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引领式”教学理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3-04-16 12:19汪忠文
广西物理 2023年4期
关键词:教师应高中物理物理

汪忠文

(甘肃省武威第八中学,甘肃 武威 733000)

0 引言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通过合理设置物理问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入得到的问题能让学生的思维反应更加快速、灵敏。一堂优质的物理课多是围绕一个或多个问题展开的,课堂结构的设计也是基于问题进行的,对此,教师应积极利用“问题引领式”教学理念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1 “问题引领式”教学理念物理教学设计原则

1.1 问题情境性和导学原则

“问题引领式”教学模式下,教学设计应贯彻情境性原则和导学原则。所谓情境性原则指的是在构建主义基础上形成的教学原则,与案例学习、问题学习、项目学习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提倡情景化学习,反对单一、枯燥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合理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助力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而问题导学原则是指教学活动中,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学习,同时问题应指向物理学科核心知识,使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达成教学目标。对于物理学科而言,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驱动力,能有效助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应让问题贯穿教学始终,让具有导学作用的问题促进学生学习,从而真正发挥价值优势[1]。

1.2 学习深度性原则

学生能力的发展往往伴随着深度思考,学习深度性原则强调学生不仅要对知识进行理解、记忆和积累,更要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为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只有这样学生在从问题出发,多维度思考并找到解决方案。“问题引领式”教学模式下,为了达到学习深度性原则,教学中应突出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调节和节奏的把握,以便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感悟知识结构,突破表面化思维,在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和推理中创新性解决问题,以便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

1.3 教学有效性原则

“问题引领式”教学模式多是由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教学目标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其中,具有明确导向性的教学目标是保证教学有效开展的关键,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和展开,可见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背景,合理设计[2]。“问题引领式”教学理念下,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中推动生生之间围绕目标有效交流,在深度对话中提高教学有效性。

2 “问题引领式”教学理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 以教材为素材,引导学生质疑

进入高中学习阶段后,学生的认知思维和判断能力得到了快速的增长,而在物理学习中,遇到困难和问题也是常态,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师应有意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积极开展问题引领式教学,一方面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质量,另一方面积极收集学生课堂学习中的衍生问题,作为教学重要资源,进而构建高效物理课堂[3]。如此一来,学生的内动力能被充分激发,课堂中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并通过与学生的讨论,使自身的能力和思维得到更加充分的锻炼。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电势能和电势》教学为例,理解电势概念及做功是本课学习中的重难点,教师应借助问题引领式教学指导学生深入掌握和理解知识点。首先,教师应深入研读教材内容,从电场力对电荷做功的角度出发,提出“静电力做功时与电荷存在哪些关系?”“影响电势的因素有哪些?”“静电力做功电势能变化存在哪些规律?”等问题,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抽丝剥茧,不仅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还能充分激发其探究兴趣。随后,学生探究问题而展开思考和讨论时,教师应积极引入教材中几种常见的电场图作为素材,让学生在图文并茂的教学环境下深入思考。同时,教师还可以阐述对电势能和电势概念的理解,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让其在理解概念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自行推导问题的答案。基于此,以教材内容为素材,以问题为引领,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并在推导和对比中逐渐认识到新知识,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2.2 以情境为媒介,指导学生思考

在以往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掺杂主观意识,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灌输给学生,并利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解题模板,这种教学形式虽然能助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但也会限制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还容易使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4]。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将问题引领式教学理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创设贴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情境,再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以便在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中搭建转化的“桥梁”,让学生对知识形成感性认知。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摩擦力》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创设情境,在物理问题融入情境中,引导学生透过问题掌握知识。首先,教师联系生活实际,用多媒体展示花样滑冰、汽车刹车、滑梯等多段视频,并合理设问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摩擦力是否有方向?如何判断它的方向?”“视频中除了有摩擦力外,是否存在其他的力?”引导学生结合已掌握知识展开深入探究,发现视频中的内容涉及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等相关知识,不仅能深化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还能将新旧知识衔接起来,有助于构建完整知识体系。随后,教师再次提出问题“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什么”,并以课件的形式展示同一个小车从粗糙程度不同的斜面滑下来的视频,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和大胆假设,能对所学知识有更清晰、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系统总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让学生在对比分析中认识到其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及压力相关。基于此,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能对抽象的物理知识形成直观的认识,并在探究和思考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有效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2.3 以规律为蓝本,用问题促创新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客观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合理运用问题引领式教学理念,提前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形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提升思维能力,构建完善的知识模块。而教师在运用这一理念时,应侧重对问题的设计和优化,在综合考虑知识背景、思维模式、学生学情的基础上,通过问答形式引导学生建立思维模型。如此一来,学生能在具体的问题中有效思考,这是保证问题引领式教学的一大要点,有助于学生的物理思维快速发展。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应在课堂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展示串并联电路图像,并合理提出问题“联系初中所学知识,让学生说一说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有哪些规律?”“学习过静电场后,如何理解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规律?”学生需要回顾初中物理学习过程,发现初中阶段是通过实验得出相关结论,并联系高中所学静电场相关知识,认识到电流与电荷之间的关系,再根据电压和电势差、电势的关系,得出电压规律,再通过公式转化得出电阻规律。由此,借助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实践,还能回顾以前学习的旧知识,完成新旧知识的衔接。随后,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出问题“一定电流通过电阻时,电路中再串联一个电阻有什么意义?并联一个电阻有什么意义?”同时,为学生提供实验所需的器材,鼓励学生先设计电路图,再通过实践依次连接电路元件,在实践的基础上展开讨论,明确串联电阻能让电路两端的耐压值显著增加,而并联电阻能让电路两端的电流显著增加。最后,教师应在学生实践和讨论的过程中,在教室中来回巡视,将学生出现的错误或电路连接中出现的问题用手机拍摄下来,并针对性开展精讲活动,用大屏幕连接手机后投影,引导学生结合图片思考电路图连接是否存在问题。

2.4 以线上平台为媒介,搜集学生问题

为了让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升,教师应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基础有充分的认知,因此,教师应在教学前做好准备工作,深入解读教材内容并在日常交流中多了解学生学情。经过了解后发现,部分高中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在课前进行预习,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搭建线上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相应的预习资料,同时还可以将平台作为媒介,收集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点,教师应从其中筛选出合理的问题并进行二次加工,设计具有探究价值的习题及讲评过程,再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重难点制作微课视频,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高效学习,从而有效提升教学的针对性[5]。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须第三册《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教学为例,本课难点在于对电势差和电场强度关系的理解,教师可以借助线上学习平台搜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攻克。首先,教师考虑到学生对电势差相关知识运用不熟练,可以精心设计习题,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控制好题目的难度分布,如“3+2+1”阵型为基础题3 道、中等题2 道、拓展题1 道,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题目,并将解题中遇到的问题上传到线上学习平台中。随后,教师借助平台的教师端与学生进行互动,帮助其解答疑惑,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进行整理和分类,选出其中具有共性的问题,用作课堂精讲素材,如某学生对“带电物体在等势面中的运动”理解不当,解题中频繁出现错误,教师可以在精讲中设计相关问题,并以图文结合的方式针对性讲解,帮助学生梳理思维。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将精讲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供学生课后反复观看。

3 结语

总的来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教师应在明确传统教学形式不足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和改革教学模式,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启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整体学习效果。而应用“问题引领式”教学理念,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能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并在探究和讨论过程中明确物理规律,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猜你喜欢
教师应高中物理物理
只因是物理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处处留心皆物理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新形势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