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研究

2023-04-18 23:09李瑞
成功密码 2023年5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素养

李瑞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不断进步与发展的社会,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是新时代对教育教学的要求。中小学时期,是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入传统文化的最好阶段。

一、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中小学时期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学生在这个时期身心快速成长,学习能力不断完善,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成为中小学综合素养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必须先通过更新教学方法来提高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效率,从而满足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在现代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更加注重将所教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之外,教师还须更多地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我校自2010年将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入传统文化后,一直致力于“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探讨有效教学”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逐渐认识到挖掘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教育元素是开展道德教育的核心理念。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入传统文化是指学生在这个阶段所应该接受的教育与应当得到的发展相匹配。这种教育发生的场所并不只限于学校,也可以发生在家庭或学校之外的社交场所。对中小学生来说,在学习生活或者法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知识,可以培养传统文化素养,最终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与良好的性格。

二、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入传统文化的现状

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中,中小学传统文化的教育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教学目标形式化

教学目标中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设置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渗透教育,但是在现阶段的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升华的教师并不多。教学过程缺乏真诚的情感交流和浓郁的情感氛围,使得教学目标的设置呈现形式化。

(二)课堂互动效率较低

大部分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时,还是采用口头讲解的传统模式,课堂互动效率较低。

(三)教学内容渗透不足

部分教师对教材内容处理不当,不能对教材内容中涉及的优秀传统文化的部分进行有效延伸,渗透透性不足。

(四)作业讲解过程被忽略

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中小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中小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能够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功能性和人文性进行有机地融合与统一。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对国家的道路、制度、价值体系、理论体系的认同。现今,部分教师和学生在过分追逐成绩时忘记了教育的初衷。一些标准化的答题技巧固化了学生的思维。但我们学习道德与法治最终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提高道德与法治素养,确立自己正确的理想目标,以正确积极的态度实现自己的理想,将理想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相结合,引领学习目标和前进方向。

三、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入传统文化的培养策略

(一)利用合作学习法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奥妙和价值非常值得学生学习和探索。在中小学阶段,由于教学目标要求较低,内容简单,所以部分教师存在“只要我尽力把知识点讲清楚就好了”的想法,使得日常教学很难发挥将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的培育效果。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在道德和法治素养方面的基础较为薄弱。初次接触道德和法治素养教育,要掌握大量的学科知识,对学生就是一个挑战,而且传统文化的内容不是固定的,其所涉及的范围也非常广泛,学习起来难度较大。

(二)道德与法治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课堂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其组织目的是更好地实现师生与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率。目前,在将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入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机械运用素材、融入传统文化教学情境的途径不畅。我校部分教师错误地理解了品德与法治教学融入传统文化的地位与作用,不明白道德与法治融入传统文化教学并不是把大量精力和时间放在盲目地寻找教学案例上,误以为准备大量案例就能把一堂课上好,而并未关注准备好的素材与教授内容之间的关系,也没能引导学生开展对案例的思考,甚至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刻意编造“假、大、空”的案例。对中小学生来说,只是抱着猎奇的心态看待这些案例,很难发挥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作用。

每一位教师都应当明白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设置的初衷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还在于通過生动丰富的案例,使学生对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丑现象有一个基本的认知,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引导中小学生在多元价值的碰撞和冲突中,做出正确、合理的选择。

(三)教师通过创设传统文化的教学情境进行德育和法治教学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大家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对学生道德与法治认同素养的培养。教育部对中小学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中小学新课改工作一直在进行着,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认同素养问题也正在研究和分析当中。育人为本,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所以与道德与法治有关的学科也承担着把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的重要责任。

四、结语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研究,我们深刻体会到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已经成为评价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度的一个基本标准。应以中小学生喜爱的形式将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把课堂教学与传统文化知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以及规则意识、法治意识,同时促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合的策略”(课题编号:GS〔2022〕GHB0459)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素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