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体育锻炼形式对大学生心血管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

2023-03-01 07:21罗潇
科学咨询 2023年1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心血管显著性

罗潇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广东中山 528402)

高校健美操课程是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特点和身体形态特点精心编排的,让大学生可以系统地掌握健美操技法。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健美操课程突出大学生在成长期进行健美操所需具备的基本活动能力,促进肌肉发展、减少体内多余脂肪,改善大学生的身体成分,是以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和提高大学生美育为主要目的的一种体育锻炼方式。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结合高校体育教学的特点,通过时尚的音乐和个性健身动作的结合,让大学生在健美操练习中达到健身、健美、健心的效果。体育舞蹈是指针对大学生身心特点编制的一套体育舞蹈项目,该舞蹈以拉丁舞为主要内容,集音乐、体育和舞蹈于一体,是动感激情、婀娜活泼、随意休闲、浪漫而富有活力的舞蹈,具有健身、强心和娱乐的特点,能够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表现力和协调性,增强体质,塑造优美的体型,更能提升大学生的内在自信和社交能力。

国内外已有研究证实,有氧锻炼对有效改善人体心血管系统功能有积极作用,但鲜少有针对大学生参与不同有氧体育锻炼形式练习和锻炼效果对比的研究[1-2]。我国大学生绝大多数年龄在18-24岁(青年中期),此阶段大学生的生理发展已经接近完成,但心理尚未成熟,心血管系统功能还需得到良好的锻炼与发展。再加上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大学生面临学业深造、社会融合和生活情感等多方面的考验,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许多大学生出现了自卑、社恐、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基于此,笔者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健美操和体育舞蹈两个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为切入点,旨在通过科学的实验研究,论证不同体育锻炼形式对大学生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差异,为促进大学生心血管功能健康的实践途径提供理论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笔者随机从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的大一学生中抽取45名学生。按每组15人分为对照组、健美操实验A组和体育舞蹈实验B组。选取的标准如下:1.身体健康且无心血管系统疾病史;2.年龄在18~19周岁之间;3.均没有进行系统的体育训练。

(二)研究方法

1. 实验设计

实验授课时间为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周期为16周。实验组学生每周锻炼4次,每次测试时长为70min,由教师采用PolarA5心率遥测仪监督实施。实验A组练习健美操(运动负荷在70%~79%);实验B组练习体育舞蹈(运动负荷在70%~79%);对照组(不参与任何形式的体育锻炼)。

2.数理统计法

实验数据比较实验前后受试者心血管评价指标的数据变化,所有数据处理均用Excel2003和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各项指标的均值(±)、标准差(x±s),组间差异和实验前后组内差异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P<0.01表示差异非常显著,P>0.05表示无显著差异。

二、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心脏功能指标比较

16周实验后,对照组的主要心脏功能指标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健美操实验A组,HR(脉率)下降明显,SV(每搏心输出量)上升明显(P<0.05),表现出显著性差异,CI(心脏指数)、VPE(左心室有效泵力)值均有所上升(P>0.05),但均无显著性差异;体育舞蹈实验B组,HR下降非常明显(P<0.01),表现出非常显著性差异,SV、CI、VPE值升高明显(P<0.05),呈显著性差异。血压的变化可以反映心血管机能的状态,两个实验组学生实验前后脉搏、每搏心输出量、心脏指数以及左心室有效泵力都有明显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同时数据结果显示体育舞蹈实验B组的脉率下降明显高于健美操实验A组。

表1 受试者实验前后心脏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受试者实验前后心脏功能指标比较(±s)

注:实验组实验前后测试结果比较:*P<0.05,** P<0.01,下同。

组别 时间 HR(次/min) SV(ml/b) CI(L/min/m2)VPE(kg/搏)对照组 实验前 72.08±6.15 63.15±11.24 2.81±0.86 1.24±0.12实验后 71.75±7.31 64.46±12.18 2.72±0.41 1.17±0.07实验A组实验前 66.96±6.37 62.10±14.85 2.59±0.48 1.53±0.26实验后 58.16±7.13*' 82.74±17.87*' 3.03±1.21' 1.66±0.24'实验B组实验前 63.41±6.58 66.75±12.37 2.75±0.47 1.33±0.31实验后59.37±7.81**''Δ▲88.82±13.98*'Δ▲ 3.61±0.29*'Δ▲ 1.37±0.28*'▲

(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管功能指标比较

对照组实验前后主要指标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两个实验组实验前、后相比AC(血管顺度)值上升明显(P<0.05),所以存在显著性差异。健美操实验A组和体育舞蹈实验B组的MSP(平均收缩压)、TR(总周阻)值都有明显下降,不同的是实验A组呈显著性差异,实验B组呈非常显著性差异。但实验A组在MDP(平均舒张压)值上略有下降,呈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B组在MDP值上下降明显且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个实验组实验后的数据结果在平均收缩压、血管顺度和总周阻三项数据上变化明显。这一结论与华中师范大学覃刚教授的调查结果一致,大学生在经过长时间的系统体育锻炼后AC指数上升明显,MSP、MDP、TR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4]。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均显示,不同形式的体育锻炼对人体心血管系统均有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

三、讨论

(一)不同体育锻炼形式练习对大学生心脏功能的影响

人体的心血管系统是由心脏、血管和血液三部分组成的。心脏是血液循环的总动力中心。实验结果表明,未经过体育锻炼的人的脉率一般在(70-80次/min),但经过16周有氧练习干预后,练习者脉率明显降到(50-70次/min),未经过体育锻炼者的每搏输出量一般为(70-90ml/b),经过运动干预的练习者则为(90-110ml/b)。这些变化都是心血管功能增强的表现,说明长时间的体育锻炼可以使心脏机能得到改善。已有研究表明,有氧运动能有效增强人体的心肌收缩力量,扩大血液回流量,从而增大心室容积,使心脏泵血功能得到提升[5]。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说明体育舞蹈和健美操两个有氧运动项目均对大学生心脏功能有积极作用,能使心率减慢,心脏平均舒张压降低,有利于改善肺和心肌的功能,促进心肌供氧量,增加心肌重构排血力,使心肌增厚,心脏外形也出现了良性改变。同时,两个实验组在实验后,根据不同的试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各种运动形式训练对提高大学生心肌泵血功能的效应不同,而运动舞蹈形式训练后各种心血管指标的值体现出显著差别,表明在进行了长期的运动跳舞形式的锻炼后,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血管收缩的神经冲动功能,还可以调整对毛细血管阻力的适应性改变,比长期进行运动跳舞形式训练后改善大学生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功能的效果更好,并且通过数据显示体育舞蹈较健美操练习对心脏的泵血功能的影响效果更佳。

(二)不同体育锻炼形式练习对大学生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从表2可知,两个实验组的大学生在经过16周的健美操和体育舞蹈练习后,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指标下降幅度明显或非常明显,表明不同体育锻炼形式在一定时间练习后,能使心肌收缩力量得到加强,使心脏每次收缩时将更多的血液射入血管,使心室容积增大。说明不同的体育锻炼形式练习均可以增强血管壁的弹性,影响血管壁的结构,促使大量毛细血管开放,加快血液与组织液的交换,从而起到降低血脂和血压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大学生经过长期的体育锻炼后总周阻得到有效降低,反映出血管阻力得到良好改善;血管顺度值明显上升,表明血管弹性得到增强,血压得到较好控制。国外诸多学者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结论,轻中度有氧运动训练可使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下降2%和1%[3]。这也意味着长期从事体育锻炼的练习者心血管功能高于一般健康人,而且他们心血管功能提高了,更能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和保护心脏健康,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因此,要想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大学生首先要从心理机能上进行有效锻炼,增强自身的心理承受力,这是新时代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要鼓励广大学生积极投入一定量的时间参与体育锻炼,保证体育课堂的锻炼效果,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积极组织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引导大学生广泛开展体育锻炼,以培养终身体育为目标,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教育的健康促进作用,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输送健康血液。

表2 受试者实验前后血管功能指标比较(x±s)

(三)不同体育锻炼形式练习对大学生心血管功能产生不同影响的差异性分析

体育舞蹈与健美操两个体育锻炼形式对大学生的心血管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主要是由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从项目特点来看,健美操的动作单一、难度大,要求学习者的模仿能力较强,比较而言,体育舞蹈相对简单,更受学生青睐,这从笔者的走访调查中可见一斑;另一方面,从项目功效来看,体育舞蹈属于全身有氧运动,其功效能作用于全身肌肉组织,可以使肌肉得到收缩,增强关节部位的舒展以及韧带的弹性,防止钙质流失,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病变发生。健美操同样具有有氧运动的健身功能,如全面提高肺与心脏功能,但健美操是柔韧、力量、体能、表现力的综合运动,重视练习者健美的身形、协调的动作、活跃的心情等。比较实验前后而言,体育舞蹈实验组比健美操实验组在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和总周阻三项数据值下降更为明显,而且血管顺度上升也更为明显。说明不同的体育锻炼形式对大学生心血管功能改善的效果也有差异,虽然同是有氧运动项目,但对人体心血管功能的影响也有所不同:体育舞蹈对保护人体心血管功能的影响较健美操更为有效。由此可见,高校体育教学不仅要重视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机能的促进作用,更要进一步理清不同体育锻炼形式对大学生心血管功能的差异作用,制定有针对性且能高效提高大学生心血管功能的教学计划。同时在既定的教学内容之外,对于心血管异常或心理发展失衡的大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其长期参与如体育舞蹈练习等有氧运动锻炼,这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心血管系统功能,促进他们的心肌发展,不断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

四、研究结论

本实验研究有两个重要结果。第一,通过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统计数据,得出HR下降明显,SV、CI、VPE上升明显,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这一实验结果表明体育锻炼形式练习对增强大学生的心肌收缩力量功能有积极作用。第二,通过对比两个实验组的统计数据,体育舞蹈实验B组比健美操实验A组在MSP、MDP、MAP、TR四个主要指标值下降更为明显,说明体育舞蹈较健美操效果更好,因此不同的体育锻炼形式练习对增强大学生的血管功能效果存在差异。

研究结果证明,经过一定周期的有氧运动锻炼可以有效增强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功能,且有氧运动的健身效果与运动强度控制存在关联性。不同体育锻炼形式在长时间锻炼下均能使大学生心率、心肌收缩力、心肌体积有所增强,能对大学生心血管功能产生积极影响,但影响效果存在一定差异,体育舞蹈较健美操效果更明显[6-8]。大学生肩负学业和社会的多重使命,身心健康发展将影响他们的未来责任与社会贡献,因此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中,高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舞蹈和健美操系列课程内容,科学合理地制定出改善和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体育锻炼方法,发挥不同体育锻炼形式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培养的作用,这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心血管显著性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