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与碳排放减少策略研究

2023-04-18 02:50安红宇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3年12期
关键词:能源消耗电力行业燃煤

安红宇

(宿迁运河港配售电有限公司, 江苏 宿迁 223800)

0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能源消费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能源消费模式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电力行业,作为能源消费的主要领域之一,其高碳排放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现有能源消费结构和碳排放情况,并总结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提出适合国情和电力行业实际的政策措施和技术支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减少碳排放,实现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

1 能源消耗结构对碳排放减少的影响

1.1 减少碳排放

电力行业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减少碳排放。例如,通过加强能源管理和优化供应链,降低能源消耗;推广高效燃煤技术和清洁能源发电,减少燃煤产生的碳排放;利用碳捕获和封存技术(CCS),从燃烧过程中捕集CO2,并将其储存起来。

1.2 提高能源效率

电力行业可以通过升级设备、改进工艺和实施节能措施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例如,采用高效燃煤锅炉和汽轮机,改进输电线路和变压器的能量损失等。

1.3 增加可再生能源比例

电力行业可以积极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能源等。通过投资和政策支持,增加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以减少对传统高碳能源的依赖。

1.4 促进清洁能源技术发展

电力行业可以鼓励和支持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例如,促进核能技术的发展,提高核电在能源消耗结构中的占比;推动生物质能源和地热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

1.5 优化能源供应结构

电力行业可以优化能源供应结构,减少对某一种特定能源的过度依赖。通过增加天然气、液化石油气(LNG)等低碳能源的比例,降低煤炭的使用量,从而减少碳排放。

1.6 促进能源创新和智能化

电力行业可以积极推动能源科技创新,并采用智能技术来优化能源生产、传输和使用。例如,引入智能电网和先进的电力管理系统,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智能调控和优化管理,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减少碳排放。

2 电力行业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和碳排放减少的目标

2.1 减少碳排放

采用清洁能源发电,增加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在电力产能中的比例,通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引入低碳技术,推广并投资于低碳发电技术,如核能、地热能等,这些技术可以大幅度减少碳排放量。优化燃煤电厂,改进燃煤电厂的燃烧过程,采用高效燃煤技术和先进的废气处理设备,降低CO2和污染物的排放。

2.2 提高能源效率

设备和系统升级,引入先进的发电设备和输变电设备,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和输电效率。能源管理与监控,实施有效的能源管理系统,监测和控制能源消耗,识别潜在节能机会,优化能源利用。强化节能意识,开展能源保护意识和培训活动,提高员工和用户对节能重要性的认识,并鼓励他们采取积极的节能措施。

2.3 增加可再生能源比例

制定激励政策来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如补贴机制、税收优惠等。提供投资支持,为可再生能源项目提供融资和投资支持,降低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的成本,增强其竞争力。发展技术和设施,加大对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的投入,改进设备和系统,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可靠性、稳定性和经济性。

2.4 促进清洁能源技术发展

技术研发和创新,鼓励电力行业进行清洁能源技术研发,例如,开展太阳能电池技术、风能转换技术和储能技术等的研究。推广示范项目,通过建设清洁能源示范项目,展示清洁能源技术的可行性和效益,吸引更多投资。政府要通过制定政策和法规,为清洁能源技术发展提供支持和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和个人选择清洁能源。

2.5 优化能源供应结构

能源来源多元化,减少对某一种特定能源的过度依赖,增加多种能源的供应,以降低供应风险并提高能源安全性。拓宽能源进口渠道,通过与其他国家建立能源合作关系、增加能源进口渠道,实现能源供应的多样化。提升能源储备能力,建设有效的能源储备设施,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灵活性[1]。

2.6 促进能源创新和智能化

创新技术研发,加大投资于能源领域的技术研发,推动新能源技术和解决方案的创新,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碳排放。智能电网建设,引入智能电网技术,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监测、调节和管理,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效率,降低碳排放。数据分析和预测,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模式,并进行预测和优化管理,以实现更精确的能源规划和决策。

3 能源消耗结构对碳排放减少的作用

3.1 不同能源消耗结构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

不同能源消耗结构与碳排放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能源消耗结构是指在能源供应中各种能源的使用比例和组合方式。不同能源的燃烧和利用过程会产生不同数量的碳排放,从而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造成不同影响。

传统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这些能源的燃烧过程会释放大量的CO2以及其他温室气体,从而导致碳排放增加。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这些能源的燃烧或转换过程中几乎不产生CO2排放。因此,可再生能源消耗结构的增加可以显著降低碳排放。核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其燃烧过程本身也不会产生碳排放。因此,在能源消耗结构中增加核能的比例,也可以减少碳排放。尽管生物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一定数量的CO2,但与传统化石燃料相比,生物能源的生长过程中吸收的CO2可以抵消或减少其碳排放量,从而降低总体碳排放。

3.2 能源消耗结构调整对碳排放减少的潜在影响

将能源消耗结构从高碳能源向低碳或无碳能源转变,可以显著降低碳排放量。例如,增加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的比例,可以减少煤炭和石油等传统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降低CO2排放。由于减少了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能源消耗结构调整可以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包括颗粒物、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这将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减少雾霾和健康问题。通过增加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比例,能源消耗结构调整可以降低对进口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依赖。这有助于提高国家能源安全性,减少对外部能源供应的风险。能源消耗结构调整促进了可再生能源和清洁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这将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例如,在太阳能和风能领域的发展将带动相关行业的增长,并为新的就业岗位提供机会。能源消耗结构调整有助于推动经济转型,加速向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模式过渡。通过培育和发展清洁能源产业链,可以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4 电力行业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与碳排放减少策略研究

4.1 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和应用

1)加大对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及创新的支持。鼓励研究机构、企业和学术界开展合作,致力于提高可再生能源设备的效率、耐久性和可靠性。

2)通过规模化生产和技术进步,降低可再生能源设备的制造和安装成本,提高可再生能源的竞争力。除了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还可以积极推动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建设。这包括在建筑物屋顶安装光伏发电系统、促进居民和企业自发采用可再生能源设备,甚至建设微型网和小型电网,以便将分散的可再生能源有效地纳入现有的电力系统中。解决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是一个关键挑战。因此,加大对储能技术的研发投入非常重要。继续改进现有的储能技术(如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等),并推动新兴的储能技术(如氢能、流电池等)的研究与应用,以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平稳供应。

3)通过区域合作,共同发展可再生能源项目,实现资源互补和优势互补。建立示范项目,展示可再生能源的经济和环境效益,鼓励其他地区复制和推广。同时,为可再生能源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促进其发展壮大。在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同时,也需要重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通过加强能源管理、推广节能技术和行业标准,减少能源的浪费和损失。例如,鼓励建筑物使用节能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推广高效照明和冷暖系统,并提倡跨行业的能源综合利用。

4.2 能源互联网建设

建设智能电网是能源互联网建设的核心,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对能源生产、传输、储存和消费的智能化管理和调度。通过智能电网的建设,能源可以更加高效地传输和分配,同时实现对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纳和优化利用。

1)多能互补与能源交易。能源互联网鼓励各类能源形式之间的互补利用,例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和储能技术等。通过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统,能源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灵活调度和优化配置,实现能源的最佳匹配和利用[2]。同时,能源互联网也促进能源的交易与共享,在不同地区和参与主体之间实现能源买卖、互供互销,提高能源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

2)区域能源互联网建设。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可以从小范围的区域开始逐步扩大,形成区域能源互联网。通过在区域范围内实现各类能源资源的整合和协同,可以更好地满足能源需求,提高供能可靠性和经济性。同时,区域能源互联网也为区域之间的能源交流和优势互补提供了机会,推动能源的跨区域调度和交易。

3)系统规划与技术集成。能源互联网建设需要进行全面的系统规划和技术集成工作。这涉及到对电力系统、信息通信网络和能源设备的整体规划和优化设计,以实现能源的高效传输和智能管理。同时,还需要开展相关的标准制定和技术研发工作,解决能源互联网中的技术难题,确保各个环节的协同运作和互连互通。

4)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能源互联网建设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为其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和政策导向。政府可以出台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能源互联网建设,并制定相关的监管措施,保障能源互联网的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4.3 电能替代传统能源

1)电能可以替代煤炭作为主要的能源供应。通过发电厂采用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水力能等)或核能来产生电能,代替燃烧煤炭的方式,可以显著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和温室气体的释放。

2)电能可以替代石油在交通领域的使用。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利用电能驱动车辆,替代了传统内燃机车辆的石油消耗。此外,电能还可以用于公共交通工具、轨道交通等领域,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3)电能可以替代天然气作为供暖和炊具燃料。通过使用电能供应电热设备(如电热水器、电暖器等)和电磁灶等电器,可以避免燃烧天然气所产生的CO2和空气污染物的排放。

4)电能可以替代生物质能源作为热能来源。利用电能驱动电热设备(如电锅炉、电暖气等),取代传统的生物质锅炉、火炉等设备,可以减少对木材、秸秆等生物质资源的利用。同时,可以降低室内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5)采用高效节能的LED 灯具等电器产品,可以替代传统的白炽灯和荧光灯,实现照明领域的电能替代。LED 灯具具有长寿命、高效能的特点,可以显著降低能源消耗并减少对煤炭等能源的需求。

4.4 采用清洁化燃煤技术,提高发电效率

1)超临界/超超临界发电技术。超临界/超超临界发电技术是一种高效的燃煤发电技术,能够提高煤的燃烧效率,降低耗煤量,减少CO2等污染物的排放[3]。这种技术在燃煤发电厂中采用高温高压的工作条件,使煤炭能够更充分地燃烧,提高发电效率。脱硫、脱硝和除尘技术,利用脱硫、脱硝和除尘技术对燃煤发电厂的烟气进行处理,可以有效去除SO2、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污染物。例如,利用石膏湿法脱硫、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和静电除尘等技术,可以将污染物的排放降至较低水平。

2)煤种优化和混合燃烧。选择高质量、低硫低灰的煤种,并进行煤种优化混合燃烧,可以提高燃烧效率和降低污染物排放。此外,还可以采用生物质、废弃物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与煤炭混合燃烧,减少煤炭的使用量,并降低碳排放。

3)应用高效的节能设备。采用高效的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等设备,可以提高燃煤发电厂的整体能源利用率。例如,采用高效节能的超临界锅炉、高效汽轮机和高效发电机,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煤炭的转化效率,并减少能源的浪费。

4)发展清洁能源替代燃煤发电。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水能和核能等,逐步替代燃煤发电,以减少对煤炭的依赖和燃煤发电带来的环境影响。

5 结语

电力行业作为一个重要的能源消费领域,进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实施低碳排放策略,是实现低碳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通过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力度、发展核能和天然气,推广能效技术、提高发电效率,促进智能电网建设,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降低环境污染,实现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能源消耗电力行业燃煤
欧盟新规或将导致三分之一的燃煤电厂关闭
浅谈电力行业知识管理的集成信息化
需求驱动我国能源消耗效应研究——基于改进的两级分解法
电力行业的减排救赎
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中CEMS的选型与应用
电力行业的碳市大考
“超低”排放技术在我国燃煤电厂的应用
燃煤电厂节能管理
工业制造项目新增能源消耗影响的对比研究
数据分析检测能源消耗异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