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开放式教学的实践探究

2023-04-18 05:20张瑜玲
成功密码 2023年5期
关键词:教研法治道德

张瑜玲

一、道德与法治开放式教学的意义

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极具意义的课程。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权利及责任,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强化品德的教育,也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道德素养、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受教学空间和教学内容的限制,通常采用“传递—接受”的传统授课模式,学生对学习内容虽然有模糊的认识,但常常不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此时,如果教师能在实际课程中通过开放式教学,立足生活实践、创设教学情境,以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进行授课,则能改变以往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开发学生智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发挥辅助作用,助力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道德与法治开放式教学的策略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特征是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综合性。基于以上特征,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理念包括以学习为主导、注重互动与交流。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营造具有生活气息的氛围。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道德与法治课旨在通过实践教育,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和法律观,并且激发他们对社会生活的兴趣,从而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自主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可根据学生年纪小、好奇心重的特点,将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融入课程,并以生活化的课程资源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构建生活化的课堂,创设多种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在探究体验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活动性特点,能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道德与法治课堂以活动为媒介,开展合作探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学生的学习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放性特点,能提高学生实践应用的能力。作为一门开放性的课程,道德与法治课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注重学生智力与兴趣的开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综合性特点,能提高教师课程思政结合的能力。道德与法治的研究涉及许多不同的领域,例如法律、伦理、道德观念、道德行为习惯、道德准则、道德责任感等。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思政理念为指导,延展课程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三、道德与法治开放式教学的内容

(一)教研空间的开放,贯彻育人教育新理念

教研活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和教学研究水平。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教研活动空间,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呢?这需要我们建立一个开放、多样的教研空间。

传统教研活动常常是教师们在同一时间内集中精力进行单一学科教学探讨,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通过多种方式为教师搭建开放的教研空间,积极鼓励教师走出去参加培训学习,并通过课题研究、教学反思、优质课评选等活动来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一,搭建开放的教研平台。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使更多优秀的教师走出自己封闭的教研圈子,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帮助。我们要充分利用省级名师工作室平台,组建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要”教师团队。在教学方面,以研讨会、展示课、评课活动等形式开展;在科研方面,以课题研究为核心开展;在管理方面,以管理、培训、交流为重点开展。在这样一个开放的教研空间里,教师自由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个空间里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能根据自己的想法与研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研究方案。

第二,创设开放的教研形式。除了常规的教研活动外,还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为主要教研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结对活动。所谓“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是指对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教师开设不同形式的示范课、研究专题课等。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能力融入集体中,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第三,以“線上+线下”的模式开展开放的教研活动。“线上+线下”教研活动模式的建立,能更好地解决学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网络教研,突破时空限制,打破信息壁垒,把线下教研与线上教研结合起来,能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利用“云空间+”平台,积极推进网络在线互动式研讨,提供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和资源,以满足教师的需求。通过互联网平台组织教育教学专题研讨和课题研究,使教研活动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借助“思维导图”活化课程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通过“创意板书”设计课程微型教案,提高教师备课效率,促进交流互动。

(二)学科融合的开放,多角度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语文教育。语文和道德与法治是两门重要的课程,它们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良好的日常行为准则,促进身心健康。在讲授道德与法治的过程中融入语文教育,教师既能适应当前的教育变革,又能完成培养人才的目标,既能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又能增强道德修养。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能,以渗透劳动教学的形式将学生在课堂上习得的劳动技能及观念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实现劳动经验源于生活、劳动素质提升于课堂、劳动实践回归于生活的教学目标,有效培养学生的劳动品质。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教育。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深刻理解并运用安源当地的红色文化。教师应该把这些元素纳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设计,让它们成为课堂的一部分,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红色资源,了解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同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让红色文化资源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促进他们道德修养的全面提升。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美术教育。美育和德育可谓是相辅相成。《道德与法治》教材结构多样,内容贴近生活,图文并茂,能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教材中许多留白的板块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意,充分体现了道德与法治学科和美术学科的融合价值。例如,在四年级上册“正确认识广告”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客观地看待广告,合理利用广告,理性消费。用课堂所学到的知识加之有创意的美术设计,制作一份精美的公益广告,告诉更多人做聪明的消费者。采取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加深他们的认识,提高情绪体验、教育质量。

(三)课堂教学的开放,多空间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

充分利用生活素材,让课堂教学变得充满魅力。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活跃的生活气息是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的一次体验,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生活素材,创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此外,教师还应该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素材,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内容,以便更好地满足教学目标,创造出生动有趣的课堂。

例如,在《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教学中,新时代的学生没有经历过贫苦岁月,对于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的重大影响与意义了解不深,也不了解今天幸福生活的历史来源。课前,设计预习单,以“活动园祖孙三代比童年”为主题,在“衣食住行用”中以“住”为切入点,设计调查表,请学生通过实地考察、采访等方式,对祖辈、父辈以及自己三代人在“住”的方面做一个实践调查,看看有哪些变化,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见表1。

以當下最具有时代感的社会热点为切入口,为学生提供一个表达观点的舞台,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深入了解、分析、理解,从而培养他们对“我”的认知。通过与学生共同参观、研讨、观摩各个时期的住宅建筑,深入挖掘它们的历史背景,分析它们的变迁及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当下的社会发展,体会改革开放带来的积极影响,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四)加强多元互动,开展开放式教学系列活动

(1)通过多样性体验活动,将教材中的“静态”知识转化为“动态”知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创设趣味性明理活动,并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优化学生知识认同。

(3)创建互动性践行活动。教师应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体验和践行新课改的新理念,强化学生行为认知。

(4)进行层次性内化活动。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内化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同时,还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根据不同情况开展不同层次的内化活动,延伸学生生活实践。

(五)校家社三位一体,形成开放式的教育合力

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学校,还要重视家庭和社会。受家长及社会的熏陶,学生可以更加有效地运用学校的课程内容,并且主动投入各种实践性的活动中,从而培养出优秀的学习态度。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该与家庭和社会建立密切联系,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首先,家长和学校要共同做好德育工作,提高德育意识,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其次,要重视校外教育。道德与法治教育与社会实践有着密切联系,因此要重视校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并从中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和知识。

最后,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开放性活动课程体系,并将其纳入教学计划之中。

(六)充分尊重教材,延展开放式教学教材内容

教科书作为传播信息的媒介,其所包含的内容均由权威专家仔细筛查,但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让课堂更有趣、更有效。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备课,充分钻研教材,找准教学思路和方法;将课标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融入教学中,不脱离教学实际。为了更有效地教授这门课,教师应该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独特之处,并考虑到学生的个人需求,选择并组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

四、结语

开放式教学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协助教师改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且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中都能够得到充分的支持,为培养出一个拥有良好道德修养、勇敢挑战、充满热情的未来青年而助力。

注:本文系2022年江西省“十四五”规划课题“小学道德与法治开放式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2PTYB082)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教研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