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佛山3.2级地震和广东河源4.3级地震应急处置及分析

2023-02-19 02:48李普春陈修吾黄恩钊金世红
华南地震 2023年4期
关键词:河源烈度佛山

王 挺,李普春,陈修吾,黄恩钊,金世红

(广东省地震局,广州 510070)

0 引言

2023 年2 月5 日11 时38 分在广东省 佛山市三水区(北纬23.27°,东经112.95°)发生3.2 级地震,震源深度8 km。随后2 月11 日10 时41 分在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北纬23.76°,东经114.64°)又发生了4.3 级地震,震源深度11 km。两次地震一次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一次发生在新丰江水库老震区,且发震时间都在中午时分,由于震源深度较浅,震感范围较广,社会影响极大,公众反应强烈,震后广东省地震局按照地震应急预案立即启动Ⅳ级地震应急响应,高效、有序的开展地震应急响应工作,震区生产生活秩序快速恢复正常,相关工作也得到各方的高度肯定,同时也为今后的地震应急响应积累了经验。

1 地震基本概况

1.1 地震震情

广东佛山3.2 级地震震中位于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附近,距离乐平镇7 km,三水区14 km,佛山市32 km,广州市35 km。震中当地震感强烈,广州、东莞部分地区有震感。截止当日13 时,未监测到余震发生。地震宏观震中位于三水区乐平镇源潭村、念德村、竹山岗村一带,地震最大烈度为Ⅳ度(4度),此次地震共造成53间房屋受损,震区社会秩序整体较为稳定。

广东河源4.3 级地震震中位于河源市源城区源西街道附近,距离源西街道4 km,源城区6 km,广州市157 km。河源市区震感强烈,广州、深圳、佛山、惠州、汕头、梅州、河源、东莞等地普遍有感。截止当日17 点30 分,共发生余震148 次,最大余震2.8 级。地震宏观震中位于源西街道大坑南村和东埔街道葫芦坳一带,地震最大烈度为Ⅴ度(5 度),根据现场工作队震害调查结果,本次地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房屋破坏。震区民众震后也并未惊慌失措,仅震感较强的区域内有少数居民及高层住户跑至户外避震,震后又返回屋内,社会秩序整体较为平稳。

1.2 发震构造

广东佛山3.2 级地震震中距离白坭—沙湾断裂约2 km,该断裂总长约150 km,总体走向为N30°~40°W,西北段倾向SW,倾角50°~80°,东南段倾向SW,倾角80°。在地震活动方面,断裂处于瘦狗岭断裂、广从断裂交汇处,历史上发生过多次中强地震与有感地震。震中100 km 范围内,曾发生5.0~5.9 级地震5 次,最大地震为1683 年10月10 日在广东南海发生的5 级地震(距离本次震中约24 km)。1970年以来,震中50 km范围内曾发生3.0级以上地震4次,其中3.0~3.9级地震3次,4.0~4.9 级地震1 次,时间较近的地震为1997 年09 月26 日在广东佛山市三水区发生的3.9 级地震(距离本次震中约4 km)。震源机制分析表明,本次地震为浅源型天然地震,仪器地震烈度分布和现场调查结果也支持发震断层应为北西向的白坭—沙湾断裂,这与1997 年三水3.1 级、3.9 级地震的发震断层存在一定的差异[1],本次地震发震断层尚需进一步研究。

广东河源4.3 级地震微观震中位于河源—邵武断裂附近,该断裂带全长超过650 km,宽20~30 km,断裂带总体走向N45°E,局部NEE 或NNE,一般倾向SE 或NW,倾角多为30°~50°,也有70°~80°者。河源自1959 年新丰江水库大坝蓄水后,地震活动趋于频繁。震中100 km 范围内,曾发生5.0级以上地震4次,其中5.0~5.9级地震3次,6.0~6.9级地震1次,最大地震为1962年03月19日在广东河源发生的6.1 级地震(距离本次震中约6 km)。1970 年以来,震中50 km 范围内曾发生3.0级以上地震82次,其中3.0~3.9级地震68次,4.0~4.9 级地震14 次,时间较近地震为2022 年12 月21日河源市东源县发生的3.6 级地震(距离本次震中约17 km)。根据广东地震台震源机制分析结果,本次地震破裂类型以走滑型为主,推测发震断层为河源—邵武断裂。

1.3 房屋抗震设防情况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广东佛山3.2 级地震震中所在区域三水区乐平镇抗震设防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 g,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6 度),从建筑物抗震设防情况看,大部分建筑总体上按Ⅵ度(6 度)进行抗震设防,近年来的自建房以框架为主,砖混结构房屋也基本采取了抗震构造措施,设置了圈梁和构造柱,震后也未发生破坏,但部分老旧的砖木、砖混结构房屋抗震能力较差,且部分还有住人,震后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存在很大的地震安全隐患。广东河源4.3 级地震震中所在区域源城区源西街道抗震设防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 g,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7 度),从建筑物抗震设防情况看,大部分建筑总体上按Ⅶ度(7 度)进行抗震设防,近年来的自建砖混结构房屋也基本采取了抗震构造措施,设置了圈梁和构造柱,但也存在圈梁和构造柱布设不全、随意开设洞窗、柱与墙体没有砌成马牙槎等抗震安全隐患,虽然本次地震未造成房屋破坏,但若发生与抗设防烈度相当的地震时将有可能造成房屋破坏,进而引发人员受伤甚至死亡。

2 地震应急处置

2.1 迅速响应高效应对

广东佛山3.2 级地震和广东河源4.3 级地震发生后,广东省地震局自动速报系统2分钟确定出地震三要素(时间、地点、震级),应急人员震后8分钟迅速到岗,随即按照《广东省地震局地震应急预案》和《地震应急响应规程》展开统一应急处置行动:一是震后30 分钟内向省委、省政府和中国地震局上报震情信息并立即启动Ⅳ级响应,与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和省应急厅进行视频联线,协同指挥调度(图1~2),同时派出现场工作队携流动地震仪立即赴震区开展加密地震监测、震害评估、科普宣传等工作;二是召开紧急会商会,对震后趋势进行分析研判;三是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权威信息。通过广东电视台播发震情信息,通过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实时发布震情信息和地震科普知识,省地震局新闻发言人接受省内各大媒体多批次采访,实时监控涉震舆情动态,全力消除群众恐慌心理,平息网络涉震谣言,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图1 广东佛山3.2级地震应急响应Fig.1 Emergency response of the Foshan M3.2 earthquake in Guangdong Province

图2 广东河源4.3级地震应急响应Fig.2 Emergency response of the Heyuan M4.3 earthquake in Guangdong Province

2.2 快速评估提供支撑

广东佛山3.2 级地震和广东河源4.3 级地震发生后,地震灾害快速评估与辅助决策系统在收到正式速报信息后3 分钟内按照表1 所示的地震灾害快速评估产出约定产出灾害评估简报、震区基本信息及一系列专题图件(图3~4),并通过短信、政务微信(粤政易)等方式面向省市应急人员实时推送震区基本信息(图5~6),为高效、有序的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表1 地震灾害快速评估产出约定Table 1 Output agreement of earthquake disaster quick evaluation

图3 广东佛山3.2级地震应急专题图件Fig.3 Emergency thematic maps of the Foshan M3.2 earthquake in Guangdong Province

图4 广东河源4.3级地震应急专题图件Fig.4 Emergency thematic maps of the Heyuan M4.3 earthquake in Guangdong Province

图5 广东佛山3.2级地震应急信息服务Fig.5 Emergency information services of the Foshan M3.2 earthquake in Guangdong Province

图6 广东河源4.3级地震应急信息服务Fig.6 Emergency information services of the Heyuan M4.3 earthquake in Guangdong Province

2.3 紧急会商加密监测

广东佛山3.2 级地震和广东河源4.3 级地震发生后,广东省地震局立即联合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开展紧急会商,分析研判地震形势,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科学指引,同时广东省地震局指派广州和新丰江地震监测中心站立即赶赴震区开展加密地震监测,中心站应急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开展选点架台工作,分别在三水区乐平镇、源城区源西街道架设了流动监测台(图7~8),并于当日17时左右完成流动台与广东省台网的组网工作,将现场波形数据实时传输到广东省台网中心,为震后趋势判定了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图7 佛山乐平流动台架设Fig.7 Erection of the mobile stations in Leping,Foshan

图8 河源源西流动台架设Fig.8 Erection of the mobile stations in Yuanxi,Heyuan

2.4 协同联动全面排查

广东佛山3.2 级地震和广东河源4.3 级地震发生后,广东省地震局立即派出现场工作队赶赴震区开展震害调查工作,指导、协助当地做好应急处置工作。根据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结果和初步排查掌握的相关情况,现场工作队抵达震区后,随即会同当地地震部门及区县、镇街和村委各级政府部门协同开展震害调查工作。

广东佛山3.2 级地震现场调查时重点针对震中区域乐平镇源潭村、念德村、竹山岗村等三个行政村自建房、建设工地开展全面安全排查,共排查4786 间房屋,房屋受损53 间(源潭村33 间、竹山村20 间),其中48 间住人、5 间无人居住,受影响群众216 人(无人员伤亡),受影响的216 名群众全部转移至安全区域,并得到妥善安置,其他区域未发现灾情信息。极震区评估烈度为Ⅳ度(4度),Ⅳ度(4 度)区主要涉及三水区乐平镇,面积约2 km2,因本次地震受影响的房屋主要都是老旧砖木、砖混结构房屋,且受灾区域不大,故而未进行严格意义上的现场烈度调查工作,仅对房屋破坏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本次地震震级只有3.2级,但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仍造成了53 栋房屋受损,具有类似于1997 年佛山三水两次3.0 级以上地震“震级小、破坏大”的特点[2],这也凸显出珠三角地区部分农村房屋抗震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震中区域的源潭村、竹山村,大多数房屋还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旧自建房,以砖木、砖混结构为主,基本没有采购抗震构造措施,抗震能力极差(图9~10),且目前还有住人,这种现象在珠三角其他地市也同样存在,具有很大的地震安全隐患,应结合城区更新改造尽快予以治理,及时消除风险隐患。

图9 砖木结构房屋墙体破坏Fig.9 The walls failure of brick-wood structure houses

图10 砖混结构房屋墙体开裂Fig.10 The wall cracks of brick-concrete structure houses

广东河源4.3 级地震现场调查时对江东新区、源城区、东源县等区县的18 个社区和行政村进行宏观烈度调查,涉及震中周边约10 km 范围,完成了27 个调查点的烈度调查工作,并以此为基础绘制了地震烈度图(图11)。极震区烈度为Ⅴ度(5度),Ⅴ度(5 度)区主要涉及源城区源西街道和东源县新港镇,宏观震中位于源城区源西街道,面积约29 km2。震区房屋建筑类型主要有框架结构、砖混结构和土木结构,城区内以框架结构为主,村镇区域砖混结构房屋占比较大,少量土木结构房屋但大多无人居住。震害调查结果显示,本次地震未造成房屋破坏,仅源城区东埔街道高塘村毛埔小组有1处房屋墙体原有裂缝疑似进一步扩大(图12~13),与2012年河源东源4.8级地震破坏情况相比[3],本次地震造成的破坏相对较小,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震级相较于2012 年地震偏小;二是震中区域近年来新建的砖混结构房屋大多采取了抗震构造措施,框架结构房屋也更加普遍,房屋整体抗震能力较以往已有明显提升。

图11 广东河源4.3级地震烈度图Fig.11 Seismic intensity maps of the Heyuan M4.3 earthquake in Guangdong Province

图12 土木、砖木结构房屋未见破坏Fig.12 Undamaged civil and brick-concrete structure houses

图13 加建砖混结构房屋原裂缝疑似扩大Fig.13 Suspected expansion of original cracks in the added brick-concrete structure buildings

2.5 地震预警高效产出

广东佛山3.2 级地震和广东河源4.3 级地震发生后,处于内部试运行的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广东子项目建设的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震后7 s 左右向部署在省地震局和新丰江、汕头、阳江及韶关等地震监测中心站内部的预警终端发出地震预警信息(首报),其中广东佛山3.2 级地震预警震级为3.7 级,震中位于广东佛山市三水区,共10 台预警终端收到预警信息,其中有2 台预警终端达到最大响应烈度2 度(未达发布条件,不发布预警信号),分布于广州市越秀区,8 台预警终端响应烈度为1 度(图14);广东河源4.3 级地震预警震级为4.1 级,震中位于广东河源市源城区,共10台预警终端收到预警信息,其中有2台预警终端达到最大响应烈度5度(发布橙色预警信号),分布于河源市源城区,8台预警终端响应烈度为1度(图15)。地震信息从分钟级的速报提升到秒级的预警,预警信息内容也较传统的速报信息更加丰富,可根据本地烈度按照响应条件发出不同级别的预警信号,并提供地震波到达倒计时及避震指引服务。

图14 广东佛山3.2级地震预警Fig.14 Early warning of the Foshan M3.2 earthquake In Guangdong Province

图15 广东河源4.3级地震预警Fig.15 Early warning of the Heyuan M4.3 earthquake in Guangdong Province

2.6 强化宣传引导舆情

广东佛山3.2 级地震和广东河源4.3 级地震发生后,一是安排有关专家接受广东电视台、南方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批次采访(图16~17);二是及时在官方网站、微信、微博发布震情信息和地震科普知识及省地震局地震应急处置工作情况(图18~19);三是通过舆情监控平台实时监控网络舆情,及时回应涉震话题,平息地震谣言。做到了报纸有文字、广播有声音、电视有画面、网络有推送,全方位向社会公众介绍了本次地震基本情况、灾情情况、应急处置工作情况以及当前广东省地震活动水平和震后趋势判定等,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有效引导舆论,维护社会稳定。

图16 广东佛山3.2级地震新闻媒体采访Fig.16 News media interviews of the Foshan M3.2 earthquake in Guangdong Province

图17 广东河源4.3级地震新闻媒体采访Fig.17 News media interviews of the Heyuan M4.3 earthquake in Guangdong Province

图18 及时发布广东佛山3.2级地震新闻通稿Fig.18 Timely release of news releases of the Foshan M3.2earthquake in Guangdong Province

图19 及时发布广东河源4.3级地震新闻通稿Fig.19 Timely release of news releases of the Heyuan M4.3 earthquake in Guangdong Province

3 总结分析

在此次地震应急处置工作中,广东省市地震部门主动担当,密切配合,措施得力,高效、有序的开展了应急处置工作,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尚需改进的问题和短板,在此总结分析如下:

(1)地震应急服务响应工作尚需进一步细化。地震应急预案和震后12 h 地震应急服务响应行动清单虽然明确了应急响应服务内容和工作任务清单,但没有落实到具体的人员,部分人员到岗后对所需承担的职责尚不清晰,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应急工作效率,佛山3.2 级地震后虽然相关部门也进行了总结,细化了岗位职责和人员,但从随后的河源4.3 级地震应急处置工作来看,仍然存在岗位职责不清晰、业务不熟练的现象,建议根据应急响应服务内容进一步压实岗位职责并落实到具体人员,同时加强岗位培训和考核工作。

(2)广东省市协同联动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广东省市地震及相关部门在视频调度、信息互通与报送、现场调查、流动监测等环节的协同联动还有待完善,两次地震均发现广东省市地震部门在信息互通上存在一定的滞后现象,在忙于向上汇报的同时忽略了往下同步信息,震后需要进一步强化信息的互通传递,统筹各方力量合力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形成纵向、横向多方位全面联动的良好格局。

(3)地震现场工作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按照地震应急预案,启动Ⅳ级地震应急响应后,将第一时间派出现场工作队前往震中所在地开展地震灾害调查,但在出发前需要准备好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的相关报告、图件及地震现场调查使用的表格,这两次地震均发生在周末,应急值班人员有限,因视频调度、信息报送和舆情监控等方面都需要人员保障,故未能及时提交电子和纸质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的相关报告、图件,且由于广东属少震省份,现场出队相对较少,现场工作队也准备不足,现场调查使用的装备和表格也未及时备好待用。佛山3.2 级地震时由地震监测中心站主导现场调查工作,中心站的同志参与地震现场工作较少,应急准备较广东省局现场工作队也明显不足,业务能力也急需提升,河源4.3 级地震时也发现广东省局现场工作队的应急响应意识有待加强,建议进一步完善值班岗位设置,配齐力量,强化现场工作队员的应急响应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开展地震现场烈度调查培训工作,着力提升现场工作队员的专业技能,确保能在规定时间内发布地震烈度图。

(4)不同震级系统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4]。速报震级和编目震级不一致的问题在对外信息发布和对上的信息报送工作中仍然存在,且历史地震的参数不同系统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震部门信息发布的权威性,佛山3.2 级地震后就已经发现上述问题,也根据相关地震资料对大部分历史地震参数进行了统一,并就编目和速报震级的问题开展了讨论,但没有形成共识,河源4.3级地震时依然存在上述问题,建议尽快形成相关制度将对外发布的地震震级进行规范化管理,同时对历史地震参数进行复核,形成统一的历史地震目录库。

(5)地震应急基础数据更新尚有难度。数据是开展地震应急服务的基础,虽然现有的地震应急基础数据结合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相关数据进行了大幅更新完善,但在诸如行政村点等末端数据以及易燃易爆危险源、地质灾害点等专业性数据方面更新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目前还是只能依靠公函的方式获取,时效性和完整性难以保障,两次地震均发现基础数据在行政村点分布方面存在一定的位置和名称偏差,这类数据因为更新频率快,更新难度也较大,建议进一步加强同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为数据更新提供可持续的政策保障。

(6)舆情监控手段略显单一。现有的舆情监控平台主要是针对微博的监控,对其他类型的新媒体尚不能进行有效的监控,不利于地震部门全面了解网络涉震舆情,及时进行回应解答,从而确保社会舆情整体平稳,两次地震均及时关注处理了微博涉震舆情,对于抖音、快手、头条、微信、贴吧等尚缺乏一个有效的监控平台,导致部分涉震言论很难及时发现并处理。建议加强同中国地震局负责网络舆情监控相关部门的联系,深入开展舆情监控体系研究,全面提升舆情监控手段。

4 结语

广东佛山3.2 级地震是珠三角腹地自2010 年广东深圳3.2 级地震以来再次发生的3.0 级以上地震,而广东河源4.3 级地震则是新丰江库区自2014 年广东东源4.2 级地震以来发生的最大地震,两次地震虽然震级不大,造成的损失相对也较小,但由于震源深度浅,震感范围广,导致社会影响大,公众反应强,这也是对省市地震部门防震减灾工作成效的一次全面检验,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国地震局的坚强领导和震区所在的市、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及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两次地震应急处置工作得以高效、有序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通过全面总结分析应急处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优化完善地震应急处置工作流程,把地震应急准备工作做的更细更实,也为我省今后的地震应急处置工作提供经验和参考。

致谢:在广东佛山3.2级地震和广东河源4.3级地震应急处置资料的收集过程中,得到了广东地震台、地震现场工作队和广州、新丰江地震监测中心站及河源市地震局、佛山市地震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猜你喜欢
河源烈度佛山
佛山万科金融中心
高烈度区域深基坑基坑支护设计
山西岚河源省级湿地公园湿地恢复技术措施
佛山瑞光
SL流量计在特殊河段的应用——以河源水文站为例
广东佛山,有一种绿叫富贵来袭
高烈度地震区非规则多跨长联连续梁抗震分析
为一条河命名——在白河源
广东河源万绿湖库区的“双音话”
广东佛山 小记者参观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