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一生所爱 四季育人一世情怀

2023-04-18 23:09谢璐
成功密码 2023年5期
关键词:宜春市宜春师德

谢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個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好老师是强教之基、兴教之源,而师德乃立教之魂。

近年来,宜春市教育体育局定向施策、多措并举,坚持用身边的人影响、带动身边的人,树立了一批教师身边的师德典范,努力培养、造就了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而支月英老师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奉新县白洋教学点支月英:“逆行”43年,一批又一批孩子,既是她的“软肋”,又是她的“铠甲”。

“别人都想方设法要走出大山,你怎么还往山里跑?”

面对别人的不理解,年仅19岁的支月英毅然跋涉了近20里山路,来到偏僻的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泥洋村教学点。虽然知道山里的条件艰苦,但是真正来到山上,看到眼前的景象,她还是吃了一惊:教室窗户玻璃破了,四面透风,课桌破旧,凳子三条腿,宿舍蜈蚣出没、老鼠上蹿下跳……她一夜辗转难眠,心里不禁打起了“退堂鼓”。天蒙蒙亮,鸡鸣唤醒了大山。支月英走出房间,刚下楼就有一群山里孩子围了过来。衣服破旧,小脸、小手上脏兮兮的,怯生生的眼神里夹杂着好奇与期待。孩子们那期待、渴望的眼神,打动了支月英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她决定为了这些孩子留下来。在此后的岁月中,一批批孩子成为她的“软肋”,也是她的“铠甲”。

刚来山上时,她还是个小姑娘,胆子很小。她笑称山里的教学时光练就了她的胆量,给了她前进的无穷力量。20世纪90年代,去山里教学点都是用两条腿,还要肩挑手扛各种所需物资。上山下山的路上经常有野猪、野狼等出没,吓得她趴在地上不敢动弹。后来,习惯了独自走山路的她,就边走山路边唱歌来给自己壮胆。老鼠在晚上上蹿下跳,她就在宿舍床头放根木棍,不时敲打一下木板做的天花板。为了节省时间,她学会了骑摩托车。十几年来,她骑坏了6辆摩托车。

不少人都说她傻,教师当时工资收入并不高,她还用自己微薄的收入资助贫困学生。有时连自己买米买菜的钱都不够了,只得去借钱应急。为了帮助更多的孩子,她休息日去做山里的装车工,有一次装车时出了车祸,她跟着大货车翻了好几个跟头,所幸没有受伤。她说,我在大山的使命还没完成,所以老天让我活着,去完成我的使命,往后的岁月里,我更要潜心教学,努力托起山里孩子的未来。

为不耽误教学进度,支老师的眼疾和耳疾(山里的虫子钻进她的耳朵所致)没有得到及时医治,导致她右眼失明、右耳失聪。政府部门多次提出要给她治疗,都被她婉言谢绝了。她说,我还有一只眼睛和一只耳朵,这不会影响我的教学工作,这些资源应该留给更需要的人。

她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师德楷模、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最美奋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还是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全国“五一”劳动奖获得者。这一项项荣誉是对这位质朴的山村教师最好的褒奖。

如今,“逆行”43年的支月英老师已经成为宜春教育系统师德教育的响亮品牌,感召着越来越多教师,像她一样匠心育桃李,点亮满天星火;丹心照日月,矢志育人铸魂。

丰城市晓春学校陈小庆:“一个人活着,如果能真正成为别人的需要,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同样选择“逆行”的还有丰城市晓春学校的陈小庆老师。2016年8月,丰城市孺子学校班主任陈小庆来到位于丰城市桥东镇南山脚下的晓春学校支教,这一待就是7年。2017年,她成为晓春学校首届“宏志班”的班主任。“宏志班”的孩子大多来自特殊家庭,其中,孤儿有8人,来自离异家庭的有6人,父亲或母亲病故的有13人……

“大多数周末我都在学校陪着学生。偶尔回家,我要先做好统计,孩子(学生)生活用品常常不齐全,缺少袜子、毛巾、秋衣等,我都要记下来,等到回学校时给他们带来。”偶尔周末回家的陈老师记挂的始终是她的学生。而这些牵挂让她忘却了每个来回需要奔波54公里的艰辛。这一趟“旅程”,她需要步行后乘坐公交,再从镇上搭老乡的车,才能到学校。

正是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她的学生对她有着深深的情感。“老班,您还记得吗?那年刚开学的时候,我穿着一双露着脚趾的鞋子跟同学们一起跑操,被您发现了,您叫住我,含泪抱着我,颤声问道:‘孩子,你的家人呢?我当时只是看着您,什么都没说,眼泪却如泉水般涌出。您没有继续问下去,而是把我抱得更紧。那一刻我真的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在我心里我多想像别的同学一样,有爸爸的保护,也希望妈妈、爷爷、奶奶从天堂回到我身边,可是我知道他们永远不会再回来。那一刻我多想一直抱着您,叫您一声妈妈。”她的一位学生这样说。

而对她的家人,她却亏欠良多。儿子不理解她:“我不想做您的儿子,我还不如做您的学生。”家校难两全,她只能选择以班为“家”。前来晓春学校支教的老师走了一拨又一拨,陈小庆却依然坚守着。晓春学校需要她,“宏志班”的孩子需要她,所以她不能离开。

正如陈小庆说的那样,“支教是一种人生态度。一个人活着,如果能真正成为别人的需要,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作为跟陈小庆一样下乡支教的老师之一,陈冲也是“宏志班”老师。他说,支教生活很苦,但是看到孩子们的点滴进步,这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班里有些学生因为家庭原因,缺乏安全感,内心也特别敏感。看到这些情况后,他总是主动走近学生,关心学生。“你不向我走来,我就向你走去”,他表示,只有让孩子充满自信,他们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奉新县冯川三小余秋妹:“每个孩子都值得被期待。”

每个孩子都值得被期待。“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需要我们用心浇灌,耐心陪伴,静待花开。”作为一名校长,无论是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中,还是在个人教学过程中,余秋妹充分认识到,要坚持从孩子的需求出发,去点燃、唤醒孩子内心的那颗奋发向上的小火苗。

余秋妹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其实都期待也渴望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一次,她又要上学校的公开课了,多媒体教室的座位有限,只需要36名学生参加。毕竟是赛课,为了教学工作能开展得更顺利,她正打算按“老规矩”选课堂上表现积极的孩子参加,环顾一周后,无意中瞥见班里平时喜欢趴在桌上睡觉的许同学此时坐得笔直,眼里分明透着“我想去”的希冀。她心里一怔,思索着:每次上公开课都剥夺他们上课学习的资格,他们不会失落吗?就为了让自己的课看上去更成功,这么做是不是对他们太不公平了?想到这里,她心里一阵愧疚,将心一横:课不成功就不成功吧,这回我非得带这帮没去上过公开课的孩子们上台展示展示。我大声地点了许同学的名字,他不可思议地瞪大了眼睛,兴奋不已,一上午都眉飞色舞的。

谁知中午在大门口,许同学却打起了退堂鼓,走到余秋妹跟前对她说:“余老师,要不您还是换人吧?”“怎么了,不想去吗?”余秋妹以为他不思进取,有点生气。“不,不是!我想去,可我每天下午都控制不住想睡觉。我怕如果我真的睡着了,会拖后腿。”多纯真的童心,多体贴的孩子啊!那一刻余秋妹肯定地告诉他:“没事,老师相信你能克服,就算真的睡着了也没关系,一切有老师在。”公开课如约而至,那堂课效果竟出奇好。许同学真的有坚持认真听课,可最后十分钟还是“小鸡啄米”了。余秋妹莞尔一笑。许同学因参与了这堂公开课而喜不自胜,此后在课堂上表现越来越好。于是,她便以这次公开课为契机,鼓励许同学在课堂上多思考,平时多运动,注意饮食健康。后来,许同学的嗜睡症状真的减轻了,学习兴趣也明显提高了,家长很是感激。

从那之后,余秋妹每次都会把表现的机会平均分配给班里的每一个孩子。特别是在日常的管理中,她更是注重将这种育人理念传达给学校的每一位老师,影响、带动学校的每一位老师。

“亲其师而信其道”,余校长和老师们一起,用他们的爱心、耐心感染着每一名学生,让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张扬个性,在阳光下绽放光彩。

宜春八中汤琼萍:“我这个人没有什么别的爱好,唯一的爱好就是教书。”

“我这个人没有什么别的爱好,唯一的爱好就是教书。”宜春八中骨干名师汤琼萍这样说。她从教36年,坚守班主任岗位34年之久,将清澈无私的爱全部给了学生。跟她一起搭班的老师都对她钦佩不已。“一些老师觉得三年教材内容,只要教几轮就驾轻就熟了,但汤老师教了一轮又一轮,却依然认真总结、认真备课,她的教案总是在时时更新。在她家中有一张小方桌,只要一有空余时间,她就坐在方桌前面刷题。学校没人刷题能刷过汤老师,她给学生出的练习题都是她自己一道题一道题仔细研磨出的原创题。”

晚上9点50分下了晚自习后,汤老师常常还要批改试卷到凌晨。因为高强度的工作,汤老师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年,她的腰椎问题刺激了她的大腿神经,一条腿失去知觉。很多人劝她赶紧去住院,不要落下病根。但是她怕耽误初三孩子们的学业,搬来一张小方凳支着失去知觉的腿,仅用一条腿站着给学生们上课。初三后期的全部课程,汤老师单腿站着上完了,没有落下过一次。

午休时间是班主任老師一天中难得的休息时间,为了节省中午打饭的时间去陪护学生,她常常自带盒饭在办公室简单对付几口,把省出来的时间用于跟学生交流谈心以及陪学生一起整理错题集。她的学生袁嘉浩告诉我们,汤老师在教室最后面放了一张小课桌。学生上课时,她就在小课桌上批改作业。“那就是她的办公桌,可以说汤老师是与我们一起上课的。”汤老师就是这样,把整颗心、全部的爱都给了她的学生。

宜春市实验小学欧阳华:“育人是天底下最有成就感的事业。”

今年是欧阳老师从教的第28个年头。17岁从宜春师范毕业的她,遵从家里的安排做了一名教师,从事了这一职业以后,她慢慢爱上了这个职业。她说:“育人是天底下最有成就感的事业。”

作为一名小学的班主任老师,要操心的事情很多。很多一、二年级的孩子不会系鞋带,欧阳华看到孩子们的鞋带开了,怕孩子们摔着,总是俯下身子,耐心地教他们系鞋带,一遍不行就两遍。遇到动手能力比较弱的孩子,教个十几遍也是常事。她总是鼓励孩子慢慢来,一定行。为增强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她自己编创课桌舞教孩子们练习,并布置了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作业。

班里有个学生的母亲出了车祸,学生的父亲既要工作还要照顾妻子,陪护学生的责任便落在欧阳华的肩上。放学后,欧阳华会陪着这名学生阅读课外书,给他讲故事,跟他一起玩益智小游戏,直到学生的父亲赶到学校接他。整整两个多月,欧阳华常常是最后一个离开学校的老师。但几乎没有人知道,她还有个重病的母亲需要照料。

一次家长开放日,欧阳老师高烧到39益,同事们劝她赶紧去医院看看。因为放不下班级的事情,她强撑着病体完成了工作,等到活动结束才赶往医院,打完吊针已近晚上10点。第二天,她依旧准时出现在教室。家人劝她,身体最重要,她总是说:“我没事,孩子们的课不能落下。”

欧阳老师的办公桌内收藏着一面锦旗和一沓感谢信,这些都是学生和家长送给她的。“正是这种成就感可抵岁月漫长,可抵工作艰辛。”欧阳华告诉我们。

宜春中学刘观旗:“教育,其实是一场爱的双向奔赴。”

今年是刘观旗老师担任班主任的第10个年头。10年前刚从师范院校毕业,他就来到宜春中学任教。总结这10年来的教学经验,他认为做老师,要用真心换(学生的)真心。他有一个秘诀:想了解学生,就要走近学生。怎样才能走近学生呢?他也有自己的方法。他每次都会召集一批孩子来到自己家中,大家一起做饭、烧菜。在拉家常的过程中,他了解了学生更多的情况,与学生的关系也越来越亲近。

2023年10月,他前往北京跟岗研修了20余天,离开的这些天,刘老师无时无刻不牵挂着远在学校的学生。研修结束的那天,刘老师没有休息,而是在北京来来回回坐了两三个小时的地铁,只为到清华、北大校门口给学生们买礼物———一把把正面刻着清华、北大校名的尺子。“这些礼物承载着我的祝福和期许,希望能激励他们考上心中理想的大学。”刘观旗说。

第二天,他赶回学校。刚到教学楼,就看到全班同学在楼下迎接他。他有些吃惊。学生们蒙住他的眼睛,簇拥着他走到教室门口。推开教室门,两个礼炮打响,教室布满气球,黑板上赫然写着:欢迎刘老师归来。“当时特别受感动,特别有成就感和满足感,我惦念着学生,学生们也惦念着我。真正的教育是心与心的交会,是一场爱的双向奔赴。”刘观旗表示。

宜春市教育体育局:引导广大教师从“被感动”到“见行动”。

通过两天的走访,我们一行人收获了太多的感动,我们见到了很多可爱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三尺讲台沐春风,一生只为一事来。他们用脚丈量教育的宽度,用情加深爱的厚度,用心拓展生命的长度。而他们是千千万万优秀教师的缩影,在很多地方,还有很多像他们一样无私奉献的教师们。

宜春市教育体育局人事师资科科长张彩凤告诉我们,宜春市在发现、挖掘、选树师德先进典型过程中,注重以小见大,通过身边的人来影响身边的人。“以身边人为榜样,更有触动和感染力,我们着力打造可触摸、可学习、可带动的师德典型。”

宜春市教育体育局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广泛推介宣传师德典型,积极传播教育好声音,大力弘扬教育正能量。同时,该局通过开展“我的教育故事”“我的一天从教生活”“宜春市中小学校师德讲堂”“致敬教师”等活动,从全市教体系统遴选优秀教师、教练员代表,在“宜春教育体育”微信公众号上,把他们的教育故事以微视频、微信推文等形式呈现给更多的人,注重用身边的人,教育引导广大教师从“被感动”到“见行动”。

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師。“教师是立教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坚强领导下,持续丰富师德活动载体,不断筑牢教育信仰之基、补足教育精神之钙、把稳教育思想之舵,激励广大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推动广大教师自信自强、踔厉奋发,自觉凝聚躬耕宜春教坛的内在力量,以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宜春市教育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智勇表示。

(感谢宜春市教育体育局、奉新县教育体育局、宜春中学、宜春八中、宜春市实验小学、丰城市晓春学校、奉新县冯川镇第三小学对采访工作的支持。)

猜你喜欢
宜春市宜春师德
宜春市关工委开展 沿河巡防、网吧巡查志愿活动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宜春两条高速公路2019年底前将开工建设
宜春
江西省宜春市老年大学校歌
宜春市油茶科技推广成效与经验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疼痛
让新闻报道充满正能量——江西宜春“夺刀少年”报道的启示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