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作业管理推动“双减”落地

2023-04-11 08:34黄亚芬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3年2期
关键词:时间管理作业管理双减

摘要:作业管理是推动“双减”落地的突破口,是撬动课堂变革的催化剂。学校尝试从时间管理、内容分级、评价改革三方面入手,具体思路是:以时间管理为突破,避免作业的拖沓和低效;以内容分级为保障,避免作业的单一和乏味;以评价改革为驱动,避免作业的随意和失当。

关键词:“双减”;作业管理;时间管理;内容分级;评价改革

作业管理是推动“双减”落地的突破口,是撬动课堂变革的催化剂。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以作业管理为抓手,从时间管理、内容分级、评价改革三方面入手,积极探寻作业管理的新思路。

一、以时间管理为突破,避免作业的拖沓和低效

儿童时间管理专家何小英经过研究,找到了时间管理训练的两个黄金期:第一个是3—6岁,即幼儿园阶段;第二个是6—9岁,即小学一至三年级。我校十分关注对学生(重点是低年级)时间管理的指导,重在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尤其是避免作业的拖沓和低效。

第一,用好“时间具象罗盘”。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时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所以,我们借助“时间具象罗盘”让学生认识时间,初步建立时间观念。罗盘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意思,如红色对应学习时间、蓝色对应休息时间。通过对比,学生明白:作业完成得越快,休息、玩耍的时间就越多。我们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促进学生提高做作业的速度。

第二,用好“电子计时器”。电子黑板大多带有计时功能。学生做作业时,教师预估需用的时间,在屏幕上设置倒计时,让时间可视化。学生可以通过不断变小的数字感受时间的流逝,从而产生紧迫感。

第三,用好“时间管理手账”。学生通过“时间管理手账”,预估作业时间,排列作业顺序,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自我反馈。通过手账使用的培训,中、高年级学生学会了借助“时间管理手账”合理安排作业完成的先后顺序。可以先难后易,先做自己不擅长的科目,如数学,因为这部分作业会比较耗费精力,在头脑活跃、思路清晰的时候解决难题,剩下的就相对轻松些;也可以先易后难,先快速完成量少或难度小的作业,为完成量大或难度大的作业留足时间。

二、以内容分级为保障,避免作业的单一和乏味

我们探索了三种类型的作业内容,即基础性作业、弹性化作业和主题类作业,通过内容分级,避免作业的单一和乏味。

(一)基础性作业:提质控量,保障学业成绩

基础性作业是巩固学习内容、减轻课业负担、提高学业成绩的主要载体。进一步提高基础性作业的质量,是发挥作业功能的基本点。

第一,构建各学科各年段作业设计指南。学校率先研制出台了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各年段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基本流程,明确了每个学科的各种作业类型,确保基础性作业的科学性、规范性。如语文学科低年段的基础性作业基本类型为自主识字、大声朗读、学习写字,中年段的基礎性作业基本类型为自主预习、大量阅读、学习写作,高年段的基础性作业是完成围绕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的课前预习单、课中学习单、课后延学单。

第二,实施学生作业教师先行试做机制。我们强调,教师要成为作业质量管理的第一负责人,对设计出的作业要先行试做。教师通过试做,可以深入了解作业题目与教学内容、知识结构的关联度,明确作业中的重难点、易错点,预测学生会采用的解法以及可能遇到的障碍,预估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不同表现与作业时间。根据教师的试做情况,备课组对作业内容、作业时长、作业形式进行适当调整。

第三,统一各学科作业批改与讲评规范。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做到“布置多少,就批改多少,杜绝只布置不批改”。对作业的批改既要判断正误,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分层分类批注错误点,提出具体的学习方法和建议。对优秀学生,指导他们在全对的基础上进一步寻找更优解法;对中等学生,批注错题数目,让其自行寻找错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直接指出错误点,为其提供预备的题目,或是在题库中挑选自适应同类型题目,让其进行巩固。对需要面批的作业,教师选择合适的时间,依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当面批改或进行指导。

(二)弹性化作业:增加选择,满足个性发展

不同学生在兴趣特征、认知风格、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需要给予关注,体现一定的弹性,给学生选择的机会。开发弹性化作业,是发挥作业功能的着力点。

第一,开发可选的作业资源。一是纵向分层作业,主要以学生的思维水平为划分依据。如基础性作业,我们会提供三个作业套餐,呈现一定的梯度和层次,供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选择。二是横向分类作业,主要以学生的认知风格为划分依据,如根据“场依存”和“场独立”分小组作业和独立作业,根据言语与表象分文字作业和画图作业等,根据资源的分配与拥有情况布置室内作业与室外作业。每年的寒暑假,我们都依托学校“中国文化节”和“外国文化节”来提供可选择的作业菜单,实施弹性化、综合性作业。这些作业有的是独立完成,有的可以由组建的“作业共同体”完成。学生协同作业,既可以由本班学生组成作业小组完成,也可以组成混龄学习小组共同完成。

第二,培养会选的关键能力。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是学生认同作业选择,并具有选择作业的能力。因此,学校通过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学习经验分享等形式,让学生正确认识选择性作业的意义:不是为了少做作业或者获取更好的成绩,而是为了减少重复的无意义学习,更好地实现个人发展。其次,通过教师的导引、协助和定向,培训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能力。导引,是指教师用相应的标记在题干中提示作业题的难易程度;协助,是指教师根据对学情的研究,一对一地提示需要辅导的学生,协助其作出恰当的选择;定向,是指教师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或学有困难的学生作出适度的定向要求。当经历了“选择→尝试→成功(失误)→保持(修正)”的作业选择过程,同时随着年段的升高和心智的成熟,学生自主选择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第三,激活精选的高阶思维。布置弹性化作业的最终目的,是激励所有的学生“跳一跳,摘果子”。教师通过引导、讲评,促进学生积极选择、进阶选择,不断超越和突破自己。一方面,教师在对可选作业进行指导时,在课上重点讲评基础性作业,对于有挑战性的、个别化作业着重分析思路;在课后根据学生个别化需求进行面对面的作业指导,不仅帮助学生解决认知上的困惑,还鼓励学生敢于挑战更高层次、不同类型的作业。其次,学校还通过学科周、优秀作业分享、“小先生”讲作业等形式,充分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创意作业,激发学生不断挑战具有高阶思维特征的、动手实践类的作业。学校的学习咨询部推出了“我的作业我做主”“番茄作业法”“学习契约书”等学习妙招,引导学生做好时间管理,提高学习效率,做学习的主人。通过此过程,学生既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又逐步培养了自信、自律、自强等品质,不断对自己的学习策略进行调整、对学习结果进行反思,在挑战高阶思维的作业中实现个人的持续进阶。

(三)主题类作业:强调贯通,提升综合素养

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跨学科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主题类作业就成为跨学科学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设计主题类作业,是发挥作业功能的突破点。

第一,作业内容方面,关注单学科内的统整与多学科间的融合。单学科主题类作业是基于学科的,作业的质量取决于对学科本质的理解。在设计单学科主题类作业时,我们带领教师通读本学科所有教材,对不同年级同一主题内容或相关联的要素、知识点进行归类,纵向打通年段。我们还将同一册教材中有关联的内容进行整合,横向打通年级。跨学科主题类作业侧重多个学科作业的有机整合、优势互补,不同学科之间通过问题、概念、成果等联系在一起,将抽象的内容变成个人的、具体的问题,并且与现实生活连接起来,促使学生在调动学科知识、能力、品质等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形成多样化成果的过程中,形成对核心知识和学习经验的深刻理解,并能在新的、真实的任务情境中再一次获得能力的跃迁与素养的提升。如,我们设计了以“春天里”为主题的跨学科学习,布置了长周期的主题类作业。作业(成果)形式包括微视频、研究单、观察日记、现场展示、主题作品展、主题学习单等。

第二,作业方式方面,关注正式与非正式的有机整合。正式作业(非正式作业)与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相伴而生。有学者认为,人的一生有80%以上的知识源自非正式学习活动。我校目前正在研究“互联网+”视域下学生的非正式学习。我们认为,将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有机融合,才能实现学生“有意义的自由学习”。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学生逐渐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非正式学习的时间得到了保障,场域也得到了延展,他们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探索。同时,互联网时代为学生的非正式学习走向深层次建构提供了机遇。于是,我们积极建设非正式学习空间,打造资源教室,通过问题墙、资源包、咨询栏、学具区等,为学生的非正式学习提供丰富、可见的资源。我们建立了儿童“微社会”实践基地,联合区域内的税务局、法院、银行等机构工作人员,充分利用学校随处可见的课程基地、学习场馆、楼台亭阁、网络资源,让学生展开非正式学习。如,我校推出的“家庭实验室”项目,鼓励学生围绕自己的兴趣点在家中自主开展探究活动,争做“科学小达人”。目前,有一位学生的科研成果获评国家级专利。当然,非正式学习也需非正式作业的巩固,作业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关于课堂里的正式学习,我们主张让学生拥有更多选择的机会,更多体验和展示的平台,比如项目可以自己选、规则可以自己定等。学生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决策、自我监督、自我评价,创造自己的学习(作业)方式。

第三,作业成果方面,关注过程性评价与表现性评价的相互补充。我们一般以探究单为学习和评价的工具,运用探究单前置学习,通过探究单推进研究,使用探究单汇报跨学科学习成果。学生在探究的情境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交流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经历真正的探索过程,感受探究的乐趣,获得发明創造的体验。表现性评价一般用于学习成果的展示环节,通过图表、作品和行为表现等形式来呈现。表现性评价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产生获得感,获得成就感和价值感;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推动学生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发现新的学习主题,催生进一步学习的内在动力和迫切需求。如,每年3月份,是学校的童话课程实施时间。在一个月内,学生创编童话、画童话海报、创作童话背景音乐、制作童话道具、排练童话剧,最终以一台童话剧舞台表演的形式呈现学习成果。

三、以评价改革为驱动,避免作业的随意和失当

学校出台了《“双减”背景下构建清英高质量作业体系的建议》,要求以单元为基本单位对作业进行整体设计,合理规划学科单元,研制单元作业目标,依据作业目标设计单元作业,最后调整完善作业体系。我们还确立了各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修订了学科作业批改规范,形成了每日作业公示制,确定了每月作业检查反馈制等,旨在通过评价改革驱动作业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避免作业的随意和失当。具体举措有:

第一,实施全素养评价。我们依据课程标准,对各学科需要达成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梳理,完善了各学科学习的评价指标,从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业成果三个维度多个方面,对学生各学科日常学习情况和期末考查情况进行评价,最终形成学期评价报告。通过对学生的全素养评价,倒逼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方式等的不断更新,全方位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以语文学科为例,我们制定了语文课程学习情况记录表(见下页表1)和语文课程学期评价报告(见下页表2)。

第二,推进大数据评价。随着智慧校园建设的推进,学校与相关平台、公司正在联合研发“清英学生数字画像”工程,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学生信息,以描述其需求、偏好和兴趣,形成数字模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多维度、全方位描绘,保障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信度和效度。这项工作能撬动学校多方面的教育教学评价,其中就包括作业系统。

(黄亚芬,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常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猜你喜欢
时间管理作业管理双减
“双减”背景下初中生作业管理的实践探究
“减负增质”理念下作业管理的创新策略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落实各方责任 加强特种作业管理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客车调车作业管理的探讨
浅谈秘书工作的时间管理艺术
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