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太阳周日视运动仪,助力地理实践力养成

2023-03-17 13:29
地理教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瑞安方位教具

孙 瑞

(浙江省瑞安中学, 浙江 温州 325200)

一、引言

新教材非常注重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在教科书的活动题中精心设计了实验模拟、实地观测等实践活动。例如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自转”设计了太阳日与恒星日模拟实验、昼夜交替模拟实验和观日影估算经度三个实践活动,在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公转”设计了简易测量学校太阳高度实践、昼夜长短变化模拟实验两个活动。或许考虑到实验器材不完善,对学生来说理解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太阳周日视运动,教材并未设计观测实践活动。笔者自制太阳周日视运动仪尝试填补这块空白,通过仪器学生可以直观感知太阳在天球的位置,测出各时太阳高度及方位具体数值,提高学生的方位感,增进学生对太阳周日视运动的认识,强化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地球运动一直是学习难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缺乏观测实践,空间思维较弱。由于空间思维偏弱,学生很难准确地在脑中构建三维天球模型。由于传统教学方式停留在用“二维”的黑板描画“三维”的运动,学生难以对太阳周日视运动形成“三维”立体的理解,也不能达到新课程对落实地理实践力的要求。基于上述考虑,笔者自制太阳周日视运动仪,学生通过使用该仪器进行观测可以加深方位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太阳运动的“三维”空间的认知、锻炼学生的天体观测能力,最终深度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二、设计原则

1.科学性

教具是验证原理、获取知识的重要工具,教具设计必须科学严谨,必须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和日常教学的需求。教具并非玩具,应重点突出科学性而非趣味性。教具原理必须有充分的科学依据,能够反映真实客观规律。比如,太阳高度一般是相对于水平地面的高度角,考虑观测地可能存在一定坡度,所以观测者需要对仪器进行调平,使水平泡位于中央,确保测量在一个水平面上进行。

2.经济性、实用性

应尽量选取简单易得的材料或可循环利用的材料以降低成本,同时顾及教具的耐用性、直观性。教具结构应当简单,使用应当便利,呈现结果应当直观。

3.创新性

设计者在设计思路、使用工具或选取材料等方面进行跨学科思考,打破学科边界,继承前人经验,融合现代科技,才能制做出具有创新性的教具。笔者自制的太阳周日视运动仪运用了地理学科知识和物理学科知识,利用地平式日晷的基本原理,借鉴古人智慧,融合现代传感器技术,提高教具的创新性与精确性。

三、仪器制作

1.器材

主要器材有:①水平台、②方位圆板、③白板笔、④带指针的亚克力天球、⑤太阳方位角度测量仪(见图1)。

图1 器材示意图(1)

太阳方位角度测量仪由精度可调节光敏传感器、旋转底座、角度测量尺等组成(见图2)。

图2 器材示意图(2)

精度可调节光敏传感器构成:光敏电阻(检测有无太阳光)、旋转变阻器(调节电阻大小,控制仪器精度)、蜂鸣报警器、带孔笔杆(选用黑色带孔笔杆,确保光线垂直进入,排除光线散射反射干扰)、电池、导线等(见图3)。

图3 器材示意图(3)

精度可调节光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操作方法如下。

(1)太阳光通过笔杆上端的小孔,垂直照射到笔杆底端光敏电阻。

(2)光敏电阻:接受光照后,电阻阻值变小,让电流通过。光照越强,电阻越小,通过电流越大。

(3)蜂鸣报警器:电流达到阈值后发出蜂鸣警报。

(4)旋转变阻器:通过旋钮调节电阻大小,调节电路电流大小,提高仪器灵敏度,确保只在太阳光垂直进入笔杆的方位,电流刚好达到蜂鸣器警报阈值。

2.使用步骤

步骤一:水平台放置于观测点后,调节水平,微调螺丝,使得水平泡刚好位于中央。

步骤二:将方位圆板放置在水平台上,使用指南针调节方位,使圆板0度刻标指向正北,180度刻标指向正南(见图4)。

图4 方位调节示意图

步骤三:将太阳方位角度测量仪放置于方位圆板中央,左右调节旋转底座,上下调节角度测量尺,调节变阻器,当蜂鸣器仅在一个方位达到阈值发出警报声时,进行读数(见图5)。在角度测量尺上读出太阳高度角,在方位圆板上读出太阳方位角,将数据填入观测记录表(见表1)。

表1 观测记录表

步骤四:放置亚克力天球,使天球自带的指南针正南方对准方位圆板180度刻标(见图6)。

图6 天球放置示意图

步骤五:在天球笔杆小孔正对处描点,连接描点,得到太阳周日视运动曲线(见图7)。

图7 描点连线示意图

四、实操应用

学生于2022年3月9日中午至傍晚,在校园使用该仪器进行太阳周日视运动观测,并记录下12个点位信息,制作观测记录数据表(见表2)。

表2 观测记录数据表

12个点位的观测时间主要在下午,太阳下午视运动曲线用实线表示;因上午未做观测,依据太阳下午视运动曲线用对称法绘制虚线(见图8)。

图8 绘图示意图

五、观测结果分析

通过对本次观测结果的分析,学生验证了2个教科书上已呈现的规律,发现了1个新规律,生成了3个与已有知识相矛盾的疑惑,引发学生继续思考、深入探究,最终解决疑惑得出真实规律。学生在“认知矛盾—思考探索—困惑解决”过程中深度提升地理实践力(见图9)。

图9 结果分析图

1.教科书规律

(1)验证一: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规律

查资料可知,3月9日太阳直射点在南纬4.5度左右,瑞安(北纬27.78度,东经120.62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根据计算公式(H=90度-|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计算得H为57.72度。实测结果正午太阳高度约为57.6度,与计算结果相差0.12度,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计算结果与观测结果大致吻合。

(2)验证二:日落方位规律

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瑞安日落方位为西偏南。观察太阳视运动曲线可知,3月9日瑞安太阳日落方向为269度,即西偏南1度(见图10),日落方位规律与观测结果符合。

图10 日落方位示意图

2.新规律

发现:太阳方位变化速度与高度角变化速度规律。研究太阳周日视运动曲线,发现观测序号1、2、3、6、7、10、12位于曲线上或离曲线距离近,具备计算价值。计算观测序号1~3可知,11时50分至12时04分太阳高度变化平均速度为每分钟0.126度,太阳方位角变化平均速度为每分钟0.643度;计算观测序号6~12可知,15时20分至17时31分太阳高度变化平均速度为每分钟0.2382度,太阳方位角变化平均速度为每分钟0.1679度。综上所述,中午太阳高度变化较慢,太阳方位变化较快;下午太阳高度减小较快,太阳方位变化较慢。

3.新疑惑

(1)疑惑一: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是否在不断变化

学生:“为什么每次测量前都要扭动变阻器去调整电阻大小,这是否说明太阳辐射的强度在不断变化?”

教师:“这问题涉及到大气的削弱作用与物质组成变化,你可以调用相关知识再想想看。”

学生:“大气中物质组成随时间变化,同时太阳光到达地面穿过的路径长度每时每刻在改变,比如太阳高度越大,通过大气距离越短,被大气削弱越少,能量越集中,到达地面太阳辐射的则越强,反之则越弱,所以太阳辐射强度一天是会不断变化。”

(2)疑惑二:3月9日瑞安正午的真实时刻是北京时间几点

学生:“通过分析观测点2、3,从11点55分到12点04分太阳高度角从56度变到57.6度,瑞安经度为东经120.62度,与北京时间(东经120度地方时)有着0.62度的经度差,根据地方时计算规律,太阳高度最大值应该出现在11点57分31.2秒左右,11点55分更接近11点57分31.2秒,为什么太阳高度反而12点04分更大呢?是不是说瑞安的正午应该在北京时间11点57分31.2秒之后,那3月9日瑞安正午的真实时刻是北京时间几点。”

教师引导:“众所周知,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日,而在实际情况中,地球自转一周并非是二十四小时整,二十四小时只是一个平均数,因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所以太阳和地球的引力是不断变化的,从而引起自转一周时间的不同。但是这种不同是有规律的,所以我们除了消除与北京时间的时差,也必须将这部分误差消除,才能得出真正准确的真太阳时。那么3月9日瑞安正午的真实时刻是北京时间几点呢?”

学生:“消除的方法是参照真太阳时时差补偿表,进行时差修正,根据数据的正负进行加减。通过计算得出2022年3月9日瑞安在北京时间大约12时08分9.2秒左右达到太阳高度角最大值,即真正的正午太阳高度。同时我通过查阅虚拟天文馆发现,12点08分0秒的太阳高度比12点07分57秒和12点08分15秒大(见表3)。”

表3 太阳高度部分时段日变化表

(3)疑惑三:瑞安正午太阳高度实际值为什么比计算值偏小

学生:“借助虚拟天文馆可知12点08分0秒左右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为什么虚拟天文馆显示最大的太阳高度为57度29分20.3秒(即57.52度),比算出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57.72度)要小?”

教师:“我们在做计算时,为了掌握正午太阳高度角总体规律,所以将地球的形状当做正球体来处理,但地球形状实际是赤道稍鼓两极略扁,因此会有些差异。那如果考虑地球的真正形状,你觉得瑞安正午太阳高度会怎么变化?”

学生:“我画了两者的对比图(见图11),假设地球是正球体,得到瑞安此时的正午高度角是图中的∠1;如果考虑赤道稍鼓两极略扁,得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2,∠2小于∠1,所以瑞安实际正午高度角确实会小于算出来的结果。”

图11 正午太阳高度对比图

六、总结

通过自制的太阳周日视运动仪,学生观察记录了太阳高度和方位,在观测过程中学生自主动手、主动思考、积极解惑,保证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分析观测结果时,学生既获得验证所学规律的快乐,又有发现新规律的成就感。学生在面对已知规律与实测数据产生矛盾时,生成新疑惑,并自发思考探索,在“认知矛盾—思考探索—解决困惑”中提升地理实践力。

猜你喜欢
瑞安方位教具
认方位
风筝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快乐农场
荡秋千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应用探讨
我的生日
借助方位法的拆字
基于TMS320C6678的SAR方位向预滤波器的并行实现
Word F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