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刊》2023年总目录

2023-04-20 06:50
语文学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汉语研究

◆《文心雕龙》研究

《文心雕龙·原道》篇之义蕴探微

侯光耀/兰祥苹 (1·1)

《文心雕龙》中的植物喻文现象及其美学意义

茅琛雅 (1·6)

张戒转述《文心雕龙》是否原文考论

李明高 (2·1)

《文心雕龙》“调如竽瑟”“和若球鍠”发覆

李 燊/刘泽灵 (2·11)

《文心雕龙·通变》“五家如一”平议

高宏洲 (2·18)

当代俄罗斯“龙学”研究的新成果——评Л.В.斯捷任斯卡娅的《文心雕龙》研究

李逸津 (3·1)

《文心雕龙》“敬通之不循廉隅”考论

林佳颖/胡 旭 (14)

由经学入文学,其文学可信——谈游志诚教授细读《文心雕龙》

朱文民 (4·1)

从“文体通变观”论《知音》之诠释法则与效用

陈秀美 (4·10)

征信功能:《文心雕龙》与《文选序》中“书誓符檄”的类从标准

张炜晴 (4·21)

刘勰的乐府观及其乐府学意义

吴大顺/吴卓聪 (5·1)

《文心雕龙》“舞”“文”关系略论

辛 月/赵小燕 (5·5)

《文心雕龙·丽辞》“四对”内涵研究回顾与反思

魏文潇 (5·11)

◆语言学

汉语程度副词句法功能扩展的历时研究

赵 军 (1·13)

应用语言学汉语学术论文转述动词初探

唐文菊/汲传波 (1·20)

庭审语境下被告人的断言行为及其语用功能

马泽军/姜 爽/陈海庆 (1·30)

北京话“凡”类副词的历时嬗变(1·1750-1950)

刘冬青 (1·39)

从《事林广记》正字规范管窥元代正字理念

祝昊冉 (2·28)

《墨经》“荆”条释义辨析

林海河 (2·35)

清末民初北京话“简直”的语义特征和话语功能

房 旭 (2·39)

“比N还N”构式的双重转喻及生成机制

刘 璐/夏 云 (2·49)

徐州方言多重重叠研究

闫郁文 (2·55)

2010年以来的汉语词法研究综述

贺文翰 (3·20)

“初文”发疑——兼谈汉字字源研究的几个问题

陈正正 (3·31)

应用语言学硕士论文和期刊文章结论部分比较研究——语步结构和元话语分析

郭奕彤 (3·37)

汉语轻声组合和英语重音类型音高突显模式对比实验分析

郭 嘉/昂秋香/翟润钰 (3·46)

翻译硕士(MTI)实践报告英文摘要的语步模型研究——基于语料库的体裁分析

王凤玲 (3·56)

认知翻译学视角下《红楼梦》汉蒙熟语的范畴转化机制研究

艾 敏 (3·66)

基于连词“则”的《论语》“无(毋)友不如己者”考释

孙尊章/高列过 (4·31)

邳州话共时音变中的儿化现象

张竞文/乔秋颖 (4·36)

明代陕西方志俗字研究——以《雍大记》为例

郭香溢 (4·44)

元话语构式you know what的元语用阐释

姜 晖/孙 慧/梁 晨 (5·19)

古今典型辞书中汉语基本核心词义项数量的变化

黄 玮/冉启斌 (5·28)

金元时期汉语常用词“肥人”“肥白人”“瘦人”的语义演变——以医籍为例

涂海强/程志兵 (5·40)

“大虫”“老虎”“老虫”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

谢璐瑶/李康澄 (5·44)

否定话语标记“少来”的立场表达与语义浮现

梁 凱 (5·54)

翻译中的文化转换

李 玲 (5·61)

◆语用学

广安方言形容词的不完全重叠式

杨春宇/杨 雪 (1·48)

金元医籍个体名量词研究

涂海强/钱筱可 (1·55)

我国网络空间语言政策视角下的粉丝社群冲突治理研究

张 婧 (2·89)

汉语二价名词配价理论如何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实践

皇甫昕业 (2·97)

泛义动词“弄”的构式特征与教学对策

刘凤芹 (4·51)

结构复杂性对汉语存现结构习得的影响

李 水/芮旭东 (4·59)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修辞格词条释文商兑

韩冬阳 (4·66)

◆翻译学

杨宪益《儒林外史》英译本的译者行为批评分析

马福华 (1·64)

古典文学外译的整体忠实和局部叛逆——以《镜花缘》英译本为例

茅 慧 (1·70)

◆中国文学

论古代文献中记载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史料概况

张 静/唐 元 (1·77)

余真诗歌的多重主题及其艺术传达——以诗集《小叶榕》为个案

涂慧琴 (1·85)

论关汉卿曲风中的淳朴与豁达

吴 倩/封树芬 (1·92)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思想与艺术审美十论

李金坤 (2·62)

论《林兰香》中戏曲描写的价值

程 石/王 昊 (2·69)

才名焦虑下的女性意识和权力诉求——以清代虞山地区闺秀为例

张墨君 (2·76)

基于多模态隐喻的《误杀》中羊的意象解读

甘小亚 (2·83)

《水浒传》“突发事件”文本书写的新闻化

付开镜 (3·70)

刘永济未刊文学遗稿(2种3题)释证

王 聪/王焕林 (3·77)

论贾平凹商州系列长篇小说中的空间书写

魏家文/李建红 (4·72)

方孝孺姓名字号之精神品格——写在方孝孺殉道620周年之际

李金坤 (4·78)

阅读快餐化时代:重审文学经典的价值——论大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文学阐释与人文素养拓展

张文杰 (4·84)

“戴复古年轻时学诗于真德秀”考辨

张继定 (5·66)

中国古典诗歌的疾疫书写及其精神品格

陈纪然/王敬敏 (5·71)

“以戏曲为小说”:一种文体现象的发生与消解

王瑜锦 (5·77)

通行本《凤池吟稿》补正

张洪四/高 磊 (5·87)

◆外国文学

当代西方学者的精神生态危机——基于学院派小说《拉维尔斯坦》的阐释

黄婷婷/张 轶/杨柏岭 (1·98)

论瓦·勃留索夫创作中的灾难书写

孙 雪 (1·104)

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珀涅罗珀记》中的不可靠叙述者

秦慧琳/姚 刚 (1·110)

从《未来之事》看埃德加·爱伦·坡对美国现代化进程的反思

张运恺 (3·82)

人类苦难的灵魂书写——阿赫玛托娃《安魂曲》诗学分析

杨 毅 (3·90)

夏洛蒂·勃朗特小说中教育与权力的研究

张静波/李郑心岚 (3·97)

美国印第安作家路易斯·厄德里克小说近十年研究述评

胡碧媛/李 岚 (5·92)

神是个“魔术家”——论《荷马史诗》中诸神的变形

曾 蒙 (5·98)

论埃斯库罗斯《阿伽门农》中的“距离”

惠子萱 (5·104)

◆教学经纬

英国中小学中文学习者特点及教学探析

丁俊玲/梁珍妮 (1·117)

教科书中的劳育元素:呈现方式、建构逻辑及教学路径——基于扎根理论的语文教科书选文分析

任 睿 (2·104)

马来西亚华文教材中的《红楼梦》研析

乌日娜/曾维龙 (2·109)

大学英语教学融入中国叙事的重要性及其路径

马岳玲 (2·118)

深化政产学研合作教育,促进社会实践课程建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汉语方言调查与保护”课程为例

王长武 (3·108)

基于配价理论的“像”字句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耿丽君 (3·115)

副词性关联词语在英语完形填空中的频次与应用研究

陈东岚/原苏荣 (3·121)

“课程思政”概念的名实之探与国际传播

詹 成/黄 静 (4·90)

文化自信视域下的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研究

郭秀琴 (4·99)

内蒙古口岸城市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取得的成就

陈金香 (4·105)

模拟高考作文命题策略探究——以“2022北京冬奥会”为例

刘海云 (4·112)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生命教育的价值与实现

于顺年/张禄成 (4·118)

文本类型理论视域下英语语言学教材翻译研究

王晓娜 (5·110)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发展和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策略探究

魏健敏 (5·119)

第6期目录 见本期首页

猜你喜欢
汉语研究
学汉语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轻松松聊汉语 洞庭湖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汉语新韵》简介
追剧宅女教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