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历史文化与文明进程

2023-02-24 21:14刘成富
关键词:中非南非非洲

刘成富

(南京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

人们对非洲了解甚少,除了埃及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非洲的古代历史常常被忽视。人们错误地认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非洲缺乏文化和历史,其实,非洲拥有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2019年,我与我的研究生梁潇月、陈茗钰合译了《金犀牛——中世纪非洲史》。这部作品由34篇趣味盎然的散文组成,其中包括中国唐代军官杜环的《经行记》和明朝朱棣时代郑和下西洋的记述。该书的作者是法国史学家福维勒-艾马尔(François-Xavier Fauvelle-Aymar),他通过阿拉伯文献、中国文献以及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考古发现,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中世纪非洲史。非洲并没有与人类历史的文明进程疏远,而是积极参与其中。例如,南非与津巴布韦交界地区发现的金犀牛便可说明,非洲南部很早就开始与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开展贸易,并接纳了《古兰经》,接受了阿拉伯文化的影响。这表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是开放的,它参与了人类历史的文明进程。

在历史上,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没有文字记载的传统。在西方大航海之前,非洲黑人以古老的口头传承方式将本民族的历史变迁、伦理道德、祖先遗训乃至工艺技术代代相传。这些口头史诗现已整理出来,其中一些著名的作品包括古马里史诗《松迪亚塔》、乌闪巴拉族史诗《姆比盖的传说》、索宁凯族史诗《盖西瑞的琴诗》、斯瓦希里族史诗《李昂戈·富莫的传说》以及刚果伊昂加族史诗《姆温都史诗》,这些作品展现了一幅幅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文化图景。

然而,很长一段时间里,西方作家常以一种刻板印象来描绘非洲,侧重描绘其秀丽的自然景观、野蛮无知的土著人以及神秘愚昧的社会风俗,同时暗示欧洲文化和白人的优越性。这种偏见不仅是造成非洲形象“失真”的原因之一,还悄无声息地将自卑情结注入了黑人的灵魂深处。然而,非洲知识分子试图通过文学创作消除偏见、提振民族信心。他们将“传统非洲”塑造成与“现代欧洲”对立的形象。如果欧洲代表理性,那么非洲代表感性;如果欧洲是一个充满剥削和压迫的工业社会,那么非洲就是一个充满和谐和幸福的人间天堂。他们认为,只有这样黑人同胞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在不同于白人的价值理念中找到自信和自尊。通过颂扬非洲传统文化,以塞内加尔总统诗人桑戈尔为代表的非洲作家群体把流散在世界各地的黑人从精神层面凝聚到一起。在他们笔下,非洲不再是眼前现实的非洲,而是一个令人神往的世界,一个祥和幸福的人造精神天堂。作家们希望通过传统审美主义风格来构建属于本民族的精神情境,通过本民族的历史来表达个人的感受,表现内心深处的美好记忆。

非洲是非常之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人保持着人类的本真。据说,人类的祖先就诞生于此。然而,长期以来,他们遭受着殖民奴役的苦难。从20世纪30年代起,桑戈尔、塞泽尔、达马斯等人发起了“黑人性”运动,通过诗歌提升黑人自信和自尊。2016年,我申请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法国前殖民地法语文学研究”,重点研究了非洲知识分子的责任和担当。新一代作家无情地揭露了后殖民主义,并毫不留情地抨击了民族独立后的独裁体制。在《尼罗河圣母中学》中,姆卡松加巧妙地将卢旺达图西族与胡图族之间的尖锐冲突反映了出来,把势不两立的种族矛盾加以浓缩,通过虚构的手段让卢旺达大屠杀进入了文学王国。

作为人文学者,关注现实、关注当下、为时代“把脉问诊”是我们的使命和担当。2009年,我申报了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文化身份与现当代法国文学”,研究了出生在法国、移民到法国或在第三世界有重要经历的作家,着重探讨文化身份和价值观问题。在19世纪,西方中心主义、文化优劣论、种族优劣论大行其道。西方列强把世界已经瓜分完毕。我曾翻译过一位法国作者的《什么是帝国——19世纪殖民战争史》,他站在反殖民主义的立场揭露西方列强的罪恶。西方将印第安人、非洲人和土著视为次等人,自认为是主宰世界的白人。这种思想根深蒂固。在阿尔及利亚战争期间,加缪在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之间摇摆,因为他认为自己是地中海人,而非法国人或阿尔及利亚人。勒克莱齐奥的身份也很特殊,我曾用“白人的面孔,黑人的灵魂”来形容他。他强调回归自然、回归淳朴,甚至回归原始,不断为非洲文化和墨西哥玛雅文化大唱赞歌,最终于2008年征服了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我想通过对这些作家的研究来告诉大家,文化是平等的,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东方文化不可小觑。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倡导文化多样性和世界多极化。

作为一名法语专业的教师,我热衷于研究法国在非洲的地位与影响。19世纪法国的殖民扩张使法语和法国文化进入非洲,改变了当地文化和生活方式。在《法国在非洲的文化战略:从1817年至1960年的殖民教育》一书中,西科详述了法国在其殖民地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深刻揭示了法国大力进行文化传播的实质。宗教团体几乎包揽了普及教育的重任,肩负了“向落后民族传播文明的历史使命”,通过教育将法兰西文化特质强加给了被征服的非洲人民。

2015年,我在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专著《非洲概况与中非交流》。就中非交流与合作而言,20世纪60—70年代中国援非成果卓著,尤其在基建领域中,最为典型的案例就是坦赞铁路。如今,在商贸领域,中非之间更多是互利互惠,合作共赢。新型的中非合作模式是中国出项目,非洲出资源。例如,中国拥有成熟的高铁技术,而非洲国家对交通建设的需求与中国市场需求相契合。不论是公路、桥梁还是码头,中非合作项目都取得显著成功。我十分看好中非合作,看好非洲文明进程中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2020年,我在《新华日报》上发表观点:“自2000年创建中非合作论坛以来,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便有了一个‘大合唱’的舞台,唱响了非洲发展‘一盘棋’的新篇章。有了这一平台,不仅多边交流和沟通有了可靠的机制保障,中非合作的形式也发生了从零散单一的项目合作到综合性规划布局的根本性变化。”

中非合作交流历史丰富多彩,包括在教育领域的合作。2021年,受中非(南)职业教育合作联盟执行秘书处、中国—南非产业合作与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的委托,我主编了《南非职业教育与教育体制研究》一书。书中较为全面地研究了南非的职业教育现状、高等教育体制以及改革和国际化进程,凸显了中国与南非在职业教育合作方面的机遇和挑战。南非是一个传统的英联邦体系国家,其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水平位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之首。南非高等教育始于早期的荷兰及英国的殖民统治时期。从1829年南非学院的创建到1948年的种族隔离政策,再到1994年新南非的成立,南非的高等教育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极其鲜明的阶段性时代特征。自曼德拉当选为南非总统以来,南非政府致力于推动教育公平,解决黑人教育和就业问题,不断创新办学理念,取得了瞩目的成效。据不完全统计,南非共有21所综合性大学和15所工科大学,此外还有一批技术类院校和师范类院校。自2000年首届“中非合作论坛”创办以来,职业教育合作成了中国对非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中非职业教育合作涵盖学生交换、教师交流、联合办学等诸多项目,覆盖农业、交通、电子、信息、医疗、金融等诸多专业。合作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翻新。

在2018年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非一致决定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实施中非合作“八大行动”。中国的产业优势与非洲国家资源优势精准对接,对推动非洲经济发展、加强中非减贫国际合作、协同共建“一带一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21年1月1日,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协定正式落地,为推动中非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有助于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促进中非经贸合作的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此外,非洲大陆自贸区也为中资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等领域提供了难得的合作机遇。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中非合作的桥头堡,肯尼亚早在2017年就成立了总统蓝色经济特别工作小组,将蓝色经济作为本国的优先发展事项。中肯双方共建高质量的“海上丝路”对双方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与此同时,中国与大湖区电子商务的合作也在迅速推进。2018年,卢旺达与阿里巴巴签署了世界电子贸易平台共建协议,将卢旺达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近年来,我开始关注非洲大湖区,这一地区已演变成一个地缘政治概念。起初,由地理概念衍生出来的利益相关国家有刚果(金)、乌干达、卢旺达和布隆迪等四个国家。然而,非洲从来就不只是非洲人的非洲,域外国家和组织的频繁介入使得非洲大湖区从单纯的地理概念逐渐演变成了地缘政治概念。这一地区成了非洲大陆战乱持续时间最长、波及面最广、破坏最为严重的地区,被人们冠以“非洲火药桶”的称号。1994年卢旺达的种族灭绝至今仍令人毛骨悚然。如今,刚果(金)东部动荡不安的局势不仅影响了该国的社会稳定,而且波及了周边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非双方合作交流密切,友谊源远流长。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机遇与挑战并存。中非合作项目有利于双方经济的发展,但有时也不可避免地引发老牌殖民主义国家的恐慌,尤其是法国。比如,我们常常在法国的《世界报》和《费加罗报》里读到他们大言不惭的言论。许多政客仍然居高临下地看待中国人和非洲人,把中国和非洲国家视为落后的、未完全开化的国度,把中非合作妖魔化。他们无法适应世界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中非合作的良好态势,法国的媒体甚至一些政客常常把中国的对非投资视为“掠夺资源”的新殖民主义。实际上,中国一直秉持着“双赢”的对非政策,不干涉他国内政,从不强迫他国进行合作。

最近,我的专著《非洲大湖区的社会局势以及对中非关系的影响》即将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在这部论著中,我们首先论述了非洲大湖区社会局势以及中国维和部队做出的积极反应,其次,分别探讨了中国与非洲大湖区相关国家在合作过程所面临的影响。我们着重关注了中国在该地区所做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贸投资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对该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贡献。通过具体数据支持,我们从中国学者的立场和视野驳斥了西方政客和媒体的偏见,尤其是他们所谓的“新殖民主义”“资源掠夺”“债务陷阱”“中国威胁论”等耸人听闻的荒谬论调,以铁的事实回答了中非双方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强烈意志和决心。非洲的发展进程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谁也阻挡不了的。非洲的未来一片光明。

猜你喜欢
中非南非非洲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SelTrac®CBTC系统中非通信障碍物的设计和处理
南非的多彩暑假
非洲反腐败新观察
非洲鼓,打起来
深化中非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合作
完美再赴南非
课堂教学中非言语交往研究
南非居大不易必备经历:被抢劫
对叶百部中非生物碱化学成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