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价值·路径: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交通文化建设

2023-04-19 08:45郭振华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交通价值观建设

郭振华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88)

0 引 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交通强国[1]。加快交通强国建设,不仅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更要加快培育和塑造交通文化。交通强国须以交通文化为支撑,须以繁荣交通文化为源泉。交通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辐射场域,然而在我国交通强国建设中,重硬件轻软件、重技术轻文化现象依然凸显,基于此,以交通文化为轴心,以交通文化的基本内涵、内蕴的价值观为主线,进行研究和探索,推进交通文化建设,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1 交通文化的内涵

交通文化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交通文化的定义和构成还没有权威标准[2]。一般认为,交通文化由“交通”和“文化”构成,其中“交通”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制度、精神三个部分。

1.1 交通物质文化

交通物质文化是指交通发展过程中,人们所创造出来的与交通有关的实物形态,它是交通文化的外部层面,承担着协调交通系统与环境关系的功能。交通物质文化最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因为它是以实物的形式存在和展示的,主要包括:一是交通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桥梁、隧道、交通枢纽等,这些设施是交通系统的基础,保障了人们的出行和货物的运输;二是交通工具,包括汽车、火车、船舶、飞机等,这些工具是人们出行和货物运输的主要载体,其设计和制造水平直接反映了交通物质文化的发展程度;三是交通技术,包括交通信息技术、智能交通系统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是交通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是交通环境,包括道路绿化、灯光照明、公共艺术等,这些环境营造了交通系统的外部氛围,体现了人们对交通文化的认知和追求。

1.2 交通制度文化

交通制度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或地区在交通领域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称,体现人们对于交通的态度、行为方式以及对于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关注程度,主要包括:一是交通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以及法律法规对于交通行为和交通管理的规定和规范;二是安全管理制度,交通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职责、运作方式等,以及对于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的管理规定;三是教育制度,交通宣传、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制度,旨在提高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和行为素质;四是交通评价制度,对于交通状况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以及对于交通问题的研究和改进;五是交通人员的行为规范,人员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以确保他们能够公正、规范地执行交通管理工作。

1.3 交通精神文化

交通精神文化是指在交通领域中形成的一种特定的精神氛围和价值观念。它强调人们在交通活动中的态度、行为和文化意识,是对于交通安全、互相尊重、合作协调以及对于交通环境的责任感等方面的价值取向,主要包括:一是交通安全,以“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等思想意识、安全理念和价值标准为核心,融入责任、认同、公正和公平等情感元素;二是交通共同愿景,建设一个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系统,实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让人们享受高品质的运输服务,让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充满活力,让交通与自然、与社会更加和谐;三是交通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信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四是交通精神,一代代前仆后继的交通人在交通事业不断发展中用毕生精力所描绘出的华丽诗篇,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交通行业的具体体现。

2 交通文化彰显的价值观

价值反映着主体按照自己的需要对客体及其属性进行选择、利用和改造的关系,或者说,是客体属性对主体需要满足的关系[3]。交通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折射社会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体现着社会的价值观。“交通文化是一种以价值观为基础,包括思想、道德、价值观念、愿景、目标、精神风貌、行为规范等为核心内容的整合体。”[4]。交通文化彰显着丰富的社会价值观,集中体现为“安全、有序、文明、和谐”[5]。

2.1 安全

安全是交通的生命线。加强交通设施维护和管理,确保交通设施的完好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交通工具要符合国家的安全标准,配备必要的安全装置;行人和车辆要遵守交通规则,如不闯红灯、不逆行、不乱扔杂物等,互相尊重,遵守礼仪习惯,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交通事故的发生;交通执法部门要对交通进行严格的监管,对于交通违法行为要及时处理,确保道路安全畅通;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可以提高公众的交通安全意识,从而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2.2 有序

有序是交通最有力的安全保障。交通有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道路畅通,车辆和行人能够顺畅地通过;交通信号是道路交通有序的重要保障,交通信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交通的流畅度和安全性;行车规则是道路交通有序的基础,车辆和行人必须遵守交通规则,如不超速、不闯红灯、不占用非机动车道等;在道路交通中,行人应该享有优先权,交通参与者应该尊重行人,为行人让路,确保行人的安全;在城市交通中,公共交通应该得到优先通行,如公交车、地铁等,这有助于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和质量;交通管理部门制定规范的交通管理制度,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和纠正,维护交通秩序。

2.3 文明

文明是交通发展的标志。交通文明包括交通文明执法水平、交通参与者的交通文明意识、良好的交通环境秩序。通过设立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等设施,采用智能化的交通管理方式,如交通监控系统、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等,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的交通管理水平,体现了城市的文明价值观;规范交通参与者的交通行为,如遵守交通规则、尊重交通信号,文明出行,不乱扔垃圾、不乱涂乱画,不随意变道、不违规停放、不占用应急车道等行为;营造良好的交通环境秩序,有效促进市民的文明素质提高,进一步体现交通的文明价值观。交通是社会文明的窗口,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内蕴文明价值要求。

2.4 和谐

和谐是一种至善的交通状态。和谐交通是一个系统性概念,包括交通主体之间、交通主体与客体之间、交通与自然之间的协同共生。“主体和谐”既包括各交通管理者(交通执法者)、提供者(交通设施、交通服务提供者)、使用者(旅客、货主)和其他影响者(行人)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还包括各类交通主体在交通理念、交通法规和交通伦理上的协同;“客体和谐”要求航空、铁路、水路、公路和管道五大运输方式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构建立体式交通运输体系;“交通与自然和谐”,倡导减少车辆排放,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非机动交通工具,推动绿色出行,保护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3 交通文化实践路径建构

抽象性与高度概括性的文化必须借助具体的文化形态才能落地生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具有抽象性和高度概括性,而交通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具体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位阶的文化存在,只有在与低位阶的文化存在互动和转换的过程中,才有可能被人们理解、内化和践行”[6]。

3.1 交通物质文化建设

交通物质文化的建设,内容包括: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对道路进行维护和升级,确保道路畅通,减少拥堵,重点关注主干道和连接城市重要区域的道路,支持和改善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地铁、公交、轻轨等,以提高城市内部和周边地区的互联性。二是交通工具更新,鼓励和支持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辆等新能源交通工具的推广,减少对传统燃油的依赖,降低排放,推动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包括自动驾驶技术、智能交通信号灯等,以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三是交通技术创新,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来优化交通流,预测拥堵情况,提高交通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建设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包括实时交通监控、智能信号灯控制等,提高交通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3.2 交通制度文化建设

交通制度文化的建设,内容包括:一是法律法规建设,定期审查和更新交通法规,以适应新的交通工具、技术和挑战;建立完善的法规体系,确保法规之间的协调和一致性;提高法规制定过程的透明度,鼓励公众参与,确保法规制定的公正性和合理性。二是技术标准和规范,鼓励交通技术创新,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以保证新技术的安全性和兼容性;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与国际接轨,确保技术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三是交通行为规范,加强对交通法规和行为规范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交通规则的认识和遵守意识;提高驾驶培训的水平,注重道德伦理教育,培养良好的驾驶习惯和道路礼仪。四是交通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建立健全的交通事故调查机制,迅速、客观地查明责任,以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严格追究违法和事故责任,强化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法律惩罚力度。五是社会监督和参与,建立公众投诉机制,让公众能够对违法行为和交通管理提出建议和投诉;鼓励社区组织和居民参与交通管理,促进共建共治。

3.3 交通精神文化建设

交通精神文化的建设,内容包括:一是制定和宣传交通愿景,制定明确的交通愿景和目标,使之成为城市和地区交通发展的指导思想;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广泛宣传交通愿景,激励公众积极参与和支持交通事业的建设。二是弘扬传承交通精神,定期发布和宣传模范交通从业者和交通志愿者的事迹,榜样的力量可以激发他人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举办交通文化活动,包括交通文艺晚会、交通志愿者表彰活动等,提升交通事业的社会声誉。三是交通道德教育,将交通安全和道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道路行为和文明礼仪;在社区进行交通道德教育宣传活动,通过社区活动、讲座等方式提高居民的道德素养;在驾驶培训中强调交通道德,培养驾驶员文明驾驶的意识。四是推广交通公益活动,组织交通志愿者服务,参与交通疏导、安全宣传等公益活动,弘扬社会责任感;制作宣传材料,如海报、宣传册等,宣传文明出行、守法驾驶的理念,广泛分发于社区和驾驶培训场所。五是倡导绿色、健康出行,强调绿色出行理念,倡导步行、骑行、共享交通等环保、健康的交通方式;将交通与健康生活方式相结合,通过活动和宣传,推动人们更健康、可持续的出行方式。

4 结 语

加强交通文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践行,要注重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现代化,倡导安全、绿色发展,为人民提供更加安全、便捷、舒适的交通服务;要注重交通制度的建立、宣传和执行,不断提高交通管理科学性、规范性和法治水平;要注重交通愿景激励、交通精神传承,不断提高交通人的交通道德素质。加强交通文化建设,使之成为交通强国的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交通价值观建设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繁忙的交通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小小交通劝导员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