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韵悠悠”育人课程撬动山村学校新发展

2023-04-18 23:09方小龙
成功密码 2023年5期
关键词:竹韵育人学校

方小龙

萍乡市芦溪县张佳坊学校创办于1969年,原先是全市基础较薄弱的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之一。自2019年开始,学校以“竹韵悠悠”课程建设为驱动,并将其作为撬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力杠杆和破解学校发展难题的金钥匙,全力打造“竹韵悠悠”特色文化。经过3年多的时间,学校脱胎换骨,实现了美丽的嬗变,成为全省一流竹文化特色学校,现有学生532人,教师44人。学校“竹韵悠悠”课程在“江西省第三届中小学(幼儿园)100门出彩校本课程”评选中获得一等奖。

一、“竹韵悠悠”课程基础与科学分析

(一)学习基础

自2016年开始,学校陆陆续续开展了做竹筒饭、踩高跷、挖竹笋、手工竹制品义卖等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掌握手工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技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生活现象,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将问题转化为研究小课题,形成对问题的初步解释。

(二)资源基础

学校地处玉皇山麓,周边有万亩竹海。张佳坊乡竹林覆盖面达68%,校园里面种植的不同品种的竹子达1.5万棵。村民以竹谋生,做笋干、酿竹筒酒、开竹筒饭庄、编织竹艺品。这些都为学校“竹韵悠悠”文化创建提供了坚实的自然基础和人文底蕴。

(三)政策基础

根据《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及《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精神,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竹是君子的化身,是四君子之一,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确立了“竹韵悠悠”育人思想,并进行了教学综合改革。

二、“竹韵悠悠”课程理念与目标厘定

(一)课程理念

学校以“让学习自然发生,让师生拔节成长,让生命自由绽放”为“竹韵悠悠”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建设的价值追求。

(二)课程总目标

以培养学生对农村(自然)生态和家乡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对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的能力,培养正直、奋进、虚怀、质朴、担当的“竹韵少年”为课程总目标。

三、“竹韵悠悠”课程内容与结构化表达

那么“竹韵悠悠”课程内容具体指什么呢?我们将其分为“竹之节”“竹之慧”“竹之健”“竹之美”和“竹之巧”五大课程群,分别对应德智体美劳“五育”,并按小学低段、小学高段、初中段3个阶段螺旋分布。

“竹韵悠悠”课程的教育教学紧紧围绕培育目标,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外阅读、兴趣小组,以及各学科课程的融合来实施,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空间,引导学生积极、互动地学习,走进丰富、充实、有趣的竹之世界,从而落实课程育人理念。同时,学校建立了七位一体的竹韵悠悠课程结构图谱。

四、“竹韵悠悠”课程实施的校本化做法

学校对“竹韵悠悠”课程进行开发和实施,成立了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坚持做到“七步走”:

(一)开发“竹韵悠悠”课程资源

建立“竹韵悠悠”校本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四大路径,即结合本土特色开发资源、结合传统文化开发资源、结合特色课堂开发资源、结合学科融合开发资源。

(二)创设“竹韵悠悠”课程环境

学校全力创设“竹韵悠悠”文化环境,使“竹韵悠悠”课程“外显”。一是竹之节板块:校园公共区域环境建设,师生参与建设校园内的竹之“七德”广场、“竹林七贤”彩绘墙等竹文化环境;结合“竹韵悠悠”文化进行校舍命名、坡路命名、文化石命名。二是“竹之巧”板块:校园劳动区域环境建设,学校开辟竹蔬园劳动基地,开设鲁班匠心坊,建成竹里馆,打造竹文化特色展馆。三是“竹之慧”板块:校园文化区域环境建设,建设闻竹廊,宣传乡土特色文化,铺竹荫小道,建竹亭、九宫格、“竹韵悠悠”书吧等。四是“竹之健”板块:校园运动区域环境建设,塑造健康“运动达人”,并用竹子做成运动健将造型,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开发健康运动项目,学生跳竹竿舞、做竹节操等。五是“竹之美”板块:校园宣传区域环境建设,设置竹文化墙,进行操场围墙打造,颂扬历史名人竹子般的高洁品质。

(三)组织“竹韵悠悠”选课活动

怎么选课?学校设置了各种“竹韵悠悠”活动,提供“菜单式”服务供学生选择,并实施模块化组课;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选择辅导老师和活动的内容、形式;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教学,全面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四)开展“竹韵悠悠”项目活动

学校开发微项目式、学科项目式、跨学科项目式3种“竹韵悠悠”课程项目式实施路径:开设了15分钟时长的探索性微项目任务,如制作竹风铃、竹扇;依托11项省市课题和“竹韵悠悠”省级龙头课题,开发了学科项目式“竹韵悠悠”活动,并结合“竹韵悠悠”五大课程群让活动落地;开发了以七彩“竹韵悠悠”综合性实践方式为主的跨学科项目式“竹韵悠悠”活动。

(五)创新“竹韵悠悠”课堂模式

学校通过创设“三学、六竹、一中心”教学范式,强调“学为中心”,体现人本性、自主性和实践性;提出预学、探学、拓学的3种学法和基于童竹、生竹、问竹、创竹、化竹、新竹的“六竹”策略和12条建议,引领教师以“竹韵悠悠”育人。学校多位教师依托“竹韵悠悠”课堂,获得各种省市级奖项。

(六)创新“竹韵悠悠”育人特色

学校以“课程文化一体化,竹园满竹味;学习方式自主化,竹童乐竹创;立德树人综合化,竹乡润竹心”为主线,在课程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师生的自主合作创新精神,紧扣竹文化明确学校“一训、三风”,设计校徽,创作校歌,设计校园文化吉祥物“竹节节”,设计学生竹简毕业证,等等。

(七)促进“竹韵悠悠”多元协同

为了更好地促进课程发展,让更多的教师在实施“竹韵悠悠”校本课程的同时快速成长起来,学校努力将课程建设推向新高度;以“学生协同、师生协同、家校社协同”促进“竹韵悠悠”多元协同,逐步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多元深度协同的育人模式。

五、“竹韵悠悠”课程评价及体系的再建构

学校以“竹娃中队”为依托,从竹之“七德”中衍生出“七星竹娃”学生课程评价体系。以德智体美劳“五育清单”为评价指标,评定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逐级争得七星章。

用正直、奋进、虚怀、质朴、卓尔、善群、担当“七德”来评价教师,采用教师自评和学校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引导教师快速成长。

六、“竹韵悠悠”课程的传播与辐射

(一)获得专业认可

2021年6月,江西省中小学竹文化进校园联盟阶段性成果展示活动在学校举行。全省各地市竹文化特色学校代表莅临学校研討交流,并一致对学校的“竹韵悠悠”文化高度评价。同时,学校被国家督学赵怀进誉为“山中有校、校中有山,竹中有校、校中有竹,画中有校、校中有画”。2022年,学校获评全省首批劳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省级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学校,全省中小学红色、绿色和古色文化教育活动先进学校;学校的劳动教育案例获评全省劳动教育典型案例一等奖。

(二)赢取社会关注

2022年7月,学校与山东省荣成市蜊江小学,通过线上形式,开展了“跨越东西共享课程”的跨省市、跨时空的主题研讨活动。两地500余名教师参加会议。微视频《引领山乡学校美丽嬗变的竹韵悠悠党建力量》在全省“中小学校长共话党的二十大”栏目展播。近年来,学校迎来省内外70余批,共2000多人次的各级观摩团来校指导。

(三)吸引媒体报道

2023年4月,《人民日报》以《根根竹竿声声笑语》为题报道学校的“竹韵悠悠”特色体育活动,“中国教育发布”报道了我校的“竹味”特色课堂,“学习强国”平台10次专题报道了我校“竹韵悠悠”课程实践活动。新华社和人民网等中央主流媒体专题聚焦学校“竹韵悠悠”课程建设情况。在学生眼里、家长心里,“竹韵悠悠”课程已然成了最有趣、最有魅力、最受欢迎的课程。

注:本文系2021年江西省基础教育研究课题龙头课题“基于山村学校竹韵文化‘1577育人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PXZHLT2021-009)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竹韵育人学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竹韵提梁”的造型艺术和文化内涵
竹韵自在祥瑞赋,自然风物显风华——紫砂壶“祥竹”创作谈
Outpatient telephonic transitional care after hospital discharge improves survival in cirrhotic patients
转过心里的那道弯
学校推介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