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二胡艺术的发展趋势

2023-04-18 22:40
音乐教育与创作 2023年12期
关键词:音乐创作二胡技法

□ 陆 璐

二胡是中国民族乐器宝库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富有表现力的乐器之一。它在中国民族音乐的历史长河中,已经经历了上千年的岁月。

二胡演奏技术的发展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乐器本身在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中从雏形、逐渐定型直至趋向完善的过程。二胡演奏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20 世纪50 年代以来,是和一大批优秀二胡曲的涌现同步的。换句话说,一首优秀的二胡新曲的出现,往往预示着二胡演奏技术发生了一个新的飞跃和发展。60年代初,《三门峡畅想曲》以钢琴为合作乐器,用回旋曲式的体裁再现了三门峡水库工程雄伟的建设场面和工人阶级的豪情壮志,似滚滚黄河波涛般一举冲破束缚人们视野的桎梏,高亢、激昂的音调让人们对二胡的表现力不得不做出新的估量。70年代,二胡独奏曲《战马奔腾》首次用大击弓作马蹄声的模仿,用双音技法来展现紧张、激烈的练兵场面。这些独具匠心的创造发挥,引起了音乐界新的轰动,激发了人们对发展二胡演奏技术的更大热情。历史发展到20 世纪80 年代,二胡协奏曲相继涌现,集二胡演奏技术之大成的《长城随想》的四个乐章,既继承了传统的技法又运用了现代的高难技巧,音乐刚柔相济、激奋人心。

大量新作品的问世、演奏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传统与现代创作手法的结合、东方音乐与西方音乐的交融,使二胡音乐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化趋势。

一、中西交融、以中为主的二胡音乐创作的发展趋势

刘天华先生是“中西交融,以中为主”音乐创作思想的奠基人,也是我国音乐史上第一位把西洋技法应用于二胡音乐创作的音乐家,掀开了二胡民族器乐发展的新篇章。他是一位既掌握中国音乐创作技法,又善于吸收西欧进步音乐规律的革新家。刘天华先生在西方音乐的深刻影响下,自觉地参与改造“国乐”的诸多活动,走了一条中西兼容的道路,他在吸收中国民间音乐养分的同时,也借鉴了西洋的一些作曲技法。

刘天华先生借鉴西方五度关系转调,并结合适当的速度和力度变化,充分发挥了二胡的特色。其作品在题材内容上,大致可分为三类:其一,表现苦闷、彷徨心境的,如《病中吟》《悲歌》 等;其二,寄情于景的,如《月夜》《良宵》等;其三,对未来、光明充满希望的,如《光明行》等。在演奏方面,规范了二胡的标准定弦和传统把位的划分标准,特别是许多高难度的演奏技巧,如《光明行》中的转调及大段的颤弓、 《烛影摇红》 中的大跳、《空山鸟语》中的连续轮指、《独弦操》中只用二胡里弦来演奏全曲等,这些技巧在二胡演奏中都是首次运用。

改革开放后,中西音乐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一些专业的作曲家不断涌现(如刘文金、吴厚元、王建民、关乃忠等人),他们所创作的大量二胡作品,大多运用中国民间音调素材来呈现二胡独奏的旋律美,而在曲体结构和调性布局上,运用西洋古典或浪漫时期的和声观念与中国传统的作曲技法相结合,使得这些作品既有民族风味,又符合人们对音乐审美的要求。

近年来,一批创作者和演奏者也在不断尝试将二胡音乐与拉丁、爵士、摇滚等西方流行音乐元素进行结合,如女子十二乐坊出来后,将新的音乐元素带入二胡音乐中,把一股没有地域之分但又极具东方韵味的音乐风吹向了世界。

二、以中国民间音乐、地方戏曲音乐为主的二胡音乐创作的发展趋势

在二胡作品中,有很多乐曲都是在中国民间音乐、地方戏曲音乐的基础上创作的。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民间音乐都有其独特的风格,这与当地的地方方言和戏曲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中国民间音乐、地方戏曲音乐为主的二胡音乐创作思想以华彦钧(阿炳)、孙文明等人为代表,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二胡艺术传统,这就是二胡的民间传统。由于这个传统从始至终都把自己的根基深深地扎入肥沃的中国文化的土壤之中,因此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是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间音乐的典范。其创作和演奏汲取了民间音乐的特色,并把丝竹乐、梵音、十番锣鼓、锡剧、民歌、小调等江南民间音乐的旋律和特点融会贯通到自己的作品中,变成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用来表达心中的深层内涵。《流波曲》深沉幽怨、如泣如诉,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在旧社会的漂泊流浪、流落异乡的苦难生活。《弹乐》取得了二胡不用千斤,就能奏出像琵琶、三弦那样的弹拨乐器演奏弹词开篇音调的效果; 《夜静箫声》 运用“虚弓”与“轻指”的拉法,在二胡上仿奏出洞箫的圆润音色,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这些技法的出现,丰富了二胡的演奏手法,提升了乐器的表现能力,为二胡演奏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近年来,有不少二胡演奏人士在这个传统的感召下进行自己的创造,如赵震霄、鲁日融的《秦腔主题随想曲》,就是采用秦腔曲牌及戏曲板腔体的结构特点来创作的,乐曲生动地表现了西北人民的勤劳、朴实和豪爽的性格。又如刘明源的《河南小曲》,以河南大调曲子、剪花花及河南坠子的演奏特点创作而成,全曲开朗、豪放、诙谐。像这样汲取中国民间音乐、地方戏曲音乐特点而创作的乐曲还有《江河水》《一枝花》等。

三、以表现抽象音乐为主的二胡音乐创作的发展趋势

20 世纪,世界音乐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音乐逐渐摆脱了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沿用的传统体系,音乐语言更加抽象化、充满神秘感,基本抛弃了原有的调式,确切地说,就是表现为各种音程和弦关系的组合。在理论体系方面,产生了十二音体系、序列音乐等,二胡音乐在这一时期也受到了这一思潮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二胡音乐具有显著的特征,即大胆地运用20 世纪现代技法,有意与传统风格拉开距离。这部分二胡作品,数量并不算太多,但它们对二胡乃至整个民族器乐创作所产生的影响却是十分强烈且深远的。其中的代表作品有《双阕》《火祭》(谭盾) 、《梦四则》(何训田)、《A 的随想》(胡登跳) 等。

相较于前两种二胡音乐的发展趋势而言,这一类创作者在运用二胡的音乐语言时更加自由、驰骋,甚至大胆、无羁。他们的作品力求打破独奏旋律在调式、调性方面的完整性和鲜明性,有的甚至放弃了二胡最擅长用来表达的歌唱性,而是把揭示其多样化的音色作为追求的主要目标。他们创作的音乐作品往往不是“传统的耳朵”所习惯的那种音调,有些音乐作品,听众甚至听不到一个完整的旋律片段,而是运用二胡所奏出的诸如各种长颤音、长短相间的大跳音型、滑音等来表现幻觉、恐惧、哭诉等多种情绪。其主要目的是想突出二胡所特有的音色,这种音色是世界上任何乐器所没有的新颖、独特,这才是这批作曲家创作乐曲时所遵循的基本宗旨和音乐特征。

以表现抽象音乐为主来进行“反传统”尝试的二胡音乐创作的发展趋势,曾经引发很多争议。有人认为“音乐的生命应该是旋律”,而不是荒诞诡异、远离现实生活的奇声与怪声的组合。但是这种现象毕竟存在,而且营造这一现象的群体日益壮大,它到底能走多远还有待观察。但有一点可以是肯定的,那就是,这些作品真实地反映了一些现代人的思维方法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推动了二胡在现代音乐风格领域的迅速发展。

猜你喜欢
音乐创作二胡技法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风·松》音乐创作初探
洞腔随想二胡独奏
戏曲音乐创作应把握的三重风格——以朱绍玉戏曲音乐创作为例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精通拍摄技法
从两篇音乐创作评论引发的思考
小议二胡艺术改良创新下的思考与实践
托布秀尔音乐创作简析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
老头子的二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