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例

2023-05-13 21:19鲁文娟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等级证书职业技能证书

鲁文娟

(广东开放大学,广东广州,510091)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1]。《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2]。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加快,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吻合度、前瞻性上还存在一定差距[3]。近几年,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5G以及新媒体等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人才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当前高职院校很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并不乐观,毕业生不容易找到满意的专业对口工作,用人单位也难以找到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因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通过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可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吻合度,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拓展就业创业本领,提高就业竞争力,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1+X证书制度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意义

1+X证书制度中,“1”为学历证书,“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毕业生、社会成员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具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等意义[4]。

很多专业对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多个。以笔者所在的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例,该专业选取的是数字创意建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该证书是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第三批确认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之一[5],设置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高职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一般报考的是中级证书。根据《数字创意建模职业技能等级标准(2021年2.0版)》,中级主要面向数字媒体、影视、虚拟仿真、动漫、游戏、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等行业的三维模型制作等岗位,包括三维模型设计制作、三维模型贴图制作等工作。

近几年,数字经济迅速崛起壮大,从传统行业到数字行业中的众多岗位也随之变化并且日益细分。其中,数字内容制作是非常重要也是人才需求量很大的一个专业板块。而三维数字建模是数字内容制作中的重要模块,在数字行业中有大量岗位需要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数字创意建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将三维设计领域的岗位需求以及对专业人才的相关要求很好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努力学习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考试后达到相应的岗位要求。因此,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将证书培训内容和要求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能够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及吻合度,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培养出更多用人单位满意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对于毕业生来说,也能够更好地找到自己满意的专业对口工作,实现共赢。

三、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情况

(一)试点专业情况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群是笔者所在单位“十四五”规划重点建设专业群,牵头专业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之前,课程体系方面,该专业在影视制作、平面设计以及后期编辑方面的软件类课程较多,与数字创意建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内容相关的课程有2门,其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与X考证内容和标准存在一定偏差。该专业教学主要以“基于工作室的‘赛、教、创’一体融合”的方式为主。比赛方面,根据近几年的比赛情况,该专业自愿积极参加比赛的学生人数占比不到一半,很多学生缺乏比赛和考证的经验、技能水平以及心理素质。学生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人数极少,一部分选择专升本继续求学,另一部分则主要进入影视制作、平面设计以及三维设计等行业。

随着近几年招生生源的多样化,二年制与三年制的不同,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学习态度、学习氛围以及努力程度存在明显差异,这些都对X考证产生了不利影响,同时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有一定负面作用。教师队伍方面,近几年该专业教师参加校外专业培训较少,主要通过自行购买网络课程自学的方式来满足专业技能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这对于教师队伍知识能力和技能水平的提高是不利的,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

(二)开展第一批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情况

2020年,笔者所在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联合本校动漫制作技术专业共同完成了学校第一批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数字创意建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证工作,证书等级为中级。本次考证试点规模235人,总通过率为91.06%。

由于人才培养方案是提前制定完成的,在整个试点项目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最突出的是课证不畅通。考证的内容、要求和标准与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教学内容、职业证书要求等存在一定的偏差,缺乏连贯性,从而导致很多学生对考证缺乏信心,产生消极懈怠情绪。其次,由于学期教学任务是提前安排完成的,因此,本次考证并没有设置专门的课程或者课堂时间来为学生培训考证内容。负责学生考证辅导的教师不得不利用大量课外时间制作辅导资料,为学生辅导培训以及解答各种考证的疑难问题。大部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负责教师需要持续不断地鼓励学生积极准备考证。

(三)开展第二轮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情况

2021年,笔者所在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再次联合本校动漫制作技术专业共同完成了第二轮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数字创意建模(中级)的考证工作。本次试点工作前期,该专业已经对上一轮试点工作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尤其是人才培养方案与X证书内容、要求和标准等方面存在的不符之处进行了修订和改进,并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因此,在本次试点过程中,修订新人才培养方案时,将X证书内容、要求、标准以及相关产业行业对人才素养和能力需求等内容尽可能地有机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完善与优化,将课程标准和培训技能标准、课程教学内容和培训内容分别尽量融合,实现当前现实情境下最大程度上的课证融通。同时,鼓励并有针对性地分类指导学生积极参加专业相关比赛,选派教师参加专业培训,积极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数字创意建模中级考证。本次考证试点规模80人,总通过率为93.75%,通过率高于上一轮试点结果。

本次1+X证书试点工作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课证融通,考证通过率达到既定目标要求,试点任务顺利完成。绝大部分学生收获了数字创意建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要求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部分学生参加了多项比赛并获得了国家级和省级多个奖项。项目团队获得了更多的试点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制作并积累了丰富的X证书培训资源。但学生参加考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仍然有待提高,对X证书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及权威机构颁发的相关证书以及专升本考试等。教师方面,负责1+X考证事宜以及为学生辅导培训等方面的师资力量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奖励激励措施未能得到落实,教师们参与1+X考证工作的积极性大幅下降。

四、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与困境

(一)课证难以完全融通

在X证书培训内容及要求等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学校一般是将这些内容增加进入与X证书相关的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将要考取的职业证书进行补充和优化,对教学方式方法尽可能改革与完善等。在接下来的人才培养方案执行过程中,课程体系中其他课程往往继续保持原样,修改完善后的课程原教学内容与新增的考证内容并存,该课程原教学内容按知识单元系统性地组织并实施,考证内容则难以真正渗入知识单元节点中,课证难以完全融通。

另外,对于同一专业,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侧重点不尽相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也存在差异,培训评价组织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开发有关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于某种X证书来说,其对应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是唯一的。按照该标准的考证内容和要求要融入各个不同高职院校相应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并且完全照章执行几乎难以实现,课证完全融通难度较大。

(二)教师队伍专业实力亟待提高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重要主体,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数字媒体行业领域发展迅速,相关技术不断更新变化,专业教师需要持续学习了解该领域中的新技术、新理念以及新发展趋势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由于新冠疫情影响,近几年教师们一般通过购买网络课程自学或者学习其他在线课程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缺乏有效的专业培训。自学的效果和质量因人而异,但难以保障。长期如此,容易造成教师队伍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发展参差不齐,对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也会造成不良影响。另外,近几年高职院校增加了很多“双师型”教师,但很多教师并未真正进入企业一线,社会实践经验不足,“双师”质量有待提高。

(三)校企合作浮于表面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一般需要2-3年。企业运作与市场变化息息相关,运营环境、发展策略以及用人需求等变化频繁。较长的人才培养周期难以赶上快速动态变化的企业用人需求。同时,毕业生就业时往往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才能满足企业需求,其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跟企业岗位要求相差一段距离。另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缺乏有效保障机制,合作模式单一。这些因素使得企业对校企合作比较冷淡,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浮于表面,很多实践教学内容缺乏真正的实践环境,不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也对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造成不良影响。

(四)社会认可度低,学生对X证书重视程度不足

1+X证书制度是近几年职业教育新推行试点的内容,短期内难以展现其长远的作用和价值,X证书的社会认可度和普及面较低,且X证书上加盖的是培训评价组织的公章,绝大部分学生对这些培训评价组织并不了解和认可,使得X证书缺乏权威性和公信力,学生和家长难以信服。同时,备考X证书产生的额外学习和培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且该证书对就业和升学是否有帮助,短期内学生无法提前获知。因此,很多学生对于X证书并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低,甚至少数学生表现为无所谓的态度。

(五)实训和教学设备落后,师资力量薄弱

数字创意建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主要考证内容是三维建模。三维建模软件版本更新速度比较快,且对电脑设备配置要求比较高。很多职业院校实训室配备的电脑、投影仪等设备一般使用数年后才会更换或者升级。学校电脑配置往往难以匹配软件需求,建模以及渲染过程中经常出现电脑卡顿、卡死以及崩溃等情况。因此,实训和教学设备落后、更新周期长是教师和学生在考证以及教学过程中比较头疼的问题。

同时,在准备考证的过程中,负责辅导资料制作、为学生辅导培训以及答疑等工作的教师,一般是与X证书最相关的课程任课教师,分身乏术的情况比较普遍,师资力量的薄弱容易对考证产生不利影响。

(六)培训评价组织缺乏规范管理,监管难度较大

培训评价组织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标准的建设主体,主要负责标准开发、教材和学习资源开发、考核站点建设、考核颁证等工作。培训评价组织是通过社会化机制公开招募而择优遴选的面向实施职业技能水平评价相关工作的社会评价组织[6]。

(1)在1+X证书制度试点中,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是该制度的规划者和指导管理者,培训评价组织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标准的建设主体,院校是试点的实施主体。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之一是组织对培训评价组织行为和院校培训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7]。由于培训评价组织数量较多,涉及多种行业领域,难以对其进行统一规范管理,监管难度较大。

(2)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主要目的是追求利益和利润。在1+X证书制度方面,企业主要追求更高的内涵建设和社会价值。这两方面需要企业自身把握好平衡度,不能顾此失彼,否则盈利和公益之间的矛盾将会爆发。

(3)由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面向全国众多院校,在组织X考证的一系列过程中,企业内部人员由于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参差不齐,很容易出现专业人才不足、给各院校解答疑难问题不统一甚至意思相距甚远等情况,从而造成不良影响。

(4)企业的社会公信力不高,社会影响范围有限,加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上加盖的培训评价组织公章,以及企业略显生涩又繁琐的考证组织流程,容易让学生和家长甚至用人单位产生该证书含金量不高、缺乏社会认可度的感受。

五、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

(一)重构专业教学课程体系,进一步促进课证融通

要打破将1+X考证内容作为单独考证课程或者单独培训内容的做法,放弃让学生简单刷题或机械化练习的方式。应根据考证等级,将X证书考证内容和任务要求与相关课程知识点和任务要求相融合,将X证书等级标准与课程标准进行融合,将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要求与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相融合,将X证书面向职业岗位要求与人才培养方案职业岗位要求相融合,梳理、重构专业课程内容体系,修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职业证书以及岗位要求等,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促进课证融通,从而增加学生考证通过的信心,提高学生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重视程度。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考证和相关比赛,提高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心理素质水平,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

(二)加强教师队伍专业能力培训,强化“双师”质量提升

各行各业快速发展,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并跟上行业发展前沿。学校应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1+X证书培训,加深教师对1+X证书制度的认识和了解,深入掌握相关专业操作技能,以便更好地辅导学生准备考证。同时,除了教师自学以外,学校还要加强教师队伍专业能力培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技能水平,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另外,要强化“双师”质量提升,利用双师工作室、实训室建设以及深入推进校企合作等多个项目来落实教师参加专业实践,加强实践锻炼,提高“双师”实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三)积极主动推进校企合作落到实处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8]。校企合作对学校、企业以及社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应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特色,寻求合适的地方政策支持,找准校企双方的利益结合点,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企业发展规划以及就业市场需求,学校可以积极主动地与相关企业开展合作,平等协商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合作的目标任务、内容形式、权利义务等事项,合作研发专业标准,开发课程、教学标准以及教材,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等,共同培养高质量人才。一方面,学校可以了解企业在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等方面的用人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在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实践,能够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和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与学校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不仅能够大大提升企业在学生、家长中的影响,提升企业形象和社会认可度,形成良好的知名度,还有可能获得地方政府提供的相关奖励激励政策,更为重要的是能够获得专门培养的高素质人才,节省寻求人才所需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企业竞争力,为企业未来长远发展提供助力支持。

(四)正确引导学生对1+X证书制度的认知和理解

学生是学习和考证的重要主体,正确引导他们对1+X证书制度的认知和理解非常重要。一是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对学生进行1+X课程思政教育。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1+X证书制度设立的初衷,以及掌握X职业技能对自身就业和创业的重要意义[9]。让学生了解培训评价组织的遴选由来以及X证书的质量标准等内容,以便获得对X证书以及培训评价组织正确的认知和理解。二是课堂上,教师要认真详细地讲解X证书的相关考试内容、各项要求以及重难点等,并进行示范操作,课后耐心解答学生的各种疑难问题,同时持续不断地鼓励学生,做好学生心理工作,让学生不仅熟悉并掌握相关知识点和操作技能,还能增强考试通过的信心。三是争取学校专项经费支持,减免学生考证费用,帮助减轻费用压力,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考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缩短实训和教学软硬件更新周期,合理配备师资,落实奖励激励政策

对于绝大多数专业来说,缩短实训和教学软硬件设备设施的更新换代周期,保证日常教学以及X考证平稳顺利进行,是专业教师们的共同心声。同时,按需合理配备教学和X考证方面的师资力量,缓解集中于个别教师的任务压力,有助于营造公平、公正、和谐的教学和考证氛围,教师们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并辅导学生完成X考证工作。另外,外在的驱动力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建议学校尽量落实相关奖励激励政策,激发教师们积极主动地完成1+X证书制度试点各项任务,以便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六)发挥数字教育优势,助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数字教育的发展不仅积聚优质资源,也会沉淀海量数据宝藏。推动教学评价科学化、个性化,运用海量数据形成学习者画像和教育知识图谱,能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10]。专业教师除了需要紧跟行业领域发展,也需要跟上数字教育的前进步伐,加强数字教育教学研究,提高自身数字化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充分运用慕课、微课以及其他相关方式,丰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手段,充分、合理利用大量优质网络教育教学资源,从而更好地进行专业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七)建议地方出台有关培训评价组织管理细则,规范管理秩序

培训评价组织在1+X证书制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社会作用。一方面,需要充分发挥其建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标准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为了防止出现违反考核纪律、弄虚作假、乱收费、捆绑销售仪器设备等违纪违规情况,需要对培训评价组织进行监督管理。一是要落实《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遴选与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各项条款,尤其是培训评价组织退出机制,实现动态灵活管理和良性循环。二是,地方相关机构可以根据相关文件出台相应管理细则,对当地社会培训评价组织进行规范管理,统一秩序。有进有退的动态管理机制,公正、公平、规范的监管制度,有利于保持培训评价组织群体的良好社会秩序,树立客观的社会形象,充分发挥他们在1+X证书制度中的巨大作用,让1+X证书制度平稳、顺利地开展下去。

六、结语

1+X证书制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11]。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学校要紧跟时代步伐,努力克服人才培养过程以及试点工作中的种种困难,充分发挥1+X证书制度的巨大作用,结合当今科技发展趋势和就业市场需求,努力探索多种路径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等级证书职业技能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收录证书
物流管理、老年照护等成首批证书培训试点
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