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A不B”构式条件义辨析

2023-04-25 03:52板,林
关键词:谓词充分条件复句

刘 板,林 峰

(1.黄山学院 文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2.江苏省宝应县教育局,江苏 扬州 225810)

“无A不B”(有的研究者写为“无X不Y”)构式可表达条件义,比如“无风不起浪”、“无奸不商”等,都表达条件义。但是大家对条件义的认识却各不相同。白烨(2008)认为有“因果与条件”、“充分与充要”之分[1](P47-49);周熙运(2011)认为有假设义和条件义两层意义[2](P21);高芳芳(2014)认为有因果义和条件义之分[3](P32),渠丹丹(2016)则认为“无X不Y”构式中的“无X”与“不Y”构成因果条件[4](P194-195)。随着“无A不B”构式流行用法的兴起,研究者也对其条件义展开研究,马海利(2012)认为“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5](P29-30);张伟(2015)认为“前分句是后分句的必要条件”[6](P10-12);姚瑞瑞(2018)认为表达两种条件关系:一是充分条件关系,二是必要条件关系[7](P32);蔺伟(2019)认为主要有X是Y的必要条件、X是Y的重要部分、X是Y的核心特征这三种[8](P91-95);董淑慧(2022)认为有条件结果义和属性判断义[9](P36-39)。以上对“无A不B”构式的条件义的认识可谓是五花八门,而且一个短小到甚至只有四个字的“无A不B”构式,其条件义是怎样形成的,也都没有分析。因此,有必要对“无A不B”构式的条件义进行分析论证,以正确认识和把握“无A不B”构式的条件义。我们将主要以BCC语料库检索结果开展分析,并不再注明出处,现有研究中的语料随文注明。

一、逻辑条件和复句条件

(一)逻辑条件

从逻辑的角度看,条件关系又叫蕴含关系(符号:→)。如果分别用A和B表示两个命题,形如“A→B”的,A与B之间是充分条件关系,可以读作“如果A,那么B”,也可以读作“A是B的充分条件”,还可以读作“A蕴含B”。形如“B→A”或“A→B”(“”表示对命题的否定)的,A与B之间是必要条件关系,可以读作“只有A,才B”,也可以读作“A是B的必要条件”,还可以读作“如果非A,那么非B”、“非A蕴含非B”、“A反蕴含B”等。如“只有春天到了,才能见到这种鲜花”,这句话的意思是“春天到了”是“见到这种鲜花”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如果“见到这种鲜花”,那么必定是“春天到了”;如果“春天没有到”,那么“就不能见到这种鲜花”。据此可以看出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关系:如果A是B的充分条件,那么B是A的必要条件;反过来,如果A是B的必要条件,那么B是A的充分条件。如果A既是B的充分条件,也是B的必要条件,可说A是B的充要条件。

(二)复句条件

复句条件分有条件和无条件两类,有条件又分为充足条件和必要条件。复句条件用关联词来表达,充足条件合用“只要(只需、一旦)A,就(都、便、总)B”,单用“便”、“就”等关联词语来表达;必要条件合用“只有(唯有、除非)A,才(否则、不)B”,单用“才”、“要不然”等关联词语来表达;无条件合用“无论(不论、不管、任、任凭)A,都(总、总是、也、还)B”来表达。如:“只要再听到那种歌声,那声音的影片便一幕幕放映出来”、“多读多写,作文就会有进步”等都是充足条件;“只有春天到了,才能见到这种鲜花”、“除非各方面都有合作的愿望,否则不能达成协议”、“能看懂印度文学原著,才谈得上对中印文学作真正的比较研究”等都是必要条件;“无论什么时候到站,都有人热情接待”、“不管谁来,他都要按制度办事”等是无条件。充足条件不排斥其它条件,实现结果的条件有很多,偏句表示的条件只是其中的一种;但是,有这个条件就会有正句的结果。“只有A才B”从正面强调必要条件,“除非A,否则B”从反面突出结果来强调必要条件,表示“要是没有A,就不能B”。无条件的偏句排除一切条件,正句表示在任何条件下都会产生同样的结果。

(三)逻辑条件和复句条件的关系

逻辑条件和复句条件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区别

(1)类别不同

如上所述,逻辑条件有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之分;复句条件分有条件和无条件两类,有条件又分为充足条件和必要条件两类。

(2)手段不同

逻辑条件可以用逻辑术语表达,如:“A→B”、“B→A”、“A→B”、“A蕴含B”、“非A蕴含非B”、“A反蕴含B”;也可以用复句条件表达,如:“只要A,就B”、“只有A,才B”、“除非A,否则B”等。复句条件一般都用关联词来表达,关联词可以作为识别复句条件的标志,如上所述,各复句条件都有专用的关联词语。

2.联系

(1)复句条件可表达逻辑条件

复句条件可表达逻辑条件,不同的复句条件可表达不同的逻辑条件。充足条件复句可表达逻辑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复句可表达逻辑必要条件。无条件复句表达不止一个逻辑条件,而是无穷多个。如:“不管谁来,都是可以的”,它可以表达“如果你来,那么是可以的”、“如果他来,那么是可以的”、“如果张三来,那么是可以的”、“如果李四来,那么是可以的”等无穷多个充分条件。

(2)逻辑条件不止用条件复句表达

条件复句可表达逻辑条件,但逻辑条件的表达不限于条件复句,比如假设复句“如果A,那么B”表达充分条件、“如果非A,那么非B”表达必要条件等。同时,除了条件复句和假设复句外,还有别的复句比如让步复句表达逻辑条件;也有一些别的语言结构,比如本文讨论的“无A不B”构式,也可表达逻辑条件。

二、“无A不B”构式条件义的逻辑分析

(一)“无A不B”构式的条件义是必要条件

例1.到了该大呼“无学不立”的时候了。

例2.敢说重庆的女娃儿没几个不是好吃嘴儿,特别是无辣不欢。

例3.广东人过年有个习俗:“无花不成年”。

例4.他变得似一个老妇,嗜苏怨怼,责骂我已成为他每日之消遣,无此不欢。

例5.表面很绝情,心理其实很软,喜欢被在乎,希望对方无你不可,也喜欢被对方管着。

例6.仵作查验,太医评断,死者只是一个普通女子,说她身有奇述,能把皇帝迷得无她不欢,似无可能!

例1-6中“无A不B”构式的意义分别是:如果不学习,那么不能自立;如果没有花,那么不能称为真正的年;如果不辣,那么不能吃得欢;如果没有这个情况,那么不欢乐;如果没有你,那么不可以;如果没有她,那么不欢乐。它们都是逻辑必要条件“A→B”。

(二)“无A不B”构式表达必要条件的形成

逻辑条件反应前后两个支命题之间的条件关系,一个简单到甚至只有四个字的“无A不B”构式,是怎么形成两个支命题并进而表达必要条件呢?

例1“无学不立”中,A项和B项均为动词,例2“无辣不欢”中,A项和B项均为形容词,动词和形容词都具有谓词性,“无A”和“不B”分别自成小句,表达A和B两个支命题,构式强势赋予A和B两个支命题以蕴含关系,从而表达A→B。换个说法,也就是“无A不B”构式中A项是B项的必要条件。

例3“无花不成年”中,B项是谓词性的,和例1一样,“不B”自成小句,表达B这个支命题;而A项为名词,怎么表达的A这个支命题呢?A项首先和“无”组合为“无A”,表达“没有A”,否定词“没”再独立出来,否定“有A”,“有A”可看作“谓词化A”,“谓词化A”再和“没”结合为小句,表达(谓词化A)这个支命题。构式强势赋予(谓词化A)和B两个支命题以蕴含关系,从而表达﹁(谓词化A)→B,也就是“谓词化A”是B的必要条件。简便起见,我们用A代表“谓词化A”,也就说“无A不B”构式中A项是B项的必要条件。

例4“无此不欢”、例5“无你不可”、例6“无她不欢”中A项“此”、“你”、“她”是代词,代词和名词一样都属于体词;B项“可”、“欢”为动词或形容词,是谓词性的,所以其条件义的形成和例3一样,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例句,B项都是谓词性的,当B项为名词时,会怎么样呢?如:

例7.无奸不商啊……人生能有几多愁啊!

例7中“无奸不商”,B项“商”是名词,和例3的A项为名词需要谓词化一样,B项名词“商”也要谓词化,表达(谓词化B)这个支命题,从而与其前的A这个支命题一起表达A→(谓词化B),也就是A是“谓词化B”的必要条件。简便起见,我们用B代表“谓词化B”,也就说“无A不B”构式中A项是B项的必要条件。

三、“无A不B”构式条件义的复句分析

从复句角度看,“无A不B”构式的条件义,既是假设复句同时又是条件复句。

以上例1-6中的“无A不B”构式表达的必要条件,前文分析中用的都是假设复句形式:“如果非A,那么非B”。它们都可换成条件复句“只有A,才B”来表达为:只有学习,才能自立;只有辣,才能吃得欢;只有有花,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年;只有有这个情况,才欢乐;只有有你,才可以;只有有她,才欢乐。换句话说,从复句角度看“无A不B”构式的条件义,既可以是假设复句“如果非A,那么非B”,也同时是条件复句“只有A,才B”。姚瑞瑞(2018)认为“无A不B”构式流行用法表达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两种条件关系[7](P32),其实都是必要条件关系,只是其误认为假设复句表达的是充分条件。

四、从逻辑角度正确认识“无A不B”构式的条件义

“无A不B”构式的条件义,从逻辑角度看是必要条件。但由于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充要条件紧密相关,导致“无A不B”构式的条件义可能会被误认为是充分条件、充要条件。同时,条件往往和结果相互关联,一定的条件可能会造成某种结果,比如,下大雨可能会使得运动会不能如期举行;导致“无A不B”构式的条件义又可能会被误认为是逻辑因果关系。因此有必要从逻辑角度正确认识“无A不B”构式的条件义,其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不是充要条件,也不是因果关系。下面分别论述。

(一)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

以例1中“无学不立”为例,“不学习”就“不能自立”,这就是必要条件:无之必不然。蔺伟(2019)论述的构式中X是Y的重要部分、X是Y的核心特征[8](P91-95),其实正是因为其“重要部分”和“核心特征”的关系,无之必不然,所以其实都是必要条件关系。同样,董淑慧(2022)论述的“属性判断义”[9](P36-39),也因其“属性判断”功能而“无之必不然”,所以其实也都是必要条件关系。不同于必要条件以“无之必不然”为特征,充分条件的特征是“有之必然”。以“骄傲使人落后”为例,如果“骄傲”则必然“落后”,这就是充分条件:有之必然。

我们在BCC语料库中搜索到这样的语例:

例8.天上无云不下雨,但又不等于说有云就注定下雨。

“无云不下雨”的意义是“如果没有云,那么就不下雨”,非“有云”必不“”下雨”,无之必不然,“有云”是“下雨”的必要条件;“有云就下雨”的意义是“如果有云,那么就下雨”,“有云”就一定“下雨”,有之必然,“有云”是“下雨”的充分条件;所以说“无云不下雨”和“有云就下雨”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明确断定“无云不下雨”不等于“有云就注定下雨”,可以说作者完全明了“无A不B”构式的逻辑意义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白烨(2008)认为“无A不B”构式可以表达充分条件,其以下面这句话为例进行分析:

例9.俗话说:“无葱不炒菜”,葱能去鱼腥,能增肉香,名菜佳肴中虽非主角,但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配角”。

判断其为充分条件的理由是“葱能去鱼腥,能增肉香”[1](P47-49)。以“葱能去鱼腥,能增肉香”来理解“葱”是“炒菜”的充分条件的理由,这完全误解了充分条件的含义。如果“葱”是“炒菜”的充分条件,有之必然,那么就得出这个充分条件蕴含命题:如果有葱,那么就能炒菜;而“无葱不炒菜”的意义是:“如果没有葱,那么就不能炒菜”,无之必不然,是必要条件。再说,句段本身已经说了,葱“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配角’”,也正是其不可或缺,无之不然,所以成为“炒菜”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二)是必要条件,不是充要条件

充要条件,既是充分条件又是必要条件,同时满足充分条件和必要的特征,即: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还以例1中“无学不立”为例,“如果不学习,那么不能自立”,满足“无之必不然”;但是构式不能阻止其即使“学习”也可能存在其他原因导致不能“自立”,是为“有之不一定必然”,不符合充要条件条件“有之必然”的特征。所以,“无A不B”构式的条件义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要条件。

以“无官不贪”为例,白烨(2008)认为其表达充要条件[1](P47-49)。如果其表达充要条件的话,这个充要条件就是:“如果一个人做官,那么这个人就贪污”并且“如果一个人不做官,那么这个人就不贪污”。事实上,“无A不B”构式还可表达周遍义,“无官不贪”表达的正是周遍义:“没有官员不贪污”→“所有的官员都贪污”。就算从这个周遍义出发进一步推断得到“如果一个人做官,那么这个人就贪污”,它又何以能推断得出“如果一个人不做官,那么这个人就不贪污”呢?白烨认为正是因为其“充要条件”关系,才会又有“无贪不官”的说法[1](P47-49)。其实,“无官不贪”和“无贪不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构式,一个表达周遍义,一个表达必要条件。就算把“无官不贪”和“无贪不官”组合为“无官不贪,无贪不官”,其组合意义是:“所有官员都是贪污的,并且如果一个人不贪污,那么这个人就不能做官”,即表达的是周遍义和必要条件的联合,根本不存在充要条件之说;再进一步,由周遍义“所有官员都是贪污的”推断得出“如果一个人做官,那么这个人就贪污”,其组合意义则可替换为:“如果一个人做官,那么这个人就贪污,并且如果一个人不贪污,那么这个人就不能做官”,这也根本不是充要条件。

(三)是必要条件,不是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指的是由前提到结论的推出关系,比如:所有金属都导电,铜是金属;所以铜导电。这是个三段论推理,由“所有金属都导电”和“铜是金属”这两个前提推出“铜导电”这个结论。而“无A不B”构式的条件义,仅仅是A项和B项之间的必要条件关系,是一个命题,除了这个命题外,不存在任何推理,哪里来的因果关系呢?

以“无事不登三宝殿”为例,白烨(2008)认为其表达因果关系[1](P47-49)。我们不能否认,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当人们说到无事不登三宝殿”的时候,“登三宝殿”已是不争的事实或已然事实,如下面这段话:

例10.我望着他,以讥讽的口气说:“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那么你今天突然来,一定是有所求喽?”[10](P46)

句段中已明确说明“你今天突然来(“登三宝殿”为已然事实)”,这可作为一个前提;“无事不登三宝殿”表达的条件义是:“只有有事才登三宝殿”,这可作为另一个前提;由这两个前提自然能够得出结论:“有事”。也就是这里其实是有一个推理过程:只有有事才登三宝殿,(现在)登三宝殿了,所以有事。再如:

例11.自古以来,有道无奸不成杀,陈林市之杀夫,必有奸夫在后指使,有待有关当局严查。

例11也可得到这样一个推理:“只有有奸情才会杀夫,陈林市杀夫,所以,有奸情”。同样这个推理也是在后文明确说明“陈林市之杀夫”为已然事实的前提下才成立的。不考虑语言环境,或者不存在不争的事实、已然事实,哪来的推理呢?就算存在不争的事实、已然事实,这个事实也是完全独立于“无A不B”构式之外的,和构式本身没有任何关系。也就是说,从逻辑角度看,“无A不B”构式的条件义是必要条件,仅仅是一个命题,不是推理,所以也就不是因果关系。

五、从复句角度正确认识“无A不B”构式的条件义

如前所述,“无A不B”构式的条件义可以用假设复句表达,也可以用条件复句表达;,却绝不能用因果复句表达。以例1中“无学不立”为例,绝不能说:因为学习,所以自立;既然学习,那么能自立;这是因为这两个因果复句表达的都是推理:只要学习,就能自立;学习;所以能自立。“无A不B”构式表达的仅仅是必要条件,是一个命题,不存在推理,也就不能用因果复句表达。

猜你喜欢
谓词充分条件复句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集合、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量词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韩国语复句结构的二分说
被遮蔽的逻辑谓词
——论胡好对逻辑谓词的误读
党项语谓词前缀的分裂式
有限μM,D-正交指数函数系的一个充分条件
也谈“语言是存在的家”——从语言的主词与谓词看存在的殊相与共相
复句内部不应当用句号
p-超可解群的若干充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