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贯通

2023-05-13 09:08骆郁廷
探索 2023年6期
关键词:教育网络政治思想

骆郁廷,余 杰

(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贯通形态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是伴随着网络发展而产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贯通新形态。随着网络与人们生活世界的深度融合,网络对人们思想的影响日趋加深,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谁轻视互联网,谁就会被时代所抛弃。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得网络者得天下。”[1]41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再次强调要“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面对网络化的时代浪潮,无论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还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因而,我们必须在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重要性的基础上,深入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新形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的内涵本质、主要特征、独创贡献与实现进路,增强对网络互动的思想引导,强化对网络新媒体的价值引领,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时代要求,又是当今网络纵深发展的现实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贯通问题,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课题。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3]376当前,学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贯通问题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五大方面:一是发展趋势研究,有学者指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融入贯通的特点[4],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亦呈现出贯通性的发展趋势[5];二是体系贯通研究,有学者提出以“三全育人”理念指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通过实施全贯通的一体化育人体系,推进全过程育人[6],亦有学者强调要“切实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贯通与指导作用”[7];三是历史贯通研究,有学者重视对历史的学习,指出要“在历史与理论的贯通中增强担负历史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8];四是内容贯通研究,有学者表示我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横向贯通的原则[9],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要构建内容贯通机制,增强教学内容的系统性、递进性[10],秉持教材内容具有贯通性的价值取向[11];五是融入贯通研究,有学者提出要“以‘四史’为主线贯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12],还有学者呼吁应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构建多维立体、贯通融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13]。总体而言,虽有学者从互动的视角提及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线上与线下的双向互嵌和“在场空间”与“缺场空间”的全面贯通[14],也有学者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贯通具有横向贯通、纵向贯通、动态贯通、网络贯通和全员贯通等基本样态”[15],但学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关注较少。作为一门在实践中发展的学科,实践的变化和发展客观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及时介入一切影响人们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的群体、环境与活动中,尤其是介入如今被称作“第二生存世界”的网络中,通过网络将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贯通到人们的头脑中,积极掌握网络话语主动权。

1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的内涵本质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是思想政治教育贯通的形态之一,其既具有思想政治教育贯通形态的共性,又具有自身独特的个性。深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的内涵与本质,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这一概念。

1.1 内涵:贯穿网络全网民、全时空、全互动的思想价值引领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网络全网民、全时空、全互动的思想价值引领活动,其作为伴随着网络发展而产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贯通新形态,以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贯通的场域、承载与依托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形态与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贯通形态最大的区别。正确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这一概念,要着重把握以下三点。

其一,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到“网络全网民”。“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1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17],约占全球网民的五分之一,十亿多网民构成了全球最大的数字社会。“无人不网”“无事不网”“无时不网”“无处不网”,可以说是当代中国人现实生活的最真实写照。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网民群体与网络如此深刻地嵌入人们日常生活的现状,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必须高度重视网民,使思想政治教育自觉贯穿到网民这一群体。进一步而言,网民不是一个抽象的群体,其内部是高度细分差异化的,他们有着不同的性别、年龄、职业,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教育背景、生活境况,自然也有着不同的思想观念、政治倾向和价值取向。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既要贯穿到网民整体,更要贯穿到网民全体中的不同群体,贯穿到网民不同群体中的每一个人,进而对网民这一抽象群体背后的每一个具体的人进行思想价值引领,如此才是真正贯穿到“网络全网民”。

其二,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到“网络全时空”。不同于现实中精神交往所受到的时间与空间的阻隔,在网络中,思想互动是无疆域的,交流交锋是无止息的,其不拘泥于某一片空间,亦不局限于某一段时间,它们在网络广场上众声喧嚣,在网络暗潮下此起彼伏,共同塑造了网络复杂的舆论生态。诚如习近平所言:“当今时代,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的和非主流的同时并存,先进的和落后的相互交织,社会思潮纷纭激荡。”[3]328面对此情此景,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打破传统时空观念的束缚,自觉贯穿到“网络全时空”中,通过24小时全过程不间断的思想引导与360度全方位无死角的价值引领,切实坚守思想舆论领域的“红色地带”,逐步压缩思想舆论领域的“黑色地带”,努力转化思想舆论领域的“灰色地带”,从而不断壮大主流舆论。

其三,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到“网络全互动”。随着网络传播权力图谱的改变与网络传播主体的激增,在去中心化的网络平面中,平等的交流互动成为网络交往的主要方式,亦成为影响人们思想发展、导致人们观念变革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网络互动主体多元化、互动动机复杂化、互动频率高频化和互动形式多样化的特征,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网络交往互动化的趋势,由以往的单向灌输走向互相尊重的平等对话。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过程实质是一种互动过程,是一种基于全网民、全时间、全空间的互动过程,因而只有理解了“互动”,才能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参与互动的基础上,增强对于网络互动全过程、全方位的思想引导与价值引领。虽然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过程是一种互动过程,但互动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必须明确互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引领,是为了将思想引导与价值引领融入每一次网络互动中,贯穿到网络的每一次交流、交锋、交融中,使每一次网络互动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契机。因而只有理解了“互动”的目的,才能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

1.2 本质:因“网”而“贯”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的本质是因“网”而“贯”,这一本质基于网络贯通而内含着三重意蕴。

其一,“网”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的基础。计算机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创造了可能,从内部网(Intranet)到企业外部网(Extranet)再到全球互联网(Internet),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物联网,网络的连接能力与移动能力逐步增强,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借助网络随时随地开展。网络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的根基,倘若没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形态就不可能诞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也将如同无源之水与无根之萍。

其二,“贯”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的精髓。网络固然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场域、承载与依托,但思想政治教育若不主动贯通到网络中,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仍将处于相互孤立、彼此分离的状态,甚至思想政治教育还会单方面遭受到来自网络的冲击。因为一旦网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空白的场域,各种错误思潮、腐朽思想、偏颇价值和落后观念就将在网络中肆意激荡,不仅对网络中人们的思想造成影响,亦将对现实中人们的思想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造成巨大冲击。因而,“网”“贯”结合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的关键。“网”“贯”结合,即通过网络传载与价值引领的结合,在洞察“网”之特性、掌握“网”之资源与利用“网”之优势的基础上,通过主动作为之“贯”、精准施为之“贯”与成效有为之“贯”使思想政治教育在遵循传播规律的前提下积极介入网络之中,主动进行价值引领,并使网络真正赋能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辐射力、亲和力与吸引力。

其三,“通”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的目的。所谓“贯通”,“贯”而不“通”,非“贯通”也。“通”既是“贯”的目的,也是“贯”的结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就是要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将网络中的各种思想、观念、价值和诉求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达到价值整合和凝聚共识的目的,最终使网络这个最大“变量”成为社会凝心聚力的最大“增量”。

可以说,“网”“贯”“通”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的要义。正所谓没有“网”就不能“贯”,没有“贯”就不能“引”,没有“引”就不能“通”,“因网而贯”“因贯而引”“因引而通”,这三者紧密相连并层层递进,共同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的内在逻辑。

2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的主要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贯通新形态,与网络紧密相连,具有与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贯通形态不同的一些特点。分析这些特点,有助于我们深化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的理解。

2.1 基于海量信息、海量频率与海量观点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的海量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海量性特征的客观反映与主动应对,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基于海量信息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人类存储信息量的增长速度比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快4倍,而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的增长速度则比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快9倍。”[18]13网络时代,无数的信息碎片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数量爆炸并且彷佛无穷无尽的信息使人们宛如生活在信息汪洋中。这些信息碎片在丰富人们认知、拓宽人们视野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风险,如认识能力有限但信息无限带来的信息过载风险、信息数量众多但质量良莠不齐带来的信息甄别风险,以及其他信息增长速度快于主流意识形态信息增长速度而带来主流意识形态信息被稀释的风险等。因而,作为贯穿网络全网民、全时空、全互动的思想价值引领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也必然要具有海量性。只有通过把握网络信息传播规律,抓住网络信息传播重点,提升网络信息传播质量,才能驾驭、引领海量的网络信息,以实现在海量的信息中贯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第二,基于海量频率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网络时代是一个变动不居的时代,瞬息万变是网络时代的突出特点。无数信息汇聚在人们手中小小的屏幕上,极力试图吸引人们的注意,但许多信息来不及浏览就已经逝去了,旧的信息不断被新的信息所覆盖,旧的事物不断被新的事物所取代。面对如此之快的更新频率,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就要具备高频的特征,做到在网络信息的流变中贯通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因变而变、以变应变。

第三,基于海量观点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随着传播权力的转移与扩张,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发声的权利,成为传播的主体。在众声喧嚣的网络舆论广场中,不同的利益诉求、价值观念和思想观点相互碰撞、相互激荡。在这些海量的观点里,正确的观点与错误的观点相交织,传统的观点与现代的观点相竞合,先进的观点与落后的观点相角力,自然流露的观点与人为操纵的观点相混杂。思想政治教育势必要贯穿到网络海量的观点之中,通过交流、交锋与交融实现对不同观点的价值引领。

2.2 呈现多向交互、实时交互与虚实交互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过程是一种互动过程,交互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的本质特征。虽然在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贯通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互动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所具有的交互性与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贯通所进行的互动已有了鲜明的差异。

第一,从贯通方向上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体现为多向交互。在互联网尚未普及之前,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话语权威一定程度上建立于相对封闭的信息环境之中,单向灌输是这一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点。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多元,生产信息与传播信息的权力日趋平等,去中心化的网络环境客观要求重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就是要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主体与主体、客体与客体之间的交互,在“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多向度交往、沟通与互动中、在观点观念的相互碰撞和比较中,逐步加深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现象的认知和理解,形成正确认识,达成价值共识,使思想政治教育从“独白”走向“对话”,从单向灌输走向多向交互。

第二,从贯通时效上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体现为实时交互。曾经思想政治教育受限于时间、场地、人力、物力等现实因素,主客体之间的交往频率处于一种相对低频的状态。但每一次信息技术革命都会催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交互模式的变革,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与普及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打破时空的限制,通过线上的同时在线、全程直播与实时反馈,极大地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互动的成本,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互动的效率。当前,正在到来的具有超低时延、超高速率和超广连接特性的5G时代更是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提供了有力的物质支撑,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实现了从低频交互到高频交互再到实时交互的跃升。

第三,从贯通场景上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体现为虚实交互。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所开展的场景仅仅只有现实世界,如今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与混合现实技术,乃至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实现了从仅在线下到线上线下相结合再到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演化,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者既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虚拟的场景,使教育对象置身完全虚拟的世界,又可以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将虚拟的信息融入现实世界,还可以通过混合现实技术在虚拟环境中引入现实场景信息,甚至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构造一个“融生共在”的镜像世界,带给教育对象虚实结合、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为思想政治教育交互搭建了更为丰富的场景。

2.3 多样贯通载体、贯通内容与贯通方法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的多样性源于网络的复杂性。网络的纷繁复杂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不能采用单一的载体、内容和方法进行贯通,必须要结合网络特性,采用多种多样的载体、内容和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载体的多样性。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载体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的能承载并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到网络全网民、全时空、全互动的手段和形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现实到网络再到网民头脑的桥梁与中介。在如今竞争激烈的互联网时代,传统的网络载体迭代迅速,新兴的网络载体层出不穷,它们不仅“可以作为信息的承载体”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还因其技术性载体的特点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够更好地发挥自主性[19]。为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贯通吸引力与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主动进驻微博、微信、抖音、快手和哔哩哔哩等多样化的平台,通过微小说、图片、微电影、微动漫、微音乐和直播等多样化的形式,将书本中静态平面的内容转化为网络中动态立体的呈现,将课堂中枯燥单调的理论转化为网络中多姿多彩的体验,在深度情感共鸣的基础上,打造一批易理解、易接受、易传播的网民喜闻乐见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作品,更好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耳、入心。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内容的多样性。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冲击,内容仍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的根本。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内容要适应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载体的特性,根据不同载体的特性去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内容,使之更加符合传播规律,以达到更好的贯通效果;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内容要适应不同网络议题和网络群体的特性,根据不同的网络议题和网络群体的特性去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内容,使之更具现实性和针对性,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力。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方法的多样性。如果说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而言,载体是基础,内容是根本,那么如何运用载体传播内容则需要方法,尤其是需要方法的创新、选择和组合运用,以做到因人而“贯”、因事而“贯”和因势而“贯”。具体而言,首先,要区分不同群体的差异性,通过数据挖掘与用户画像,结合算法做到“千人千面”,实现“因人而贯”;其次,要深入分析在网络领域产生较大影响的事件,分清事件所分属的领域与产生的根源,理清事件发展的脉络,实现“因事而贯”;最后,要动态分析网络事件发展的形势、态势和趋势,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的时、度、效问题,做到因势利导以实现因势而“贯”。

3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的独创贡献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0]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正是立足于网络价值引领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的深度融合和优势互补。在网络强国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不仅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深化具有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亦具有深刻意义。

3.1 创造思想政治教育新样态

在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互嵌、互动与互融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创造和发展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样态,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创造思想政治教育贯通新形态。随着互联网与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贯通形态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已难以适应与覆盖日益重要的网络时空。随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索的逐步深入,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形态这一思想政治教育贯通新形态应运而生。与网络的相伴相生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有别于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贯通的特性,其所具有的海量性、交互性与多样性为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提升影响力、亲和力与吸引力创造了无限可能,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贯通形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在网络时空中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第二,创造思想政治教育引领新样态。面对当今网络信息多元性冲击主导性、娱乐性取代理论性、碎片化消解系统性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将自身与网络的特性相结合,破除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外在于网络或生搬硬套至网络而水土不服的困境。以微文化育人为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网络自身孕育的微文化中,用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微文化去引领其他微文化,进而寓重塑主导于多元引领之中、寓说理于娱乐之中、寓系统建构于分散整合之中,在融入、整合与引领中创造了思想政治教育引领新样态。

第三,创造思想政治教育体验新拟态。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式的理论宣讲,较难让听众感同身受,进而常常会给听众留下远离生活和不接地气的印象。面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时常遇到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体验不佳、无动于衷的问题,具有虚实结合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能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与混合现实技术进行虚拟情境创新,在情境再现或情境刻画的基础上,帮助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深度代入情境、代入角色,重新感知历史、模拟选择,在氛围渲染的基础上实现情感共鸣,带给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身临其境的思想政治教育新体验。

3.2 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场域

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贯通构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空间、新环境与新生态,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主动融入其中,为思想政治教育拓展了新场域。

第一,网络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贯通新空间。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网络空间,对大众的交往与思维方式进行了重构,延伸着人们的生活与意义空间,逐步成为最具当代意义的社会公共空间。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与改革攻坚期,各种现实中的社会矛盾与利益纠葛纷纷投射到网络中,使网络不仅成为舆情风险的集散地与放大器,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空间与新契机。面对机遇与挑战,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在这一思想政治教育新空间中承担着建立广泛连接、搭建对话平台、调节利益关系的重要功能,是网络空间化危为机的关键。

第二,网络创设思想政治教育贯通新环境。“一切技术都具有点金术的性质。每当社会开发出使自身延伸的技术时,社会中的其他一切功能都要改变,以适应那种技术的形式。”[21]363互联网与移动通信技术的出现,深刻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生产信息与传播信息的环境,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思想品德、政治观点与价值倾向的形塑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作为适应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贯通新形态,是思想政治教育主动适应网络这一思想政治教育新环境的结果,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在遵循网络传播规律的基础上准确认知网络环境,进而更好地利用与影响网络环境。

第三,网络塑造思想政治教育贯通新生态。“生态”这一概念来源于生物学,意为一个由不同类型生物种群及其所处环境通过相互支持与制约而形成的动态平衡的统一整体。大至一片海洋,小至一个池塘,均可称作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网络亦可视作一种存在于虚拟时空中的生态系统。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发生了诸多变化。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主体之间的关系日趋扁平化,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主体的管理模式由传统的层级结构转向更适应网络的扁平结构。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日趋平等化,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客体由被动的内容接收者转向参与的内容创作者。最后,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主体和其他主体之间的关系日趋协作化,逐步由相互竞争走向共同合作。这些变化将有助于更好地释放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主体与客体的活力,更加充分地调动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主体与客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其在良性互动与合作共赢中重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态。

3.3 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边界

从传统疆域到现代疆域、从物理疆域到信息疆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基于拓展、守卫与建设三个维度,开辟了思想政治教育新边界。

第一,网络贯通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边界。当今时代,一个国家的信息传播到哪里,信息中蕴含的价值观念传播到哪里,一个国家的影响力就传播到哪里。随着国内互联网与国际互联网的接轨和融通,网络意识形态交锋也不再局限于一个相对稳定或固定的范围之中,开始呈现出无界化的特点。传统的物理疆域逐渐被信息疆域所取代,网络成为继领土、领海、领空、太空之外的第五主权空间。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正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认识到网络疆域重要性的基础上,自觉打破物理空间、主动投身于网络疆域拓展的表现。

第二,网络贯通守卫思想政治教育新边界。人类发展的历史表明,人类活动的空间拓展到哪里,人类利益的角逐便如影随形地跟进到哪里。随着互联网在社会生活与国家发展方面重要性的日益凸显,一些西方国家试图凭借技术与资本优势,通过网络不断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攻击、价值观渗透与文化殖民,使网络沦为利益的新型角斗场。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网络空间权力争夺,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从世界范围看,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并日益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领域传导渗透。”[22]15网络贯通作为批驳错误舆论的利剑与坚守主流价值的厚盾,有助于守卫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新边界,维护我国网络安全与政治安全。

第三,网络贯通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新边界。若想真正拓展、守卫好思想政治教育新边界,必然要加强网络新边界的建设。习近平指出要“以网络强国建设新成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23]。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能够通过国际议程设置,积极掌握网络话语主导权,增强中国话语在国际领域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能够通过加强互联网国际沟通,深化互联网的国际合作,进而凝聚国际共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打造网络安全新格局。

4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的有效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立足新时代、面向新征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应通过提升话语权、赋能新媒体、破解茧房化与形成新合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的有效实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与强大精神力量。

4.1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要提升话语权

提升话语权,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的题中之义,又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的必由之路。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要坚持内容为王。要坚持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联系社会实践、人们的思想实际特别是网民的思想动态,加强网络分析,创新网络话语,深化话语内涵,引领网民的思考与思想。要开展话语交锋,揭露错误话语,批驳错误思想,不断增强网络话语的说服力、影响力和引领力,切实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占领和巩固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要强化议题设置。议题设置权主导着网络话语权。要善于洞察社会形势,把握发展大势,及时提出大众关注、关心的重大议题,增强议题设置自觉,抢占话语引导先机,把控议题转换节奏,不断增强网络正能量,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提高新时代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要掌握网言网语。网言网语是网民思想动态的直接反映,分析网言网语,既可以把握网民思想动态,又可以熟悉网络最新话语,进而转变话语方式、增强话语能力、提高网络话语亲和力,实现在学会网言网语中运用网言网语,在融入网民中引导网民,不断提高网络话语价值引领有效性。第四,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要研发主流算法。要加强主流算法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中的研究和运用,通过提升话语权重、拓展话语辐射、传播主流话语、强化精准传播,不断增强话语传播的针对性,扩大主流价值话语版图,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空间落地生根。

4.2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要赋能新媒体

网络新媒体是网络时空中最具活力的传播媒介,亦是网络时空价值观念的重要承载。网络新媒体不仅能够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亦能够赋能网络新媒体。面对当前网络新媒体存在的利益至上、流量为王、“娱乐至死”等乱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要以网络新媒体为抓手,通过价值引领赋能网络新媒体,发挥网络新媒体在弘扬主旋律中的作用,促进网络新媒体良性有序发展,进而促进网络价值生态日益健康清朗。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要遵循真实原则。要通过在信息真空中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压缩不实信息的生存空间,提高网民辨别网络信息是非的条件和能力,驱散网络新媒体舆论环境中的迷雾,使网络新媒体成为“信息灯塔”。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要遵循权威原则。要加强网络主流媒体对网络自媒体的规范和引导,通过在众说纷纭中发布网络主流媒体权威、有力的解读,为讨论、争论拍板定调,削弱网络新媒体舆论环境中的杂音、噪音,使网络新媒体成为“定海神针”。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要遵循主动原则。要把握网络引领主导权,增强网络引领主动性,通过及时分析网络舆论生态,探究网络舆论成因,完善网络舆论因应对策,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在激浊扬清中澄清事实、批驳谬误,击溃别有用心势力的图谋,发出网络新媒体舆论环境中的强音,使网络新媒体成为“照妖宝镜”。

4.3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要破解茧房化

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的实现过程中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等可以推动教育场景创设、教学方式创新及教学内容优化等,同时也因为选择性心理机制、智能信息服务及圈层传播结构等多种因素影响而潜隐着“信息茧房”的弊病[24],进而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产生阻碍。对此,要破除“信息茧房”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一,完善智能算法推荐机制,助力破解茧房化。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要完善算法的推荐机制,丰富算法价值选择维度,加强信息偶遇,以优化算法模型助力算法“破茧”,以智能算法之矛破网络信息之茧,使算法成为网民浏览多元观点的窗口。如抖音个性化推荐算法就专门设计了“兴趣探索”机制,即在每次推荐时,抖音都会选择用户过去不常观看的内容类目进行一定比例的推荐,并且在每次获取推荐内容的过程中,抖音都会特别增加一条随机内容,以此来保障用户可见内容的多样性。第二,提升网民智能算法素养,助力破解茧房化。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要唤醒网民的主体自觉,涵育网民异质兼容心态,改善“信息偏食”,以提升媒介素养助力网民“破茧”,在网民驯化智能算法的基础上使网民自主破除“信息茧房”成为可能。具体而言,就是要在意识到“信息偏食”的基础上,通过对缺食或少食信息的主动检索、浏览与点赞等行为,使智能算法在“投其所好”中增加对于缺食或少食信息的推送,从而促进信息摄入的“营养均衡”,实现对智能算法推送内容从被动接受到主动策划的转变。

4.4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要形成新合力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的实现,不能单兵作战、各自为政、一盘散沙,而要协同作战、加强整合、形成合力。

第一,加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的领导。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政治责任,勇于改革创新,强化法治保障,建强干部人才队伍,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坚强政治保证”[2]。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要形成新合力,就要以加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工作的领导为核心,加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工作的顶层设计、战略谋划、统筹协调与部署落实。第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的队伍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涉及管理主体、教育主体与技术主体,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的管理主体、教育主体与技术主体所构成的队伍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骨干力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意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能力,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队伍结构,打造一流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的主体与队伍。第三,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的长效机制。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的领导要通过有效的机制加以实现,所以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管理主体、教育主体与技术主体三支队伍建设的同时,还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的长效机制。要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工作的管理主体、教育主体与技术主体分散、孤立的状态,打破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工作的管理主体、教育主体与技术主体之间的壁垒与隔阂,建立健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工作的管理主体、教育主体与技术主体之间的协调机制,定期沟通、谋划、协调、推进,在明确目标、合理分工、各司其职中使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的不同主体同向同行、共建共享,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工作管理主体、教育主体与技术主体的整体合力,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的有效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5 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的出现与深化,是思想政治教育顺应互联网时代潮流与大势的必然结果,亦是互联网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一方面,网络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阵地,思想政治教育若不主动贯通到网络时空,就将落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另一方面,网络作为获取信息、学习新知、交流思想以及意识形态斗争的主要场域,思想政治教育若不主动贯通到网络时空,虚假的、有害的信息就将充斥网络空间,思想价值引领就将失去网络制高点与话语主导权,正确的思想观念就得让位于错误的思想观念,思想政治教育就可能在失语失声中黯然退场。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亦要与网俱进、与时俱新。唯有如此,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贯通方能始终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引价值之潮流、促民族之复兴。

猜你喜欢
教育网络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2015年度教育网络舆情概述及特点分析
新常态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融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