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数字化背景下日本海外投资及对中国的启示

2023-05-08 23:42薛军季建文刘峻峰
日本问题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海外投资对外贸易产业发展

薛军 季建文 刘峻峰

摘 要:全球范围来看,产业数字化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特征。日本政府在2020年公布了新的数字经济增长方案,期待通过刺激其产业数字化发展来带动日本经济发展。同时,日本的海外投资在亚洲地区一直保持较高的份额。通过研究产业数字化背景下日本海外投资的理论逻辑和现实特征,探究日本对外经济在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机制,为中国对外经济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海外投资;日本;产业数字化;对外贸易;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0;F1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458(2023)06-0030-11

DOI:10.14156/j.cnki.rbwtyj.2023.06.004

一、引言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日本在产业数字化的道路上走在了亚洲国家的前列,日本凭借其强大的制造业能力,结合领先的科技研发能力,一度将产业数字化关联的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与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信息通讯技术)产业的发展带入世界领先行列。日本企业通过产业数字化的优势进一步发展,提升了自身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带动了日本的海外投资发展。

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完成了工业化后,作为亚洲地区最先转型成为发达经济体的国家,日本对数字经济的关注由来已久,其中对产业数字化的关注起始于IT产业的发展。日本结合自身特点从政企双维度对IT产业发力,成为亚洲地区IT产业的领军国家,并为自身产业转型与升级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借助领先的技术研发能力,日本结合自身的优势,实现了在产业上与本国强大的制造业体系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IT产业优势地位。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在IT关联产业的发展速度惊人,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光导纤维、微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领域崛起,经过近10年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期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信息技术强国[1],相关产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在飞速增加(图1)。根据图1,日本的ICT 产业是伴随着IT产业发展不断壮大。

随后,日本泡沫经济破裂,日本整体经济陷于长期停滞状态,IT相关产业也逐渐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1994年日本人口老龄化率达到14%,日本正式步入老龄社会。2005年少子老龄化的加剧,日本进入超高龄化社会,对于IT产业的打击是非常深刻的。数字经济及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2],新兴的数字经济领域及IT产业发展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领域。日本在这种背景下,也逐渐开始将重点转向IT产业及相

關联的产业发展中,意图借助新一轮科技革命能够引领日本走出长期经济发展停滞的阴影,同时重振日本IT产业的辉煌。但美国及日本周边国家在IT技术利用方面逐渐拉开与日本的差距,“IT革命”并没有发挥出期待的成效。2016年,日本在新一轮科技发展的浪潮中推出了“Society5.0(社会5.0)” [Society5.0(社会5.0),其特点是最大限度应用信息化技术,通过网络空间与物理空间(现实世界)的融合,构建一个多元、富裕、充满活力的“超智能社会”。]计划,日本再一次将重点放在了IT产业及数字经济上,为了能够更快速地追赶上产业发达的经济体,日本政府加大了投资力度,并将信息技术设施建设放在了重要的位置,针对目前日本少子老龄化的特征,日本围绕基础性质的信息基础培训和IT产业的企业引入进行了大量的基础性投资,力争能够在新的产业革命中获得利益最大化,为经济带来可持续的提升。

日本在ICT产业的发展没有取得预期的发展,但IoT产业凭借日本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发展迅速,带动了日本产业数字化水平。同时,根据日本2023年通信利用动向调査报告显示[通信利用动向调查:https://www.soumu.go.jp/johotsusintokei/statistics/statistics05.html。],日本智慧城市领域在2015—2021年期间市场占比始终超过33%,而智慧城市相关服务市场占比也处于较高水平。产业数字化为日本的IoT产业带来可观的收入,同时,日本企业为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抢占市场份额,积极地进行海外投资,带动了日本海外投资的发展。作为同属东亚文化圈的中国,借助后发优势取得经济快速增长[3],在IT浪潮中信息产业也得到长足进步,使得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步入高速发展期,中国经济取得跨越式发展。随着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度提高,中国经济由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大势所趋。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以产业数字化为背景的相关产业的产出附加值更高,创新性更强,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更强,是保持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第四次工业革命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先导,形成以高附加值高知识密集度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4],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波诡云谲的国际市场环境,海外投资是中国发展对外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借鉴日本产业数字化大背景下如何发展海外投资的相关经验及教训,对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把握科技革命的趋势进一步取得对外经济平稳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同时为已乘上信息技术革命的快车并迅速发展的中国在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中的产业高级化调整与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二、产业数字化背景影响日本海外投资的理论逻辑

以产业数字化为背景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使得生产过程中引入数字化技术,企业的生产率得到了提高。Accemoglu et al.[5]利用法国企业2001年至2015年的数据,发现机器人技术对劳动分配率、生产工人的比例有负向影响,对增加值和生产率有正向影响。金荣愨、乾友彦[6]利用日本企业级别调查数据证实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日本作为重要的高端制造业国家,人工智能及机器人技术处于世界第一梯队,在产业数字化大背景下,在前期积累大量高端制造业技术的日本企业拥有足够的动力希望通过海外投资,进行市场和技术的寻求拓展自身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并通过海外投资来促进本国企业的技术研发,具体可以分为内部逻辑和外部逻辑来描述:

从内部逻辑来看,人工智能和产业机器人技术的进一步应用与发展也会给国内外的生产体系带来颠覆性变化,传统的依靠人力密集型的低效率生产环节运用机器人能够在保证持续高强度的工作下仍然具有非常高效的生产率,日本企业通过自身变革发掘潜力来适应数字化,推动海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具体来说,(1)产业数字化带来的技术提升使得日本企业相较之前用更小的规模,产生更大的价值。日本企业进行海外布局,缩小国内现有的生产工厂规模来降低企业的国内运营成本,通过国际市场的竞争作用,筛选出企业中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淘汰落后产能,及时提高新工厂的开设效率,优化企业内部工厂之间的资源分配效率,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企业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2)日本作为产业数字化较早应用的国家,企业及相关产业在工业智能技术方面的应用具有相对较高水平,产业数字化带来的革命性技术的变化使企业的技术能力得到迅猛提高,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日本企业技术国际竞争力,整体上促进了日本海外投资和扩大再生产,并借助多应用场景的扩大提升了日本企业产业技术的适应性,带动了日本技术产品的研发与创新,促进了日本高技术附加值产品的更新迭代速率与技术路线选择的正确性,提高了日本制造业产品整体的海外竞争力。(3)日本企业在产业数字化的背景下,通过积极引入数字化办公及远程办公模式提高的生产效率,特别是从2020年开始,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以远程办公为代表的企业数字化转型(DX)的进展成为日本火热的议题。为了推进DX,需要完善基础IT系统,通过扩大海外投资投向IT技术更为成熟的海外企业,寻求技术合作使企业补齐技术短板,提升自身的竞争力。综上,在产业数字化背景下,日本企业的海外市场竞争内部推动力,推动了日本企业的海外投资。

从外部逻辑来看,全世界范围的产业数字化科技革命带动了日本的海外投资的提升。(1)全球性的产业技术革命带来了与产业数字化相关联的工业产品的需求量的增加,日本凭借强大的制造业优势,结合数字化技术,制造业贸易量取得大幅提升。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日本贸易振兴机构:https://www.jetro.go.jp。]的統计,2021年日本的数字贸易相关制造业产品贸易量,半导体等电子零件(如集成电路等)的出口同比增长16.7%,占数字相关产品出口比重最大(26.9%);半导体制造设备(18.5%)同比增长29.1%,与半导体等产品一起带动了日本数字经济产品的出口;日本的工业机器人在全球贸易中所占份额高达35.8%,同比增幅高达37.7%,成为日本数字经济背景下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随着数字化技术产品的需求增加,日本企业的海外投资热情逐渐增加,通过海外投资能够带动企业数字化制造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的提升。(2)产业数字化伴随着数字化产品的竞争逐渐趋于“白热化”,相关产品的研发与技术突破成为重要竞争高地,投入研发资金在整体企业营业额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因此,一旦竞争失败不免会面临大量的经济损失。因此,日本企业通过海外投资、通过投资不同的项目与技术进行“风险转移”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3)产业数字化的前期技术储备为日本带来的技术红利使得日本企业希望继续在这一领域能够持续的带来利润,在以市场为主导的技术研发路线中,通过海外投资大量对外输出具有“日本技术特点”的技术产品,并将其应用方牢牢锁定在日本企业的研发路线上,能够为今后产业数字化产品的相关技术路线的话语权争夺提供更为便利的外部环境条件。综上,日本通过海外投资,能够带来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保障日本企业的经济发展。

总结而言,产业数字化背景下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为日本企业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升。从内部企业环境来看,日本企业通过技术能力的提升,优化生产状况,积极引入数字化办公模式等手段提高了生产效率。从外部环境来看,全球科技革命推动了与产业数字化相关的工业产品需求增加,使得日本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具有更高的竞争力。因此,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日本企业海外投资的增加,提高了日本企业在海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三、产业数字化背景影响日本海外投资的现实特征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的数据[联合国贸发会:https://unctad.org。],2021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为15 832亿美元,同比增长64.3%。根据日本银行的相关统计资料[日本银行:https://www.boj.or.jp/en/index.htm/。],2021年日本海外投资1 498亿美元,同比增长2.6%。包括对外并购和绿地投资等在内为906亿美元(同比增长7.1%),日本企业与海外子公司和关联公司之间的资金借贷和债券收购处置等为163亿美元(同比增长27.5%),较2020年有所增长。日本企业积极推进围绕产业数字化的相关海外投资,日立制作所收购了从事支援企业数字化转型(DX)的美国数字工程服务公司GlobalLogic(96亿美元),松下收购了预测产品需求和交货期的软件开发企业Blue Yonder(71亿美元)等,同时在非制造业领域出现了积极的投资。面向英国,半导体巨头瑞萨电子公司收购英国半导体公司Dialog(57亿美元)。整体上来看,在产业数字化背景下,日本在传统的制造业领域的海外投资表现活跃,但是仍呈现出3个特点。

(一) 制造业仍是主力,境外直接投资余额增加

根据JETRO世界贸易投资报告2023年版的统计[JETRO世界贸易投资报告:https://www.jetro.go.jp/world/gtir/2022.html。],截至2022年末,日本境外直接投资余额为27 920万亿美元,比2021年末增加446亿美元。从余额的地区构成比例来看,余额最大的是美国,占全体的33.5%,其次是英国(8.5%)、荷兰(7.4%)、中国(6.9%)、新加坡(5.4%),在这5个国家约占对外直接投资余额的6成。从余额的行业构成占比来看,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的占比分别为37.8%和62.2%,近年来非制造业的构成占比呈扩张趋势,但制造业的盈利能力仍然是主力。在制造业中,运输设备的盈利构成占比最大,以中国为例,运输设备盈利占制造业总量的27.8%。化学和医药的海外投资仅次于运输设备。由于2019年武田药品工业的大型收购案,2018年末占制造业整体的构成比扩大到25%,2020年末下降到19%。在2020年,海外直接投资收益为1 345亿美元,同比下降1.7%。由于投资余额同比增加,而投资收益下降,2020年投资收益率由上年的7.7%下降至7.0%。

日本在传统制造业领域拥有雄厚的基础。日本与制造业相关的IoT产业的发展速度处于世界前列,基于“IoT国际竞争力指标”相关数据显示[日本通信情报白书:https://www.soumu.go.jp/johotsusintokei/whitepaper/index.html。],日本在主要的研究国家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中,日本物联网相关应用领域(如智慧城市、健康医疗)的市场占有率较高。在物联网人才储备方面,日本一直处于第一梯队。从数据来看,智慧工厂领域的相关市场份额占比一直保持在34%以上。此外,日本在企业有关IoT导入的调查中,大型企业在相关IoT导入的意愿度相对较高,为IoT产业在日本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6]。大型制造业企业相关技术研发领域一直保持着持续地投入[7]。坚实的制造业基础带动了日本产业数字化领域的贸易提升。根据日本通商白皮书[日本通商白书:https://www.meti.go.jp/report/whitepaper/index_tuhaku.html。]中相关统计 ,2021年日本贸易出口和进口分别达到7 586亿美元和7 734亿美元,同比增长18.5%和21.7%。3年来进出口均有所增长,进口增幅大于出口,贸易差额由上年顺差再次转化为逆差(148亿美元)。从进出口貿易数量上看,出口增长12.2%,进口增长5.0%,与进出口额一样,时隔3年首次同比增长,但整体上没有达到新冠疫情前(2019年)的水准。从各商品的出口来看,半导体制造设备大幅增长29.1%至305亿美元。半导体制造设备需求增加,2021年的出口额相比2019年相关产业的数据以来连续两年持续增加。据日本半导体制造设备协会(SEAJ)的相关统计[日本半导体制造设备协会:https://www.seaj.or.jp/statistics/。],日本制造商2021年度半导体制造设备销售额比前一年度大幅增加40.8%,预计今后也将继续增加。与半导体制造设备一样,半导体和其他电子部件也同比增长16.7%,增长至444亿美元。这是自2012年(418亿美元)以来,半导体等电子零部件类出口额时隔9年再次超过400亿美元。从整体数字贸易的情况来看,日本数字相关贸易的类别来看,半导体等电子零件(集成电路等)的出口同比增长16.7%,占数字相关产品出口比重最大(26.9%);半导体制造设备(18.5%)增长29.1%,与半导体等产品一起拉动了日本数字经济相关产品的出口;此外,工业机器人在全球贸易中所占份额高达35.8%,同比增速高达37.7%。从出口的目的国来看,对中国出口大幅增加,同比增长20.9%,达到452亿美元,对中国的出口占日本数字贸易出口的27%;对美国也同比增长18.2%。进口方面,集成电路同比增长34.9%,增速最大,贡献了所有数字相关商品的进口增速(11.5%)。数字贸易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日本在相关领域海外投资的增加,根据2020年日本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日本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https://www.meti.go.jp/statistics/tyo/kaigaizi/index.html。]数据显示,日本2020年度末,按照投资地的法人统计数量为25 703家。其中按照产业分类,制造业11 070家,占43.1%,非制造业14 633家,占56.9%。分区域来看,欧洲投资地的法人数量增加,北美的数量在减少。在亚洲,东盟十国的比例连续10年扩大,中国比例缩小。针对制造业的海外生产统计来看,制造业海外生产比率为25.8%,比2020年增加2.2个百分点,海外生产比例逐步增加。从制造业细分行业来看,运输设备(44.4%)、信息通信设备(30.3%)等行业上涨。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为7 105亿日元,比上一年度增加1.5%。从整体上来看,日本的海外投资传统的制造业仍保持较高的比率,而日本企业积极地通过扩大海外生产来拓展海外市场,海外研发比例逐步上升,其中2021年海外研发费用为9 075亿日元,海外研发费用占比为7.2%,分别比2020年增加1 970亿日元和1.6%。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对日本国内约2 700家企业为对象进行的“关于日本企业海外业务发展的问卷调查”,截至2020年10月底至12月,回答在未来3年左右时间内“谋求扩大海外发展”的企业比例为43.9%。日本NTT DATA公司正在与印度一家开发利用AI的医疗影像诊断辅助系统的公司DeepTek合作,该公司开发了新的新型冠状病毒诊断系统,服务于当地大型综合医院的病例分析。双方的合作一方面为印度公司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也为日本公司融入当地市场竞争提供了契机。

(二) 对中国的海外投资的投资回报率较高

日本海外投资按国家和地区划分的投资回报率统计中[日本银行国际收支关联统计:https://www.boj.or.jp/statistics/br/bop_06/index.htm。],中国的回报率高达18.5%,远高于亚洲整体回报率(13.7%)和其他主要投资目的地北美(8.9%)、欧洲(10.1%)和东盟(10.9%)等。中国的收益率以2015年前后为界逐步上升,2017—2022年连续5年保持在15%以上的水平。从日本企业在中国各行业投资的回报率来看,特别是批发和零售业的回报率较高,2021年和2022年分别保持在远高于20%的水平。此外,在制造业中运输设备的回报率较高。日本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后,在中国国内旺盛的需求带动下取得了非常高的收益率。中国对新冠疫情的严格防控,生产生活秩序得到迅速恢复,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国内经济率先在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实现正增长。2020年中国全年GDP增速也是大型经济体中唯一一个实现正增长(增长2.3%)。在政府刺激消费政策的作用下,国内零售市场出现了明显的恢复,也间接带动了日本企业的海外投资回报率的提高。在2020—2021年上半年,日本出口贸易对中国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中国作为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利润来源也凸显了对日本对外经济发展的重要程度。

得益于中国产业数字化的推进和IT产业的迅猛发展,日本企业在中国的海外投资已经成为一项具有高投资回报率的战略举措。这一趋势的崛起源于多重因素的交织,对日本企业的投资积极性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首先,中国产业数字化的推进是这一现象的重要催化剂。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提高数字化技术在各个产业中的应用水平,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为日本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商机。随着中国市场逐渐向数字经济转型,日本企业积极响应,纷纷将投资目光投向中国,以分享数字化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其次,IT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为日本企业提供了更多机会。中国的科技创新和研发实力在全球范围内备受瞩目,特别是在如人工智能、云计算和物联网领域。这些领域的快速发展为日本企业提供了与中国企业进行合作和投资的机会,以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业务增长。最后,中国市场的巨大规模也吸引了日本企业的目光。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国家之一,拥有庞大的中产阶级人口,这为各种消费品和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本企业看到了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潜力,因此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在这一背景下,日本企业纷纷加强了对中国的海外投资。它们不仅积极参与中国数字化产业的发展,还通过并购、合资和合作等方式加强了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关系。这些合作不仅促进了技术和知识的交流,也为双方创造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实现了共赢局面。

(三) 亚洲地区是日本海外投资的主要目的地

日本凭借在传统制造业上的优势,借助数字经济的东风,通过对传统制造业产品的数字化改造为日本在产业数字化背景下的对外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外部国际市场对数字经济相关产业的需求也刺激着日本产业数字化相关企业在IoT领域的进步与发展。例如截至2020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2 480亿美元[8]。日本在大功率半导体、移动电子设备、智慧工厂等IoT产业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借助全球的需求增长,日本相关产业的产能及技术水平得到显著增长。因此,物联网相关的产业数字化应用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会随着技术的升级进行提速。日本的工业物联网领域技术的迭代升级在不断地进行中,如单芯片MCU、集成MCU、无线的单芯系统级芯片(SOC)等优势物联网相关半导体产业会逐渐成为日本数字经济的发力点和突破口,成为拉动日本IoT产业及相关联产业的动力来源[9]。随着RCEP的签署,东南亚地区广阔的市场逐渐成为物联网相关产业的各国关注的焦点。东盟各国从政企双维度研究和挖掘物联网技术结合本土化的应用与潜力,并且逐渐将其应用于健康医疗、智慧农业、智慧城市、智慧家庭、工业物联网等相关领域,未来产值及市场潜力巨大。借助于良好的经贸合作关系以及本国的技术优势,日本在东盟相关国家的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速度也处于前列,日本企业在东盟地区的投资也处于前列。日本海外投资依附于产业数字化的大背景走出了日本特色的对外经济发展之路。日本企业海外投资地的选择中,亚洲尤其东亚国家成为日本企业海外投资的首选地。截至2021年亚洲地区投资为489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32.0%。在主要国家和地区中,中國为100亿美元(下降9.3%),东盟为292亿美元(增长61.4%),印度为27亿美元(增长72.0%)。对华投资虽然连续两年下降,但仍维持在100亿美元左右。东盟方面,新加坡以180亿美元(约为上年的2.3倍)位居第一,越南以37亿美元(增长58.6%)紧随其后。从数量上看,虽然从2020年的98件增加到102件,但仍低于新冠疫情前2014—2019年各年的数量。总体来看,海外投资地的选择直接反映了日本对东亚地区的未来经济发展更为看重,同时借助区域自由贸易协定(RCEP)的签署,东亚地区未来的经济发展会得到更多日本企业的关注。根据日本第52次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数据显示,在统计的2010—2021年时间段内,中国在日本海外事业活动中投资占比始终超过28%保持领先,东盟地区已由2010年的23%增加至29.4%,且增加趋势显著。

综上,日本企业凭借在传统制造业以及半导体行业的优势,积极探索拓展数字经济相关贸易的市场,在产业数字化背景下,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并在积极寻找符合企业状态的海外投资发展路径,为日本外部经济发展提供了助力。

四、产业数字化背景下日本海外投资的展望

面对产业发展不均衡现状,日本产业数字化的发展任重道远。在超高龄化社会的背景下,日本的数字经济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而随着世界各国围绕“第四次工业革命”在数字经济产业上发力,日本的竞争优势逐渐被削弱,迫使日本必须准确找到定位,调整政策积极适应国际新形势,为日本产业数字化的对外经济发展找到理想的环境及发展空间。

(一) 日本海外投资的路径展望

在日本产业数字化的大背景下,在数字经济涉及的产业及科创领域展开激烈角逐,日本政企双双发力。

第一,政府层面,日本政府基于国内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前景,在2019年6月由日本IT综合战略本部制定了《数字时代的IT政策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大纲基于日本目前IT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围绕IT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信息通讯技术研发、信息通讯技术的普及、企业数字化水平的提高、优化数字经济产业的行政保障等方面制定了相应政策。其中,在提升数字化产业技术科研方面,日本政府通过财政政策鼓励和支持科技研发。如文部科学省投入144亿日元开发“FUTAKE”超级计算机、125亿美元用于量子计算基地的建设,以提升日本在高端IT产业及数字经济领域投资不足的现状;经济产业省则为信息通讯领域年轻科研人员提供资金支持,设立500亿日元的科研基金,为年轻科研人员解决经济上的困难。而在数字技术普及及人才储备方面,通过全国范围内实行“GIGA(Global Innovation Gateway for All,人人享有全球创新门户)”的学校网络计划,旨在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为提升数字技术的普及为日本未来的储备数字技术人才提供助力。同时日本政府积极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和参与全球数字规则的制定推动政府和日本企业的话语权的提升来带动日本整体的产业数字化相关技术发展与企业的产业数字化技术产品的市场垄断地位的提升。例如2019年6月,二十国集团(G20)《大阪数字经济宣言》的发布,显示出日本政府希望通过积极参与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为日本国际话语权提升方面作出的探索。这一举措有助于确立公平的数字贸易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并降低技术壁垒,使日本企业更容易在全球市场上竞争和发展,为日本海外投资提供便利的环境。

第二,在企业层面,日本IT企业通过整合完成了企业规模扩大和双方优势互补[10],以对抗外国互联网巨头的冲击。日本企业也在积极加强海外的合作,通过与数字经济优势较强的国外企业及资本合作,提升自身的实力同时增强产品竞争力。例如,日立于2020年6月与美国微软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在东南亚、北美和日本就面向制造和物流领域的新一代数字解决方案达成战略合作。针对新冠疫情带来的远程生产车间维护、自动化和少人化需求扩大提供解决方案。日立优势的生产、物流管理系统和微软的云平台组合而成,支援生产率提高和业务效率化。两家公司同时还提出了共同推进培养全球发展所需的数字人才的方针。日本政府和企业的双维度发力为日本在产业数字化背景下的海外投资找出了符合日本发展的路径。

(二) 日本海外投资的机制展望

近年来日本海外投资呈现波动。在产业数字化背景下,日本在传统的制造业领域的海外投资表现活跃,而新兴数字服务贸易及相关产业的海外投资表现较为乏力。可以归纳为环境因素和人口因素两大作用机制,也成为日本海外投资发展的重要影响机制。

环境因素可以分为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可以分为3点来描述:第一,日本自泡沫破裂后,日本内部债务问题凸显。日本政府疲于应对债务问题带来的企业及个人的债务危机,而债务问题的爆发导致社会上的资本流动性降低,对于风险性较大的产业及具有未来不确定性的新兴产业的投资会变得相对谨慎,而IT产业作为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兴的经济领域,具有很强的投资回报不确定性,因此日本资本市场对IT产业投资变得更为小心。造成整个社会上对IT产业的低投资率。同时期美国的IT产业投资呈现上升趋势,使得美国国内出现了所谓“新经济”的繁荣[11],根据2022年ICT经济分析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ICT经济分析调查报告:https://www.soumu.go.jp/johotsusintokei/link/link03_03.html。],2021年民间资本在ICT产业投资领域,美国民间资本占比达49.8%,日本民间资本占比为17.8%,两者差距明显。第二,日本国内社会在泡沫经济破裂后,日本国内仍然保持着相对较低的外商投资比例。外商投资对于企业利用数字技术发展有着正向促进作用,带动企业生产率的提高。通过技术的溢出效应带动相关的竞争者积极利用先进技术改进生产提高生产率[12]。日本国内保持的低数字经济投资环境不利于日本的数字产业的发展。第三,社会上的中小企业阻碍了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中小企业反映了市场的活力,但过多的中小企业在泡沫破裂后,大量的企业为应对危机降低研发投入,数字经济相关产业的研发投入巨大,更大规模的企业更有利于数字相关技术的导入及研发,这种经济环境不利于数字技术的突破创新,造成了日本企业在数字产业飞速发展的时期没有搭上“顺风车”,影响到了日本数字经济的发展,对日本数字经济相关产业的海外投资起到了负面作用。

内部环境因素也可以归纳为5点:第一,日本企业的年龄偏大,包括企业年龄与企业员工年龄。其中相关研究表明,新企业具有比旧企业更为强的意愿引入新技术便于生产[13]。在日本的全部产业中企业存续年龄超过35岁的企业占到日本全部产业产出的一半以上[14]。企业员工年龄也影响到日本企业在数字经济相关的技术的使用,员工年龄偏大使得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及意愿变低,同时企业高层的年龄偏大,相对保守的决策风格影响了新技术的普及与导入,这整体影响到了日本企业数字化导入的进程。第二,日本数字化引进费用较高。投资费用的降低有利于数字技术的导入[15]。投资费用过高不利于数字技术的引入与普及,基于日本经济产业省《产业类资产、服务内外价格调查》[企業活動基本調査と特定サビース産業実態調査:https://www.meti.go.jp/statistics/tyo/census/index.html。]显示,与投资费用相关的通信服务费用价格按购买力平价统计,日本与美国相比要高出很多,这也阻止了日本企业数字技术的引入进度。第三,日本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意识也是影响数字技术引入企业参与生产的重要因素。根据日本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协会的《关于利用IT技术进行经营活动的日韩美企业对比分析》[日米韓企業のIT経営に関する比較分析:https://www.jeita.or.jp/chinese/。]中表明,在被调查的相关日本和美国企业中,关于IT技术及信息系统投资认为“极其重要”的美国企业占75%,日本企业占16%,两国企业在导入的积极性方面的差别凸显。关于期待数字技术引入的相关调查显示,美国企业更倾向于“产品及服务的提升”和“商业模式的转变”,日本企业更看重的是“业务效率的提升”和“削减成本”。因此企业管理层对数字技术的引入目的差异也直接影响到日本企业在新技术的提升及数字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方向上。日本企业在后期数字经济相关产业发展中的研发能力逐渐被其他国家所赶超。第四,日本的数字技术投资没有很好地与生产率提高相互结合。日本企业数字投资与生产率的相关程度与美国企业相比差距较大,因此导致日本企业在数字技术的使用方面的意愿不够强烈,日本数字产业发展受阻。第五,日本企业在为迎接数字技术变革所花费人力组织框架改编支出及劳动力的脱产培训支出方面投入较少。人力培训的投入减少,使得企业工人在面对数字技术变革时,适应能力较弱,技术储备能力受到限制,影响了产业数字化的新技术变革下人力架构的变革应对性,导致企业在数字经济中适应产业变化的节奏变慢,影响了企业的数字技术的引入及产业数字化的技术升级。

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人口因素。产业数字化背景下,日本的对外经济发展与人口结构都有密切联系[16]。日本在传统的“制造业+数字化”的领域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使得日本在半导体、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取得较好的贸易份额,带动了所涉及的日本制造业企业的海外投资的积极性,推动了日本的对外经济发展。少子老龄化问题为日本的海外投资带来了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首先是负面作用,老龄化带来了人口年齡结构的改变,直接影响到劳动力的供给及社会的消费。进一步直接冲击到了日本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资本投资的提升,影响日本经济的发展。老龄化的加剧也带来了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间接使得公司劳动成本升高,阻碍了日本产业数字化的发展,生产率的提升也变得困难,企业竞争力下降使得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放缓,这种负面的效果也促使企业对海外投资的热情降低。同时,少子化影响了日本IT企业的发展。一方面,少子化带来的数字技术的使用及研发人数的减少。作为新技术使用的主力,少子化使得新技术的使用人群减少,也影响到了相关企业的突破创新。同时企业在此基础上也减少了研发人员的数量进一步影响了数字技术企业的技术革新能力。整体上产业发展的局限性制约了日本全方位的发展数字经济,也直接影响到了日本在产业数字化背景下海外投资的发展[16]。其次是积极作用,随着日本少子老龄化的加剧,老龄人口的数量逐渐增加,以智慧工厂及信息化办公为主的产业数字化通过信息及技术的密集,提高了技术的提升速度,加速了传统产业的变革,通过技术的提升来弥补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劳动力的不足,技术加持下的社会工作环境得到了相对优化,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在供给侧,新技术的突破,会带来新的资本进入,促进了企业的扩大再生产。通过产业数字化为传统产业赋能后,传统产业具备了技术密集型的特征,激发日本的资本投资意愿,提升日本国内的消费能力,推动日本的资本市场活力,增强日本企业的竞争力。在需求侧,市场中对产品及服务的消费及需求种类和形式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以康养护理为主的“银发产业”的需求量增加,以便于高龄人群生活为主的相应产品种类需求增加,带动了以护理、保健等领域产业发展与技术提高。借助产业数字化的多产业“赋能”,解决相关产业从业人手不足的“窘境”,同时为日本的健康护理、远程医疗等领域带来了质的提升。日本企业通过深度挖掘日本老龄化存在的机遇,通过对数字经济相关产业的深度挖掘并适当的相互结合,提升企业的市场地位,扩大本国市场份额的同时,根据本国市场效应理论,本国的市场扩大会带动本国产品在国外市场所占份额的提升,从而促进该产品的出口,提高企业的产品海外市场竞争力,随着日本企业海外竞争力的提升,更大的市场会吸引企业为当地进行本土化的改造,带动了海外投资及海外研发的积极性,促进了日本整体的海外投资的发展。

五、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产业数字化背景下日本数字经济相关领域的发展及海外投资的梳理,对标中国的具体国情能够为中国在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及企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启示。

第一,营造良好的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环境,鼓励和支持相关企业的发展。日本政府在繁重的债务负担及数字经济产业庞大的资金投入中表现缺乏行动力。使得日本政府对数字经济相关产业的扶持力度有限,对产业数字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同时日本政府并没有意识到良好的数字技术创新氛围能够积极的促进技术进步及提升产业竞争力,仍执迷于传统制造业所带来的日本经济奇迹,错过了数字经济时代日本发展的最佳时期。因此,政府在新时代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针对产业数字化发展应该发挥“有为政府”的作用,从行政及财政手段多重发力,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积极参与产业数字改造的相关投资,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数字化为传统产业赋能的发展。通过围绕做大做强国内市场来积极推进国际市场的产品竞争力,提升国际市场份额,推动企业海外投资的脚步。

第二,积极鼓励对外技术及经济合作,创造有利的技术交流条件。日本政府对外商直接投资相对谨慎,对外商投资的审查机制及监管较为严格,导致外商对于日本投资较少,使得日本的外商直接投资一直处于较低水平,阻碍了新技术的使用及交流。外商投资能够通过溢出效应促进本土企业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及工艺,通过学习、吸收和再创新促进本土企业数字化赋能的能力,尤其是对产业数字化的发展来说,促进技术的相互交流,带动产业链及供应链上其他关联企业及竞争对手使用先进的技术,为数字技术与企业生产的相互结合创造有利的条件。外商投资能够带动企业的上下游企业积极创新并不断完善产业的配套能力,在国际经济局势不稳定的当下,完善的配套能力为企业的产业数字化的持续创新及发展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也能间接带动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第三,积极寻求拓展海外市场,扩大影响力,为争取国际合作的话语权蓄力。日本政府和企业在意识到数字经济大趋势下自身的优势逐渐消失殆尽后,积极通过国际合作及国际的数字经济国际治理秩序构建来争取国际话语权,争取掌握相关数字经济治理的主动权,为自身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便利。企业则通过国际合作,采用并购及绿地投资的方式吸收消化数字经济的前沿技术提升自身技术实力。中国在数字经济某些领域具有比较优势,政府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国际数字经济规则制定的方式争取数字经济的话语权,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争取良好国际环境,同时企业可以积极“走出去”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争取更大的市场。政企双维度发力为数字经济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第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创造产业数字化打下良好的生产环境,储备物质条件。产业数字化的技术密集属性对信息基础设施及信息配套能力的要求较高,日本政府通过多方发力,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在5G基础设施建设及应用普及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技术更新升级速度频率加快的背景下,未来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基础设施的普及保证了新技术的应用与“赋能”,为快速地适应及引领新科技革命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成为乘上新的科技革命的先决条件。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简单的仅凭一个企业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政府需要积极的为企业的数字化改造铺好道路,让企业的行进无“后顾之忧”。

第五,注重信息科技的普及,为未来储备数字经济相关高科技人才。日本在泡沫经济破裂后,面对少子老龄化加剧的大背景,通过积极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的利用,为未来的日本IT产业及数字经济发展储备人才。中国目前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人口结构的变化帶来的年轻人口数量的下降,为IT产业的人才储备带来了阻碍。基于上述情况,通过积极在大中小学普及IT技术的相关知识及应用,扩大通识性IT技术知识的掌握人口基数,培养青少年对IT技术的兴趣,为未来的产业数字化改造提供从业人才进行储备,提高中国企业在数字化上的综合竞争实力及未来发展潜力,为企业的竞争力创造人才支撑。

第六,抓住市场发展趋势,创造数字技术“赋能”的高附加值产品。日本相关科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对人口老龄化的趋势,结合自身的优势产品,通过科技“赋能”在健康医疗、工业机器人、通信半导体等方面研发出具有高附加值的科技产品,使得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尽管中国经济历经多年的高速发展,企业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但是企业在高端领域的竞争力不足。随着中国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进一步深入及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企业需要准确地把握市场发展趋势,调整产品的研发方向,运用数字技术“赋能”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底气。

在产业数字化的大背景下,日本政府虽对数字经济相关产业不断进行鼓励及政策支持,但日本数字经济并没有如日本政企各界预期的一样迅速发展,成为拉动日本经济的新引擎,也没能显著带动日本对外经济的迅速发展。日本各界在不断反思,通过不断地研究总结和系统梳理出日本产业的外部与内部的影响因素,并针对相应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法与途径,为日本今后的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验总结。中国正经历着产业结构转型与技术进步的深刻调整期,内部与外部因素双重压力下,更需要通过高端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同时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带动中国对外经济发展。因此,通过研究与总结日本在产业数字化背景下对外经济发展的经验及教训,系统把握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发展中的关键节点,为中国在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及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动力,为企业的高质量海外投资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兹恒,周佳贵.日本“U-JAPAN”计划和发展现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31(3):38-43+58.

[2]金载勋.多元化的平成日本社会结构演变分析—基于“菊花”与“社会5.0”的视角[J].日本研究,2020(4):18-33.

[3]刘培林,刘孟德.发展的机制:以比较优势战略释放后发优势—与樊纲教授商榷[J].管理世界,2020,36(5):67-73+10.

[4]何枭吟,王晗.第四次工业革命视域下全球价值链的发展趋势及对策[J].企业经济,2017,36(6):151-156.

[5]ACEMOGLU D, RESTREPO P. Robots and jobs: Evidence from US labor markets[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20, 128(6): 2188-2244.

[6]金榮愨,乾友彦.IT サービス化は日本企業の生産性を高めるか:クラウドコンピューティング,CIO と日本企業のパフォーマンス[J]. RIETI Discussion Paper Series, 2020(20): 1-36.

[7]许玉洁,刘曙光,王嘉奕.RCEP生效对宏观经济和制造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GTAP模型分析方法[J].经济问题探索,2021(11):45-57.

[8]冯昭奎.日本半导体产业缘何能超越美国?[R/OL].(2018-12-13)[2022-10-01].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8/1213/c1002-30465717.html

[9]総務省.令和二年通信利用動向調査ポイント[R/OL].(2021-05-22)[2022-10-01]. https://www.soumu.go.jp/johotsusintokei/statistics/statistics05.html.

[10]元橋一之.IT と生産性に関する実証分析:マクロ·ミクロ両面からの日米比較[J].RIETI Policy Discussion Paper Series, 2010(11): 1-29.

[11]藤原洋. 全產业数字化时代的日本创生战略[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9.

[12]FUKAO KYOJI, MAKINO TATSUJI .Aging, interregional income inequality,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R-JIP Database and the R-LTES Database[J]. RIETI Research Institute of Economy, Trade and Industry,2015(2):1-35.

[13]DUNNE T. Plant age and technology use in US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J].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4,25(3):488-499.

[14]FUKAO K, MIYAGAWA T, MUKAI K, et al. Intangible investment in Japan: Measurement and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 growth[J]. 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 2009, 55(3): 717-736.

[15]STONEMAN P, DIEDEREN P. Technology diffusion and public policy[J]. The Economic Journal, 1994, 104(425): 918-930.

[16]季建文,薛军,申喆良.少子老龄化背景下的日本数字经济及对中国的镜鉴[J].现代日本经济,2021(6):52-63.

[责任编辑 王雅坤]

Japan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Context of Industrial Digitalization and Implications for China

XUE Jun1, JI Jianwen1, LIU Junfeng2

(1.School of Economics,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2.School of Business,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zhou, Jiangsu, 215009, China)

Abstract:  Globally, industrial digitization has become a mainstream feature of the eras development. In 2020,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announced a new digital economy growth plan, hoping to boost Japans economic development by stimulating the digital development of its industries. Meanwhile, Japans share of overseas investment in Asia has been high.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theoretical logic and prac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Japans overseas investment in the context of industrial digitization,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path and mechanism of Japans foreign economy in the digital era, and provides experience and reference for Chinas foreign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Japan; industry digitalization; foreign trad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猜你喜欢
海外投资对外贸易产业发展
新战略下我国海外投资法律制度体系的完善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防范及化解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人口红利渐失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
当前经济背景下人民币加入SDR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荆州港口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商业银行对外投资战略动因与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