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运动员转型为学校教练员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3-04-17 03:13廖伟德
体育师友 2023年6期
关键词:运动队教练员运动员

廖伟德

(汕头市教师发展中心, 广东 汕头 515041)

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1]。 据国家体育总局统计, 我国在册专业运动员约5 万人, 每年有3000~4000 名运动员退役, 其中大多数是默默无闻的普通运动员[2]。 运动员就业安置问题成为了各地亟待解决的难题, 也是目前社会上讨论的热点。 在上世纪的计划经济时期, 我国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安置问题普遍由政府统一安排,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调整影响下, 对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安置相关政策也逐渐被取消, 一大批退役运动员在就业选择中存在着诸多困难, 比如由于缺乏专业理论知识、文化水平不过关等问题, 与相关从业岗位的标准要求存在着一定差距, 导致了我国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困难的现象。2020 年, 体育总局、 教育部联合印发 《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 指出要落实 《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 制定优秀退役运动员进校园担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制度[3]。 2023 年1 月, 体育总局、 中央编办、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关于在学校设置教练员岗位的实施意见》, 提出在学校设置教练员岗位, 承担学生体育运动专项技能、 体能训练和体育后备人才选育工作等。在体育总局和教育部门的联合政策支持中, 为优秀退役运动员提供了转型为学校教练员的就业安置政策, 使优秀退役运动员有机会直接进入校园担任体育教育的工作岗位,在很大程度上对运动员退役再就业问题带来机遇与挑战。退役运动员担任学校教练员, 不但要达到教师的任职资格要求, 更要达到教练的任职要求, 才能进入学校开启教练员的职业生涯。

1 退役运动员转型为学校教练员面临的问题

1.1 教育教学能力不足

在我国义务教育中, 体育师资岗位普遍存在着 “结构性缺编” 问题, 与此同时, 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退役运动员无法顺利转型为学校教练员, 主要原因在于退役运动员的体育教学能力明显不足。 不可否认, 退役运动员在长期专业训练中, 具有娴熟的运动技能, 但是 “会做并不等于会教” 的现象仍屡见不鲜, 尤其在当今的现代化学校教育中, 退役运动员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存在与新时代体育教学理念严重脱节的现象。 在专业体育运动员群体中, 他们的专业训练具有长期性、 系统性、 专业性特征, 而在中小学体育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掌握基本运动技能、 养成体育健康行为习惯的全方位教育教学过程。 缺乏教学能力的退役运动员在进入学校教学一线后, 非常容易依赖专业训练方法开展体育教学与训练工作, 而这些专业训练方法对于身体稚嫩的中小学生来讲无疑是一项负担,不但难以激发学生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而且对学生们的身体健康与生长发育带来负面影响。 在教学实践中, 有效的专业体育教学经验方法, 是基于长年的教学实践中检验总结提炼形成的系统方法, 显然退役运动员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1.2 专业理论知识薄弱

从退役运动员的专业训练角度上可以看到, 他们的训练多以训练运动技能为主, 很少针对运动员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培养与提升。 因此在运动员的培养过程中, 训练和比赛占据着他们的绝大多数时间, 他们能够集中精神专注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并不多, 尤其在长期性的高负荷运动训练中很难使运动员集中精力去学习专业理论知识, 这些现象正是退役运动员专业理论知识薄弱的关键原因。 对于中小学体育教师而言, 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优秀的体育专业技能, 同时还要在体育教育、 体育教学和技能方面具有良好的理论知识储备, 而专业的理论知识学习对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基本运动技能、 形成健康行为习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3 负面评价影响就业

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 退役运动员文化水平不过关、缺乏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等基础问题, 导致社会群众对退役运动员的评价不客观。 社会主流文化对运动员贴上 “头脑简单、 四肢发达” “没文化” “低素质” 的标签, 这种不正确的社会认知容易使退役运动员内化为自我认知, 失去准确的自我定位能力, 并产生自卑、 孤独、 焦虑等负面情绪[4]。 这种失衡的现象, 使他们在转型学校教练员过程中一度产生自我怀疑的状态, 这样的环境使许多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过程变得极其消极。 在我国事业单位考试中明确规定, 教师的从业必须要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 而在退役运动员转型学校教练员过程中, 他们身上的专业技能与运动经验并不能成为教师资格获取的优待条件, 同时因为理论知识薄弱的影响, 使他们考取教师资格证的道路变得举步艰难。

2 退役运动员转型为学校教练员职业优势分析

2.1 具有强大抗挫能力

退役运动员的职业经历决定了自身所具备的职业优势和专业优势, 使他们能够积极利用这种优势, 为他们在转型学校教练员中提供重要的契机和条件。 在当今高速发展、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 抗压能力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心理素质, 是任何职业所应具备的基础能力。 退役运动员能够在面临挫折的环境下不被打倒, 能够在逆境中将挫折转化为动力, 在吸取经验和教学训练工作中从容面对人生中各种挑战和磨难, 促进个人的不断成长, 并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过程中感染学生。 这种抗挫能力的培养, 正是现代教育所欠缺的, 尤其在社会日益发展变化中, 中小学生面临的选择变得越来越多, 学校教育始终提倡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而培养这种抗挫能力和艰苦奋斗精神, 学校体育承担着极其重要的教育功能。 学生在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 面对各种困难, 锻造愈战愈勇的气势和决心, 培养抗挫能力, 能使自身的心理品质变得坚韧顽强。 退役运动员在长期的比赛和训练中逐渐形成的优秀抗压能力, 而这种抗压能力正是他们转型为学校教练员过程中具有的一项重要教学能力资源, 这种能力在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顽强拼搏的精神、 良好的体育品德中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2.2 具有高标准专业能力

与传统体育教师相比, 退役运动员在各项体育技能、动作规范性方面具有更强的优势, 因为他们在数年甚至十几年的训练生涯中长期接受了系统性专业训练, 动作示范能力极其优异。 无论是在专项技术能力还是动作示范能力,均属于退役运动员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重要专业能力。 在训练中, 完善的专项技术能力和丰富的专业运动经历以及丰富的训练经验, 能促使学生通过最短的时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最有价值的训练方法[5]。 所以从这些方面来看, 退役运动员专业技能的标准性能力, 是他们能够顺利转型为学校教练员的有力武器。

2.3 具有优异规划能力

对于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来讲, 对每一位学生的体育训练计划均存在着因人而异的现象。 在教学与训练计划制定过程中, 对目标制定能力、 训练规划能力具有极其严格的要求, 良好的目标计划可以针对性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训练水平。 退役运动员的职业生涯决定他们的目标规划能力十分优异, 因为在他们的职业训练生涯中, 针对自身的专业成长, 在教练的帮助下规划制定严格的训练计划,这种训练计划具有极高的标准性和专业性, 在长期的专业熏陶和影响下, 他们在目标规划能力上具有更高的表现水平。 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 退役运动员能够从学生个体中直观看到教学中的本质问题, 并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们拟定学习目标和锻炼计划, 体现出退役运动员优异的专业能力, 这种目标规划能力是他们能够顺利转型为学校教练员的重要能力资源。

3 促进退役运动员转型为学校教练员的策略与建议

3.1 建立学校运动训练与相关专业运动队的对口合作

为了能够帮助越来越多的退役运动员有效填补我国中小体育教师的严重缺编现象, 促进学校在运动专项技能、体能训练和运动队训练竞赛管理等方面的发展, 可以建立学校与退役运动员所在的运动队进行合作, 形成双向共赢的局面。 由地方体育、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牵头, 建立学校运动队与相关地方专业运动队、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对口合作。 比如可以针对那些退役后有转职学校教练员意向的运动员中, 分批次组织前往中小学校进行义务带训授课, 建立对口运动技术帮扶, 促进中小学校运动训练水平的提高,促进中小学运动员输送以及学生考取高校的渠道贯通, 同时便于帮助学校提前了解退役运动员的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水平, 使运动员能够提前适应中小学教育教学、 运动训练的过程, 共赢发展。 学校可与运动队之间达成合作, 学校拿出一定的体育教师招聘名额引进运动队中符合任职要求的优秀运动员到学校从事学生体育运动专项技能、 体能训练、 体育赛事活动组织和学校运动队训练竞赛管理等工作。 可由学校制定体育教师选录标准的方案, 并上报当地教育局进行备案, 在得到允许后对符合录用标准的优秀退役运动员进行入职前的再培训, 最终择优录取[1]。

3.2 建立学校教练员人才库

在退役运动员转型学校教练员群体中, 由地方体育、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及人事管理部门联合牵头建立学校教练员人才库。 教练员人才库按专职教练员、 兼职教练员、 社会服务教练员分类。 专职教练员按专岗专用, 纳入专业技术岗位进行管理; 兼职教练员, 即学校聘用但不纳入专业技术岗位管理, 在业余时间指导学生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的教练员; 社会服务教练员, 即学校通过政府采购的形式与专业体育机构 (青少年俱乐部) 合作, 购买教练员服务。专职教练员实行 “多校共享” 机制, 规模较小的学校没有能力设置专职岗位, 可实行多校共享教练员制度; 兼职教练员适合学校专项运动队或特长项目训练; 社会服务教练员适合学校与社会组织合作的购买服务模式。 体育、 教育部门按照择优与统筹原则进行统筹配置与管理。 在退役运动员中, 技术等级层次各不相同, 优势项目各有差异。 应取长补短, 降低准入门槛, 畅通退役运动员转型学校教练员的渠道。 建立教学资格直通机制, 对获得奥运会、 世锦赛、 亚运会奖项的拔尖运动员, 建立教学资格直通机制,参加培训合格后正式录用。 优势项目退役运动员应按学校项目需求和个体意向实行双向选择。 各类别教练员按有利于统筹兼顾、 才尽所用原则优选入职。

3.3 优化学校教练员岗位配置机制

运动员和教师是在两条轨道上的专业化职业, 学校教练员岗位配置是退役运动员转型学校教练员的先决条件。学校根据需要制定教练员岗位设置实施方案, 按需要设岗、公开招聘、 择优聘用的原则, 开展岗位聘用工作, 设置专职教练员、 兼职教练员和社会服务教练员。 小学、 初中阶段学生处于身体快速发育期, 此阶段是培育体育后备人才的关键时期, 跑、 跳、 投等基本运动技能涉及学生的基本素质, 在需求上应配齐学校专职教练员。 高中阶段学生以足球、 篮球、 排球、 田径、 游泳、 体操、 武术等专项运动技能学习为主, 学校通过聘任兼职教练员或者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聘任教练员。 中小学开展校内运动项目社团活动、运动队训练, 学校可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聘任教练员。学校教练员的合理配置保证学校的多种选择和学生的发展需求, 也为退役运动员转型为学校教练员提供入职机会。

3.4 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培训工作

使退役运动员顺利转型为学校教练员的关键在于退役运动员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条件。 由于现阶段许多专业运动员在退役后普遍缺乏理论学习渠道, 因此体育、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支持退役运动员进行理论知识再培训工作, 为他们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提供重要的培训途径,促进退役运动员在思想政治、 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的提高。 可以选取一些优秀退役运动员直接进入高校体育专业进行代培学习, 使优秀退役运动员均有机会在理论知识再培训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 为他们入职学校教练员打下重要基础。

3.5 提升再就业培训的质量

在以往的职业运动员培训过程中发现, 普遍过于关注运动员在役期间的运动成绩表现, 忽略了对他们的退役后再就业安置及转型问题。 在这些退役运动员群体中, 具有优异的专业技能水平而缺乏良好教育教学能力的现象十分常见。 对于中小学教育者这一岗位而言, 考取教师资格证属于他们入职的重要敲门砖, 也是退役运动员转型成为学校教育者的重要资质。 退役运动员考取教师资格证困难的问题, 应当由教育行政部门出面解决, 比如通过对各类社会资源的整合与优化, 在社会职业培训机构中, 对退役运动员集中进行再就业培训工作, 帮助他们顺利考取中小学体育教师资格证书。 另外在教师资格证书考试资格录用过程中, 应结合退役运动员在役表现、 职业能力等状况合理降低考试门槛。

4 结语

当前, 退役运动员转型为学校教练员, 成为学校教育工作教育者, 是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这一社会性问题, 需要社会各界各部门的共同参与与支持,有助于为退役运动员再就业与转型学校教练员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有助于促进学校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水平的提高, 促进学校体育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运动队教练员运动员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蒙古高校运动队培训机制研究
集体性项目运动队的集体效能及其培养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