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信息科技教学:大单元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应用意识的实践与思考

2023-03-03 08:41
教育传播与技术 2023年6期
关键词:问卷意识情境

金 丽

上海市田林第三中学 上海 200233

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信息素养已逐渐成为当代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信息素养不仅涉及获取、处理、使用和分享信息的技能,更强调培养学生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应用意识,是当前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研究意义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 年版)》[1](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着力建设和完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要求在各学科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培育,以满足学生终身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在这一背景下,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组织形式受到了广泛关注,教师对此进行了大量尝试。大单元教学将相关的知识内容整合到一个更大的教学单元中,以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主题,并将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大单元教学的独特优势在于知识整合、实践应用与学生主导等方面。这些特点与培养学生信息应用意识的目标和要求高度契合。本研究旨在探究如何在大单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应用意识,即培养学生有效地获取、分析、评价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解决问题和创造新知的能力。

二、研究内容

本研究的核心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系统地整理和分析了搜集到的与信息意识和应用意识培养相关的研究成果,来确定以培养信息应用意识为研究目标。

第二部分是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初中学生在信息应用意识方面的整体状况。研究发现,他们在信息处理、使用和分享能力上存在不平衡性,这表明他们在信息应用意识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此外,根据一线教学中的观察,初中学校过于注重分步讲解和模仿操作,这可能会影响学生创造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并妨碍学生信息素养和技能的提升。

第三部分提出在大单元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应用意识的途径和策略。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教师在大单元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应用意识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探讨。

(一)文献研究法

通过搜索并整理与“大单元教学”“信息科技核心素养”“信息应用意识”和“初中信息科技教学”等相关的学术期刊和其他网络资源,我们得以了解国内外在信息应用意识研究领域的现状、理论基础和培养方案,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二)问卷调查法

基于文献梳理的结果,我们发现关于信息应用意识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高中信息技术应用与能力培养方面。因此,为了更直观地了解初级中学学生信息应用意识的实际情况,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设计并发放了电子版的调查问卷给初中学校六年级全年级的学生。通过分析回收的问卷数据,我们得以揭示学生信息应用意识的现状和特点。

(三)统计分析法

在研究中,统计分析法是一种重要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方法,广泛应用于自然和社会科学领域。它通过对量表和调查问卷结果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能够提供更为精准、客观的结果,有助于研究者深入了解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本研究针对初中六年级全年级学生的信息应用意识水平进行了问卷调查。由于信息应用意识属于主观意识范畴,调查范围较为广泛,因而需要采用定量方法对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和合理统计,以便得出更为客观准确的可靠结论。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大单元教学

2019 年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阐述了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指出要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课程设置。

核心素养指向的是育人目标,即学生在特定领域中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和价值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学活动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而本学科的大单元学习是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的关键实施手段。

大单元教学是一种以单元为学习单位的教学过程,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聚焦于学科课程的核心素养。它围绕某一主题或活动(大概念、大任务、大项目),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思考、设计并组织实施。相较于传统的单元教学,大单元教学在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资源运用等方面均有很多不同之处。比如,大单元教学的课程内容更为丰富与广泛,强调以大概念进行内容统摄,注重设计真实或拟真的情境任务,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灵活运用丰富、多元、鲜活的课程资源等。这使得大单元教学具备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独特优势。

大单元教学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知识整合。大单元教学将相关的知识点整合到一个主题或概念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整体结构。这有助于学生形成全面的知识框架,而不是局限于零散的知识点。

二是实践应用。大单元教学强调知识的实际应用,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通过解决问题、开展实验、参与项目等方式,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知识,提高学习的实用性和可持续性。

三是学生主导。在大单元教学中,学生通常扮演更为主动的角色。他们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性学习,提出问题、展开调查、分享发现。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信息应用意识

1.信息应用意识的内涵

2020 年11 月,习近平主席强调以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变革催生新的发展动能。全球正在迎来数字化时代,创新是引领世界发展的重要动力,必须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新课标明确指出,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具备信息意识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感知力,善于利用信息科技交流和分享信息、开展协同创新;具有寻找有效数字平台与资源解决问题的意愿,能合理利用信息真诚友善地进行表达;具有自主动手解决问题、掌握核心技术的意识。通过对新课标的解读,我们可以发现,新课标的“信息意识”部分特别强调了掌握核心技术的意识,这也是信息应用意识。

通过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球数字素养框架》,以及《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年修订)》、新课标等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信息应用意识是指个体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行为倾向。它是信息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具备信息应用意识的学生,具有能够在学习与生活中对信息进行有效收集、分析、筛选、加工、整理和计算的能力,具有善于利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通过数字化工具与他人进行表达、交流、协同和创新的能力。

2.信息应用意识水平划分

本研究以《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和新课标为指导,依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信息应用意识的构成要素,经过三轮专家意见征集,汇聚了9位信息科技学科专家的见解,迭代修正后最终形成了关于信息应用意识水平的层次描述,如表1 所示。

表1 信息应用意识水平描述

3.初中学生信息应用意识水平调查

基于上述论述,本研究设计了初中信息意识调研问卷。该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的形式进行计分,其中涉及“信息应用意识”的题目有9 题。调查问卷的测量维度和题项分布如表2 所示。经过信效度分析,结果显示问卷的KM 值为0.863, Bartlett 检验的p 值为0.000,这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效度。此外,Cronbach’s Alpha 系数为0.782,各个维度Cronbach’s Alpha 系数均大于0.7,这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总体而言,该问卷的信效度表现出一致性较好、信效度较高,可以将其作为本研究的评价工具。

表2 调查问卷测量维度和题项

(1)问卷发放

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旨在确保样本的多样性和代表性。具体而言,我们在S 市X 区的优质、中等和薄弱三类不同教育水平的学校中各抽取了两所学校。随后,我们于2022年10 月通过线上问卷的方式,对这六所学校的六年级学生进行调研。经过数据收集,我们共收到1 667 份问卷,其中1 610 份为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58%。这表明数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在有效问卷中,优质学校占438 份,中等学校占794 份,而薄弱学校占378 份。从样本结构来看,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较好地反映不同教育水平学校的特点和情况。

(2)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整理和分析所收集到的有效数据,我们发现六年级学生的信息应用意识整体表现较弱,且处理能力、使用能力和分享能力存在不均衡现象。

在信息应用意识方面,六年级学生的表现平均值为0.768,显示出整体水平较低。具体到三个要素的平均值,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处理能力、分享能力和使用能力。其中,处理能力的全对率最高,达到68.26%,是三个要素中学生表现最好的能力。这表明大多数六年级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较强。一些学生善于利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还有一些学生则善于利用数字化工具交流和分享信息,并开展协同创新活动。然而,信息应用意识的全对率仅为12.55%,这表明学生在此方面的表现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可见,学生在使用能力和分享能力方面的表现仍存在明显不足,信息应用意识三个要素的发展不够均衡。

综上所述,根据上述对信息应用意识维度的调查分析,确定本研究的目标是致力于将学生的信息应用意识三个要素提升至均衡水平,培养其信息应用意识能力。

(三)大单元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应用意识的意义与途径

大单元教学是一种创新的课程开发和实施方式,它以核心素养为目标,以情境任务为驱动,以大概念为统摄,以整合资源为手段,以动态评价为保障,与传统的单元教学在学习目标、知识形态、教学方式、情境任务设计和课程资源利用等方面有着本质的不同。

1.培养学生信息应用意识的意义

在大单元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应用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适应新课标背景下核心素养教育的要求。新课标强调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致力于构建和完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这要求在各学科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的培育,以满足学生终身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2)顺应社会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当前,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塑造了全新的信息化生态环境。随着政府和社会对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需要具备获取、处理、使用和分享信息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变革和挑战。

(3)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信息应用意识,他们能够更好地利用信息工具获取和管理信息,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这将启发学生自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和自我探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样的信息资源,了解更广阔的知识领域,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知识结构,增强综合素质。这种培养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培养他们良好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此外,培养学生的信息应用意识可以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合作,共同探究某个问题或主题,使其通过团队协作完成任务,形成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培养学生信息应用意识的途径

在大单元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应用意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三条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途径,即共情之路、螺旋式上升和过程性评价。

(1)共情之路:利用真实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真实情境是与学生的生活、兴趣、需求或社会问题紧密相关的情境。引入这种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他们的情感因素,增强他们对知识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在大单元教学中,真实情境的运用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共情,使他们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在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任务中,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问题、完成项目或创造产品。这种方法使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和价值意识。

为实施真实情境教学,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实物演示法等策略。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体验、探究、交流和合作。这种方法增强了教学的真实性和趣味性。实物演示法是通过实际操作物品来展开学习,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观察、分析、验证等,从而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有效性。

(2)螺旋式上升:以体验和探究驱动学生学习效果

螺旋式上升教学模式强调通过设计多个小型的逐渐增加难度的探究性任务,使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逐步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在大单元教学中,这种模式以体验和探究为主要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升他们的信息应用意识。通过递进式体验和探究,学生可以经历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从单一到综合的学习过程,形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学习轨迹。

实现以体验和探究为主要方式的螺旋式上升教学模式的方法有多种,例如项目式学习、问题式学习和案例式学习等。项目式学习是以一个有意义且有价值的项目为核心,让学生在项目的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问题、完成产品与展示成果等。这种方法使学生能够在项目中体验成功和挫折,进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问题式学习是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为导向,鼓励学生在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和反思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寻找信息、构建答案与验证方案等。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在问题中发现疑问和困惑,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协作精神。案例式学习是以一个典型的案例为示范,让学生在对案例的观察、分析、评价和应用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理解情境、归纳规律与推广应用等。这种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案例中感受经验和智慧,培养分析性思维和应用能力。

在大单元教学中运用螺旋式上升的方法,能够使学生从简单到复杂地掌握信息科技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在不同层次上体验和探究信息科技的应用和创新。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应用意识,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

(3)过程性评价:通过反馈与调整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在大单元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应用意识并提高其应用能力,实施过程性评价至关重要。这种评价方式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手段来检测和反馈学生的信息应用过程和结果,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并促进其素养发展。过程性评价的多元化评价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的信息应用过程和结果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判断和自我调整的评价方式。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自我评价表、自我评价日志和自我评价报告等工具,以便学生在完成情境任务后进行自我评价。这有助于学生关注自己在信息应用过程中所展现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等,及时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并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和目标,从而促进自身信息应用意识的提高。

其二,同伴评价。同伴评价是学生之间相互观察、相互评价、相互交流和相互学习的评价方式。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同伴评价活动,如小组讨论、展示评比和互评互改等,使学生在完成情境任务后对他人的信息应用过程和结果进行同伴评价。这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和思路,学习他人的信息应用方法和技巧,提高自身的信息应用意识和水平,并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其三,教师评价。教师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的信息应用过程和结果进行专业的观察、分析和评价的评价方式。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教师评价工具,如评价量表、评价标准和评价报告等,在学生完成情境任务后对其信息应用过程和结果进行教师评价。这有助于教师关注学生在信息应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发现学生的优势和不足,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从而促进学生信息应用意识的提高。

表3 为关于信息应用意识三个要素的评价量表。通过使用该评价量表,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信息应用意识情况,为进一步的教学和指导提供依据。值得注意的是,评价量表为参考工具。在实际使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表3 信息应用意识评价量表

五、研究创新之处

在大单元教学中,利用真实情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使学生更好地共情,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通过涉及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任务,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问题、完成项目和创造产品。螺旋式上升教学模式以体验和探究驱动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设计多个难度逐渐增加的小型问题探究任务,让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逐步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过程性评价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和素养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社会适应打下坚实的基础。未来,我们可以探索游戏化学习、情境感知学习等更多的教学方式,丰富和创新大单元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应用意识的方式和手段。这将为初中信息科技教师提供在大单元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应用意识的实践指导,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作出贡献,同时促进信息科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猜你喜欢
问卷意识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护患情境会话
问卷网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问卷大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