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当前中美关系

2023-02-25 10:43丁少恒
加油站服务指南 2023年12期
关键词:中美关系中美大国

文/丁少恒

11 月15 日至17 日,习近平总书记应邀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中美元首会晤,并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会后,中美双方都正面评价元首会晤的成效,认为此次会晤积极、全面、富有建设性,为改善和发展中美关系指明了方向。

结合中美元首会晤成果内容和习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可以认为中美对抗竞争的氛围将有所改善,双边关系可避免大幅恶化。但是,中美关系仍将存在地缘政治、经济供应链等结构性矛盾,“对话和对抗”并存的博弈主线不会变化。

双方元首会面成果的积极效应显著,有助于推动中美关系触底反弹。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大国竞争解决不了中美两国和世界面临的问题,地球容得下中美两国,中美各自的成功也是彼此的机遇。双方应共同努力浇筑中美关系的五根支柱,包括共同树立正确认知、共同有效管控分歧、共同推进互利合作、共同承担大国责任、共同促进人文交流。拜登重申了巴厘岛会晤的五点承诺,表示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稳定和发展的中国符合美国和世界的利益。

双方领导人的公开正面表态,表明两国已经走出美国前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去年8 月窜台后的外交低谷,中美对抗竞争的氛围将有所改善。这既体现了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美国明年大选在即等一系列复杂环境下,两个大国相互依赖、求同存异的共同诉求,有利于管控分歧、降低误判、避免冲突,更重要的是客观上给全球释放出了稳定发展的政治和经济预期。

短期缓和不会改变美长期全面对华遏制的战略。美将继续以“竞争”定义中美关系。美国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的根本认知没有变,仍会采取各种手段遏制中国发展的基本取向没有变,表面表态与实际行动不完全一致的特征没有变。中美关系仍将面临着复杂挑战。

从当前具体事件来看,美国着力提升美印关系,支持印度召开“全球南方之声”线上峰会,利用印度的大国心态,支持其成为“全球南方”领头羊,支持印度对抗中国;打造美日韩三边同盟,同意推动三边联合军演制度化,以及年内启动朝鲜导弹预警信息实时共享体系,扩大合作范围,塑造“去中国化”重要物资产供链体系,打造针对中国的技术和规则壁垒,在东北亚加强阵营对抗;密切联系东南亚盟国,继续加大对东盟、南太、非洲、拉美的投入力度,将美越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着力渲染中菲南海冲突,支持菲律宾南海声索权,召开第二届美国—太平洋岛国峰会;推出“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计划,以“香料之路”对冲“一带一路”。

对美国而言,“追求对话,避免误判”是美国作为印太强权的必然行动和底线所在。其逻辑是“该对抗时就对抗,该对话时就对话”。可以预见,美国今后将继续沿用“对话”与“对抗”两手政策。

建议国有能源公司顺应国家对美工作思路,在中美“对话与对抗”交替共存过程中灵活应对。一方面,考虑到三季度雷蒙多访华后,中美将建立允许企业代表参加的磋商机制,国有能源公司应积极参与发声、传递中国企业声音。另一方面,采取两手策略。在当前关系缓和期,加强对美沟通、扩大合作,同时要注意控制投资合作深度及广度,避免在关系紧张期间出现被动局面。

猜你喜欢
中美关系中美大国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疫情背景下中美大国博弈:回顾与展望
吐槽大国
多想记住你的脸
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下的中美关系走向
成功突围的中美建交
从器官捐献大国到移植大国还有多远
中美关系向何处去
从积极推动到保守谨慎——美国国务院在中美关系缓和中的角色(1969—1972)
周边大国的海上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