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聚合力 培根铸魂育新人

2023-04-18 23:09陈智钢
成功密码 2023年5期
关键词:大思赣州育人

陈智钢

赣州市第一中学是一所承袭千年书院文脉、顺应时代风潮的省级优秀重点中学。赣州一中自创办以来,为国家、民族、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

目前,赣州一中继承和发扬了百年学府的优良传统,努力践行“以人为本、健全人格”的办学理念,大力加强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开创了基于“四化”特色资源的“员源源源”大思政育人模式。即“一个根本、四大文化、四大途径、四星评选”的大思政育人模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党建引领为前提,充分发挥赣州一中特有的院士文化、东坡“爱”文化、濂溪书院“诚”文化、“知行合一”阳明文化的育人作用,通过学科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家校共育四大途径,采用以“四星”评选为主导的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标的达成,从而推动赣州一中朝着“全市一流、全省著名、全国知名”的办学目标大踏步前进。

一、“1”:党建引领凝聚合力

政治领航,把牢育人大方向,展现育人担当。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性课程。为此,我校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党建引领,牢牢掌握党对学校“大思政”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扛起育人主体责任,聚焦立德树人大方向,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动学校思政课创新发展。

学校制订赣州市第一中学关于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的工作方案,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大思政”工作,召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题培训会议,坚决把党的领导贯穿学校“三全育人”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全面构建学校党员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联系教研组、备课组、班级开展思政教育的工作格局,凝聚多方力量,做好新時代优秀人才培养工作。

二、“4”:四大文化筑牢基石

“千年书院百年学府”的赣州一中有着深厚、独特的学校文化。赣州一中依托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及校内阳明院、夜话亭等遗迹,形成独具特色的四大文化,筑牢立德树人文化基石。

考证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及校内阳明院、夜话亭等遗迹,挖掘、提炼形成我校独有的“四大文化”———院士文化、濂溪书院“诚”文化、“知行合一”阳明文化、东坡“爱”文化。学校以优秀校友郭大力、黄克智等院士事迹为本,提炼出以锲而不舍、勇于探索的敬业精神为表征的院士文化。学校通过邀请院士们回母校访问、讲学,广泛开展向院士学习的主题班会,利用各种媒介对院士精神进行宣传,将院士精神提炼成校本德育教材,培养学生成为具有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科学家精神的新时代青年。赣州一中追本溯源,其中一“源”为周敦颐创办的濂溪书院。基于濂溪书院文化精髓,学校提出濂溪“诚”文化,核心为诚信、诚心。学校邀请校内外专家举行讲座,努力办好“濂溪讲坛”思政特色讲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紧扣“学以致用振兴民族”的校训,挖掘校史文化,弘扬苏区精神,拓展文化视野,从而增强文化自觉、提升文化自信,努力培养具有民族担当、人格健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赣州一中另一“源”为王阳明创办的阳明书院。学校将王阳明主要学说之一“致良知”总结成“知行合一”阳明文化,并充分利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践行“知行合一”理念,发挥育人作用。教师带领学生志愿者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替困难群众完成微心愿,为困难学生募捐,在社区举办文艺演出,进行理论宣讲使学生在服务社区的活动中,加深对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理解,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自觉弘扬志愿者精神,主动投入到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学校还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不断拓宽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渠道,例如,组织学生到赣州市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南康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周边红色教育基地研学。从苏东坡与阳孝本的夜谈佳话(见《南康笔记》),探求出东坡“爱”文化:东坡一生爱民,初心不变,以情动人,培养学生爱“人”品质。讲好一中文化故事,让故事既似无言的教育,又似感化学生的熔炉,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内在素养的形成发挥重要作用。

三、“4”:四大途径共育新人

凝聚学科、文化、活动、家庭、社会等多方力量,搭建“与学科合力”“与文化合力”“与活动合力”“家校合力”的“四合力”育人途径,通过课内、课外相结合,“线上+线下”循环,有效地促进育人模式实施。

(一)学科育人

用好课堂主阵地,突出课程育人。根据不同的学科特色,将课程思政与学科融合,形成育人合力。学校开发了一系列深受学生欢迎的思政经典品牌项目,充分发挥思政课程育人功能的主阵地作用;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各学科教师依据学科特点,开发了“高中数学综合实践课”“东坡夜话”“赣州印象”“‘德与法在我心中”“百年名校植物鉴赏”等校本课程。其中“东坡夜话”于2015年在“江西省100门出彩校本课程”评选中获奖。

(二)文化育人

用好学校文化基石,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乃至制度文化都具有巨大的隐性德育功能。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隐性课程,具有暗示性和渗透性的特点。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内在素养的培育产生影响。学校以濂溪“诚”文化为主线,以院士文化、东坡文化、阳明文化为辅线,以校史馆为主要载体,陆续打造了“光孝寺红色文化区”“廉泉夜话东坡文化区”、廉政教育基地等特色校园文化,形成了文化育人的良好生态环境。

(三)活动育人

用好主题活动载体,实现活动育人。将思政教育与学校主题活动有机融合。学校每年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活动,让广大师生在丰富的德育活动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举行杰出校友陈奇涵将军铜像揭幕仪式,邀请其后人到场揭幕并讲话;在光孝寺会议旧址开展现场讲党课活动;组织红色文化讲解活动,让学生们感知“学以致用,振兴民族”的校训精魂所在。

学校利用重要节日、重大纪念日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政教育活动。例如,清明节组织校学生会干部代表、团员、少先队员前往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感受革命精神;在9月18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重温历史,感知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四)家校共育

用好家庭思想品德教育,形成家校育人合力。学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完成离不开家庭以及社会的支持。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做好学生教育工作的指示要求,进一步加强家校沟通,形成强大的教育工作合力,助力孩子们健康成长,近年来,我校多措并举创新家长会,强化育人机制,努力画出教育最大同心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家访”搭起育人连心桥,“精准家访”助推立德树人工作做深、做扎实。努力创办并形成家庭教育“三个一”新局面,即办好一份专刊———《家庭教育专刊》;办好一个专栏———“家庭教育宣传”专栏;办好一个服务站———家庭教育咨询服务站,推动大思政建设更好更快发展。

四、“4”:四星评选助推发展

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角度出发,针对学生在校表现,開展了“学习星”“优干星”“特长星”“劳动星”的“四星”评选活动。“四星”评选评价原则既体现了教学评价的整体性,又兼顾了课堂外学生“四爱”能力的评价体系。“四星”评选涵盖了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评价,并采用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实名评价与匿名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多元化方式公布“四星”评选结果,公开表彰,激发热情,见贤思齐。

赣州一中“员源源源”大思政育人模式初见成效。学生的综合素养进一步提升,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学生爱“人”能力明显增强,主动到社区、敬老院等参与志愿服务的人次显著增加。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显著增强,自2019年以来,在各类实践制作类比赛中,先后获省级以上奖项的共计36人次,参加各类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103人次,市级奖项214人次。学校建设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教师的综合素养持续得到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及对学科育人、活动育人的主动性、自觉性大大提高。“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培育学生的“四爱”能力,教师先要学会爱“人”、爱“学”、爱“动”、爱“美”。随着教师的综合素养持续提升,学校涌现出一大批师德高尚、教书育人水平高、工作业绩突出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其中,有受上级表彰的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苏步青数学教育奖”教师、省市师德师风先进个人、省市优秀班主任、省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自2019年以来,受省市级各类表彰共计40余人次。这些年来,学校每年的省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占比为12%。2022年,学校在编在岗学科带头人及骨干为39人。近源年来,教师学科竞赛获省级及以上奖项171人次,市级奖项达188人次,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升。自学校开展大思政育人模式实践以来,办学效果日益凸显,在每年的市“英东杯”文体比赛中,学校均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女篮、男篮均获佳绩。2021年赣州一中凭借自创的中华武术课间操,被评为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2021年学校关工委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成为赣州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自2019年以来,学校获得省市级各类荣誉共计24次,学校的社会美誉度不断提升。多家媒体先后宣传报道了学校的办学业绩和成果,《信息日报》发表了《同舟共济四十年齐心改革谱新章》(2018年12月27日)、《学以致用振兴民族》(2019年10月17日)等文章;2022年9月江西新闻对笔者进行了专访;2023年7月,《光明日报》《教育家》杂志对赣州一中特色育人模式进行了专访;江西文明网、大江网、搜狐新闻、今日头条、江南都市网都先后开辟了学校教育教学宣传专栏。

“大思政”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基础,是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体系的重要内容。赣州一中党委始终践行“以人为本健全人格”的办学理念,紧跟时代步伐,践行课程思政理念,探索出一条依托学校特色文化的大思政育人模式,从而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提升育人质量,助推赣州一中向“全市一流、全省著名、全国知名”的办学目标大踏步前进。

猜你喜欢
大思赣州育人
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赣州城市中央公园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赣州就业扶贫“251”模式成榜样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赣州:“1+100”为青年办实事 做青年贴心人
“大思政”改革视角下的教学资源整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