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辈教育融入体育类大学生思政课教学路径探索

2023-04-17 03:13闫秀敏
体育师友 2023年6期
关键词:体育类朋辈思政

闫秀敏

(广州体育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00)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持续推进, 高校思政课教学发生了很多变化。 其中, 学生获得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和信息综合能力的提升, 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增加了许多可能路径。 基于体育类大学生在思政课学习中的特殊表现, 可以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朋辈教育, 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1 体育类大学生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具体表现

1.1 文化基础差别较大

一般而言, 在高考招生过程中, 相比于其他学科专业,体育学的相关专业尤其是一些通过单招方式录取的专业,其在文化课分数要求上较低。 这就直接导致了体育类大学生在文化基础上, 尤其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知识的把握上, 整体上比较薄弱。 但另一方面, 也有少部分学生是在高考中存在短板课程无法超越的情况下, 为了能够在高考中胜出, 借助拥有的特定体育专长, 另辟蹊径, 成为一名体育专业学生。 这部分学生在文化知识基础及思想政治知识的把握上, 总体上比早就笃定体育专业的学生要丰厚很多。 老师在课堂上, 面对文化基础各异的体育类大学生,往往会面临部分学生觉得讲得浅、 部分学生觉得讲得深的困境。

1.2 学习热情较高

体育类大学生在思政课的学习上, 往往有较高的学习热情。 从学习规律上讲, 学生对特别难的知识可能会望而却步, 但对自己相对熟悉的领域, 会有一定的学习热情。在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持续推进下, 学生进入大学前的不同阶段, 思政课学习各有侧重, “高中阶段重在开展常识性学习, 初中阶段重在开展体验性学习, 小学阶段重在开展启蒙性学习。” 因此, 学生对思政课的很多常识性理论知识, 并不会觉得陌生和难以理解。 在高校开设的各门思政课中, 除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稍难之外, 其他课程相比于其专业课而言, 都相对容易一些。 此外, 加上信息时代学生从各个途径所获取的各类信息, 包括国家政策、 会议精神、 时事要闻等, 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出思政课的有关内容, 使学生又增加了不少对思政课知识的了解。 在从小对理论知识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情况下, 很多体育类大学生热衷于术科学习之余, 在学科学习上, 表现出对思政课学习的较大热情。

1.3 表现欲较为突出

体育类大学生基于其与普通学生不同的成长道路和专业要求, 使其争强好胜心较强、 表现欲较为突出。 一般情况下, 体育类大学生在中小学阶段的理论学习成绩不是特别突出。 很多学生就是在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 为了升学目标, 由家长引导而走向体育学类相关专业的。 中小学时期, 在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 一般不会太多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 很多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包括高考后选择体育学类专业的学生, 为了能与成绩好的同学一起受到大家的尊重和关注, 就会通过其他方式比如劳动、文体娱乐、 纪律维持、 打抱不平、 装扮发型等方面展示自己。 大学阶段, 体育类大学生善于运动, 往往活泼自信、思维敏捷、 坦诚直率, 遇事不拘小节, 乐于接受新事物,加上其多次参加体育竞赛活动, 会天然秉承或逐步培养出争强好胜的品格。 在思政课教学中, 基于体育类大学生较为突出的表现欲, 虽然在课堂问题回答和讨论中, 可能答非所问, 不一定有的放矢或者较为正确地回答, 但并不影响他们下一次的积极表现。

1.4 做事韧性较强

高校对体育类大学生的培养, 离不开长期的术科严苛训练和经常性的激烈体育竞赛。 这使体育类大学生的意志品质, 往往高于普通学生。 在困难和挫折面前, 他们具有顽强拼搏、 积极进取的良好心理品质。 并且, 体育类大学生在专业发展上的特殊要求, 使其在某一项或某几项运动上, 甚至某一个动作, 必须不断反复练习。 这在潜移默化中能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 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 因此,较之普通学生而言, 体育类大学生有较强的耐受力, 做事韧性和专注性较强。 这种韧性表现在思政课学习中, 他们会对自己某一感兴趣的问题, 锲而不舍地进行深究。

2 朋辈教育优势及其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朋辈教育起源于美国20 世纪60 年代, 在公共卫生健康教育、 心理咨询等社会工作中得到了有效实践。 我国20世纪90 年代以来, 朋辈教育逐步开始以高校大学生为主体进行研究与实践探索。 近几年, 一些高校思政课老师开始思考朋辈教育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以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

2.1 朋辈教育主体之间自然鸿沟小,有利于思政课内容的认同

朋辈教育是指 “具有相同背景或是由于某种原因使具有共同语言或年龄相仿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 观念或行为技能, 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方法。”[1]朋辈主体之间,有可能是熟悉的, 也有可能不熟悉。 但无论熟悉与否, 年龄及经历大致相仿的人在一起, 自然鸿沟小, 共通性大,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思考逻辑和表达方式, 更能够引起思想共鸣, 认同对方观点。

朋辈教育有利于思政课内容的认同。 由于思政课老师与大学生之间往往会因为年龄等差别形成代沟, 导致有些青春期大学生对老师观点可能会有腐朽、 老气、 反感、 排斥等心态。 表达主体和方式不同, 即使表达的是对某个问题的同样看法, 也有可能带来的是学生认同与否的不同结果。 在思政课教学中, 借助同辈人之间天然会有亲近感的朋辈教育优势, 可以消除学生戒备心理, 使学生在朋辈教育主体之间形成的宽松交往氛围中, 认同思政课的相关教学内容。

2.2 朋辈教育实践示范性强,有利于思政课内容的理解

朋辈教育在实践中示范性很强。 朋辈教育实践, “是指由大学生群体自我相互教育, 通过优秀大学生的模范作用带动其他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形成大学生朋辈圈相互监督、 相互竞争并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2]朋辈主体之间基于具体学习生活中的实践见闻, 对学生影响很大。 其中,有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隐性渗透, 对学生内在思想和外在言行的形成, 具有极强的示范影响作用。

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 通过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朋辈教育活动, 或者在线上借助微话题主导者、 网络意见领袖等朋辈主体的网络活动, 能够促进学生从不同角度、 不同侧面和不同领域的理解思政课内容, 使思政课内容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2.3 朋辈教育过程互动性高,有利于思政课内容的巩固和内化

朋辈教育的优势在于它没有时间与空间限制, 随时随地可以互动。 尤其是较为熟悉的朋辈教育主体, 他们生活和学习经常性在一起, 更能够彼此影响。 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 绝不仅仅限于课堂教学。 训练场、 实验室、 寝室、 餐厅等随处都有可能是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阵地。 充分发挥朋辈教育优势, 可以借助朋辈教育主体互动性高的特点, 不断传递思政课知识, 促进思政课内容的不断巩固和内化。

3 朋辈教育融入体育类大学生思政课教学的基本路径

基于朋辈教育的视角, 立足体育类大学生的思政课程学习特点, 高校思政课教学可以采取老师策划主导、 学生广泛参与的多样化路径选择, 做实做细做优。

3.1 开展各种学生主讲活动

按照2019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要求, 本专科阶段思政课建设重在开展理论性学习。理论性学习的方式很多, 可以是老师讲, 也可以是学生讲。当然, 在课堂教学中, 老师讲解要占用很多时间。 与此同时, 如果在历史主导下, 适当让学生讲某一问题或内容,会起到朋辈之间观点碰撞共鸣而强化理论理解和认同。

开展各种学生主讲活动能够遵循和满足学生学习特点。从体育类大学生特点看, 其表现欲较为突出。 据此, 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或分组、 或点将, 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主讲活动。 广州体育学院老师不断探索学生主讲活动形式, 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课程授课中, 加入了“小故事大道理” 演讲活动; 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授课中, 加入了 “我讲新闻”活动; 在 《改革开放简史》 课程授课中, 加入了 “礼敬我心目中的改革英雄” 活动; 等等。 学生主讲活动时间占用课堂教学时间不能太多, 一般设定为五分钟左右。 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主讲活动任务中, 体育生充分发挥了百折不挠、迎难而上的优点, 对主讲内容精益求精。

基于朋辈教育的学生主讲活动有助于思政课的理论性学习。 对主讲学生而言, 通过各种形式的主讲活动, 可以充分展示自我, 激发课程学习热情, 增强自己对某个问题或理论的认识。 对于听讲学生来说, 可以听到同龄人关于某个问题的思考和看法。 如果说老师讲解这个问题他或许会有逆反抵触的话, 同龄人的看法就可能使之感觉本该如此, 更容易接受。 总体上, 在不甘示弱的你追我赶中, 不同思政课设计的学生主讲活动, 都可以开展得比较精彩,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2 进行各种课堂主题讨论

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 习近平总书记于4 月25 日到中国人民大学观摩了思政课智慧教室现场教学, 认真倾听,参与讨论, 并做了重要讲话, 强调: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 要注重方式方法, 把道理讲深、 讲透、 讲活, 老师要用心教, 学生要用心悟, 达到沟通心灵、 启智润心、 激扬斗志。”[3]要使学生真正悟通悟透思政课的知识和道理, 单靠理论灌输和课堂讲授是不够的。 在学生对思政课知识已经有所理解的基础上, 老师必须对不同教学对象进行不同的教学引导和学习掌控, 使思政课的教学内容真正为学生所理解和掌握。

学生悟通悟透思政课道理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参与讨论。 习近平总书记观摩中国人民大学的思政课现场教学就有讨论活动。 关于讨论活动的开展, 老师可课前设定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讨论主题, 课堂上或主持、 或引导,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 通过讨论, 可以不断明晰出正确的观点, 促进学生对设定问题的独立思考和透彻理解。 当前,在面向体育类大学生的思政课教学过程中, 借助超星学习通或其他平台的主题讨论及词云功能, 可以在短时间内全面快捷地收集所有参加讨论学生的观点, 并及时展示学生的核心观点和主流观点, 极大增强了学生之间的观点交融。在同一个课堂中, 朋辈之间的教育影响力可来自于课堂讨论活动。

各种课堂主题讨论活动的开展, 可以直面大学生思政课内容理解的素质差异, 可以满足体育类大学生表现欲强的需求。 借助现代教育技术, 老师在讨论活动中, 一是可以激发愿意参与活动的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从自己的认知能力出发各抒己见, 避免学生文化基础差别较大而带来的教育困境; 二是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为学生发表自我见解提供机会, 使其在班集体讨论中据理力争, 充分展示自我; 三是可以极大发挥朋辈同学之间的观点影响力和渲染力, 在正反交锋中集思广益, 拓宽思路, 或者及时纠正可能走偏或极端的看法, 将学生引入正道, 或者深化巩固学生的既有观点, 使其对思政课理论更加悟深悟透。 在实践操作中, 如果老师能够赋予每次讨论一定的平时成绩分值, 学生的参与度就会极大增加, 从而极大辐射学生群体, 所产生的朋辈教育效果将更加明显。

3.3 注重传递式学习

为更好发挥朋辈教育在思政课学习中的积极作用, 基于体育类大学生素质差异大和闻道有先后的现实, 可以采取朋辈导学、 学长帮扶、 学生自发的朋辈社团以及朋辈讲座、 大学生思政讲坛等多种方式, 进行思政课内容的传递式学习。

传递式学习的关键在于培养传递者。 由于能够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学生非常少,尤其对体育类学生群体来说更少, 所以, 对致力于朋辈传递式学习的学生来说, 不能苛求其面面俱到。 在传递者的遴选上, 除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筛选出的优秀学生外, 更多瞄准的是思想过硬、 成绩优秀的研究生和四门必修课都学习完毕的高年级本科学生。 在传递者的培养方式上, 一般是依托各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成立 “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思想经典文献” 等一些学习兴趣小组; 或者依托各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及 “校团学组织学生干部后备人才培训班”。 培养培训合格之后, 他们就可以担任思政课传递式学习的传递者。

传递者进行传递式学习的方式众多。 一是自发式传递式学习。 高校时时处处都可能需要思政课发挥世界观塑造和价值观引领的功能。 如果说课堂教学过程中, 此功能由老师引导完成的话, 教室之外, 思政课老师恐怕就鞭长莫及, 需要更多仰仗于朋辈之间的交流, 甚至是辩论交锋。朋辈之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传递交流, 是随时随处都有可能发生的, 对传递者和受传递者来说, 影响都很大。 二是自觉型传递式学习。 这种方式一般由学校或者老师有组织地进行。 比如思政课老师基于特定教学主题而请学生进行的知识点讲解; 二级学院邀请本院优秀学生进行的朋辈导学、 学长帮扶; 校团委或学生处组织的朋辈讲座、 大学生思政讲坛; 等等。 无论采取何种传递式学习方式, 其目标都在于通过发挥朋辈同学之间的思政示范性影响力, 使体育类大学生可以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体育类朋辈思政
2022年在晋招生高校体育类专业录取统计表
浅析体育类短视频的传播策略——以抖音为例
2021年在晋招生高校体育类专业录取统计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在晋招生高校体育类专业录取统计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朋辈联合CBL在肾内科低年级住院医师技能教学中应用及效果评价
思政课“需求侧”
朋辈携手共赢成长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心理节活动掠影
优秀朋辈辅导员人格特质研究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