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绿汀电影音乐创作贡献

2023-04-18 22:40李林凯
音乐教育与创作 2023年12期
关键词:贺绿汀创作音乐

□ 李林凯

一、贺绿汀先生生平概述

贺绿汀(1903—1999),原名贺楷、贺安卿,著名音乐家、教育家,湖南邵东九龙岭人。1931 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师从黄自先生,先后任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教员、明星影片公司音乐科科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队音乐教员、延安中央管弦乐团团长、华北人民文工团副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先后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二、三届副主席、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他一直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的职务,并创办了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和附小,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人才。1999 年4 月27 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6 岁。作为一位作曲家,贺绿汀一生创作了260 多首(部) 不同题材的作品,写了280 多篇(部) 专著、论文和述评,是一位高产的音乐家,作品涉及器乐独奏、大合唱、电影音乐、儿童歌曲、管弦乐、话剧配乐等多种题材。除了在上海国立音专所创作的作品外,他在救亡歌咏运动及抗战时期这一阶段所写的电影音乐和抗战歌曲的影响最为突出。

二、电影音乐创作贡献

贺绿汀一生创作了30 多首电影音乐作品,其创作历程按时间可以分为左翼时期 (1932—1937)、 武汉重庆时期(1938—1941) 和全国解放后(1949 年之后) 三个时期,在贺绿汀众多电影音乐作品中,电影歌曲创作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其20 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音乐创作与刚刚起步的有声电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紧扣时代主题,有力地推动了电影故事情节的发展。其音乐借助音响的听觉体验刻画人物性格,表现场景情绪,深化故事主题、烘托环境气氛。1934 年,贺绿汀创作的钢琴曲《牧童短笛》 获得了齐尔品“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一等奖,此后齐尔品把这首钢琴曲带到欧洲亲自演奏,并在日本出版。从此,这首钢琴曲闻名国内外,成为各国钢琴家演奏的常备曲目,也成为音乐会中最常演奏的中国作品之一,贺绿汀也由此在社会上有了一定的名气。同年,贺绿汀开始涉足电影圈,并在聂耳的介绍下进入上海明星电影公司担任作曲组长,积极地参与左翼电影事业,为电影配乐。他与左翼著名电影导演沈西苓、袁牧之、史东山、欧阳予倩等人都有过合作,参与了一系列电影音乐的创作。编配过音乐的电影有《马路天使》《压岁钱》《十字街头》《清明时节》《古塔奇案》《船家女》《都市风光》 等。1935 年贺绿汀为电影《乡愁》 配乐,这是他首次为电影配乐。这一年他还与他的老师黄自先生一同为电影《都市风光》 配乐。之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贺绿汀创作了20 多首电影歌曲,如《怨别离》《秋水伊人》《西湖春晓》《工人之歌》《夜曲》 等。他通过歌曲表达了底层人民的苦与乐、爱与痛、悲与喜。同时,也用歌声给多灾多难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1936 年为电影《十字街头》 谱写了插曲《春天里》(关露作词),他创作的《游击队歌》 后来被电影《青年中国》 用作插曲。贺绿汀还根据江南民歌的旋律谱写了电影《马路天使》 中的两首插曲《四季歌》《天涯歌女》,这两首曲子作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作品被传唱至今。这些歌曲奠定了贺绿汀声乐创作的民族基调,使他的作品易于被人们接受。贺绿汀主张“拿来主义”为民族音乐增光添彩:在保持中国民间音乐清新、质朴的音调风格的基础上,从节奏、结构、调性等方面来对歌曲旋律进行西方化、现代化改良,使得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世界。

三、电影音乐情感分析

《天涯歌女》是电影《马路天使》的插曲之一,反映的是年轻的卖花女对生活的无奈感受。影片讲述了30 年代都市小歌女、报贩、剃头匠等底层人物的生活和受到的非人待遇,以及他们未曾泯灭的美好人性。歌曲中二胡为主要的伴奏乐器,演唱者“金嗓子”周璇把简单的旋律唱得稍显俏皮。美丽的花样年华,对于感情还是如此的懵懂,那一句“小妹妹唱歌郎奏琴”,伴随着纯真的眼神、稚嫩的表情,再加上少女的几分羞涩,点点沁入了少年无所忧虑的心。歌曲结合了苏南民歌的唱腔,曲调采用了流行于苏南一带的民间音乐“剪靛花调”,旋律清新、细致,润腔细巧,极富江南风格特点。在乐队的伴奏下,俏皮的曲调配上略显悲凉的二胡伴奏,矛盾的个体与情绪在乐器与人声的冲突下达到了一个突兀的共生,让人们在听的时候总能不经意间察觉出这种乐观情愫下蕴藏的悲凉,把小人物的悲喜刻画得入木三分。该歌曲在影片中一共演唱了两次,第一次是小红倚坐在窗前浓情蜜意地唱来表达情意,陈少平拉二胡为她伴奏,第二次是两人发生误会互不理睬,陈在小红卖唱的酒馆喝酒故意出钱让她唱,歌声充满了怨怒和伤感的情绪。两次演唱形成鲜明的对比,电影及歌曲的艺术效果也凸显了出来。 《天涯歌女》 表面上表现的是小儿女之间的情感,实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与黑暗,是时代造就了各种人物的命运,为大众呈现了20 世纪30 年代上海底层人民的真实生活与情感。

《四季歌》与《天涯歌女》相似,此曲以苏南民歌为基调,以欢快的调性来配合民乐的伴奏,表面上如“春季到来绿满窗,大姑娘窗下绣鸳鸯”般在歌颂男女情愫,欢快而懵懂,实则在欢乐的调性下,隐藏着对国仇家恨般严肃主题的讨论与思考。“忽然一阵无情棒,打得鸳鸯各一方”,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少女被迫从北方流浪到南方,故乡、父母和正在前方战场同侵略军作战的情郎,时时会引起少女的伤感和无限的思念。四季为托,极尽少女情愫,无奈却只能驻足窗前,以刺绣、农忙来寄托思绪。 《四季歌》为婉转的民族调性赋予了家国情怀,在男女情思的心心念念中镶嵌着对国仇家恨的思考。1940 年,由苏怡执导的电影《青年中国》,以军民同心抗战为主题,展示了中国青年的勃勃生机,描绘了战地服务队与当地村民共同相处的细节,使电影富含生活气息,深入人心。贺绿汀于1937 年在山西临汾八路军办事处经历过战斗生活后燃起了创作热情,在煤油灯下创作了《游击队歌》,后该曲被选为电影《青年中国》 的插曲。这首歌曲节奏活跃,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歌曲生动地刻画了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游击队群体英雄形象,表现了游击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

四、电影歌曲创作特征

贺绿汀是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中经常强调作曲技法的音乐家,要求作品有严密的组织,讲究曲体结构。他的复调手法明晰、简洁,遵守西洋对位法规则,而音调上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曲式多用外来二、三部歌谣体,结构清晰、严谨,句法、调性等符合西方曲式的传统习惯,常以“起、承、转、合”的原则来支配乐曲的发展。在音乐创作的过程中,贺绿汀始终秉承着“坚守传统,借鉴西洋”的原则,在保持我国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借鉴西方作曲技法来创作新的音乐作品。《西湖春晓》 《摇船歌》就采用了意大利威尼斯“船歌”体裁,这种体裁通常为6/8 拍或12/8 拍,以摇晃、波伏律动的节奏音型贯穿全曲。《游击队歌》是贺绿汀的经典作品之一,此曲在创作中采用了先曲后词的顺序,所以在结构上相对整齐一些,即每四小节为一句,共十六小节,采用的是西欧民歌的“A+A+B+A”结构。小军鼓般的节奏体现出进行曲的风格,钢琴伴奏犹如军队的脚步般坚定、有力,表现出人民子弟兵抗敌爱国的决心与信念。全曲洗练、简洁,准确、集中地表现了游击队员的坚定乐观与机动灵活。

贺绿汀认为电影音乐作品应根植于民间音乐的土壤,并借鉴民间音乐的调式、体裁或模仿其旋法来发展旋律。电影《十字街头》 的插曲《春天里》 采用了民歌中的衬词以及“夹跺”的手法。电影里有著名演员赵丹唱“啷里格啷,啷里格啷”的画面,这种有个性色彩的衬词的运用,不仅平衡了歌曲的结构,同时也表现出了主人公乐观、幽默的性格,增加了诙谐、活跃的气氛,深化了影片积极向上的主题。此外,代表着贺绿汀电影音乐创作最高成就的《马路天使》 的配乐——《四季歌》 和《天涯歌女》,在现在看来,其器乐曲、歌曲创作本身,特别是音乐艺术与电影艺术的结合方面,无论是时间细节还是整体结构,都达到了电影界的最高水准。《四季歌》是根据苏南民歌《哭七七》 改编的,其内容是人亡故后,他的亲人要在49 天内以7 天为一期,哭祭他7 次,故称为“七七”。这首民歌唱的是一位寡妇,借“七七”之仪式来表达对丈夫的哀思和追求自由、幸福的愿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礼教迫害下的青年妇女的苦难生活和惶恐心理。 《天涯歌女》 是电影《马路天使》的插曲,曲调改编自苏南民间小调《知心客》,采用4/4 拍,节奏缓慢,一字多音,显得婉转,情感表达细腻而多情。节奏多体现民歌惯用的特点,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倚音节奏,简单而又有独特的味道。该作品从表面上来看是一首充满了小儿女郎情妾意的情歌,实则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产生的,既反映了底层社会青年男女的普通生活,又映射出了那个特定时代普通民众内心的心酸与无奈。

猜你喜欢
贺绿汀创作音乐
立足传统 立命时代——贺绿汀声乐作品创作研究
贺绿汀音乐教育思想与理念研究
——评《贺绿汀与20世纪中国音乐教育研究》
《一墙之隔》创作谈
歌剧《贺绿汀》剧照
“花岗岩脑袋”的贺绿汀
音乐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