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海洋人才市场赋能海洋人才高地建设的路径研究

2023-02-18 13:21宋雪燕
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青岛

宋雪燕

[摘 要]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人才市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起到人力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又是经济发达时期生产力要素市场的核心内容。建设高水平的海洋人才市场对集聚优秀海洋人才、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中国海洋人才市场(山东)为例,通过分析海洋人才市场赋能海洋人才高地建设的内涵与逻辑、有利条件和约束条件,提出从海洋人才市场专业化程度、服务业态、数智化赋能、区域协同、产才融合、市场制度体系等路径进行完善和优化,从而推动海洋人才高地建设。

[关键词] 海洋人才市场 要素市场 青岛

[中图分类号] F0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642(2023)06—0081—05

发展海洋经济,关键在人才。人才市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起到人力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又是经济发达时期生产力要素市场的核心内容。高水平的海洋人才市场是海洋人才配置交流的重要平台,更是推动海洋人才高地建设的高效催化剂。国家人社部批复在青岛建设国家级人才市场(山东省政府挂牌中国海洋人才市场[山东])旨在建设东北亚地区的海洋人才集聚中心和交流中心,打造我国海洋高端人才集聚地和高素质人力资源富集区。国家级海洋人才市场赋能海洋人才高地建设的内在逻辑是什么,具有哪些优势,面临哪些约束条件,如何建设国家级海洋人才市场、更好赋能海洋人才高地建设,本文将对上述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一、国家级海洋人才市场赋能海洋人才高地建设的内涵与逻辑

(一)国家级海洋人才市场赋能海洋人才高地建设的内涵

高地是指局部范围内相对最高,能够俯视、把控全局的地方。人才高地是指人才高度聚集并能够长期带动区域发展具有战略高度的地方[1]。作为山东省和青岛市两级政府共建、两级人社部门共管的中国海洋人才市場(山东)通过发挥人才交流配置、培养、创新创业和产才融合等功能,既创造海洋人才集聚的良好环境,又能从政策层面为海洋人才高地建设提供保障要素。作为集聚、培养和高效配置海洋人才的重要平台,中国海洋人才市场(山东)通过建立战略导向型、开放竞争型、环境激励型的海洋产业人才机制[2],逐步形成青岛市海洋产业人才集聚环境,进一步增强青岛市海洋人才优势,增强打造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的竞争优势。

(二)国家级海洋人才市场赋能海洋人才高地建设逻辑

1.赋能逻辑:人才交流—融合增值—集聚效应

随着大量的海洋人才的交流配置、供需数据汇集、创新服务的开发以及市场体制机制等的创新,海洋人才市场的综合交流配置价值迅速膨胀,通过人才、岗位、技术、项目的采集、转化等,形成结构化的海洋人才供需市场,并进行供需主体间的交互连接,最终沉淀为海洋人才市场资本。通过海洋人才市场实现海洋人才、岗位、技术、项目供需双方信息交互碰撞,产生了新的高价值交流配置,实现市场作用的融合增值,要素配置效率提升,进而产生显著的海洋人才集聚效应。海洋人才市场围绕人才和用人主体打破海洋产业纵向和横向连接的人才供需壁垒,从而推动海洋智力与产业的融合发展。目前人力资源交流配置中信息壁垒的存在致使人才供需信息获取和共享难度大,导致人才市场存在部分失能;以岗位挖掘、人才储存、人才服务、项目征集、智力支持、交流配置为核心的海洋人才市场,凭借其强大的海洋人才汇聚和产才对接能力,可以实现海洋领域人力资源的便捷流动与共享,形成纵向互联、横向互通的海洋人才供需网络新生态(图1)。

2.作用机制:辐射连接—错位发展—精准增效

国家海洋人才市场依托标准化、精细化、信息化、智能化、集约化手段,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等途径,为海洋人才、企事业单位、产业、项目、技术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服务,为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具体来说,一是辐射连接。人力资源市场是基于“人+不完全信息”的市场调节机制进行人力资源配置,易导致供需错配,而中国海洋人才市场(山东)可以使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高效链接,引导人才、产业、创新与教育等资源有序流动,实现供需信息的对称与互动,提高匹配效率和准确度,实现海洋人才和用人主体的服务集约化。二是错位发展。中国海洋人才市场(山东)设置一个总部、六个分市场的服务矩阵,通过数智化平台、人才分类标准化,可以打通人才评价、数据壁垒,实现市场信息的互动、整合与协同,降低人才和用人主体的成本,提高人力资源信息供给的积极性,推动总部与分市场错位发展。三是精准增效。传统人才市场的服务模式对海洋人才供需、服务、项目等的收集、分析与响应均无法做到及时高效,无法反映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从而导致供需错配。数智化、个性化的海洋人才市场服务可以高效收集和捕捉供需双方多维异质性需求,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关联分析,深入挖掘潜在需求,对市场服务进行延伸和创新,有助于完善需求响应机制,提升差异化服务的精准度和效率(图2)。

二、国家级海洋人才市场赋能海洋人才高地建设优势与约束条件分析

(一)国家级海洋人才市场的现状

一是初步形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人才联合招引活动品牌。通过开展海洋人才交流洽谈会、涉海项目“揭榜挂帅”、涉海人才创业项目对接会等形式,创新服务、吸引人才、集聚产业。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年均100场以上,服务企业4000多家,发布招聘岗位10万个。二是初步形成集约化、多层次的人才供求数智化平台。以海洋产业为引领,归集蓝色经济区七市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重点用工企业等各类企业人才岗位需求信息,以中高端人才为主体的各类求职人员信息,建立覆盖蓝色经济区七市职业供求“信息港”。三是先后与美国领导力管理学院、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等海外人力资源机构和留学人员团体建立合作关系,初步构建蓝色经济区海洋人才工作全球化合作框架。四是作为召集人,联合蓝区七城市涉海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校、金融机构等单位,共同组建山东海洋人才高质量发展联盟,为海洋人才、产业、项目、区域发展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政府+市场”服务,初步搭建海洋人才产业融合发展平台。五是先后被国家级媒体和门户网站评为“中国人才市场最具竞争力品牌”“中国人才市场最具影响力领军品牌”“中国人才市场唯一标志性品牌”等荣誉称号,具有良好的市场化运作基础和较强的竞争力。

(二)国家级海洋人才市场赋能海洋人才高地建设的优势

1.海洋资源富集,海洋经济发展潜力巨大。青岛市位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交汇带,地处黄海之滨,环抱胶州湾,海岸线总长86330千米,海岛69个,海湾49个,是我国重要的东部沿海城市和经济中心城市。2022年,青岛海洋经济继续稳居沿海同类城市首位,海洋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总量超500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超过30%,远远高于全国78%的占比。拥有蓝色金融、海洋牧场、“国信1号”等众多海洋经济发展成果。

2.海洋科研实力居全国首位,海洋人才集聚优势明显。青岛市拥有中国海洋大学、崂山实验室、中科院海洋所等一大批国内顶级教育机构、实验室平台与科研机构,这些都为中国海洋人才市场(山东)赋能海洋人才高地建设提供强大的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基础。据统计,我国涉海科研机构共134家,其中高校37家,科研院所97家。青岛涉海科研机构26家,占全国194%,城市排名第一,其中,高校8家,占216%;科研院所18家,占186%。青岛国家级涉海研发平台7家,占全国212%;部级涉海研发平台37家,占全国330%。全国涉海院士77人,在青涉海院士25人,其中全职住青院士20人,占全国26%。青岛涉海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约5900人,占全国116%。

3.海洋发展各类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近年来,青岛市积极融入和服务于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先后印发青岛市加快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五年规划和三年行动方案,在全国率先出台精准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综合性产业政策《青岛市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构建起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在现代渔业转型升级、海洋装备提质增效、海洋人才招引集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23年5月青岛市委人才工作領导小组出台的《青岛市海洋人才集聚行动计划(2023—2025年)》,首次将中国海洋人才市场(山东)作用纳入文件,以打造全球高端海洋人才引领区为目标,提出海洋人才队伍更加壮大、海洋科创平台建设全面加强、海洋融合发展成效显著提升的工作任务,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海洋人才为支点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人才战略要地。

(三)国家级海洋人才市场赋能海洋人才高地建设的约束条件

1.海洋人才结构与海洋经济发展存在错位。随着青岛市海洋经济的发展势头愈发强劲,海洋科研开发的不断深入,青岛市对各类人才的需求类型不断增加,尤其对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海洋人才需求不断增加,而人才对发展环境的期待也逐渐增强。但目前,海洋人才生态环境建设的相对滞后导致地区海洋人才培养能力欠缺和吸引力不足,极大地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海洋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理顺,海洋人才发展的平台搭建不完善等,这些因素导致了青岛市海洋人才生态环境的缓慢发展。根据青岛市实名制人才库有关数据统计,青岛市涉海企业的博士学历和高级职称人才均不足2%,领袖级高层次人才少之又少;由于涉海企业对技能的专业性、对口性要求更高,全市涉海企业技能型人才占26%,低于其他行业水平,高技能人才仅占2%,技能人才队伍结构失衡也成为制约青岛市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2.海洋成果转化与市场转化端信息错位。青岛市依托涉海科研院所、高校等资源,成为海洋科技研究和交流的重要基地,海洋科研机构密集程度居全国之首,然而其强大的海洋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与相对较低的海洋成果转化率呈现出较大反差。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海洋成果创新的策源地,一方面囿于承担国家和省的研究任务,海洋基础研究成果仍以发表论文、出版专著,申请专利等为结果,市场化需求满足程度低,且受体制机制影响,事业单位成果转化限制重重;另一方面由于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尽管青岛市积极搭建各类对接平台,但缺乏针对性、专业性,目前尚缺少可以提供海洋成果转化一条龙服务的专业技术团队,较难实现海洋成果转化落地。而涉海企业的创新性不足、产学研结合程度低,未将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比较优势强的产业作为企业发展和转型的重点方向。

3.“互联网+海洋人才市场”的数智化服务融合程度低。海洋人才市场在服务模式创新、服务场景拓展、高层次人才引进、专业人才定向服务供给、岗位精准匹配、海洋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急需依托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5G、在线视频等新兴数字技术,开展智能求职招聘、智能培训服务、智能惠企服务、智慧海洋人才交流配置等数字化服务场景的建设,形成“融合、协同、共生”的场景化、生态化服务模式,全面提升市场精准化服务的能力水平。充分发挥“互联网+”高效、广域的途径优势,为海洋创业创新事业提供“一体化”加速服务,是海洋人才市场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国家级海洋人才市场赋能海洋人才高地建设的路径

根据人社部批复意见,中国海洋人才市场(山东)应具备区域人才市场的综合服务、产学研对接、国际化交流、科研成果转化、人才特区建设和推进区域人才开发一体化等职能。虽然中国海洋人才市场(山东)在区域海洋人才交流配置、海洋人才服务、海洋人才智慧化建设、产学研对接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未来国家级海洋人才市场的建设应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海洋人才高地建设总牵引,围绕实施海洋强国战略,遵循“政府有为、市场有效、协同创新、融合发展、数智升级、优化供给、促进就业、服务人才”的原则,实施公共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政府作用与市场作用的有机统一,打造以海洋人才市场总部(青岛)为核心、海洋人才市场六分市场(烟台、威海、日照、潍坊、东营、滨州)为节点的多极网络化聚才矩阵,从海洋人才市场专业化程度、服务业态、数智化赋能、区域协同、产才融合、市场制度体系建设等路径进行完善和优化,从而推动海洋人才高地建设。

(一)增强海洋人才市场建设的专业化程度

人才集聚,理论先行。海洋人才的研究在中国起步较晚,统计数据的口径不统一。一致的统计口径,科学全面地度量海洋人才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可以为海洋人才市场发展提供基础坐标,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为学者研究提供数据基础,为企业把握商机提供预警信号;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迅速提升中国海洋人才市场(山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夯实其数据基础、提高其配置人力资源的能力。

因此,亟须增强海洋人才市场建设的专业化程度,建立和完善一套完整的海洋人才标准、分类与评价理论体系。如编制和发布“海洋产业人才相关指数”,出台海洋人才分类标准,开展海洋人才评价等,这都是优化海洋人才配置、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海洋产业繁荣和稳定的最有利的抓手。

(二)提升海洋人才市场服务业态水平

当人才引领发展的共识逐步形成,一个区域的吸引力更多体现在看不见的人才生态环境和市场服务环境上。不断提升海洋人才市场服务业态水平,满足涉海人才个性化需求和涉海企业多元化需求。一是为不同类海洋人才提供精准化服务。以提升人才服务的针对性为重点,梳理涉海人才公共服务事项,列出政策服务清单,为重点海洋人才提供定制服务,为不同层次海洋人才进行职业技能认定,为高层次海洋人才发放服务绿卡等立体式服务模式,建立海洋人才服务闭环管理制度。二是为重点海洋项目提供定制服务。实施市场陪跑服务,提供“帮办代办、快办特办”服务,帮助企业推进重点海洋项目加快落地实施。三是为海洋产业提供定制服务。紧密对接海洋重点领域,建立涉海重点企业清单,开展“人力资源+”对接服务行动,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专属菜单服务。四是打造高水平国际化海洋人才对接平台。举办“蓝洽会”“博士行”等活动,制定“海洋人才服务一站式”服务清单,构建起海洋人才来鲁来青对接服务常态化机制,为国际人才提供一流便利服务。五是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高端人才服务新模式。充分发挥海洋人才市场在高端海洋人才交流中的桥梁作用,集聚国内外高端人才信息资源,打造线上“蓝色智库”,开展智库成员线下交流活动的同时,打造“蓝色智囊”咨询新模式,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将借脑发展效用最大化,为区域和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水平专业化咨询。

(三)智能化转型赋能海洋人才市场

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高效的人力资源配置是抢抓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产业结构、人才需求、经济发展方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促使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不断创新服务产品、管理模式、商业模式。公共人才市场应紧跟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积极提升数智化水平。走海洋数智化转型赋能路径的主要抓手之一就是建立海洋人才数智化平台,包括:海洋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数据地图、海洋高层次人才来源数据地图、海洋引才导航地图、海洋产业人才分布地图、海洋人才吸引热度数据地图、海洋产才供求地图,直观展现海洋产业人才结构、配置状况及匹配指数,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引才、精准匹配。通过海洋人才数智化平台可以全面掌握不同时间、不同类别的海洋产业人才分布特点及人才创新发展趋势,通过高层次人才的精准引进,有助于实现对人才增量的有序引导,逐步调整人才在海洋基础科学研究和产业技术研发之间的结构性失衡,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构筑现代海洋人才梯队。

(四)加快区域协同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迫切要求建立区域内统一市场,其中也包括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随着社会流动性的加速、人口空间流动的更趋多元化和复杂性以及老龄化的加剧,区域人才集聚政策对区域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洋人才市场总部与六分市场应积极发挥国家级专业性市场作用,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结合,共同出台海洋人才政策、链接各类要素、搭建各类平台,共同推动涉海企业、科研院所发挥用人主体作用;以海洋人才一体化发展为方向,推进区域人才服务互联、信息互享、人才评定互认等;海洋人才市场总部与分市场立足本区域现状,根据城市功能定位、资源禀赋、发展所需来错位引才,同时探索人才共享、人才共育、共同服务、平台共建等创新模式。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打造海洋人才配置区域协同理念、国际海洋人才交流理念,塑造海洋人才流动新业态。

(五)促进产才融合

人才是引擎、产业是基底,产才融合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产业链是人才通过创新產生动力并引入市场实现价值的过程,产才融合路径实际是促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横向交叉、纵向融合的过程。海洋人才市场应按照推动整体海洋规划布局、做好产才融合服务的作用定位,充分发挥海洋人才市场在宏观管理、政策支持、市场培育、营造发展环境方面的优势,通过公共服务与市场化运营相结合的方式,从搭建各类人才集聚高端平台,引导产才融合方向、构建产业人才队伍培育体系、整合“政产学研”资源、开展海洋人才创新创业激励、推动海洋成果转化等方面协同发力,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聚变,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海洋人才集聚地、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

(六)优化海洋人才市场制度体系

当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各市场之间的行政分割、市场分割和空间分割等所导致的要素流动受到限制,这极大地制约中国海洋人才市场(山东)赋能海洋人才高地建设。破除这一瓶颈制约的关键在于树立开放理念和加强顶层设计。因此,在赋能过程中应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打造新时代高质量人才市场“国家队”。以“创新”的理念,打通市场总部与各分市场城市各自独立的海洋人才政策,消除海洋人才流动障碍,建立统筹规划和合作交流的一体化大市场;以“协调”的理念,实行对总市场海洋人才总量及地区分量统计分析制度,推动蓝色经济区的海洋人才流动协调合理;以“绿色”的理念,形成独具特色和优势的海洋产业聚集地,从而吸引不同海洋人才的聚集,形成空间合理布局和流动;以“开放”的理念,完善海洋人才市场运作的制度建设和协调机制,保障人才的顺利流动和合理配置;以“共享”的理念,构建区域海洋人才市场线上综合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归集蓝色经济区七市的岗位、服务、专家、培训、产业、项目等信息,实现七市的信息共享、服务不断档和产业项目有揭榜。

参考文献:

[1] 张燕.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人才高地建设机制探索[J].江苏商论,2023(10):60-64.

[2] 杨坤钢.广东省Y市海洋产业人才集聚的问题与路径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8:38.

责任编辑:魏丽莉

猜你喜欢
青岛
外企的青岛故事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青岛西海岸东方时尚季开幕
青岛的性格
开启空中看青岛航线
青岛啤酒节 醉美西海岸
青岛,把世界请进来
青岛东方影都落成
青岛如何引进人才
青岛明月申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