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词汇语音模拟及教学探索

2023-04-20 05:53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拟声词元音范畴

马 永 田

(岭南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 广东 湛江 524048)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习者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这五种能力和学习者词汇知识紧密相关。在一定意义上,学习者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这五种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丰富的词汇量是学习者听力反应迅速、阅读准确快速、写作表达丰富和翻译精确流畅的保证。英语语言学家威尔金斯在《语言教学中的语言学》一书中指出:“没有语法,人们的思想几乎无法表达。没有词汇,人们的思想完全无法表达。”[1]11因此,词汇教学成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

一、基本层次范畴和基本层次范畴词汇

(一)基本层次范畴

传统范畴观认为范畴具有离散性,每个范畴都有各自的“界定特征”,符合某些“界定特征”的就成为某一范畴成员,反之则不然。“界定特征”为范畴所有成员共有,范畴内部各成员地位均等,范畴边界清晰。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理论则认为范畴不能靠“界定特征”来划分,而应围绕原型组建。原型为某一范畴的典型成员,是人们对世界进行范畴化的认知参照点,所有概念的建立都以原型为中心。范畴由认知主体建立,大都具有主观色彩。范畴与范畴之间的边界模糊,事物只要存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家族相似性),就可归为同一范畴。一个范畴内部各成员地位并不平等,有些是原型成员,有些是非原型成员。例如,“麻雀”和“燕子”是鸟的原型成员,而“鸵鸟”和“企鹅”则是非原型成员。相对非原型成员而言,原型成员与其他成员之间享有更多共性,具有最大的范畴区分性和最多的信息量,也是人们最为熟悉、最为常见的事物。

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观认为世界给我们提供了具有一定结构的信息,其中具有突显特征的基本事物呈现为自然的基本层次范畴[2]。在基本层次范畴层面上,人们的认知分类和客观主义的自然分类最为接近,人们可以通过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得最大的信息量。处于基本层次范畴层面上的事物更容易被区分和确认。换言之,那些具有明显区别性物理特征,最先被人们命名和记忆的事物往往属于基本层次范畴。基本层次范畴之上是更为抽象和综合的上位范畴,其下是更为详细的下位范畴。基本层次范畴、上位范畴和下位范畴组成了一个等级结构体,其中来源于基本事物的基本层次范畴尤其重要,“它们代表着自然在自身的节点被切分的感知方式”[3]96。横向的原型范畴和纵向的基本层次范畴互相依存,共生于人类的认知机制之内,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原型范畴在基本层次范畴中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原型最大限度地利用基本层次范畴的效能[4]111。

(二)基本层次范畴词汇

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理论认为,基本层次范畴是人们区分事物的最基本心理等级,是认知其他事物的参照点。基本层次范畴事物为人们最早命名和记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人们最容易感知,也最为熟悉,表达基本层次范畴事物的词汇为基本层次范畴词汇。词形上,该类词较为简单,音节较少,多为单音节不可分析语词。意义上,该类词多为本义,很少通过隐喻从其他认知域借入。用法上,该类词使用频率高,构词能力强,与其他词语的固定搭配也比较多,是日常语言交流和书面表达中的优选词汇。基本层次范畴词汇不仅是儿童最早习得的词汇,而且也是某一语言社团中大众所熟悉的词汇,受特定文化限制低,更能反映不同语言之间的共性特征。因此,基本层次范畴词汇在词汇教学中尤为重要。

国内部分初级中学采用人教版英语教材,该套教材包含约1 600个英语词汇,相当于英语本土国家小学初级阶段英语程度。这些词汇大都属于基本层次范畴词汇,意义丰富,搭配较多,最能满足人们的交际需要,也是高中英语和大学英语词汇的基础。基本层次范畴词汇虽然重要,但国内初中生由于没有本族语者那样的学习环境,再加上该类词容易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形成中介语,对他们而言不容易掌握:首先,这类词不能像派生词一样根据词根和词缀叠加组合记忆,只能靠死记硬背。另外,由于缺乏语境和足够的练习,初中生很难在心理上建立该类词汇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联。普遍困扰他们的问题是记忆和遗忘并存,形式和意义不能共现。本文以词汇语音模拟为视角,探讨初中英语词汇的拟声表征,以期为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二、初中英语词汇语音模拟表征

语言起源于拟声,这一观点最早可追溯到柏拉图,他在《对话集》中提出人类一般语言活动起源于拟声的观点。持同样看法的还有莱布尼兹,他认为人类的原始语言是根据拟声原则创造出来的。英语属于表音文字,是一种使用少量字母记录语言中的语音,从而记录语言的文字[5]。大部分初中英语词汇属于基本层次范畴词,该类词的语音和意义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语音模拟,这种模拟在语言中主要表现为显性拟声词、隐性拟声词和隐喻拟声词。

(一) 显性拟声词

在一定意义上,语言创造之初,词汇和客观世界之间存在着声音模拟。语言中通过直接模拟客观世界的各种声音而构建的词汇叫做显性拟声词,该类词的音响形象通过人们的听觉认知镜像与客观世界的声音直接对应,词义则是与该声音相关的事件、动作或行为。换言之,某些词汇的语音如同留声机般记录下客观世界中的各种声音,该类词和所表征外界声音之间的关系犹如象形文字和所表征的事物外形一样,是一种简单的、一元的模拟。按照模拟对象的不同,显性拟声词可进一步分为以下六种:

其一,模拟人口腔发出的各种声音,如ah(啊)、aha(啊哈)、ahem(呃哼)、eek(咦)、giggle(咯咯的笑声)、gurgle(婴儿咯咯声)、hey(嘿)、hush(嘘)、mmm(嗯)、oh(哦)、ouch(哎哟)、tut-tut(啧啧)、wow(哇)。

其二,模拟各种动物的叫声,如bleat(羊咩咩叫)、buzz(蜜蜂嗡嗡声)、cheep(雏鸡吱吱叫)、chirp(鸟啁啾声)、coo(鸽子咕咕叫)、croak(青蛙呱呱叫)、crow(公鸡喔喔啼)、growl(狗咆哮声)、hiss(蛇嘶嘶声)、howl(狼嚎)、moo(牛哞哞叫)、miaow/mew(猫喵喵叫)、neigh(马嘶鸣)、quack(鸭子嘎嘎声)。

其三,模拟自然界各种事物发出的声音,如rumble(雷隆隆声)、rustle(树叶沙沙声)、splash/splosh(水溅泼声)、whisper(微风飒飒声)。

其四,模拟人类社会各种事物发出的声音,如bang(砰砰关门声)、rattle(咯咯窗户响声)、tick(嘀嗒钟表走声)、toot/hoot(嘟嘟汽笛声)、vroom(呜呜轿车加速声)、whirr(呼呼螺旋桨转动声)。

其五,模拟金属或其他事物的撞击声,如clank(当啷声)、clatter(马蹄嗒嗒声)、 clash(铿锵声)、crash(哗啦倾倒声)、pit-a-pat(算盘珠子噼啪声)、knock(敲打声)。

其六,模拟人行为动作发出的声音,如bend(弯曲)是模拟树枝被折断时发出的“喯哒”声,click(点击)是模拟人们点击鼠标时的“咔哒”声,cut(切割)是模拟人们用刀切东西的“咔嗒”声,leap(跳跃)是模拟人们跳起和落地的“噼啪”声,put(放)是模拟人们置放事物的“扑通”声,wheeze(喘息)是模拟人们急速喘息时发出的“呼哧”声,sigh(叹气)是模拟人们叹气时发出的“哎”声。

(二)隐性拟声词

隐性拟声词涉及词汇的音响特征和其表征语义。该类词的音响和其表征意义之间的模拟关系较为隐晦,需要付出一定的认知加工才能感知。具体而言,隐性拟声词主要表现为词汇的语音特征模仿动作状况或事物状态,体现了词汇的音响形象和概念之间的一种间接的、二元的对应。例如,yawn(哈欠)的发音[j:n]和人们打哈欠时发出的声音之间不存在直接对应,但其发音口形却模仿了人们打哈欠时的口形特征。隐性拟声词主要涉及高音和低音模拟构词、快音和慢音模拟构词、轻音和重音模拟构词、畅音和阻音模拟构词、吞音和吐音模拟构词、摩擦音模拟构词等六种情形。

1.高音和低音

声音的高低与口腔开合程度和发声力量大小有关。一般而言,张大嘴巴用力发出的声音为高音,反之则是低音。声音的高低语音模拟反映在英语中,表现为意义为“高”的词汇如high的发音中的[a:]为开口后元音,发音时口腔张大,牙床全开,双唇收圆,喉头肌肉紧张,较为费力,而意义为“低”的词汇如low发音中的[u]为合口双元音,发音时牙床由半开到合,喉头肌肉松弛,用力较少。同理,laugh(笑)、shout(呼喊)等词汇中的元音[ɑ:]和[au]的发音之所以口腔几乎全部张开,也是模拟人们大笑、大声呼喊时张大嘴巴的缘故。相反,murmur(低语)、whisper(耳语)中的元音[:]和[]为中元音,发音时牙床半开,嘴唇呈扁平状,也是模拟人们小声说话时尽量合拢嘴巴。

声音的高低即声音的大小。声音的大小语音模拟在英语中表现在表示“大”“小”意义的词汇元音发音特点上。具体而言,英语字母i或y常发前元音[I],发[I]音时嘴唇微动,声音短而轻,是英语发音用力最小的音标之一。因此,意义为“小”的词汇常含有字母i或y,如 bit(很小的)、little(小的)、mini(微小的)、tiny(微小的)、tip(小费;小建议)、chip(切成小片)、inn(小旅馆)、minute(微小的)、trivial(琐碎的)、kid(小孩)、kitten(小猫)、chicken(小鸡)。相反,当字母a发后元音[ɑ∶]或前元音[æ]时,口腔几乎全部张开,用力较大。因此,表示“大”的意义的词汇往往包含字母a,相关词汇包括large(大的)、vast(巨大的)、maximum(最大限度)、magnify(放大)。

2.快音和慢音

声音有舒缓急促之分,人们吵架和谈恋爱所采用的语速截然不同。演奏乐器时,慢慢抚弄琴弦(键)和快速拨弄所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声音的快慢语音模拟反映在英语中,表现为slow(缓慢的)发音中的双元音[u]读起来悠扬绵长,由[]向[u]缓缓滑动,而quick、rapid、hurry等具有“迅捷”意义的词汇中的元音[I]、[æ]和[ʌ]均为单元音,其发音急速短促。其他具有“舒缓”“拖延”意义的词汇中的元音也大多为发音持续时间较长的双元音或长元音,如ease(缓和)、idle(懒惰的)、lazy(慢吞吞的)、loosen(放松)、soothe(抚慰)等。

声音的快慢语音模拟在各种动作词汇发音中也有所体现。一般而言,指示慢速动作或动作持续时间较长的词汇常含有发音较长的双元音或长元音,如bath(洗澡)、climb(攀登)、feel(摸索)、read(阅读)、sleep(睡觉)、snore(打鼾)、talk(谈话)、walk(步行)、wait(等候)、write(写作)等。相反,表示快速或者持续时间较短的动作词汇中的元音常为发音急促的短元音,如cut(切)、hit(打)、jump(跳)、kick(踢)、knock(敲)、lick(舔)、pat(轻拍)、sip(抿)等。

英语中一些近义动词的区分也可以从声音快慢语音模拟中找到依据。例如,含有短元音[u]的put和on搭配后表示短暂的穿戴动作,而含有双元音[e]的wear则指较长时间内的穿戴状态。又如,表示短暂性动作的动词look和listen中的元音[u]和[I]均为短元音,而它们表示动作结果、隐含整个动作过程的近义词see和hear中的元音分别为长元音[i:]和双元音[I]。再如,表示停止的stop和cease的区别也在于含有长元音[i:]的cease隐含一种慢慢停止或永久停止的意味,而含有短元音[]的stop没有此种含义。同理,表示打击意义的hit和beat的区别也在于含有短元音[I]的hit强调快速有力地打击对方某一点,而含有长元音[i:]的beat则突出用手或器械连续不断地长时间打击。

3.轻音和重音

声音有轻重之分。声音轻重与口腔开合程度及发音力量大小有关,同时涉及声带是否震动。发音时声带不震动的清辅音属于轻音,而声带震动的浊辅音则归于重音。声音的轻重语音模拟反映在英语中,表现为soft(轻柔的)的发音[sɒft]中的[s]、[f]和[t]均为声带不振动的清辅音。相反,loud(响亮的)的发音[laud]中仅含有浊辅音。轻重语音模拟在另一对表示“轻重”的反义词light和heavy中也有体现:heavy(重)的发音[′hevi]基本都是浊辅音和元音,而light(轻)的发音[lait]中除了含有清辅音[t]外,字母组合gh的发音也脱落消失。

轻和快相辅相成。因此,表示“迅速的”的swift的发音[swift]和表示“快的”fast的发音[fɑ:st]中的辅音大都为清辅音。同样,flick(轻击;迅速地移动)的读音[flIk]中不仅包含清辅音[f]和[k],其元音[I]的发音也是既短又轻。和flick意义相近的另三个动词flip、flap和flutter的读音[flIp]、[flæp]和[flʌt]也说明了同样的道理。此外,drift(飘移)、float(漂浮)、waft(飘荡)和glide(滑移)等表示轻快移动的词汇的发音也体现了轻重语音模拟:drift、float和waft发音中的[f]和[t]均为清辅音,传达了一种轻飘飘的意味。在语言中使用时,drift(飘移)除了表示浮云或雪花的飘动外,也隐含一种不易察觉的状态变化;float(漂浮)除了指人轻盈行走外,还常用于音乐、气味在空中的浮动以及木头、塑料在水面的漂动;waft(飘荡)常指气味或声音从空中轻轻飘过。相对而言,glide(滑移)虽然也表示一种顺畅的移动,但由于其发音[glaId]中的辅音均为浊辅音,因此没有drift、float和waft所隐含的那种风轻轻以吹衣的意味,而是用来表示鸟和飞机等在空中滑翔,或者人和动物在冰面移动。

4.畅音和阻音

声音有流畅和阻塞之分。有些音发起来流畅省力,另一些音却受到一定阻塞,发起来较为费力。声音的流畅语音模拟反映在英语中,表现为fluent(流畅的)、fluency(流利)和smooth(顺利的)等表示“流畅”意义的词汇的发音均包含后元音[u:],其发音特点为双唇略成圆形,牙床近于半合,舌尖不接触下齿,自然流畅,由此构成了词汇语音和意义之间的模拟。此外,字母l的发音[l]为流音或畅音,字母l和字母s的组合sl的发音[sl]和汉语“呲溜”相似,表示事物“快速滑行”所发出的声音,相关词汇有slide(滑动)、slither(滑行)、sly(狡猾的)、sledge(雪橇)、sleek(光滑的)、slippery(湿滑的)、slip(滑倒)、slipper(拖鞋)和slope(斜坡)。

声音的阻碍语音模拟反映在英语中,表现为stop(停止;阻拦)的发音[stɒp]中的[t]和[p]的发音特征和stop的意义之间存在模拟关联:[t]和[p]分别属于“破裂音”和“塞音”,发[t]时先使舌尖紧贴上齿龈形成阻塞,然后舌尖突然松开气流冲出发出声音,而发[p]时先紧闭双唇形成阻塞,然后双唇突然张开气流冲出发出声音。由此,通过模拟[t]和[p]的发音特征,stop获得了“阻止”“阻碍”的意义。此外,发[k]和[g]时也是先将舌后部隆起紧贴上颚软腭,使气流通道完全阻塞,然后舌后部迅速降低,抵住软腭的舌离开软腭,气流突然冲出口腔。因此,表示“阻止”“阻塞”意义的词汇多含有字母k和g以及字母组合ck,相关词汇包括block(阻碍)、blockage(堵塞)、choke(窒息)、clog(阻塞)、lock(锁上;卡住)、plug(堵塞;插头)、stuck(卡住)。

5. 吞音和吐音

声音有吞音和吐音之分。字母组合dr的发音[dr]的发音特点涉及气流的吸入,或者说发音时舌头有一个内缩动作,气流被吞入口腔,我们称之为吞音。鉴于吞音语音模拟,一些包含dr的词汇具有“拖”“拉”“引”的意义,如draw(画;拖;拉)、drawer(抽屉)、withdraw(撤回;收回;取钱)、drag(拖;拉;拽;扯)、dragon(龙:拖着长长的身体的动物)、drink(喝;饮)、draught(穿堂风;饮)。和[dr]对应的清辅音[tr]也含有“拖”“拉”“引”的意义,相关词汇有tractor(拖拉机;牵引机)、trail(痕迹;拖沓地走)、track(小道;踪迹)、straw(麦秆;吸管)、retreat(撤退;后退)、train(火车;队列)、attract(吸引;招引)、attractive(吸引人的;诱人的)、attraction(吸引)。

字母p的发音[p]和字母b的发音[b]的发音特点均是双唇紧闭憋住气流,然后突然分开双唇,气流从口腔中喷出。我们把[p]和[b]称为吐音,其中[p]是清辅音,发音时只送气,声带不震动。鉴于吐音语音模拟,一些以p开头的词汇含有“吐出”“喷出”的意义,如put(放;说)、pour(倾倒;倒出)、puff(喷出;喘粗气)、post(邮寄;派驻;发帖子)、pump(抽出;抽水机)、punch(拳打;打孔)、pull(拉;抽出)、publish(出版;发行)、publication(出版;发行)、poll(投票)、pout(噘嘴)。

字母s的发音[s]常起加强作用,因此字母组合sp的发音[sp]也表示“吐出”“喷出”的意思,相关词汇有spring(泉水;春天;弹簧)、spray(喷出;喷漆;喷药)、spurt(喷出;冒出;冲刺)、spout/squirt(喷射)、speak(讲话;发言)、spill(洒出;泼出;溢出;涌出)、spit(吐;唾)、spider(蜘蛛:吐丝的昆虫)、sponsor(赞助;捐款)、sprout(发芽)。

一些以字母b开头的词汇也隐含“吐出”“喷出”的意义,如blurt(脱口而出)、blow(吹;刮)、bleed(流血;出血)、branch(树枝;分支)、breathe(呼吸)、breathless(喘不过气的)、breathlessly(气喘地)、breathlessness(呼吸急促)、breathtaking(惊叹的)、bring(引出;拿来)。

6. 摩擦音

字母组合sh的发音[ʃ]属于摩擦音。在英语语音发展史上,sh由sk/sc的发音颚化而来,例如fish(鱼)最初拼写为fisk/fisc,后来才变成fish,这在Pisces(双鱼座)和piscatorial(渔业的;渔民的;捕鱼的)仍有体现。此外,ship(船)最初拼写为skip,这在单词skiff(小艇;小船)和skipper(船长)仍有保留。同理,shriek(尖叫)也是由screech(尖叫)变化而来。基于摩擦语音模拟,sk/sc含有“摩擦”的意义,相关词汇有scrape(刮擦)、scrap(碎片:摩擦之后剩余物)、scratch(挠;搔:手指擦着皮肤)、scrub(擦洗;刷洗)、scan(扫描;浏览:眼睛擦着表面)、skate(滑冰:擦着冰面)、ski(滑雪:擦着雪面)、skirt(裙子:擦着地面)、skip(跳绳:擦着脚底)、skid(打滑:擦着泥面)、scribe(写下:笔擦过纸面)、scream(尖叫:声音擦过喉咙)。

(三) 隐喻拟声词

隐喻是人类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其本质是根据一种事物去体验和理解另一种事物,表现为一种语义变化过程。人类有限的生命长度使其无法也不可能创造出无限多的词汇去表征无限多的概念和意义,因此隐喻就成为词汇生成和意义构建不可或缺的手段[4]165。英语中一些词汇是基于隐喻语音模拟构建的,我们称之为隐喻拟声词。隐喻语音模拟涉及两种不同的事物/事态,表示这两种事物/事态的词汇的语音相同或相近,两种事物/事态之间存在某种隐喻关联,表现出一种“音相近,义相关”的情形。换言之,具有相同或相近语音的词汇所指示的两种不同事物/事态之间存在某个(些)方面的相似,这种相似是潜在的、隐蔽的,是构词者基于心理或感知上的联想建立的,学习者需要付出一定的认知努力才能够识别。例如:glass(玻璃)和glacier(冰河;冰川)在拼写和发音上十分相像,这是因为人们制造出glass(玻璃)后,需要给这种物质确定一个名称。基于glass(玻璃)和glacier(冰河;冰川)外观上的相似联想,英语构词者借用glass来表示glacier(冰河;冰川)。同理,基于流动的共性,英语构词者把currency(货币)比作current(水流)。因此,水flow(流动)就是cash flow(资金流通),水freeze(结冰)就是资产freeze(冻结),冰melt(融化)就是melt(换成现金),物质在水中deposit(沉积)就是deposit(资金沉积;存钱),而draw water(汲水)就是draw money(取钱)。

英语构词者也把text(文稿)和textile(织物)进行类比,将好的text(文稿)比喻成锦绣(文章)。因此,textile(织物)的texture(质地)就是text(文稿)的texture(结构)。人的chest(胸膛)也被比作一个chest(大箱子),里面装着各种器官。基于事物freeze(结冰)时冻结和人freeze(吓呆)时停住不动的共同反应,英语构词者也参照fridge(冰箱)创造出fright(惊吓)。同理,基于寒冷的天气给人带来身体不适和训斥给人带来心理不快之间的相似性,英语构词者也借助cold(冷的)创造出scold(训斥;责骂)。

基于隐喻语音模拟构建的词汇还有:坐上swing(秋千)如同长了wing(翅膀);夜幕中的星星twinkle(闪烁)似乎是有人在wink(眨眼);lane(乡间小路)犹如一条条line(直线);author(作者)常被看作是作品的father(父亲);激烈的debate(辩论)如同battle(战斗);scrawl(潦草地写)如同一条虫在纸上crawl(爬行);stammer(结巴)犹如舌头被牙齿stumble(绊倒);fall(跌倒)和fail(失败)都是遭受挫折;flow(流动)和blow(风吹)都是流;beak(鸟嘴)和peak(山峰)都是尖的形状;waist(腰)和wrist(手腕)都是可以灵活twist(转动)的身体部位;shelter(居所)和shield(盾牌)均如同蜗牛的shell(壳)一样起庇护作用;正如automobile(汽车)需要motor(发动机)驱动一样,mobilize(动员)人们做事情也需要motive(动机)。

(四)小 结

词汇在创造之初大都是拟声的。然而,语言不仅受语音模拟的限制,也受经济性、关联性和同化性的制约,不可避免会产生一定的腐蚀。另外,语言是以线性序列陈述的,具有一维性,而现实和思维却是三维的。因此,用一维的语言去表述三维的现实与思维,难免会部分失真,而三维的现实和思维被投射到一维的语言中,也难免会扭曲变形。还有,语言本质上是表征性的,随着表征手段抽象度的提高,语言符号创制时的理据慢慢被遮蔽了,词源上的语音模拟也因时过“音”迁难现端倪。因此,用今天的语言去探究语言初创时的语音模拟缘由,就如同古人在田野里捡到一只今天的手表,他对手表为何会走动的疑惑和我们对词汇有着怎样语音模拟的困惑是一般道理。然而,我们不能因为找不到语音模拟理据而说语言不存在语音模拟。事实上,能指的语音模拟理据比传统认为的要广泛得多。英语词汇在音义层面存在着比形义层面更多的模拟关联,只是我们对它们习焉不察或者重视不够,没有发现而已。

三、初中英语词汇语音模拟教学

认知语言学主张学习者通过习得语言形式与意义之间匹配的理据,从而理解并掌握语言[6]58。语言形式和意义匹配的理据指语言表达式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联系不是任意的,而是有理有据的,是有动因可循的。综上,一些初中英语词汇的音响形式和其意义之间存在一定的模拟理据,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洞察性,引导他们感知并建立词汇语音和意义之间的理据关联。

首先,对于显性拟声词,教师在教学中可采取以体验性活动为主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朗读并体会这些词汇语音和意义之间的直接联系。在朗读中词汇的音响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同时激活词汇语音和意义之间的关联。对于隐性拟声词,教师应呈现相关语言材料,鼓励学生探讨、发现并归纳词汇发音特征和意义之间的关联。比如,教师可以将元音发音舒缓悠长的动词汇成一组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归纳该组词的意义共性,同时鼓励他们探寻该组词汇语音和意义之间的关联。通过归纳总结,学生会发现意义表示“舒缓”的动词发音的元音多为“双元音”或“长元音”,从而得出“音长义缓”的隐性语音模拟规则。这种自下而上、自我探索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习者参与意义建构,也是体验语言概念化的一种方式[7]46。

对于隐喻拟声词,教师应采用显性教学来提高教学效果。显性教学指教师通过解释语言现象或者进行对比等方式,明确指出某种语言现象背后的理据、不同语言之间或语言知识之间的异同,从而提高语言教学效率。显性教学主要用于教学和母语差别较大的语言现象,或者完全通过自下而上进行归纳、概括的方法很难让学习者高效习得的语言知识。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英语谚语“A fall in the pit,a gain in the wit(吃一堑长一智)”,使学生明白“摔倒即失败(Fall Is Fail)”这一隐喻表达。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学生明示fall(跌倒)和fail(失败)这两个单词之间的相近发音,并阐释英语单词“音相近,义相关”的隐喻语音模拟规则。

四、结 语

语音模拟犹如语言的基因,既实实在在又神秘莫测,它虽不显山露水,却决定着语言之所以为语言的根本。大部分初中英语词汇的构造基于语音模拟,这种模拟包含显性语音模拟、隐性语音模拟和隐喻语音模拟,表现为显性拟声词、隐性拟声词和隐喻拟声词。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体验性活动,指导初中生朗读显性拟声词来体验词汇语音和意义之间的映照关系。此外,教师还应采用自下而上的探索法,鼓励学生归纳总结隐性拟声词音义之间的模拟关联。对于较难体验和归纳的隐喻拟声词,教师应采用显性教学法,直接给学生明示该类词汇语音和意义之间的模拟规则。探讨初中英语词汇语音模拟及教学策略,不仅可以管窥英语词汇构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追溯英语词汇的产生始源,而且也可以减轻初中生词汇学习记忆负担和认知负荷,激发他们想象力的同时,也有助于探索精神的培养。

猜你喜欢
拟声词元音范畴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动听的世界
——积累AABB式拟声词
再说拟声词“”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浅谈形似、意似、神似指导下的中韩拟声词翻译——以《活着》为例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Playing with “ar”
The song o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