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艺精神与中国新时代音乐文化的发展研究

2023-04-19 23:34王晓丹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鲁艺音乐创作音乐作品

王晓丹

(沈阳音乐学院 音乐教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8)

在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鲁艺精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对引领新时代音乐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鲁艺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深入研究鲁艺精神与中国新时代音乐文化的融合发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音乐创新之间的互动关系,有利于揭示二者的紧密联系和相互影响,促进中国音乐文化的繁荣,为中国音乐的全球传播和艺术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启示.

1 鲁艺精神和中国新时代音乐文化

鲁艺精神是一种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精神,它源自鲁艺人在抗日战争时期所经历的苦难和磨砺.鲁艺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民族精神.在抗日战争时期,鲁艺人以民族大义为重,投身革命事业,用文艺鼓舞士气,用文艺唤醒民众,用文艺打击敌人,他们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面对困难和挫折,以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迎接挑战和考验.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不仅激励了当时的鲁艺人,也影响了后来的人们.

1.1 鲁艺精神的内涵

(1)诚信与求真.鲁艺精神源于孔子的“诚实守信”思想,强调诚信和求真的价值观,体现在艺术创作中就是情感的真实表达和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在中国新时代音乐文化中,诚信和求真的精神影响着音乐人的创作态度和演出风格,倡导音乐作品的生活、情感表达[1].

(2)创新与进取.鲁艺精神强调创新和进取的精神,体现在艺术表达方式上的不断创新和突破传统.在中国新时代音乐文化中,创新是音乐人追求新颖音乐语言的动力,也是跨越时代界限、融合各种音乐元素的关键.

(3)坚韧与奋发.鲁艺精神源于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强调坚韧和奋发的品质.在当代音乐创作和演出中,这种坚韧与奋发的精神融合使得音乐人能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持不懈,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

1.2 鲁艺精神的特点

(1)传承与创新结合.鲁艺精神不仅强调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还鼓励在创新中发展.这种传承与创新的结合,使鲁艺精神具有现实意义,能够在音乐文化领域焕发新的活力[2].

(2)全面育人.鲁艺精神提倡全面育人,注重音乐人的人格素养、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这种教育理念培养了具有社会责任和艺术素养的音乐人,为中国新时代音乐文化的建设注入了积极力量.

(3)中西文化融合.鲁艺精神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倡导融汇中西文化特色.在中国新时代音乐文化中,这种融合体现在音乐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使得中国音乐更具国际视野和文化内涵[3-6].

1.3 中国新时代音乐文化的特征

在历史传承与现代变革的背景下,中国新时代音乐文化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音乐风格与特点,既是传统文化的积淀,又融合了现代音乐的创新思想,展现出新时代中国音乐的独特面貌.新时代中国音乐文化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取得了一种巧妙的平衡.将传统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形式融合、古典乐器与电子音乐融合及古老主题与时尚元素交织,创造了具有独特韵味的音乐作品.这种融合使得音乐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同时也反映了中国音乐文化的深厚底蕴[7].

2 鲁艺精神在新时代音乐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2.1 鲁艺精神与新时代音乐文化相契合

鲁艺精神与中国新时代音乐文化的发展紧密相连、相互契合,有助于鲁艺精神所蕴含的价值观更为深刻地体现和发展.鲁艺精神强调诚信、创新、坚韧,这些价值观与新时代音乐文化的追求相一致[8].在音乐创作中,音乐人要真实表达情感,坚守音乐信仰,要有探索新的音乐元素和表现方式的勇气,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保持毅力和决心,关注社会问题,传递积极信息.这些价值观共同塑造了中国新时代音乐文化的品质和面貌[9].

鲁艺精神鼓励音乐人在创作中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这与新时代音乐文化的多元特点相契合.音乐人在创作过程中将古典主题与现代音乐元素融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10].这种创作风格既体现了鲁艺精神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又顺应了现代音乐的创新趋势.

2.2 鲁艺精神对音乐创作、演出和教育具有积极影响

鲁艺精神倡导传承与创新融合、全面育人和跨文化融合的发展理念,深刻影响着中国新时代音乐文化的各个方面,尤其在音乐创作、演出和教育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鲁艺精神强调传承与创新的融合,这一理念在音乐创作中得以体现.音乐人在创作时既秉承传统音乐的内涵,又勇于尝试新的音乐形式和元素,这种传承与创新的结合使得音乐作品既具有历史深度,又富有现代感[11].另外,鲁艺精神强调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这种精神在音乐演出中得到体现.音乐人通过演奏、演唱等方式,将个人情感与社会关怀融入音乐中.音乐作为一种情感的宣泄和文化的表达,能够触动人们的内心,唤起共鸣,传递积极的价值观.鲁艺精神让音乐演出不仅是艺术的展示,更是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和人类情感的共鸣[12].

2.3 鲁艺精神有助于塑造中国音乐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

鲁艺精神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有助于中国音乐在国际舞台上树立文化自信.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音乐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需要保持自身的文化特色.鲁艺精神让中国音乐人深刻认识到中华文化传统的价值,从而在国际舞台上能够自信地展示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创作理念[13].

鲁艺精神倡导中西文化融合,这在国际舞台上为中国音乐争取更大的国际影响力提供了契机.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形式相结合,使得中国音乐更具吸引力.鲁艺精神使中国音乐人在国际交流中能够更好地与国际音乐创作者互通有无,从而塑造中国音乐的国际形象.此外,鲁艺精神十分关注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音乐作为一种情感的宣泄和社会关怀的表达,在传递情感思想方面,更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唤起国际观众的共鸣.因此,中国音乐人通过鲁艺精神的引领,能够在国际音乐活动中传递积极的社会价值,让中国音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同.

3 中国新时代音乐文化发展中鲁艺精神的传承和创新

鲁艺精神深刻影响了中国新时代音乐文化的发展,既在传承中保留其独特性,又在创新中不断演绎新的内涵.鲁艺精神的人才培养理念与新时代音乐人的培养目标相契合,要求音乐人在提升技艺的同时,也具有文化修养和社会责任感.故此,在中国新时代音乐文化的发展中,应充分发扬鲁艺精神,以传承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助力我国音乐文化高水平发展.

3.1 鲁艺精神的传承

3.1.1 明确传承内容

(1)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鲁艺精神秉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在新时代音乐创作中,鲁艺精神鼓励音乐人从传统音乐元素中汲取灵感,将古典与现代相结合,使得音乐作品既有传统的内涵,又融入了现代的创新,这种传承有助于中国音乐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2)人文情怀的传承.鲁艺精神强调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这种情怀的传递在音乐文化中得到延续.音乐作为情感宣泄和社会问题表达的媒介,能够引起受众共鸣,唤起社会关注.鲁艺精神所倡导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在新时代音乐创作和演出中得以体现,使得音乐文化更加深入人心[14].

3.1.2 构建完善的教育传承体系 随着新时期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教育体系的创新成为推动鲁艺精神传承的重要一环,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融入鲁艺精神的教学内容.为了传承鲁艺精神,教育体系需要调整教学内容,使其更贴近鲁艺精神的理念.引入鲁艺的艺术理念、音乐创作的精髓等,通过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大纲的更新,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鲁艺精神的内涵.

(2)鼓励跨学科学习.为了培养具有鲁艺精神的全面发展的音乐人才,教育体系应该鼓励跨学科学习.音乐与文学、哲学、艺术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全面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使鲁艺精神在跨学科背景下得以更好地传承.

(3)强化实践性教学.鲁艺精神强调实践与创新,因此,教育体系的创新需要注重实践性教学.通过组织学生参与音乐创作、演出等实践性活动,使他们能够在实际活动中更好地理解和弘扬鲁艺精神,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4)引入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体系的创新也需要引入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在线教育平台等创造更多元、更灵活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可以自主地学习和实践,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5)建立与音乐行业的紧密联系.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音乐行业,教育体系需要与音乐产业建立紧密联系.通过与专业人士的合作、实习项目的开展等,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为其未来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6)建设创新型实验室和工作室.为了培养更具创造力的音乐人才,教育体系中应建设创新型实验室和工作室,为学生提供更自由、更具创造性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进行大胆尝试和创新,推动鲁艺精神的传承.

(7)定期举办鲁艺精神研讨会和讲座.为了确保鲁艺精神在教育体系中得到持续的传承,定期举办鲁艺精神研讨会和讲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与学生分享经验和见解,激发学生对鲁艺精神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通过传承和发扬鲁艺精神,培养更具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音乐人才,为新时期中国音乐文化的繁荣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1.3 优秀传统文化的再思考 优秀传统文化的再思考需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丰富元素,包括古典音乐、民族音乐、传统乐器等方面的资源,将这些元素巧妙地融入现代音乐创作和演出,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为鲁艺精神注入更为丰富的内涵.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再思考,不是简单地照搬,而是需要进行新时代诠释.通过对传统音乐、戏曲等的重新解读,使其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和文化需求,这样不仅能够保留传统的精髓,还能使之更具有时代感.

优秀传统文化的再思考需要从音乐教育入手.可以通过创新传统音乐教育模式,将古典音乐、传统乐器的学习融入现代音乐教学中.这样的创新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其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鲁艺精神.优秀传统文化的再思考要与当代社会相融合,紧密结合新时期的社会背景和价值观,通过创作具有中国传统元素的现代音乐作品,使之更好地契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

鲁艺精神的再思考需要将传统文化视为音乐创作的灵感源泉.通过深入挖掘传统文学、绘画、哲学等方面的元素,为创作者提供更为广泛的创作素材和灵感来源,使音乐作品更具内涵.优秀传统文化的再思考也包括将其推向国际舞台,通过国际音乐节、文化交流等活动展现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这样不仅有助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音乐文化的了解,同时也能够为鲁艺精神的传承赢得更为广泛的支持.

3.2 鲁艺精神的创新

3.2.1 结合当代社会需求,丰富鲁艺精神内涵 在推动鲁艺精神传承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当代社会需求,确保其更好地适应新时期中国音乐文化发展并发挥作用.首先,当代社会对音乐的需求日益多元,从情感表达到社会关切,音乐作品涉及的主题也日益广泛.鲁艺精神应当通过音乐创作,结合当代社会的关切主题,用音乐形式来表达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回应,引导公众对社会进步的关注.其次,当代社会注重个性化体验,鲁艺精神需要通过创新音乐表达方式,为受众提供个性化的音乐体验.通过定制化的演出、音乐节目,满足不同受众的个性化需求,使鲁艺精神更贴近每个人的生活.再次,鲁艺精神鼓励融合中西文化,为中国新时代音乐文化的创新注入了新的动力.音乐人通过吸纳不同文化元素,将多元音乐元素融合于音乐创作中,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这种创新不仅丰富了音乐的内涵,也增强了中国音乐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

3.2.2 借助科技手段进行创新 新时代音乐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科技与媒体的创新应用.鲁艺精神鼓励音乐人运用新媒体等技术手段,将音乐作品传递给更广泛的观众.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平台,音乐作品能够快速传播.首先,虚拟现实技术为音乐体验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通过虚拟演唱会、虚拟音乐空间等创新形式,让观众在虚拟环境中沉浸式地感受音乐,将鲁艺精神以更直观、更立体的方式呈现,使音乐创作更具艺术性和科技感.其次,人工智能技术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算法优化,为音乐创作者提供创作灵感和技术支持.鲁艺精神可以创造出更具创新性和前瞻性的音乐作品.如利用人工智能生成的音符进行创作,拓展创作的可能性.再次,现代音乐制作技术的进步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使用先进的录音、混音等制作软件,可以创造出更高质量、更丰富多彩的音乐作品.最后,云计算技术使得音乐创作者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实时协作.鲁艺精神的传承可以通过全球化的协作模式,让不同地域的音乐人实现跨文化的音乐创作,从而为音乐文化的多元发展提供更大空间.

3.2.3 艺术形式与创作思维创新 在新时代音乐文化发展中,音乐人的综合素质和情感表达能力受到高度重视.鲁艺精神鼓励音乐人在创作中敢于创新,不拘泥于传统的艺术形式.音乐人通过创新创作思维,探索新的音乐元素和表现方式,使得音乐作品更富有创意和多样性,这种创新使得中国音乐能够不断提升并在新时代音乐文化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同时,当代社会对文化的多元化需求日益增加,鲁艺精神应当在音乐创作中融合多元文化元素,结合不同民族、地域的音乐传统,创作出多元文化的音乐作品,以满足现代社会对文化的多样性追求.结合当代社会需求,需要关注音乐在时尚和潮流中的地位,鲁艺精神应当通过创新的音乐元素、风格,吸引年轻人的关注,使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音乐潮流中发挥引领作用,使其更具吸引力和时代感.

鲁艺精神是我国十分宝贵的文化财富,对新时期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因此,新时期应该坚持鲁艺精神的引领,使其积极融入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进而在新时代展现更加独特的光彩.

猜你喜欢
鲁艺音乐创作音乐作品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风·松》音乐创作初探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延安鲁艺“小调大王”——安波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鲁艺精神的写照——宋惠民
戏曲音乐创作应把握的三重风格——以朱绍玉戏曲音乐创作为例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延安“鲁艺”音乐系里的“广东仔”
“鲁艺精神”与鲁迅美院油画系
从两篇音乐创作评论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