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路径

2023-04-16 12:19
广西物理 2023年4期
关键词:蓝猫导学深度

杨 婷

(徐州市树人初级中学,江苏 徐州 221000)

0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深度学习理念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于初中物理教学而言,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倡开展大单元教学,这对学生构建系统的物理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从创设情境、趣味实验、导学任务、生活实践、图示复习等角度入手,探究深度学习理念下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的有效路径。

1 深度学习与大单元教学概述

1.1 深度学习

所谓深度学习,代指在某些具有一定探究意义和挑战难度的学习目标下,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启发,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学习实践活动,对陌生的知识产生深层次的思考与应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若想推动学生的深度学习,需要基于以下几点教学原则:(1)保证教学的趣味性。如果强行要求学生参与某些学习活动,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起到弄巧成拙的教学效果;(2)保证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深度学习需要学生亲自动脑思考,而不是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囫囵吞枣”;(3)体现课程的实践性。如果教师只注重理论教学,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只会做题,不会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情况。加强教学应用,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物理知识融会贯通。

1.2 大单元教学

所谓大单元教学,是以某个教学主题为核心,将多个单元的知识点结合在一起,构建成新的课程体系。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课程之间能做到相互呼应,全面提升物理教学的整体质量。由此,学生可以迅速突破学习难点,将新旧知识有效地联系在一起,加深理解记忆,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2 深度学习理念下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的有效路径

2.1 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由于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理解的难度相对较高,很容易导致学生陷入学习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将会产生厌学、畏学的心理。教师若想实现深度学习的教学目标,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开展大单元教学。这样能有效提高数学课程的趣味性,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给学生带来好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由此,学生就能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习沉浸感,为深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教师在教学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摩擦力》时,可以将本堂课的课程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结合在一起,构建成新的大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知名动画《蓝猫淘气三千问》的片段。视频中,蓝猫和淘气正在执行一项潜入任务,结果不慎被敌人发现。敌人为了活捉蓝猫和淘气,在空中释放了一种粉末,将地面的摩擦系数减少到0,导致蓝猫和淘气无法走路,直接摔倒在地面。但是聪明的蓝猫和淘气立刻想到了应对的办法,迅速逃离了战场。借助视频情境,教师可以提出思考问题:为什么蓝猫和淘气无法走路?他们采用什么方式成功逃了出去?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析。最后,教师播放后半段视频,为学生揭秘答案:人在走路时,需要静摩擦力帮人前行。由于摩擦系数变为0,导致蓝猫二人失去了前进的摩擦力。只要一迈步,就会滑倒在地。而蓝猫二人当机立断,对准敌人开枪,利用开枪带来的后坐力,帮助他们逃离战场,充分体现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个道理。由此,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构建大单元教学,不仅综合了两节课的知识要点,打造了趣味横生的物理课堂,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沉浸感,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2.2 趣味实验,注重理实结合

物理是一门注重实践探究的学科,基于深度学习理念,教师需要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综合在一起,构建大单元教学。针对这个目标,教师可以组织富有趣味性的实验课程,通过理实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剖析复杂难懂的物理概念,加深学生的学习理解。

以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压强》的教学为例,教师在介绍压强的作用时,可以将该版块的知识与《气体的压强》相互结合,通过富有趣味性的实验,让学生对压强产生深刻的印象。例如,教师提前准备一个饮水机空桶,对学生说:“老师只用一只手就能让这个空桶变扁”。由此,可以巧妙导入教学悬念,引起学生的探究好奇心。在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之后,教师正式开始以下实验操作:在空桶中倒入适量的酒精,将点着的火柴扔进空桶中,随后迅速用一只手将饮水机空桶的开口盖上。此时,学生们会惊奇地发现,一股莫名的力量迅速将饮水机捏扁。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就能将压强、大气压强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出来。再例如,教师在讲解“压强与接触面积成反比”这个概念时,同样可以借助实验课程,将知识点讲解地更加直观、形象。例如,教师将一个充满气的气球轻轻放在一根钉子上,气球会立时炸开。但同样将充满气的气球放在满是钉子的钉板上,即使用力按压,气球也会完好无损。通过以上实验现象的反差,学生就会深刻认识到压强与接触面积之间的关系。

2.3 导学任务,加强课程衔接

对于大单元教学而言,授课的关键点在于不同知识版块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将知识点有效地关联在一起,就会给学生带来一种“强行粘合”的学习感受,对其深度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对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导学任务,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将物理知识衔接得更加流畅,给予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

以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发放以下导学任务:(1)回顾“力”的概念,总结什么是施力物体、受力物体,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2)总结力的三要素以及力的作用效果。(3)讨论问题:物体在施加力的过程中是否也会同时受力?(4)当两个学生在讲台上穿着旱冰鞋相互推对方,你认为会出现什么现象?(5)将一本书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试分析这本书受到了哪些力的作用。(6)思考为什么这本书处于静止的状态?根据任务的内容分析,前两个导学任务旨在引导学生联想旧知,中间两个任务主要关联到本节课所要讲的重点知识,最后两个任务将教学内容拓展到下一单元的“力与运动”。由此可见,通过导学案的方式,可以将“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二力平衡”等知识要点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循序渐进地构建成完整的大单元知识体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物理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打造力学知识框架,有效达成深度学习的目标。

2.4 生活实践,贯彻知行合一

物理知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师在开展大单元教学时,应当合理融入生活元素,引导学生将学习视野放在广阔的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学习品质,使其有意识地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在生活之中。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改变学生纸上谈兵的问题,也能调动学生的探究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朝深度学习的方向发展。

例如,教师在教学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上《声现象》的课程时,可以将“声音的特性”“声音在生活中的利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等课程关联在一起,实施大单元教学。同时,为学生展示一些熟知的生活场景,如击打墙的一面,另一侧会发出声音;火车鸣笛;广场喷泉发出的响声;远方高楼传来的回声等等。借助这些场景,教师需要让学生思考:以上声音有什么样的特性?这些声音依靠什么介质加以传播。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分析以上声音的性质。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真实的新闻事件,作为“声学”的教学案例。例如,张某在钢铁厂工作十年,由于工作地点的噪音巨大,时间一久,导致张某从噪声性耳聋转变为神经性耳聋。以该生活案例为铺垫,教师可以结合大单元教学,让学生对“噪音”进行深度思考。例如,噪音有什么特性?噪音在生活中是否有利用价值?噪音一般由什么途径产生?你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类型的噪音?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有效防范噪音,保护我们的身心健康?学生可以综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思考以上问题的答案,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对声学知识产生更深一层的理解。

2.5 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

课后复习是初中生巩固物理知识基础的重要环节,也是落实大单元教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等教学工具,通过图示法,科学指导学生的复习环节,全面提高学生深度学习的水平。

以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上光学知识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第三章《光现象》与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结合在一起,构建大单元教学,并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所有的重点知识逐一列举出来。根据思维导图,列举四个重要的课程分支,分别为光的直射、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囊括了初中阶段所有的光学知识要点。同时,每个分支中还能进一步细分。例如,光的反射可以延伸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镜面反射又能继续关联到平面镜、球面镜的知识要点。这样可以由点及面,串联出完整的光学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学习联想。充分发挥大单元教学理念的优势,使学生能从整体的角度理解光现象,有效提升学生的复习效率,提高深度学习的水平。

3 结语

新课标下以深度学习为目标的大单元教学,可以弥补满堂灌、一刀切等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通过情境教学、导学教学、实验教学等多种方式,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蓝猫导学深度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蓝猫拔牙记
深度观察
转化,让计算更简便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