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络病理论探讨针刺治疗干眼眼表疼痛

2023-02-22 09:06李梅高卫萍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3年1期
关键词:络病络脉眼表

李梅,高卫萍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210029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和生活环境改变,干眼患病率持续升高。近年研究发现,眼部刺痛、烧灼感等眼表疼痛已成为干眼常见症状[1-2]。目前,干眼眼表神经痛的治疗多为局部使用人工泪液、非甾体类抗炎滴眼液等,但效果并不明显,且眼痛越重者对上述治疗反应越差[3]。针刺通过调控眼表炎症、促进乙酰胆碱释放等机制可明显改善患者眼部干涩、疼痛等[4-5]。干眼眼表疼痛属中医学“痛证”范畴,络病理论在痛证治疗中具有独特指导作用。为此,笔者基于络病理论,从络脉生理、病理及干眼眼表疼痛与络病的关系探讨针刺治疗本病思路,为干眼眼表疼痛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1 络病理论

1.1 络脉生理及病理特点

络脉在生理上具有自身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①分布具有多层次性、广泛性、网络性[6];②络脉中的气血流注呈现双向流动及满溢灌注[7];③络脉有气血阴阳之分,且有气络、血络之别[6];④生理状态为充盈满溢、出入自由[8],具有渗灌血气、互渗津血、贯通营卫功能。络脉通过渗灌作用加强周身各部与脏腑之间联系,为疾病的脏腑辨证提供依据;通过贯通营卫功能发挥濡养周身、抵御邪气的作用。

上述生理特点决定了络脉多“瘀”多“滞”的病理特点。“瘀(郁)”是络脉的主要病理状态和病机特点[9],包括络脉阻滞和络脉虚损。《素问·调经论篇》云:“风雨之伤人也,先客于皮肤,传入于孙脉,孙脉满则传入于络脉,络脉满则输于大经脉。”络脉是邪气由表向内传入必经之路,而其体纤细,分支众多,故邪气易客络中,阻滞气机,引起络脉阻滞,气血运行及津液输布不畅。《医学衷中参西录》有“因气血虚者,其经络多瘀滞”,脏腑精血不足,亦可引起络脉空虚,无力推动气血运行而致络脉瘀滞。

1.2 络病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

络病是指各种因素导致络中营卫气血津液运行、输布及渗化失常,以致络脉瘀滞、痹阻不通的一类病症[6]。基于络脉生理病理特点,络病的临床特点为“久、瘀(痛)、顽、杂”,络脉细而易瘀滞,不通则痛,故多伴疼痛;络病病程长,其势缠绵,病根深伏,病情复杂,常发展为久病慢性,且易反复,难以速去。

络脉以“瘀(郁)”为病理基础,故络病的治疗当“以通为用”。同时,络病多伴疼痛,病程缠绵,常引起患者消极、焦虑等情志异常,故治当注意调节患者情志,使肝气疏泄,气血运行顺畅。

2 络病与干眼眼表疼痛的相关性

2.1 干眼眼表疼痛属于络病

《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有“(目)内有大络六……中络八……外有旁支细络,莫知其数,皆悬贯于脑,下连脏腑,通畅血气往来,以滋于目”,目内涵络,目络是全身络脉系统的一部分。络脉有气血之分,目血络与眼的微血管密切相关,气络则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具有高度相似性,其生物学基础为神经系统[10-12]。干眼眼表疼痛的机制主要为眼表微环境改变导致角膜神经敏感性增强,在渗透压改变、炎症等刺激下,感觉神经元TRPV1、TRPM8或Piezo2离子通道被激活,进一步启动下游信号[13-14]。而眼表微环境与微血管、神经、细胞等密切相关。可见,干眼眼表疼痛与眼的微血管、神经等目络的生物学基础异常有关,即本病与络脉病变有关。此外,干眼眼表疼痛的临床症状及病程缠绵、易于反复的特点符合络病临床特征,故干眼眼表疼痛属于络病。

2.2 病因病机

疼痛的病机总归于络脉阻滞或络虚不荣,气血运行受阻或生成不足,疼痛随之而生。结合络病理论及干眼的病因病机,干眼眼表疼痛的产生常由于以下几类。

2.2.1 邪气存内,络阻而痛

空气污染、低湿度、强风力等是引起干眼的危险因素[15]。外邪入侵,目络作为邪气侵入、流转的道路和门户,首当其冲,邪气留滞络中,不通而痛。此外,局部感染也是引起干眼的常见因素[15],患风热赤眼或天行赤眼后疫热伤络,余热未清,隐伏于肺脾之络,通过络脉沟通脏腑官窍的作用,致络中热毒之邪循于目中而不得发,目络瘀阻,而干眼患者素有肺阴不足,内外合邪,络阻而痛[16]。

2.2.2 情志不舒,郁火阻络

《太平圣惠方·治眼涩痛诸方》有“若悲哀内动,液道开而注下,其液枯竭则目涩痛也”。研究发现,干眼与焦虑、抑郁存在明显相关性[17]。情志失调,则心肝气郁,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不畅,络脉受阻,津液不能上承以濡养目系,目珠干涩疼痛;情志异动亦影响心藏神功能,气血紊乱触动心神,使个体对疼痛更为敏感[18]。

2.2.3 饮食伤脾,络脉失常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摄食不足或纳差者,则脾气虚弱,气血生化乏源,易致眼睑开合无力、泪液生成不足等,络脉失养而干涩疼痛;饮食过饱或嗜食肥甘厚腻、辛辣刺激,则脾胃积滞,郁而化热,湿热之邪循经上攻,引起睑板腺功能障碍等,眼周目络瘀阻,致眼表干涩疼痛。

2.2.4 劳倦内伤,目络虚损

《灵枢·百病始生》有“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又《医学入门·杂病分类·眼》“极目远视,夜书细字,镂刻博弈伤神,皆伤目之本”。可见,过度劳倦,耗气伤血,则目中络脉精血不充,目珠失养而干涩疼痛。

2.2.5 年老久病,目络空虚

年老者,肝肾不足,精血亏虚,络脉虚损而痛;《素问·痹论篇》“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阐述久病及络,荣卫运行不畅,加之气阴耗散,亦可致络脉空虚,气血运行无力,瘀阻于局部而产生疼痛。

3 治疗

针刺疗法以经络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络脉穴位直接刺激,发挥扶正祛邪、调神行气、调和气血、祛瘀止痛等作用,可有效减轻干眼眼表疼痛。基于“络以通为用”的原则和干眼眼表疼痛的病机特点,其治疗应注重祛邪、行气、调神、补益,以达“通络”之功。

3.1 祛邪外出,通络止痛

《素问·气穴论篇》云:“孙络三百六十五穴会,亦以应一岁,以溢奇邪,以通荣卫。”络脉具有驱邪外出、贯通营卫作用,而皮部是十二经脉及其所属络脉在体表的分区,属卫气存留的部位,亦是经气外达散布的部位。故针刺治疗本病当以眼周取穴为主,如睛明、攒竹、太阳、丝竹空等,通过浅刺激发络中卫气散布,以达疏风清热、散结通络之功。亦可取风池、合谷,风池为三焦、胆、阳维脉交会穴,是祛风要穴,可疏利头面;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阳明经多气多血,此穴又位于关口,是调理人体气机的大穴,且肺与大肠相表里,通过泻合谷,可调肺气,解热毒,驱邪外出,通络止痛。

3.2 调神定志,化郁通络

临床上,伴有严重眼表感觉异常的干眼患者常出现相关心理疾患和全身疼痛症状,这种状态又会进一步加重患者干眼眼表疼痛症状,导致恶性循环[3]。结合络病病程缠绵特点,患者更易出现消极情绪,故治以调神定志尤为关键,所谓“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素问·宝命全形论篇》)。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①调节医患双方精神情志。针前应宁神、针入时聚神、针刺后和神[19],其时患者及医者均需保持镇静平和的状态,使经穴得气,经气得以激发和调整,气机运行,通则不痛。②取心、脑、肝相关经穴配合手法行气化郁。治心者,常取神门、内关等穴。神门为心经原穴,是脏腑原气留止之处,常用于神志异常病症;内关为心包经之络穴,能调理三焦气机,行气通络。治脑者,多取督脉,可选百会、神庭等穴。李忠仁教授常取本神、水沟、智三针(神庭透上星、本神透目窗)等穴,安神定志、畅达经脉,收效显著[20-21]。治肝者,常取肝、胆经穴,行间、太冲、地五会、光明、阳陵泉等疏利肝胆,纾解郁结之气。操作可取凉泻针法。研究表明,凉泻针法可显著改善肝经郁热型干眼患者干涩感、烧灼感等不适症状,疏肝泻热、通络止痛[22]。

3.3 补益气血,滋阴通络

脾气虚弱,肝肾精血不足,则目中络脉气血空虚而痛,治当健脾益气、补益肝肾、滋阴通络为主。《目经大成•乙癸同源说》有“东方之木,非虚勿补,补肾即所以补肝……滋水之源,木赖以荣”,肝为刚脏,多补易致气机壅滞,而肾为其母,“乙癸同源”,故可通过补肾精而荣肝血。临床常选脾经、肾经穴位为主,尤以三阴交、血海、阴陵泉、太溪、照海、足三里等最为多用。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同时调理肝、脾、肾三脏,与阴陵泉相配,可加强健脾之功,与血海相配,又可养血滋阴、活血通络。太溪为肾经原穴,照海为八脉交会穴,是肾经精气归聚处,此二穴与三阴交合用,可增强滋阴之功。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脾与胃相表里,故有健脾、和胃、补虚之功。手法上可采取“进火补”“濡润神珠”“滋阴润目”等针法[23]。临证可将手法与穴位属性相结合,以达补益气血、滋阴通络之功。

4 小结

综上,干眼眼表疼痛属于络病,其病机总归于络脉瘀阻或不荣,故其治当遵循络病理论“以通为用”原则,通过扶正祛邪、调气通络、补益气血等,使目中络脉气血充盛、运行顺畅。

干眼为多因素引起的慢性眼表疾病,是由泪液的质、量及动力学异常导致的泪膜不稳定或眼表微环境失衡,可伴有眼表炎性反应、组织损伤及神经异常,造成眼部多种不适症状和/或视功能障碍[15]。临床上,干眼存在症状与体征分离现象,给治疗带来影响。而干眼眼表疼痛是干眼症状与体征分离现象中重要一环,故寻找有效的干眼眼表疼痛治疗方法尤为重要。在中医理论中,络脉是运行气血、沟通脏腑官窍的通道,生理状态为“充盈满溢、出入自由”,当络脉阻滞或络虚不荣时,气血津液运行、输布受阻,络病随之而生。络病以疼痛为常见临床表现,性质呈多瘀多滞、邪气易入难出、病程长而病势缠绵。目内涵络脉,为干眼眼表疼痛从络病论治提供了生理基础。基于络病理论,干眼眼表疼痛以邪气、情志、饮食、劳倦或年老久病所致络脉阻滞或不荣为病因病机特点,针刺治疗当依据“络以通为用”原则,通过祛邪外出、调神定志、补益气血等通络止痛。

上述仅从络病理论角度对干眼眼表疼痛的病因病机及针刺治疗进行阐述,旨在推动络病理论在目疾中的发展,以及为针刺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但因病理机制复杂,迄今相关基础研究尚不完善,尚需更多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猜你喜欢
络病络脉眼表
舌下络脉诊法研究❋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络虚通补法在气虚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基于络病学说从瘀论治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
基于“络病理论”从瘀论治中风
看小儿络脉识宝宝病变
络病理论在心脑血管病治未病中的应用初探
眼表抗新生血管治疗眼红、眼干和眼涩立竿见影
望“纹”知病,“掌”握小儿健康
短时间电脑屏幕阅读对大学生视功能和眼表的影响
结肠络脉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