清先生于1933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不仅包含了作者在特殊时期的思想情感和人生追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自由境界的向往。教师在利用“以写促读”展开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文本内容的解读创作课本剧,作者将文章中的一个个春天的景色、事物“拟人化”,最终以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如在表达“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就可以结合生活中同学之间“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追赶情境”进行表演。需要注意的是,在基于大单元视域的“以写促读”教学中,“情境写作活动”可以适用于每一篇文章或者古诗,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创作能力。

三、强化单元评价设计,围绕“多元性”优化评价方式

评价是完整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学生明确自身优势和不足的关键途径。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基于大单元视角展开“读写结合”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评价的优势作用,不断研究评价的方式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

1.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初中语文教师在基于大单元视域展开“读写结合”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真实学习效果进行及时反馈,注重评价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指导作用。另外,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教师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从而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契合自身发展的评价当中获得最真实的反馈。

例如,当学生完成单元写作活动之后,教师可以将“书面评价”与“口头评价”相结合,让学生在教师给自己的“书面评语”中了解自己的写作优势,明确自己的不足。同时,教师在学生完成每一次的单元写作任务之后,可以利用手机拍照功能,将学生每一次的写作内容进行保存,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再将这些照片放在一起给学生观看,并运用“口头评价”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够在“对比”的方式中看到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进步,这种评价不仅更具针对性,同时也更容易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接受自己的不足。

2.丰富评价方式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评价,关注评价的多元性、整体性、综合性。因此,在基于大单元视域的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注重对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创设,不仅要加入学生自评、互评等环节,同时还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入家长评价和社会评价,从而让评价结果更为客观、科学,进一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多元化的评价中学会欣赏他人、学会剖析自己,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3.细化评价内容准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评”三个方面。若想三者实现统一,教师就要对教学评价内容、准则进行细化,让学生精准地了解自己在各个方面的学习情况,让评价为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助力。在评价准则的制定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其与课程标准相一致,还要与单元目标、学生实情相一致,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选择恰当的评价方式,从“评价细则”中设计评价内容。

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以“四季美景”为主题编排了三篇写景文章和四首古诗文,单元写作主题为“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当学生在完成单元知识学习和单元写作任务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和写作情况进行目标细化,并在评价标准中逐一体现出来,以此检查学生的读写学习效果。如通过单元知识的学习,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是否会留心身边的事物,感知到周围景色的变化?你在观察事物的时候除了通过眼睛,还可以通过哪些感官?你能否结合文章的创作手法自己写一写不同景色给你带来的感受?这种细致化的评价,不仅是帮助学生实现再思考、再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巩固学生读写效果的过程,还是一个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过程,更是进一步推进教、学、评一体化的过程。

总而言之,读写结合是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初中语文教师在基于大单元视域展开“读写结合”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研读大单元教学理念,加强对“读写结合”的研讨,从大单元视角正确认识“读写结合”的优势,通过对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创设,对学生展开针对性的“单元读写”训练,促使学生在教师搭建的高阶读写学习框架中,获得发展,实现进步。

参考文献:

[1] 尹才华《单元视域下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以统编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教育艺术》2023年第4期。

[2] 高文琪《基于初中语文教材的读写结合教学法研究》,《基础教育研究》2022年第6期。

[3] 胡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策略》,《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年第2期。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初中语文文本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