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黑龙江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系列讲话研究

2023-04-23 22:27
大庆社会科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黑龙江粮食总书记

王 坤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9)

黑龙江农业资源天赋异禀,是中国的主要产粮大省。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3次考察黑龙江,紧扣黑龙江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这一核心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为黑龙江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把脉定向。今天,在农业强国的时代背景下,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系列讲话精神的生成逻辑、核心要义、价值意蕴,心怀“国之大者”,认真贯彻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重要指示,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中心任务”,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龙江力量。

一、习近平关于黑龙江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系列讲话的生成逻辑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聚焦黑龙江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地位,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重要讲话建立在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内外粮食安全局势的准确把握和深刻洞悉的基础之上,有其必然生成逻辑。

(一)基于对国家粮食安全形势的战略考量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新时代,“两个大局”交互激荡,风险挑战系列叠加,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进入关键时期,这愈发要求我们必须稳操农业基本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一方面,国际粮食安全形势日益严峻。近年来,伴随着中美贸易战、俄乌局势、极端天气、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国际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国际粮食安全问题不可避免地影响国内粮食波动。另一方面,国内粮食生产领域的问题不容规避。作为人口大国,中国始终坚持粮食“自给为主”,依靠全球7%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22%的人口,创造农业发展史上的奇迹。但是,长期以来,城镇化扩张导致的耕地侵占、水土流失、土地污染,以及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农业人口老龄化、淡水资源不平衡等问题,严重制约中国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因此,“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黑龙江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系列讲话正是对国内外粮食安全形势的现实观照。

(二)基于对黑龙江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地位的深刻把握

黑龙江耕地面积2.579亿亩,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3%,土质肥沃,粮食综合产能优势明显。长期以来,黑龙江为支援新中国建设,推进改革开放深入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在“非典”、汶川大地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危机时刻,黑龙江始终是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靠得住、调得出、用得上的“关键力量”。正因如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黑龙江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地位。2016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同黑龙江代表团一起审议的时候,就十分关心黑龙江农业发展。同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黑龙江抚远市玖成水稻种植合作社,察看机械插秧情况。2018年9月,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刚过,习近平总书记带着丰收的喜悦,考察了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秋收情况。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挂念黑龙江的洪涝灾害,第三次亲临黑龙江考察工作。从参加黑龙江代表团审议,到三次考察黑龙江,习近平总书记始终聚焦黑龙江大农业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许多重要指示批示,集中凸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黑龙江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深切关注。

二、习近平关于黑龙江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系列讲话精神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黑龙江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系列讲话主题突出、思想深邃,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和鲜明指向。新时代,只有准确把握蕴含于其中的核心要义,才能更加深刻理解这些讲话精神的科学性、独创性、前瞻性。

(一)充分肯定黑龙江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贡献

如前所述,黑龙江作为我国重要的产粮大省,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名副其实的“中华大粮仓”。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的审议时就表示:“黑龙江农业很重要,将来去了肯定要看农业。”[2]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七星农场考察调研时指出:“农垦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援国家建设、维护边疆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3]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再次指出,东北地区“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夯实”。[4]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讲话充分肯定了黑龙江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也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黑龙江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地位的高度重视。

(二)强化夯实黑龙江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使命担当

新时代以来,国内外粮食安全局势给我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黑龙江作为国家产粮大省,必须充分认识自身发展定位,牢牢把握粮食生产第一要务,肩负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使命担当。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七星农场考察时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3]在七星农场的展示中心,总书记双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长地说道:“中国粮食!中国饭碗!”[3]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黑龙江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使命的殷切嘱托,要把多种粮、种好粮作为头等大事,让“中国饭碗”盛满更多的优质“龙江粮食”。第三次考察黑龙江时,习近平总书记则突出强调了黑龙江要“建好建强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5]“要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6]全面明确了黑龙江农业发展的时代方位,夯实了黑龙江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使命责任。

(三)准确定位黑龙江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主攻方向

新时代,黑龙江如何明确主攻方向,全面推进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切实维护好国家粮食安全,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深刻回答这一时代课题,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针对黑龙江垦区发展的实际情况指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深化农垦体制改革,全面增强农垦内生动力、发展活力、整体实力,更好发挥农垦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3]针对黑龙江垦区实际情况,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深化垦区改革,加快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重要指示。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考察黑龙江时全面明确了:“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率先实现农业物质装备现代化、科技现代化、经营管理现代化、农业信息化”[6],清晰勾画出黑龙江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打造农业领域航母,即“三大一航母”的战略蓝图和主攻方向。

(四)严格恪守黑龙江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生态底线

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是新时代党中央赋予东北地区的战略使命。因此,基于“五大安全”战略视角,黑龙江既要推动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更要恪守生态安全的底线思维,确保“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同向同行。为此,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两方面的重要指示:一方面,坚持“绿色发展要有可持续性,农业生产不能竭泽而渔。”[7]恪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打造绿色有机农业品牌,建设绿色厨房,实现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统一。另一方面,要保护好寒地黑土这一农业生产的命根子。早在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就指出:“要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多种措施,调动农民积极性,共同把黑土地保护好、利用好。”[8]此后,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黑龙江时都高度重视保护黑土地这块“耕地中的大熊猫”,指出:“坚持用养结合、综合施策,确保黑土地不减少、不退化”[3]“优先把黑土地建成高标准农田,切实把黑土地保护好”,[6]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黑龙江农业生态的深度关切。

(五)高度重视黑龙江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科技支撑

实现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推动支撑。黑龙江推动现代化大农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紧紧抓住农业科技的“牛鼻子”。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荒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考察时深刻指出:“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9]种子作为农业生产的“芯片”,更是衡量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长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黑龙江种业的发展状况,多次强调要“统筹推进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推进现代种业提升工程”,[6]聚焦种源问题的重点领域,深入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打好现代种业的翻身仗。发展科技农业的根本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重视黑龙江农业人才的培养,着重指出:“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就要靠优秀的人才”,[7]着力培养一批知农爱农,致力于将论文写在龙江大地上的农业科技人才。

三、习近平关于黑龙江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系列讲话精神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黑龙江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系列讲话紧扣国家粮食安全这一主线,针砭时弊、立意深远、价值意蕴丰富厚重,是新时代推动黑龙江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行动指南。

(一)理论价值:习近平新时代国家粮食安全观的丰富发展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国际国内粮情的深刻变化,围绕粮食安全局势、粮食安全战略、粮食安全目标等内容,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粮食安全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观点,科学回答了如何端稳、端牢、端好中国饭碗的这一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国家粮食安全观。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黑龙江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国家粮食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国家粮食安全观的丰富和发展。如,“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中国粮食、 中国饭碗”“农业生产不能竭泽而渔”“耕地中的大熊猫”等等,这些极具中国风格的重要论断都是对黑龙江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深刻阐释和真知灼见,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国家粮食安全观的科学内涵。

(二)实践价值:新时代黑龙江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战略指引

现代化大农业离不开科学的理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紧扣黑龙江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这一核心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许多重要指示,为新时代黑龙江农业发展明确了主攻方向,成为黑龙江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行动指南。新时代,黑龙江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黑龙江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建设农业领域“三大一航母”为引擎,全面推进黑龙江农业高质量发展。截止到2022年,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10]“粮食总产量连续12年位居全国第一”“粮食产量连续4年超过1500亿斤,2022年达1573亿斤,占全国11.5%,10年累计为国家贡献粮食1.47万亿斤”[11]“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9141万亩,探索创新黑土耕地保护‘龙江模式’‘三江模式’,全省耕地质量等级平均3.46等,比东北黑土区高0.13个等级”[11]“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9%,农业机械化率达到98%以上。”[11]这些数字生动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黑龙江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系列讲话精神的实践性、科学性、正确性。

(三)精神价值:新时代黑龙江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动力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黑龙江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系列讲话精神,是黑龙江省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动力源泉。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荒七星农场万亩大地号考察时动情地说:“衷心希望农业进一步搞上去,衷心希望像建三江七星农场这样的地方,国有农场的现代化农业能够搞得更好、改革能搞得更好,也衷心希望农场的干部职工们生活得更好。”[7]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黑龙江农业发展的期许和鼓励。正因如此,新时代以来,黑龙江人民“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狠抓粮食生产第一要务,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甘于奉献”北大荒精神,敢于斗争,全力当好捍卫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国家队”,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中心任务”,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断贡献龙江力量。

猜你喜欢
黑龙江粮食总书记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我的粮食梦
Write a caption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黑龙江弃风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