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俏皮话当作决策依据

2023-02-25 10:43文/李
加油站服务指南 2023年12期
关键词:批判性决策深度

文/李 熹

处于当今的商业环境中,快节奏和高效率被无数企业奉为“圣旨”,加上短视频与推荐算法“轮番轰炸”,似乎为领导者提供了快速决策的捷径。从“客户永远是对的”到“最大的风险是不冒任何风险”,这些耳熟能详的语句高频地出现在各种会议中。它们究竟是“足金”,还是披着“格言”马甲的俏皮话?如果缺乏批判性思维、人云亦云,后果很严重。

俏皮话源于人类对智慧与表达的需求,常常是对复杂情境的简化表述。正因为它们通常只针对特定情境或片面观点,因此俏皮话具有非常隐蔽的泛化风险。这样的局部真实性,因为简化更少占用大脑能量,反而更有吸引力,更能迅速与听众建立情感联系。然而,这种简化的本质正是其局限所在。因为它们往往忽视了问题的多面性和深度。这才是在现实世界中做出正确决策所需要的。

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俗话又说:“兔子不吃窝边草。”请问,遇到一个与企业主业不相干却能带来短期现金流的业务,做不做?做,短期盈利不假,但对主业注意力的分散显而易见;不做,万一这个领域未来变成风口,错过了会不会后悔?

俗话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俗话又说:“交浅勿言深,沉默是金。”请问,面对一位特别期待加深感情、深入了解的客户负责人,面对历经曲折才赢得的面谈机会,是把解决方案和盘托出更好,还是为了预防过早暴露而有所保留更好?

从以上可以看出,俏皮话虽然简洁幽默、生动形象、易于记忆和引用,然而往往只触及问题表层,缺乏深度和细节,且是在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无法适应具体的、变化的、复杂的真实管理环境。

俏皮话的另一个硬伤,很多时候来源于其揭示的并不是严密的因果关系,无法转化为管理决策的原则。与管理中的科学原则所具备的因果性相比,这些俏皮话更像是“后见之明”的产物。

遇到纠结和选择时,俏皮话往往因其言简意赅和响亮的节奏而格外受欢迎,在以下三个场景中尤其需要引起警惕,以免在不知不觉中引入风险。

团队讨论中,如果遇到分歧,员工可能会引用俏皮话作为观点支持,如“车到山前必有路”、“开弓没有回头箭”,以避免更深层次的分析和对问题的全面理解。这种做法可能会掩盖实际问题,甚至可能引入欺骗性,削弱讨论的严谨性,阻碍有效解决方案的产生。

团队取得成功或经历失败后的复盘,若用俏皮话归因,可能会模糊成功的真正原因,使团队无法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既有可能让人产生“原来我终于悟出真谛”的幻觉,也可能让人“轻描淡写”。无论哪一种,错失了深究细节的机会甚为可惜。

领导决策时,把俏皮话当作决策依据,可能导致决策缺乏客观性,增加企业风险。由于俏皮话本质是为了传播,因此都有“绝对情绪”、“带节奏”的成分。而重大决策的大忌就是情绪或个人喜好。

言语是展现智慧与策略的工具,是连接思想与实践的桥梁。俏皮话虽然灵动风趣,却往往逃不脱只是包装了“几分道理”的口舌杂耍。如果某些人喜欢频繁使用这种言辞,而不是通过严密的逻辑和确凿的数据来支撑观点,无论他的语言多么有煽动性,稍待时日便会发现其表演意义远大于实效。

对于那些习惯于以言辞游戏代替深度分析的人,谨慎对待甚至避而远之才是明智选择。这不仅是对个人的要求,而且是企业文化中倡导批判性思维和实事求是工作态度的具体做法。

猜你喜欢
批判性决策深度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