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及其鲜明特征

2023-05-14 12:03彭朝花
甘肃理论学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网信强国信息化

彭朝花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 报刊部,兰州 730071)

网信工作是事关党的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事关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信息时代的“时”与“势”,明确提出了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紧密结合我国网信工作具体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谋划和推进新时代网信工作,系统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网络强国、怎样建设网络强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内涵丰富、科学系统的网络强国重要思想。

一、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信息技术革命带动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变革、生产关系再造、经济结构重组、生活方式巨变。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形成发展,“体现了对信息革命时代潮流的清醒认识、对信息化条件下治国理政规律的科学把握、对以信息化驱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高度自觉”[1]7。

(一)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看,信息网络技术提升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的跨越,使人类经历了千年之巨变。20世纪末诞生的互联网正迅速发展成为陆、海、空、天之外人类活动的“第五空间”。纵览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科学技术的迭代更新,在历史上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生产力的不断变革和大幅跃升,从而提升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带来了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18世纪60年代,英国不仅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率先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而且抓住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遇,用蒸汽机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在全球范围内布局世界工厂,使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由此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并逐渐壮大。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上半叶美国和德国在发电机、内燃机等方面率先实现突破,带动电力、能源化工、石油开采等一系列新兴领域的群体性发展,不仅使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而且形成了垄断和垄断组织并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20世纪后半叶,美国借助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等优势,崛起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并延续至今。在这场工业革命中,借助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得以实现进一步飞跃。信息网络技术代表着新的生产力、新的发展方向,尤其是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加速迭代升级和融合应用,不仅推动了全球经济加速向以信息网络技术产业为主的经济模式转变,而且推动了整体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准确把握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洞察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高度重视互联网建设事业并提出了一系列用网管网治网的新思想新理念新举措,为我们乃至世界人民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指导。

(二)从中华民族发展史看,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阶段,我国发展面临着既深刻又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从国际环境而言,全球的资源要素正在重组,经济结构正在重塑,竞争格局正在重建,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从国内情况而言,我国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抢抓信息技术革命的有利契机。在农业社会,我国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独领风骚数千年,中华文明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然而,近代以来,在快速发展的工业革命进程中,我国一度陷入内忧外患、任人宰割的悲惨境地。第一次科技革命期间,封建统治者闭关锁国、妄自尊大,对世界发展趋势置若罔闻;第二次科技革命期间,中国遭遇帝国主义入侵,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而丧失了与世界共同进步的历史机遇。当前,人类社会正在经历新一轮信息革命带来的历史性巨变,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引领着产业技术、商业模式等实现革命性变化和突破性创新,重构并锻造着国家核心竞争力,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一定程度而言,“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2]41。尽管我国互联网发展起步稍晚,但从1994年4月20日,我国实现了与互联网的全功能接入后,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把握机遇、应势而动,经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不断缩短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尤其是随着互联网不断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因时而谋、顺势而为,牢牢把握信息技术革命的历史机遇,为社会生产生活构筑新空间,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新支撑,努力将信息化转化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劲动能。

(三)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看,信息化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较量引向了新阶段

回顾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发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斗争从未停止。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较量势必将集中在对信息化趋势的把握和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在对外殖民血腥掠夺、对内残酷剥削人民的原始积累基础上,历经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的“串联式”顺次发展,逐渐实现了现代化。然而,资本主义现代化所固有的先天性弊端不断暴露,破除了现代化就是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谬论。同时,在世界大变局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使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成功,扭转了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竞争中的被动局面。然而,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没有互联网、更不存在信息化,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信息化提出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科学回答,要求中国共产党人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守正创新、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信息时代发展优势,为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打牢坚实基础。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阶段,科学回答了我国网信工作中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治网之路,为展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未来斗争的主动权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历史看,互联网是我们党面临的新的重要执政条件和执政考验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已经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历史的辉煌。然而,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能否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能否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给予科学回答。“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7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6.4%”[3],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党重要的执政条件,信息化成为重要的执政手段。尤其是在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时代,我们更需要认清党长期执政面临的诸多危机,认清互联网不仅是技术、媒体,更是政治、意识形态的新形势,进而将互联网作为锻造亲民为民的新工具、治国理政的新平台。互联网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面对严峻复杂的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形势,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到我们党能否长期执政、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因此,立足百年大党新起点,接力百年奋斗新征程,为适应我国发展现状、谋划未来发展方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我国信息化建设、“数字中国”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网络强国战略,为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强大支撑。

二、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清晰描绘了中国建设网络强国的宏伟蓝图和实践路径,为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和行动指南,为网信事业开辟求真之路指明了方向。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经过不断的发展完善,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思想体系和行动指导,其科学内涵和核心要义集中体现为“五个明确”。

(一)明确了网信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

在信息化浪潮席卷之下,建设网络强国必将成为我们“强起来”的重要体现。网信工作在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维护总体国家安全以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等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网络强国战略的实施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之举,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任务。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事关党的长期执政,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福祉”[4]147,“要把网信工作摆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谋划”[2]43。因此,网络强国战略部署要站在统筹“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历史上,由于各种原因,我国错过了前几次科技革命,此次信息技术革命在全球如火如荼地展开,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了重大机遇。接力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必须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作用,抢占信息化战略制高点,提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实现信息技术革命的弯道超车,掌握互联网全球治理话语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网信工作,持续加强顶层设计进行统筹谋划,不断完善互联网治理体系,网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迭代更新,在改善民生、为民众带来福祉的同时,也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国家主权安全、国家网络空间治理风险等挑战。尤其是在互联网创新能力、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信息资源共享、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等方面困难重重。为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网络强国战略这一重大国家战略,深化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把我们党对网信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网信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明确了网络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

在互联网已经充分融入并深刻改变人们生产生活的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体现在实体社会层面,而且体现在虚拟社会层面。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顺应信息时代发展潮流,科学把握我国发展历史新方位,不仅致力于把我国从网络大国建成网络强国,而且清晰勾画出网络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

习近平指出,“要按照技术要强、内容要强、基础要强、人才要强、国际话语权要强的要求,向着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数字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网络攻防实力均衡的方向不断前进,最终达到技术先进、产业发达、攻防兼备、制网权尽在掌握、网络安全坚不可摧的目标”[2]44,不仅科学规划了网络强国的基本要素和战略目标,而且擘画了网络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其一,技术强是网络强国的动力。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5]10。因此,建设网络强国必须突破核心技术这个难题,掌握互联网发展主动权,不仅要正确处理自主创新和开放合作的关系,而且要瞄准目标超前谋划布局,坚持问题导向进行分类施策,切实掌握科技竞争主动权。其二,内容强是网络强国的基础。随着新媒体快速发展,国际国内、线上线下、虚拟实体等界限越来越模糊,使网络空间成为一个社会信息交互的大平台、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因此,必须加强党对网信工作的全面领导,“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5]9,“形成良好网络舆论氛围”[2]163。其三,基础强是网络强国的保障。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设施是信息化发展的基石,是建设网络强国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保障。尽管我国已经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宽带网络,但与网络强国战略目标相比,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挑战。因此,必须强化互联网领域基础研究体系布局、培育良好生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国际合作,为网络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其四,人才强是网络强国的关键。我国的网络人才培养正处于不断成长、完善的过程中,应用型网络人才尤其是网络空间安全人才缺口巨大。加快网络人才建设,既要着力提升网信人才能力素质,又要着力拓展网信人才职业发展空间;既要着力用好用活网信人才,又要着力完善网信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其五,国际话语权强是网络强国的催化剂。各国人民在网络空间休戚与共、利益攸关,互联网使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了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的“四项原则”和“五点主张”,体现了中国积极作为主动担当的大国风范。

(三)明确了网络强国建设的原则要求

网络强国战略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依法治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基本方略在网信工作中的生动实践。习近平指出,网络强国建设“要坚持创新发展、依法治理、保障安全、兴利除弊、造福人民的原则”[4]148的重要论述,为发展互联网、运用互联网、治理互联网提供了科学指引。一是坚持创新发展原则。创新发展是我国当前和今后发展的总要求和大趋势,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是网络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网信工作只有立足发展新阶段、贯彻发展新理念,才能构建发展新格局,才能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二是坚持依法治理原则。国无法不治,网无法不兴。推进依法治网是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在网络建设实践中的具体展现。习近平高度重视网络法治工作,强调“这块‘新疆域’不是‘法外之地’”[2]151,必须加快制定并实施网络法律法规、全面开展网络普法工作,确保互联网始终在法治轨道健康运行。三是坚持保障安全原则。网络安全是基础性、全局性的问题,习近平着眼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坚决维护国家网络安全。四是坚持兴利除弊原则。建设网络强国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景广阔、任重道远。互联网在快速发展、全面融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同时,也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因此,网络强国建设必须坚持防范风险和促进健康发展并重,既要集中有效解决网络空间的顽瘴痼疾、补齐短板、有效防范问题反弹回潮,又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2]135,切实增强现代化建设、信息化先行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五是坚持造福人民原则。“网信事业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25。随着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以及“互联网+”的不断深入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不仅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通过网络了解群众所思所愿,不断满足人民的期待和需求,而且要消除各种“数字鸿沟”,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才能不断促进推动网络强国建设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间的良性互动。

(四)明确了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国际主张

互联网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发展和机遇的同时,风险与问题也愈加严峻复杂。互联网的互联互通,使各国互联网建设成为全球网络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网络建设不能依靠单一国家或组织来解决,必须加强国际合作。自2003年联合国举办信息社会世界峰会开始,互联网的全球治理,就已成为关系世界各国人民切身利益的时代性重大议题。为不断完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习近平提出,“要坚持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等全球互联网治理的四项原则,倡导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等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4]148。“四项原则”强调构建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应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网络发展道路、网络治理模式等的权利;应共同防范和反对利用网络进行恐怖、淫秽、贩毒等的犯罪活动,构建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应加强国际合作,丰富开放内涵,提高开放水平,搭建更多沟通合作平台;应充分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成果修复网络生态、滋养网络空间。“五点主张”针对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强调要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铺就信息畅通之路;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推动网络文化繁荣;推进网络经济创新发展,推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保障网络安全,促进有序发展;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加强世界各国的沟通交流。“四项原则”“五点主张”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深化了网络空间的国际对话交流。

(五)明确了做好网信工作的基本方法

互联网深刻改变着国家治理格局、经济运行机制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等,网信工作具有极强的政治性、复杂性以及艰巨性。习近平将网信工作置于党和国家事业工作全局中进行谋划,既讲“怎么看”,又讲“怎么干”,为新时代推进网信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一要统筹协调、综合治理。网信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网信工作涉及众多领域,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广泛汇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落实好各方面积极性。习近平强调,网信工作必须树立网上网下一体化治理理念,加强统筹协调、实施综合治理,形成强大合力。要认真贯彻党管互联网的原则,把党的领导贯穿网信工作的全过程和各环节;要强化各级网信管理部门责任,努力构建上下贯通、运行顺畅、充满活力的工作体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压实平台的主体责任,“决不能让互联网成为传播有害信息、造谣生事的平台”[6];要广泛动员网民、紧紧依靠网民、积极服务网民,把广大网民凝聚到党的周围,打一场网络生态治理的人民战争。二要把握辩证关系、整体推进。网信工作“要把握好安全和发展、自由和秩序、开放和自主、管理和服务的辩证关系,整体推进网络内容建设、网络安全、信息化、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等各项工作”[4]148。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网信工作成效显著,全社会的网络意识明显提高,但重发展轻安全、重建设轻防护等错误思想依然存在。因此,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深化了党对网信工作规律的认识,明确了新时代做好网信工作的思想理论和工作方法,尤其是面对网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科学指导性。

三、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鲜明特征

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是党管网治网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我国互联网难题的理论升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称之为这一思想的‘网络篇’”[1]23,必须深刻把握其鲜明的理论特征。

(一)鲜明的时代性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理论。随着互联网浪潮席卷全球,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面对信息技术革命的风起云涌以及信息技术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的深刻影响,党中央立足准确把握信息化变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自觉以信息化驱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探索我们党互联网执政的规律。习近平对互联网发展有着深刻清醒的认识、长期深入的思考,面对网络攻击无孔不入,提出“互联网管理是一项政治性极强的工作”[2]12,“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坚持党管互联网”[2]10;面对现行管理体制滞后,提出“互联网是一张网,网信工作应该是一盘棋”[2]10,必须全方位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面对科技霸凌愈演愈烈,提出“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2]115,“要打好核心技术研发攻坚战”[5]18;面对数据泄露来势汹汹,提出必须“筑牢网络安全防线,提高网络安全保障水平”[2]96;面对网络乱象惑民祸众,提出“掌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2]54,必须“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2]54等等。这些重要论述顺应时代发展大势和互联网发展规律,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时代精华。

(二)鲜明的实践性

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是源于实践、指导实践的科学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方位,紧扣时代主题和网络发展趋势,在充分考察我国网信事业发展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使我国不断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腾讯公司时,科学界定和阐释了互联网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指出人类已进入互联网时代”[7]。随后,在2014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明确提出要“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8],并系统阐述了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主要内涵和实现路径。此后,习近平不仅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的讲话中提出推进全球网络治理的“四项原则”和“五点主张”,而且在2016年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阐释了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建设网络良好生态、争取处理安全和发展关系等问题。随着我国网信工作的日益发展以及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不断丰富,习近平在2018年的全国网信工作会议上,系统阐述了网络强国重要思想,为新时代网信工作指明了方向。随着我国网信工作实践的不断深入,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也日趋成熟。2022年,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的讲话强调,网络强国战略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在向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成立致贺信时指出“网络空间未来应由世界各国共同开创”[9]。2023年,习近平在全国网信工作会议上,提出“十个坚持”重要原则,要求推动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由此可见,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不仅植根于我国网络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而且是指引新时代网信工作实践的行动指南。

(三)鲜明的创造性

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以新的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以新的实践成果丰富和完善了社会主义,以新的认识开创和拓展了中国特色治网之道,具有鲜明的创造性。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生产力质的飞跃,人们对互联网的认识逐渐从工具论、媒介论转为产业论,信息产业成为全球各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互联网在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网信工作已经成为事关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问题。面对互联网存在的潜在风险,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统筹发展与安全,强调“网络安全是整体的而不是割裂的、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是共同的不是孤立的”[2]98;提出数字经济思想,强调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2]132;提出网络主权思想,强调尊重网络主权是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首要原则等等,创造性地回答了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四)鲜明的人民性

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我国网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的历史使命和中心任务,胸怀大局、融入大局、服务大局,自觉将信息网络化建设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统一起来。网络强国建设是关系14亿多中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人民群众是我国信息网络事业发展的主要参与者和建设者,要始终把老百姓的满意作为检验信息化发展成果的标尺。因此,习近平强调“要发展信息网络技术,消除不同收入人群、不同地区的数字鸿沟”[10],“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5]5;要深化数字为民、信息惠民建设,使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4亿多中国人民;要提升全民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和全民网络素养,全面提升全民数字适应力、胜任力、创造力,及时防范化解网信领域面临和潜在的风险,“实现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目标”[2]18;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数字政务、数字社会建设,推进公共资源开发利用,“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25。因此,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是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与对人民负责的高度统一,人民性是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价值遵循。

(五)鲜明的国际性

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着眼全球互联网发展大势,具有鲜明的国际性,这一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世界各国国情不同、互联网发展阶段各异,但是各国在加强互联网治理、利用互联网优势、应对网络风险的利益方面具有高度的契合。因此,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坚持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世界各国做国际网络空间和平的建设者、发展的贡献者以及秩序的维护者,切实“做到发展共同推进、安全共同维护、治理共同参与、成果共同分享”[2]163;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尊重网络主权、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5]19思想,“秉持和平、主权、普惠、共治原则,把深海、极地、外空、互联网等领域打造成各方合作的新疆域”[2]161。推动全球网络治理体系,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胸怀天下,从世界之变中观察世界大势、从时代之变中把握时代潮流,彰显了对人类共同福祉的高度关切,反映了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

四、结语

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信息革命时代潮流发生历史性交汇,网信事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伟大征程中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向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时代新征程,必须自觉把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贯穿到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准备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和鲜明特征,真正学习好、领会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切实用以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网上舆论支持、可靠的网络安全保障和有力的信息化支撑。

猜你喜欢
网信强国信息化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北京国泰网信科技有限公司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我刊编辑参加网信工作培训会
浅谈推进网信军民一体化发展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高屋建瓴 构建网信安全大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