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艺术运动对中国的启示

2023-03-02 13:11徐展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时尚设计与工程 2023年4期
关键词:设计方案运动艺术

徐展鹏 唐 真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0 前言

中国现在所处的新世纪之交与欧洲上世纪之交的文化大环境不无相似之处,在21世纪的新世界里,掌握“新艺术”运动的走向,也许可以解释对于这个刚结束的世纪的疑问,了解其走向,从而为中国社会转型期艺术和设计的创新汲取有益的经验和创作动力。

1 “新艺术”运动概况

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是指20 世纪初在西方国家盛行的大范围设计运动。其涉及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包含商业建筑、雕塑作品、美术绘画、产品设计、书籍设计、珠宝首饰和服饰等领域[1]。艺术家本沃罗认为技术性专业术语“新艺术”应当包含1890~1914年西方建筑和有效艺术行业比较常见的时尚艺术运动,如英国加工工艺运动和法国亨利和比拉尔的试验。“新艺术”运动在设计史上有着里程碑实际意义,这标志着基于农耕文明和水产品养殖的古代设计将转变成基于自动化机械的现代主义设计。其自发和试验性强,许多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主要表现方式和风格。“新艺术”运动也是初期检测运动的总称。缪尔宾(Samur Bing)将座落于英国伦敦的法国巴黎东方馆更名为“新艺术画苑”(Art Nouveau Gallery),这就是“新艺术”运动名称的来历[2]。从法国开始,其快速变成风靡世界的艺术运动,经历了近30年。那时候,一些艺术家见到自动化流水线上加工的产品,粗糙且矫揉造作。艺术设计方案是走进自然,重归手工制作。在此发展过程中,因为细节上的差别,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表现不一,法国、比利时等国家,非常重视教学过程的艺术设计价值,体会“师法自然”。有些设计方案并不是过度繁杂的装饰设计,而是以效仿动物与植物为主导。如英国高度重视设计方案的自身简单性和适用范围,倡导直线取代曲线图,频繁使用黑与白等单一色调;日本和德国高度重视设计方案的应用性,觉得好设计著作该是艺术性与功能性的完美融合。因而,新艺术有别于传统式艺术转型,其并不像古典派和表现主义那般追求完美,反而是完全的突破。且创新性的观点不同,不可以选用次之的严实定义。但这也是现代设计史上新艺术运动的全方位、丰富多彩、多样化的变革与创新,正因为其多面性和极端化性,给现代艺术设计以深刻的启示。

2 “新艺术”运动对近代中国设计产生的影响

“新艺术”运动在海外虽然只经历了十几年,但是其影响了中国三十多年,对中国设计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9、20世纪,中国还处在大变革时代,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武昌起义、五四运动等一系列事件意味着中国开始走进现代化,融进全新的世界管理模式。鸦片战争后欧美国家在中国开展租界建设规划时,将欧美最流行的设计风格带到中国。如当时的中东铁路,基本上是俄罗斯人修建的。在哈尔滨,有很多新的美学主义和构成主义工程建筑,如哈尔滨的老车站和黑龙江历史博物馆。德国人租赁胶州湾,因此青岛旧城区很多建筑充斥着德国“青年风格”;上海则有费迪南德独栋别墅和恒生银行大厦。新艺术在中国产生的影响不但普遍,并且一直持续到20 世纪30年代抗日战争时期。

2.1 传统式定制的传承与创新

19~20世纪,伴随着体系转型、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以及科技创新,中国设计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中国设计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次发挥出极大的潜力。这和西方列强入侵、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中国封建社会奔溃、社会形态建立相一致。这一时期,建筑规划设计的发展变迁更加明显。传统建筑设计,遭受欧美国家关键建筑理念的冲击,形成了具备中国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格。新的建筑风格也和“新艺术”运动的美好憧憬不一样。“新艺术”运动已经探索新的设计风格,而非表现主义的设计风格。在这一时期,中国建筑风格需要在延续中国传统式建筑规划设计的前提下,探索适宜时代发展的设计风格。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对外开放,很多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开展传活动,创立了很多教会学校。想要在中国再次发展,获得中国社会的肯定,他们确定“尽可能结合自身的特色”,氛围上“完全中国化”。其将欧洲建筑技术和中国传统式建筑风格紧密结合,结合中西方设计风格,变成欧美国家现实主义的教堂建筑便是展现了这一建筑理念。如1916年成立的北京燕京大学和北京协和医科大学、1917年成立的济南齐鲁大学、1925年成立的北京辅仁大学等。这些建筑屋顶广泛应用中国传统建材,手工雕刻着龙凤斗拱形门。从表面上看,其彻底使用了中国传统老城区的建筑风格。但建筑装饰材料和内部构造是当代建筑元素,如混凝土、建筑钢材、夹丝玻璃和几何结构等,形成了“中西融合”的建筑风格。

2.2 留学生设计与民族形式

伴随着出国留学运动的高速发展,很多设计艺术、建筑设计专业的留学生归国,他们努力把西方国家设计理念与中国传统设计方案紧密结合,创造出更多属于中国的设计理念,进而构成了20 世纪30年代“民族形式”设计方案思想。尤其以吕彦定制的南京中山陵为首。他使用了“随意钟”式中山陵设计,“钟”带有警告之义,展现了孙中山遗书“革命尚未成功”“务必唤起民众”寓意,代表了孙中山对改革的贡献[3]。吕彦直的解决方案融合中国古代艺术与西方建筑的精髓,庄重质朴,独具一格。南洋大学校领导凌鸿勋在评定声明中夸赞吕彦直总体设计方案“朴素雄浑,最适用于帝陵之特性及地形之情况,且所有平面图作钟形,尤有木铎劝世之想”。梁思成在出国留学的诸多建筑规划设计家里成就甚为明显,他喜爱中国传统文化,根据相似的文字翻译,能将中国传统式建筑类别转化成西方建筑的结构体系,产生具备中国当地特色的新建筑。在建筑创作的实质上,他认为扬长避短,西方思维转为中国化,必须高度重视在新建筑中秉承传统方法,人民英雄纪念碑是经典之作。在中国当地建筑设计师设计方案影响下产生的诸多产品上,都可以找到“新艺术”运动的身影。有机形态、曲线造型设计和绿植花纹的运用,极具“中西合璧”设计理念。

2.3 商埠城市建筑及风格

这一时期,哈尔滨、天津、青岛等各国际大都市的诸多建筑都有一定的“新艺术”运动的风格。该设计尝试处理传统方法,造就融进当代制造的凝结技术以及简单的装饰。建筑设计方案简约,几何图形中的曲线或直线简约顺畅,门窗洞边大多采用弧形构造,突显曲文凹凸不平的浮雕图案盆栽花卉或堤岸流水图及花卉装饰。室内楼梯、防护栏、阳台的金属构件是效仿植物形态制作而成。帽墙位置与传统设计方案风格有很大不同,挺有手工雕刻感。花草植物的几何图形和风格主要用于室内装潢。因为中东铁路的开通运营,哈尔滨的城市发展也开始提速。20世纪初,俄罗斯人借助中东铁路建起了很多综合型建筑,具有一定的新美学现实主义设计方案风格。这一时期黑龙江省博物馆、马多尔酒店餐厅、哈尔滨站等建筑陆续出现。与欧洲同期建筑对比,这些建筑拥有更突出的“新艺术”运动风格。如哈尔滨老火车站设计方案简约,大多采用几何图形直线和曲线图,更是以6 层几何图形直线造型使设计更加明显。门窗选用长方型几何图形直线,凸显曲文凹凸不平浮雕花和堤岸流水图花。这类几何图形造型构造显著受到以麦金塔为代表的“格拉斯哥”设计派设计风格的影响。青岛是德国人在19 世纪初和20 世纪基本上完工的大都市。初期大城市建筑具备浓郁的德国“青年风格”,注重简单几何结构和结构功能主义。德国总督署坐落于青岛信号山下,靠着海洋。其建筑宏大,将传统德国建筑风格和“青年风格”的设计手法紧密联系在一起[4]。是最具代表性的“青年风格”城式建筑,是德国攻占山东时省长的宅院。这处建筑物是由石块、钢、砖跟水组合而成,主体是由花岗石做出来的。建筑物分成4层,房顶的四面有着不同的几何结构。尖堡矗立在大理石柱上,形近悬崖峭壁,变化万千,几何图形清晰。内饰装修简约大方,大多采用几何结构和直线,金属构件效仿植物形态,生动活泼,自然气场深厚。总体雅致、宏大、与众不同,解构主义显著。济南老公交站始建于1908年,1912年完工交付使用,1992年拆卸,由德国著名建筑师赫尔姆斯舍尔修建,是最典型的“青年风格”德国地铁入口工程项目建筑[5]。建筑师十分重视车站的结构功能主义。建筑设计清楚,有层次感,像精美的“积木”。

3 结束语

每一个阶段的迅速发展,总是会有前一阶段结果和后一阶段的萌芽期。一些消极要素清除后,在几十年一个新艺术运动的风潮中,一个新的艺术运动作为一种设计核心理念散播到当今中国,引起了欧美国家最流行的审美观。但设计运动往往并没有成形,就是因为没有让中国现代设计进行独立思考。“新艺术”运动这个概念对中国的设计有很大影响,也有利于中国现代设计的快速发展。为了适应中国当代的发展,增添了设计新品的概率。中国现代设计是公路桥梁,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与传统设计,另一方面是中国现代设计。因此中国的设计从过去走向当代。中国现代设计不够成熟,但是展现了新设计风格的实践探索。

猜你喜欢
设计方案运动艺术
基于可持续理念旧建筑改造设计方案探讨
数据中心ECC设计方案研究
纸的艺术
不正经运动范
高压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方案探讨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某轻卡线束设计方案
爆笑街头艺术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