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文艺路径

2023-02-20 06:27
唯实 2023年1期
关键词:文艺理论中国化文艺

徐 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科学回答了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大课题,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从成立之日起就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毛泽东思想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个新成果、每一次新飞跃都深深扎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之中,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实践与宝贵经验,同样也体现在、适用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过程中。1942年5月,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第一次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系统阐述了文艺为什么人的根本问题,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重要论断,这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强调“诗言志”“文以载道”等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不谋而合。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方位,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两个结合”的重要指示,必将推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迈上新台阶、开辟新境界。

“两个结合”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必由之路。当代考古已经证明,中国大地上有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年的文明史,可见中华文化之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其中,优秀文化是主体,但也存在糟粕,存在与时代不相适应的思想理念、道德规范、文化内容,对此既不能视而不见、全盘接收,也不能良莠不分、全面否定,必须以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据时代特征,立足现实需要,推陈出新,转化创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同,既确保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沿着马克思主义指引的正确方向前进,也为当下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提供思想智慧、民族风格和丰富营养,转化创新出服务当代、面向未来的新产品、新样式、新风格、新业态。

“两个结合”是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的必然逻辑和具体体现。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华文化传统及其丰厚资源持有充分信心,对中华文化价值的创造性和影响力葆有高度信心,并且自觉地体现在文化文艺的创作生产实践中,让作品成为坚定人们文化自信的强有力的精神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促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际上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充分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强化传承和弘扬,不断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全社会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选择,也是我们坚守中国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的具体体现。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现路径,文艺具有独特的优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创造性地回答了事关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带有根本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把我们党对文艺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华传统美学相结合的典范。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开辟“两个结合”的文艺路径,就是要从百年党史、从文艺学科整体把握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艺实践和理论建设,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整体性、系统性、学理性研究和阐释,弘扬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要积极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和评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立足中国文艺实践,运用中华美学精神观察文艺思潮,剖析文艺现象,评价文艺作品,推出文质兼美的文艺评论。当前,江苏正在推动中央编译出版社与南京艺术学院共同筹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艺术研究与创作中心”,从文艺理论和文艺创作的角度,不断强化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研究、阐释和践行力度。

传承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和审美风范。中华美学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美学方面的重要体现,蕴含着中华民族对文学艺术独特的美学经验、理论创造和实践总结。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开辟“两个结合”的文艺路径,就是要传承振兴中华民族传统文艺样式,加强对中华诗词、民族音乐、民族舞蹈、传统书画、曲艺杂技特别是戏曲艺术的保护与传承,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推动文艺工作者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素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养,从中华传统文艺理论中汲取营养,将中华美学精神融入艺术理念里,渗透到作品肌理中,在当代文艺的创作创造中开拓新的题材、主题、形式与风格,更好地弘扬中华美学传统,彰显中华文化精神。近年来,江苏花大力气推动江苏地方戏曲艺术保护与振兴,推进“百戏之祖”昆曲的传承与发展,探索开展戏曲现代戏创作,推出了淮剧《小镇》、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昆剧《瞿秋白》、锡剧《烛光在前》等一批享誉全国的精品舞台剧目。

推出无愧于伟大民族与时代的史诗作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这片广袤大地上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波澜壮阔的壮美画卷,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因此,探索开辟“两个结合”的文艺路径,应该把文艺创作生产作为主渠道,把推出描绘新时代新征程恢宏气象的史诗作品作为落脚处。要团结和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立足中国大地,坚定人民立场,把艺术创造向着亿万人民的伟大奋斗敞开,向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敞开,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时代史剧。近年来,江苏文艺紧扣重大时间节点,组织重大题材文艺创作,打造《潮涌新时代》《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永远跟党走》等大型文艺演出,推出纪实文学丛书《雨花忠魂》、歌剧《周恩来》、儿童剧《新安旅行团》、电影《守岛人》、电视剧《春天里》《人世间》、纪录片《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等精品力作,记录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展现历史之美、山河之美、英雄之美。

猜你喜欢
文艺理论中国化文艺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1942,文艺之春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视角下《幻灭》的现实主义艺术特征探析
Can “Contemporaries” Know How to Read?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中国文联出版社“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著书系”
□文艺范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