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策略在初中德育中的有效实施路径

2023-04-18 23:09胡汉超
成功密码 2023年5期
关键词:道德品质言语后进生

胡汉超

在素质教育环境下,对人才培养需求不仅仅局限于知识技能的教学,还对思想素质与道德品质的培养提出了相应要求,德育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作用。初中阶段是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尤为重要。教师应当注重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利用激励策略,进一步提升德育成效,为学生今后成长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激励策略在初中德育中的重要作用

在初中阶段的德育工作中,合理运用激励策略已经成为促进德育成效的重要抓手。德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乃至综合素质奠定基础。教师作为实施德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当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前提下,实施更有效的激励策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以往的初中德育工作中,普遍以说教式教育和批评式教育为主。教师通常将自己作为教育中心,在德育工作中忽略了学生的真实想法,没有考虑学生实际发展状况,时常站在道德高度上开展德育工作。这种教育教学模式不仅难以满足学生德育需求,还难以提升德育成效,甚至导致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和厌学心理,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在当下德育工作中,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思维,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开展德育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另外,在德育工作中采取有效的激励策略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激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不断提升道德品质乃至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撑。

二、激励策略在初中德育中的有效实施路径

(一)结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选择激励策略

初中教师应当充分兼顾各层次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状况来选择适宜的激励策略,促进德育工作成效的提升。很多教师认为,对犯错的学生采取惩罚措施,可以帮助其减少犯错的概率。尽管有一部分学生适合以惩罚策略激励他们进步和成长,但是绝大多数学生对惩罚措施往往具有较强的抵触心理,长期使用会导致他们产生逆反心理,结果事与愿违,与德育工作初衷背道而驰。初中生尚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较为脆弱,且抗挫折能力比较差。教师如果一味采取惩罚措施,很难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成效。因此,在实际德育工作中,尽管总有一部分学生的表现并不理想,但是教师应当持宽容、理解的态度,慎用惩戒措施,避免学生因逆反心理而对德育工作产生抵触情绪。比如:班级后进生的学习能力往往比较差,感知能力也不强。在德育工作中,教师要适当降低目标高度,在学生达到相应的德育工作目标后,可及时予以表扬与奖励。在后进生群体的学习反馈过程中,教师应当认真倾听后進生的真实想法与感受,通过探讨交流,了解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能够结合学生实际状况,运用激励性策略引导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树立自信心。面对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群体,教师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德育工作目标,选择多元化激励措施。通过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采用针对性的激励教学模式,帮助不同层次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得到全面发展与进步,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和处于不同的教育环境,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势必塑造出不同的学生个性。在开展初中德育工作时,教师如果过于依赖单一的教学手段,必然很难兼顾学生的成长规律。因此,在德育工作中,教师应当重视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对德育工作的影响,能够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状况,选择适宜的激励策略,从而全面提升德育工作成效。

(二)言语激励促进初中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

言语激励属于初中德育工作的典型激励方法之一。教师通过表扬学生的良好道德行为,对学生某些善意行为进行赞扬与鼓励,有利于学生在今后学习与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够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言语的激励作用往往十分突出,但是有许多教师未能意识到言语激励的重要作用,反而习惯采用打击、呵斥学生的方法,以期达到帮助学生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目的。这极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温暖的语言往往可以给青春期的学生带来心灵上的慰藉,尤其在学生犯错误时,适宜的言语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形成良好的品行。

值得注意的是,言语激励措施应当保持适中性。比如:在用温和的言语劝说未果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进行批评教育。还有一部分学生时常无法及时上交作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可以适时开展批评教育,帮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需要提醒的是,教师在实施奖惩措施时,应当把握好尺度,做好德育的教学反思工作,尤其对于部分过于骄傲自满的学生,应当及时开展引导工作;对那些存在逆反心理的学生,应当注意态度的语气,时刻发挥言语激励作用,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切实提升德育成效。

(三)利用制度激励提升初中生综合素质

在德育工作中,通过制度激励的方式,可以提升初中生综合素质。德育工作并非只能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还可以渗透于集体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制度激励作用,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渗透德育工作,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个人责任感,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不断强化学生思想道德品质。

在以往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很多教师习惯于单独包揽班级管理工作或选举班长协助自己管理班级,难以有效开展德育工作,教师可以将班级管理主体转化为学生个人,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工作,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实施值日班长轮换制度,让每一位学生都通过值日轮换制的方式,参与班级管理工作。这样可以帮助后进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并了解班级管理工作的艰辛,对班级管理工作产生认同感。

初中学生通过担任值日班长,可以不断提高自信心和责任心,能够意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一部分。这种值日班长轮换制度,有利于营造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氛围,使班级管理工作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可以最大限度减少班级违纪现象的发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此外,在全体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还可以帮助教师最大限度减轻工作负担,让他们能够以更为良好的状态,扎实开展德育工作,全面提升德育工作成效。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目前初中教学工作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教师应当充分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合理选择适宜的激励策略,促进德育工作成效的提升,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参与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德育高质量发展,为学生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道德品质言语后进生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转化后进生
幼儿道德品质教育策略探究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如何对待后进生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
交往是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简评杨鲜兰、彭菊花新著《交往与青少年道德修养》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