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护患沟通用于下肢骨折病人中护理效果评价

2023-03-01 07:21孙润霞
科学咨询 2023年1期
关键词:护患下肢常规

孙润霞

(甘肃省定西市人民医院,甘肃定西 743000)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增长推动了建筑行业与交通运输事业的进步,同时使由外伤、车祸等因素导致的下肢骨折疾病发病概率的升高[1]。下肢骨折在临床骨科非常常见,所以针对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措施选择非常重要[2]。现阶段针对下肢骨折主要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但是弊端在于患者对自身疾病以及手术治疗的认知不够深刻,极易存在负面情绪,从而影响治疗效果与预后效果,所以针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的围术期,落实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关键所在,以此确保临床效果,帮助患者早日恢复[3]。本文在研究中选取了80例下肢骨折患者,以此凸显优化护患沟通护理干预的积极作用,详情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研究目标选取2019~2020年甘肃省定西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下肢骨折患者,其中男性50例,女性30例,年龄均值(50.39±1.67)岁,均分为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与优化护患沟通护理(观察组),基线资料比较结果显示可比(P>0.05)。入组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经查确诊下肢骨折;病情与身体情况允许手术;临床资料完整;对该项研究知情且同意。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器质性疾病;陈旧性、病理性骨折;不耐受、不配合;全身感染;妊娠期、哺乳期;凝血功能、精神、沟通障碍。

(二)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具体包括:协助患者落实术前检查与准备,叮嘱患者术中配合与术后注意事项,为患者及时更换敷料,保证手术切口干净清洁。

观察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联合护患沟通优化护理,具体包括:

1.入院后沟通。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自我介绍,介绍医院环境,并告知相关住院制度,消除患者对医院环境的陌生感。沟通语气应温和,掌握患者的工作、家庭以及心理情况,缩短护患距离,告知患者并发症预防、术中配合以及手术操作的流程与目的,打消患者的顾虑与担心,让患者对自身疾病以及手术治疗有深刻的认识,加强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2.术前沟通。术前控制患者饮食,做好手术准备。告知患者注意事项,选择轻松的话题与患者展开交流,转移患者注意力,舒缓患者的紧张情绪。针对存在负面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及时沟通,予以心理辅导,让患者以积极向上、轻松的情绪状态配合治疗。

3.术后沟通。术后将患者送回病房,引导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安心休养。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叮嘱患者正确表达护理需求。保护术肢,不可挤压,及时清创,预防感染。为患者准备营养易消化的食物,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鼓励患者尽快下床活动,帮助患肢功能恢复,让患者了解到术后加强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4.出院沟通。注意营养均衡,多补充钙质,每天适当活动,不可过于劳累或剧烈运动,按时复查。

(三)评价标准

从并发症、满意度、患者焦虑(SAS)、抑郁(SDS)情绪评分等方面来对比两种护理方式的差异。

并发症:感染、水肿、血管损伤。

(四)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观察组SAS为(5.52±1.22)分,对照组SAS为(8.00±3.14)分;观察组SDS为(5.36±0.45)分,对照组SDS为(7.12±1.11)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二)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更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三)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比较

并发症发生概率比较,观察组更低,统计学数值P小于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比较[n/%]

三、讨论

医疗技术水平在不断进步与发展,临床上针对下肢骨折主要采取手术治疗的措施[4]。但是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可知,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不够深刻,同时由于手术具有侵入性与创伤性,联合多种客观因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差,术中不愿积极配合,从而对自身的神经、肌肉等组织造成了一定的损伤,严重影响治疗与预后。所以,下肢骨折患者的围术期,施于科学、有效、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非常重要[5]。下肢骨折患者常规临床护理的弊端在于护理措施陈旧、护理范围紧紧围绕基础性措施、欠缺足够的规范性与针对性、对于患者的实际需求无法充分满足[6]。优化护患沟通模式是现代医疗技术水平发展下一种全新的临床护理模式,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常规护理措施执行前进行沟通干预,让患者对自身疾病以及临床治疗操作有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同时联合相应的常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舒缓患者的不良情绪,保证理想的治疗效果与预后效果[7]。

本文针对下肢骨折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优化护患沟通护理的临床价值展开分析,特选取8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展开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在沟通护理干预下,负面情绪改善情况更佳,对自身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更高,同时并发症的控制情况也较常规护理更加理想。1.沟通意识。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常规的医学模式。传统的护患关系模式是单向的,现如今,需要将单向的护患关系模式转为双向的共同参与模式。这是一种全新的护患关系模式,将护理人员与患者放在同等的地位,需要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的过程中给予患者尊重,正确认知服务角色,在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护患沟通要求护理人员了解疾病护理,同时知晓患者的生理、社会心理以及精神等方面所受疾病的影响,为患者设身处地地着想,急患者之所急,帮患者之所需,确保融洽的护患关系,保证双向沟通。2.沟通的前提。信任在护患关系的维持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这是护理人员落实有效护理工作的前提,是护患沟通的基础。必须以充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赢得患者的信任,予以患者及其家属充分的人格尊重,让患者感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讲话时通情达理,患者呼叫时随叫随到,工作时认真负责,给患者留下良好的形象。3.沟通方式。不使用词语,借助表情、眼神、手势以及动作来进行用意、目标、观点、感情、思想的表达就是非语言性沟通,非语言性沟通在护患关系中非常重要。而语言性沟通是护患沟通中最直接有效的沟通方式,是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感情、沟通思想的重要途径,是双方互相洞察内心世界的窗口。在沟通中护理人员需要充分展示语言艺术的魅力,与体态语言相结合,加强情感支持,让患者充分感受到关爱与信任。4.沟通技巧。护患沟通渗透于整体的护理工作过程,不同患者的年龄、心理状态、文化背景以及社会环境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因此对语言的使用理解以及感受也不同。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拥有较高的沟通水平,以此才可以获取患者的信任、配合,保证有效的沟通。其一,促进健康的重要因素包括加强适应能力、提高生存能力。护理人员应该以患者的角度为切入点,通过主动提问、认真倾听、触摸治疗、同情的态度以及目光,集中展现对患者的关爱,并且对患者使用尊称,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帮助患者有自信心战胜疾病。其二,患者对医学知识并不了解,疾病困扰下,患者的躯体与精神备受折磨,情绪紧张,对环境的要求较高。患者入院后,原来的生活规律与生活习惯被改变,面对陌生的环境以及对治疗检查的恐惧,需要护理人员及时予以心理疏导,告知患者疾病的特征以及具体的治疗过程,舒缓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让患者以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除此之外,患者的情绪比较焦急、低落、自尊心降低、缺乏自信心、悲观失望、比较沮丧和无助,这时需要护理人员通过鼓励性与安慰性的语言表达来缓解患者的内心情绪,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让患者以平和的状态来面对疾病。

不仅如此,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必须维护患者的自尊与人格,在和患者说话时,必须保证诚恳、温和的语气,在向患者提出疑问时,严禁使用审问的语气,不可粗暴地训斥患者,或者不耐烦地打断患者的讲话。面对患者所反馈的信息及时做出反应,以此保证及时处理患者的问题,同时满足患者的需要,让患者倍感温暖,深化护患关系。除此之外,为了配合护理与治疗,患者需要将部分个人隐私告知护理人员,不管在任何情况下,护理人员都要严格保密患者的隐私,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将隐私告知他人,需要首先征得患者的同意。

针对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要以常规护理为基础,联合优化护患沟通护理,这对患者心理情绪的改善有着积极影响,以此确保治疗效果,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价,临床意义深远。

猜你喜欢
护患下肢常规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常规之外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别受限于常规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