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理念下的高中历史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路径探索

2023-02-18 14:12卓美新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22期
关键词:五育高中历史素质

卓美新

摘 要:在新《课标》教育改革背景下,为不断提升高中历史育人水平,教师应当积极探索五育并举视域下1+X学科融合的现实育人路径。本文针对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论证该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可行性。通过制定多元化的教学目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整合跨学科的教学资源、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实现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与贯通,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五育并举 高中历史 学科融合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2.044

五育并举指的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旨在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而高中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等。因此,教师如何将五育并举教育理念与高中历史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是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问题。

一、五育并举和学科融合概述

(一)五育并举

五育并举是由民国时期的教育家蔡元培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五育并举强调教育的综合性和整体性,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具体来说,德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智育旨在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体育旨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美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劳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劳动精神。

(二)学科融合

学科融合是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机融合,以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和实践,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学科融合的实现需要教师具备跨学科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也需要学校提供相应的教育资源支持。

二、高中历史1+X学科融合的教学意义

通过融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基于五育并举的高中历史1+X学科融合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强调跨学科的知识学习,将历史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提高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基于五育并举的高中历史1+X学科融合教学,可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如历史剧表演、历史事件讨论、研究性学习等方式,教师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这些教学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自主学习能力。

为了适应融合教学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通过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合作和交流,教师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这种教学方法还能够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三、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教师往往只注重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讲解,而忽视了历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和联系。这种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只了解历史知识的表面,而无法深入理解其背景、影响和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而单一的教学内容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学生对历史学习感到枯燥和乏味。

教学方法陈旧问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没有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这种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无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和创新能力,难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问题。教师忽视学生在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容易导致学生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笔者认为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使学生难以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

四、五育并举视域下高中历史1+X学科融合教学的策略

(一)制定综合教学目标

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历史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历史教学中融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的相关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制定高中历史活动课“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的育人目标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历史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有机整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秦汉统一”的相关教学内容为例,在秦汉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如推行法家思想、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修建长城等,使秦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然而,秦朝的统治并不稳定,由于秦始皇的残暴和专制,引起了民众的不满和反抗。在秦朝末期,刘邦推翻了秦朝的统治,建立了汉朝。

在设定五育并舉的育人目标时,教师可突出活动课的主题,即家国情怀,具体表现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族的情感。例如,在秦朝时期,蒙恬将军北击匈奴、修建长城,保卫了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尊严。在汉朝时期,卫青、霍去病等将领也多次出击匈奴,保卫了国家的边疆和民族的利益。

教师在教学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内容时,可挖掘相关的爱国情怀和教育素材,如在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提出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思想,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和责任担当,而在南北朝时期,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也体现了家国情怀。又如,教师教学中华民国时期的历史内容时,可挖掘其中的历史育人素材,如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的思想,倡导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等。

(二)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通过多种活动的开展,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知识,提高其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演历史剧的形式,深入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同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组织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历史问题,培养其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高中历史教学中“当代中国的外交”的相关内容为例,教师可将其与高中政治教学内容进行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与文化认同感。教师首先可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知识,包括中国历史的演变、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等。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中国外交政策的理解程度。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入本课的主题——当代中国的外交。

教师介绍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和背景,包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和变化,同时结合历史和政治学科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中国外交政策背后的战略考虑和国际环境。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与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关系。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中国如何通过国际组织来开展外交活动,同时结合地理和政治学科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国际组织的性质和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国与周边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和交流情况。同时,教师要结合历史和经济学科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历史渊源和经济联系。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基于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模拟发展中国家和中国在进行国际谈判时的立场和策略,并结合经济和政治学科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状况和政治体制。在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时,教师应当强调学科融合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通过多种学科的视角来思考和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资源整合

教师应注重跨学科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在讲解世界历史时,教师可以引入地理、政治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世界历史的背景和发展过程。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整合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使历史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高中历史课程中,“交通与社会变迁”是一个重要的主题。从历史与地理融合的视角来看,这一主题涉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交通工具的创新对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教师可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切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进而实现五育并举育人目标。

在历史解读视角下,交通工具的发明和改进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从古代的马车、帆船,到现代的火车、飞机,每一次交通工具的革新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进步。如铁路的出现使得商品和人员能够快速流动,从而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同时,交通工具的发展也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使世界逐渐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

从地理角度来看,交通工具的创新不仅改变了人类的出行方式,也深刻影响了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如河流和海洋是古代重要的交通通道,对沿岸地区的城市兴起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现代以来,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建设使得内陆地区得以更好的开发利用,从而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由此可见,教师引导学生从历史和地理融合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交通工具的创新对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的影响,让学生分析不同时期交通工具的创新对贸易、文化交流、城市化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这些变化的制约。此外,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自主探究不同地区交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从而更好地理解交通与社会变化的密切关系。

在引导学生拓展学习时,教师可带领学生研究特定地理环境对当地社会发展的影响。如河流沿岸的城市往往更容易发展成为商业中心或工业基地。而山地地区则可能因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导致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通过对比不同地理环境下的社会发展情况,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重要影响。如雪域高原上的交通以马车为主,而海洋地区的交通则以船只为主。地理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交通工具的适用性。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理解地理环境与交通工具之间的相互影响。

教师在引导学生对“交通与社会变迁”进行主题深入探究时,可引导学生研究交通工具的创新如何引发社会变迁。如马车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更快地到达远方,从而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而汽车的普及则使得人们可以更自由地出行,从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交网络,学生可以通过研究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更深入地理解交通对社会的重要作用。同时,在为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引导学生研究当代交通问题及其对策,如针对交通拥堵问题,学生可以研究城市规划、公共交通建设等解决方案。同时还可以探讨这些对策背后的地理和历史因素,如城市规划中的道路布局和公共交通网络的建设,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四)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评价工作是五育并举视域下,高中历史“1+X”学科融合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教师的评价应全面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发展情况,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平时观察、作品评定等,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发展情况。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此外,笔者认为评价机制还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能力特点。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教师对于新生可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法,针对学生的平时表现和学习态度进行评价。在对毕业生进行评价时,可采用终结性评价的方法,侧重于学生的高考成绩和未来发展潜力等。

在实施评价机制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重以下几点,以保证评价工作的成效。1.评价结果应该及时公开,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不足之处,同时也能够提高评价的公信力。2.评价结果应该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3.评价应该从多个维度出发,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學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综合素质发展等,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师应探索学科融合教育的现实路径,进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教师们努力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研究的成果不仅为历史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也为其他学科的融合教学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未来,教师们将继续探索1+X学科融合教学的新模式和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薛伟强《高中生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培育的现状、问题与策略》,《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5期。

[2] 王恩双《“大概念”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索——评〈基于大概念的教学设计优化〉》,《科技管理研究》2022年第18期。

[3] 马维林《家国情怀视域下高中历史教学审美化建构》,《中国教育学刊》2022年第3期。

猜你喜欢
五育高中历史素质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