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化时代儿童文学期刊《小溪流》的发展探析

2023-02-20 20:54
关键词:小溪流智化刊物

唐 龙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期刊出版事业部,湖南 长沙 410016)

《2021—2022 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21 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规模“达到12762.64 亿元,比上年增加8.33%”[1];“互联网期刊、电子图书、数字报纸的总收入为101.17 亿元,相较于2020 年的94.03 亿元,增幅为7.59%”[1]。对于儿童文学期刊而言,随着传统文字阅读习惯日益弱化,原有读者群体日益缩小,城镇、农村的市场逐步萎缩甚至开始消失,而新的读者、新的市场培育缓慢。处在这一历史性变革进程中的湖南儿童文学名刊《小溪流》,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与挑战。《小溪流》应该在保持自身办刊特色的基础上,由单一纸质出版转向融合出版,从“相加”走向“相融”,更好地满足数智化时代少年儿童日益增长的分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阅读需求。

1 数智化时代《小溪流》的办刊特色

《小溪流》创刊于1980 年,由湖南省作家协会创办,由文学巨匠茅盾题写刊名,是湖南省内办刊时间最长且唯一的纯儿童文学期刊,以发表优秀儿童文学原创新作为主,兼顾少年儿童写作指导,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历年来,《小溪流》获得过国家期刊奖提名奖、中国少儿报刊金奖、国家新闻出版署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的百种优秀报刊、百种全国重点社科期刊、湖南省十佳社科期刊等诸多荣誉。自创刊以来,《小溪流》一直坚守儿童本位和儿童文学阵地,刊发了大量国内外儿童文学作家的精品佳作,更是许多作家创作起步的摇篮,办刊特色鲜明。

其一,陪伴小读者,培育大作家。作为国内知名的儿童文学刊物、湖南重要的文学平台,《小溪流》不仅刊发了很多优秀作品,还培养了不少文学新人。湖南老中青三代儿童文学作家都与《小溪流》结下了深厚情谊,陪伴《小溪流》一起成长。其二,用小文章呈现大文学。真正优秀的儿童文学可以跨越不同年龄审美标准而成为经典。《小溪流》着力挖掘儿童文学新视角、扩大儿童文学范畴,邀请不同年龄、不同风格的作家为儿童创作中短篇作品,开辟出辽阔的气象与深广的格局。其三,从小角落走向大世界。“从20 世纪90 年代的首届世界华文儿童文学笔会、第28 届国际期刊出版联合会,到2018 年第14 届亚洲儿童文学大会”[2],再到2021 年第15 届亚洲儿童文学大会,发轫于湖南一隅的《小溪流》,通过一个个国际性的大型活动走向五湖四海。其四,以小刊物记录大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小溪流》刊发了一系列红色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薛涛的《满山打鬼子》、刘海栖的《得胜回营》、李东华的《少年沙良》等作品,在少年儿童心中厚植起爱党爱国情怀。这些都是《小溪流》紧扣时代主题、抓住重要时间节点、积极策划组稿取得的成果。

《小溪流》在时间长河里沉淀下来的资源优势,以及长期精耕细作内容在读者心中所构建的良好形象,使其在数智化时代仍然具有相当高的辨识度和品牌价值,也为其在数智化时代进行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 数智化时代《小溪流》的现实困境

随着网络新技术尤其是5G 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争取儿童受众的媒体竞争中,平面的、单一的文字阅读日渐趋于劣势地位。短视频与故事音频以其丰富的内容、多元的呈现、便捷的获取方式、及时的互动反馈等文字阅读所不具备的优势,营造出新奇有趣的体验感,迅速赢得儿童受众的青睐。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人口出生率下降,目标读者群体的进一步萎缩,未来儿童文学期刊的发行市场会进一步缩小。在这样的形势下,《小溪流》面临着不少现实困境。

2.1 发行量降低

由于受众注意力转移,《小溪流》的月发行量由巅峰时期的超过60 万份,下降到最艰难的时候不足5 万份。近年来,《小溪流》划转至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后,在该社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月发行量维持在15 万份左右,与巅峰时期的数字仍不可同日而语。

2.2 经费有限

在夹缝中艰难求生的儿童文学期刊,要鼓励作者写作出优秀作品,要坚持办刊的高标准高品位,作者的稿费和刊物的容量、品相、制作成本、人力成本等都不得不提高。然而在发行量降低的现状之下,经费难免不足。经费一旦缺乏,期刊品质便会受到影响;期刊品质下降,又会导致读者流失。这是所有儿童文学期刊面临的共同困境。

2.3 融合发展不够

时代在变,读者在变,阅读习惯在变。儿童文学期刊如果不做变通,仍以过去的方式迎合当下的读者,无异于缘木求鱼。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当下,儿童文学期刊若想尽快实现多介质传播、多渠道推送、多元化运营、多地域销售,需要不断拆掉思维中的墙,创新性、突破性地进行融合发展。

2.4 人才储备不足

期刊出版景气的年代,绝大多数期刊都是独立的运营个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各方面人才均有储备。过去,《小溪流》团队运营人员在高峰时将近30 人,涵盖编辑、发行、营销、财务、内勤、仓库管理等多种岗位,人才梯队建设良好。如今,《小溪流》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经营实体进行运营,而成为出版社下属的一个编辑部门,人才储备不足。编辑部现有文字编辑、美术编辑、营销编辑共7 人,每月出版刊物3 期,仅能基本维持编辑部日常运营;发行、财务工作均委托出版社相关部门代为处理。

3 数智化时代《小溪流》的发展策略

可以预见,前述困境因为种种现实的客观原因必将长期存在。数智化时代,读者与作者作为传播的个体,都能参与到儿童文学期刊的内容创作中。随着新技术的运用,《小溪流》应积极鼓励读者、作者参与创作与传播,达到放大刊物声音、扩大刊物影响的目的,最终带来发行量的提升。《小溪流》只有坚持“有价值”“在现场”,才可能“被看见”“被认可”。

3.1 坚持提供有价值的阅读产品

内容为王,坚持提供有价值的阅读产品将一直是《小溪流》的存在之基。

3.1.1 内容有价值

《小溪流》要坚定不移地以内容为核心,持之以恒地守住刊物品质,从栏目设置、选题组稿、编辑思路等各方面进行创新,以独特的内容、生动的形式和创新的策划跳出同质化怪圈,不断提质升级,获得更多读者的喜爱和认可。

3.1.2 理念有价值

作为专业儿童文学刊物,《小溪流》必须立足儿童本位,注重儿童趣味,融合教育与娱乐,兼顾阅读与写作,沟通社会与校园,连接作者与读者,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讲好中国故事。

3.1.3 方法有价值

一直以来,《小溪流》以对儿童贯穿爱的教育为核心,以打造优质内容平台为己任,致力于打造“儿童文学的小溪流,心灵世界的桃花源”。今后,《小溪流》应该继续坚持高品位、高质量的办刊宗旨,以作品质量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倡导儿童用发现的眼光去观察,用真实的笔触去记录自己的观察与思考,抒真情,写真话。

3.2 始终保持被看见的状态

一本儿童文学刊物,只有始终保持被看见的状态,才有可能去影响有影响力的人,才有可能在当下这样一个注意力分散的时代长久地维持影响力。《小溪流》要保持被看见的状态,应该基于这内容、活动和品牌。其中,优质的内容是前提,有影响力的活动是抓手,美誉度高的品牌是目标。

3.2.1 刊物被看见

儿童文学刊物被看见关乎两个维度:一是刊物读者在视线所及的范围反复被看见。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刊物要尽可能地以各种方式出现在目标读者的视野之中,不断强化,形成记忆。二是刊物要主动策划各种活动,把有影响力的活动作为增强读者黏性、扩大读者面的抓手。《小溪流》应整合多方资源,充分利用活动的影响力,增加刊物曝光率,触及更多的作者与读者,触及更多的能影响读者的意见领袖,提升刊物在读者、作者心中的美誉度。

3.2.2 编辑被看见

一本期刊,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以主编为代表的整个编辑团队的思想。事实上,名编辑的影响力也是期刊影响力的一部分。塑造期刊编辑的个人品牌,亦是提升期刊影响力的一个有力举措。对于儿童文学期刊而言,编辑被看见同样关乎两个维度:一是编辑个人被看见,这需要编辑在自身素质方面多加修炼、多方展现;二是编辑长久的付出被看见,编辑通过努力打造出的品牌栏目,传递出个人的审美情趣、思想倾向。

3.2.3 影响力被看见

期刊对读者的影响从何而来,期刊的品牌形象何以建立,期刊的美誉度何以持续提升,这是办刊必须要回答的问题。从运营现状来看,《小溪流》要以张天翼儿童文学奖、小笨狼文学奖、红辣椒原创儿童文学论坛等文学活动为抓手,打造平台,扩大影响,持续输出自己的价值观,持续输出阅读与写作方面的方法论,才有可能得到每一个读者的认同。

3.3 把在现场的态度融入编读往来的日常

在当下这样一个读者阅读需求快速变化的环境中,《小溪流》既要拥抱变化又要坚守初心,力争每一个有需要的场景都能在现场。

3.3.1 紧密联系作者,让编辑出现在作者创作的现场

为持续输出有质量的内容,儿童文学期刊的编辑要深入理解时代需要与读者需求,及时保持与作者的联系和沟通,了解作者的创作动向;同时要提升自身素质,由只能求人的“小编”变为能够与作者平等对话,甚至能够引导作者进行高质量创作的“大编辑家”。因此,编辑需要关心作者的生活,与作者建立情感纽带,成为作者的朋友。只有成为作者的知心人、好朋友,作者才会与编辑敞开心扉,无话不谈,编辑才有可能及时了解到作者的创作动向,及时拿到作者高质量的稿件。

3.3.2 做好读者服务,让刊物出现在读者学习生活的现场

只有一直出现在读者学习生活的现场,读者才能认识到这本儿童文学刊物的价值。在服务读者方面,《小溪流》既要充分利用新技术带来的便捷性,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渠道有针对性地服务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诉求的读者;又要鼓励主编、编辑走进课堂、走进图书馆、走进社群、走到线上,通过各种方式推荐期刊,近距离倾听读者的真实需求;还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活动,更大限度地聚拢人群,激发学校、老师、学生广泛参与活动的热情。

3.3.3 推动融合发展,让品牌出现在各种媒体的现场

当下,儿童文学期刊的竞争对手早已不是传统的同类或非同类的少儿期刊,而是抖音、快手、视频号所提供的视频内容,以及形形色色的音频故事IP 所提供的音频内容,如凯叔讲故事、村长讲故事等。《小溪流》只有实现多介质传播、多渠道推送、多元化运营、多地域销售,才可能获得更大的发展。

一是尽可能地简化期刊的购买流程。除开传统的校园征订、邮局征订,《小溪流》开设了线上杂志铺购买、编辑部公众号订阅等多种方式。二是竭力推动纸质出版物和线上产品的融合。纸质期刊内容转化成线上的有声读物、音视频产品,能推动内容资源的多次分发、多渠道转化。三是延伸出版产业链,将期刊内容以多种形式进行重新包装,再次售卖。《小溪流》这两年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例如将2021年、2022 年全年的刊物重新印刷、包装,以过刊的形式在线上、社群进行售卖,当年实现销售两万套的好成绩。针对抖音渠道,《小溪流》将以往的精华内容结集出版,陆续推出《小溪流40 周年精华典藏》《小溪流45 周精华典藏》系列。其中《小溪流40 周年精华典藏》成为2022年的抖音爆款图书,半年实现销售超10 万套。《小溪流45 周精华典藏》系列上市不到一个月就进入抖音童书新书榜前20 位。四是利用期刊的品牌效应,不断拓展内容产业。例如针对小学语文的阅读与写作推出线上课程,提供阅读指导、作文评改等服务。

3.4 以专业为支撑赢得品牌被认可

儿童文学期刊品牌的建立非一日之功,需要长久积累与精心呵护。与此同时,品牌也是儿童文学期刊的“护城河”。

3.4.1 读者认可

在文化领域,内容的核心地位自始至终没变。儿童文学期刊的核心价值,仍然是基于优质内容打造出的读者口碑。《小溪流》以43 年来从未中断的在儿童文学领域的坚持与深耕凸显刊物个性。今后,《小溪流》要不断推出反映时代、贴近读者的精品力作,以当代读者乐于接受的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成为全国儿童文学品牌期刊、精品期刊,得到更多读者的喜爱和认可。

3.4.2 作者认可

提升品牌的美誉度,将改变儿童文学期刊的生存处境,改善儿童文学的生态环境。《小溪流》要通过办好张天翼儿童文学奖、红辣椒原创儿童文学论坛、衡山笔会等文学活动,提高在全国原创儿童文学领域的话语权,构建更好的儿童文学出版生态,在文学研究、创作、推广、教育等方面建立更强有力的链条。

3.4.3 媒体认可

新技术的不断出现给儿童文学期刊带来新挑战,也提供了新机遇。儿童文学期刊只有积极转换思维、主动破圈,才能赢得主动,获得媒体认可。在身份上,《小溪流》要由传播话题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积极引导话题的主动策划者;在职责上,《小溪流》要由单纯的内容传播端变为内容组织策划的平台端;在传播手段上,《小溪流》要由单一平面传播变为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全方位立体传播;在传播组织上,《小溪流》要由单打独斗变为整合多种传播端进行矩阵传播。

综上所述,《小溪流》要坚持内容为王,牢记文学使命与社会担当,坚守纯儿童文学期刊阵地,牢牢把握数智化时代媒体融合的规律,积极拥抱变化,努力适应环境,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贴近读者需求的服务,保持被看见的状态,坚持在现场的态度,以专业为支撑去赢得认可,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小溪流智化刊物
叉车数智化安全管理模式初探
电子证照重构山西道路数智化体系
沙冒智化的诗
沙冒智化的诗
刊物贺词
系列刊物介绍
小溪流的歌(一)
小溪流的歌(二)
行业刊物介绍(十七)
我最喜欢的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