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廉洁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基本历程与历史经验

2023-05-14 12:03王喜满
甘肃理论学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建设文化

王喜满,齐 赟

(1,2.辽宁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沈阳 110036)

廉洁文化作为一种具有广泛性的先进文化,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就深深地镌刻在自己不断向上的伟大旗帜上。针对不同时期出现的形式多样的腐朽思想,一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矢志不移地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以极大的勇气和魄力团结带领中华民族先后完成革命、建设、改革的辉煌成就。夯实廉洁文化建设,真真切切地保证了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且始终充满凝聚力、战斗力。当前,中国共产党正处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关键历史节点,应该对百年廉洁文化建设的宝贵历史经验倍感珍惜,坚持好和实现好伟大自我革命,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

一、中国共产党百年廉洁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2022年2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党中央高度重视廉洁文化建设,强调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党自我革命必须长期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1]。所以,进一步持续深入地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立场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 中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这样表述道:“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2]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旗帜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建党之初就将廉洁视为自己的突出特色并一贯坚持。不论是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在廉洁文化建设的精神、制度、行为、环境等各个领域下功夫。不论是毛泽东同志劝诫全党的“两个务必”思想,还是新时代要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重要指示,都是党要求保持廉洁的生动体现。面对新时代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目标,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深化思想认识并积极探索,提出了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的要求。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不仅符合新时代的发展情况,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得出的历史经验,必须将其当作党保持本质的一种方式来深刻坚持。同时,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腐败不除,无以立国;一个政府,贪污不除,无以立本;一个政党,尤其是一个执政党,不能清除贪污腐败,无以立信”[3]。先进的廉洁文化对于落后的腐败文化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思想武器。因此,在新时代想要夺取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必须一贯坚持廉洁文化建设,从腐败思想产生的源头进行遏制。

(二)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是党自我革命必须长期抓好的重大任务

中国共产党用百余年的时间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弱小政党成长为一个拥有党员人数最多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其中一个重要的密钥就是中国共产党从自身出发进行自我革命。“一百年来,党外靠发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内靠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保证了党长盛不衰、不断发展壮大。”[4]世界上任何一个能够保持强大的政党都会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中国共产党也不例外。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地坚持自我革命。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自我革命已经深深地凝聚在了其自身的血液中,并且更多地表现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特色。“坚持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成功奋斗的历史经验,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破解“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一个政党来说,自我革命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保证党的健康肌肤不受侵害,不断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始终充满战斗力。那么,廉洁毫无疑问地可以作为判断一个政党是否健康的基本指标。一个政党坚持自我革命不仅要有发现问题的自觉、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更应该有刀刃向内的勇气。对于损害政党健康发展的“疑难杂症”,保持廉洁这味“良药”是能够实现轻松医治的。因此,在坚持与发扬自我革命这一历史经验的过程中必须把廉洁文化建设当作一个重大任务长期抓好,以廉洁文化建设为内在动力,不断在自我革命上有所作为。

(三)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是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重要保证

从政党自身出发,一个政党应该是质、色、味三者统一的集合体。倘若政党本质发生了变化,那么颜色与味道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因为统治阶级变质、变色、变味导致王朝灭亡的例子屡见不鲜。例如,春秋末期的吴国在打败越国之后的奢靡造就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壮举;近代的清王朝政治腐朽,统治腐化,造成了国家蒙羞、民族蒙难等。世界上一些拥有辉煌成就的大党,在自身变质、变色、变味之后被民众抛弃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例如,苏共作为世界上曾经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其执政后期,对党员干部疏于管理,致使党和社会发生了严重的腐败,极大地损坏了党的健康发展,最终在1991年亡党亡国;日本自民党在其执政后期,党、官、商相互联结,畸形发展,失去了民众信任,在1993年丢失了连续执政38年的地位;印度国民大会党在独立执政45年后沦为在野党等。中国共产党的质、色、味是红色基因铸造的,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5]。“三个不变”思想被习近平总书记在数次讲话中提及,其重要性无须赘述。想要真真切切地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就必须以加强党各方面建设作保证,并且将廉洁来作为衡量党是否变质、变色、变味的标尺。通过推进廉洁文化建设来加强廉洁政党建设,不仅有利于党员干部夯实思想意识,为防腐拒变筑牢思想篱笆,而且也能够显示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本质,坚定人民群众的政党认同,对于新时代政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四)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式

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中央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从中央八项规定的落实开始,“严”和“治”的特点就充分地表现了出来。这也使得长期存在的歪风邪气与顽固恶疾得到遏制与清除,实现了管党治党状态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转变,政治生态环境实现了明显改善,党的生命力、战斗力实现了显著提高。在充分认可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突出成就的同时,也应清晰地认识到,党仍面临着“危险”与“考验”,一些影响党先进性、损害党健康肌肤的问题还没有根治。故而,全面从严治党不能见好就收,不能有丝毫懈怠,要坚持永远在路上,永吹冲锋号,时刻保持清醒。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想要完成既定目标,深刻实现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谋取根本利益,肩负起自身的使命担当,就必须持之以恒地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用一个政党的革命带动社会革命来实现伟大变革。面对“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6]这一时代课题,党通过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塑造出来的马克思主义廉洁政党是最好的答案。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身上肩负着人民的期望,党的所有工作都以满足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准则。所以,建设廉洁政党符合中国人民利益和新时代政党的发展需求。

二、中国共产党百年廉洁文化建设的基本历程

旗帜鲜明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并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指导下的百年奋斗征程中一以贯之地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取得了世所罕见的伟大成就。不但在关键的历史节点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了坚实可靠的基础,而且也成功地向世界各国人民提供了保持清正廉洁、向上发展的中国方案,展示出了中国人民的超凡智慧。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奠基与初步探索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更多地表现在奠定党的基调以及在思想教育、组织构建、党内法规条例等方面的初步探索。

在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刚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在廉洁文化建设上,主要是在奠定基调。第一,明确党的纪律。中共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明确表示当下建设的是一个拥有严密组织纪律和坚定信仰的党。中共二大正式制定了党章,将“纪律”单独列了一章,并规定党员“言论行动有违背本党宣言、章程及大会各执行委员会之议决案”[7]等六种情形之一者,必须开除党籍。中共三大和中共四大都对党章进行了修订,但“纪律”一章依旧沿袭中共二大的规定。第二,发动群众加强监督。“监督”二字在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中就有所体现。中共二大制定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中明确提及“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8]的要求,发动群众对党进行监督的工作方法也一直延续至今。第三,进行组织构建。中共五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中专列了“监察委员会”一章,且在会议上选举组建了中央监察委员会这一党的历史上的第一个纪检机构。第四,出台反腐文件。1926年8月4日,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出台了《中央扩大会议通告——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这是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反腐文件。这些方面的丰富实践为中国共产党的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

在土地革命时期,针对部分党员出现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以及贪腐行为,中国共产党的廉洁文化建设体现在对该群体的柔性思想政治教育与出台刚性的反腐文件两个方面。第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1929年12月,党在古田会议上对部分党员的非无产阶级思想进行了无产阶级教育,使得全党和全军的错误思想得到了肃清。1930年9月,党在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指出,“政府机关中不应容留消极怠工腐化分子……要彻底肃清旧政权基础上的官僚制度”[9]。1935年1月,遵义会议的召开纠正了部分领导的军事错误,成功实现了遵义转折。第二,出台惩治腐败的相关文件。中央苏区的中央工农检查人民委员部先后发布了《关于检查苏维埃政府机关和地方武装中的阶级异己分子及贪污腐化动摇消极分子问题》的训令以及《怎样检举贪污浪费》的文件。除此之外,毛泽东和项英签发了《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26号训令来作为针对具体案件的惩治条例。这些“训令”和“文件”的发出,使得一些案件得到了披露,腐败分子得到了惩处。

在全民族抗战时期,为了团结一致取得抗战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的廉洁文化建设表现在对全党同志的规范要求。第一,制定廉政纲领。1937年8月,洛川会议上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其中明确提及要建立“廉洁政府”。中共陕甘宁边区中央局提出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也指出要建设“廉洁政府”。第二,制定预防和惩治腐败的文件。1938年8月,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惩治贪污暂行条例(草案)》,使得反腐败法案进一步完善。第三,相关制度保障的不断发展。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各级党部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陕甘宁边区政公人员公约》等具体法规条例,中共七大把党的纪律列入“总纲”,把“奖励与处分”单列一章和列了“党的监察机关”一章等,纪律检查制度方面在这一时期实现了长足的发展。第四,开展整风运动。1941年5月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进行廉洁文化建设的一次重要实践。这场对全党同志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思想解放运动,使得党内同志的各方面素质都得到了改善,增强了党的战斗力。

在解放战争时期,为夺取全国政权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的廉洁文化建设继续在党的干部队伍上下功夫。第一,开展整党运动。为了解决当时基层党员特别是农村党员的“不纯”问题。各解放区在农村党组织普遍开展了“三查”“三整”的整党运动。此次整党运动有效地改善了全党在思想和组织层面上的问题,保障了队伍的纯洁。第二,提出“两个务必”思想。1949年3月5日至13日召开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在会议上针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对全党发出了严肃的警告,并作出了要求党员坚持“两个务必”的作风思想,提出了防止资本主义腐朽思想侵蚀的6条规定,对全党进行了深刻的反腐倡廉教育。第三,出台惩治贪腐的法规。面对解放区出现的贪腐现象,各解放区先后公布了惩治贪污腐败的条例。如《东北解放区惩治贪污暂行条例》《晋冀鲁豫边区惩治贪污条例》和《苏北区奖励节约、惩治贪污暂行条例》等。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开拓与曲折演进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建设的实践集中表现在发动群众方面。

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身份转变,这一身份的成功转变也让部分党员和领导干部产生了不求上进、贪图享乐的腐化思想。面对腐化思想无孔不入的侵蚀,中国共产党主要采取群众运动的方式进行廉洁文化建设。第一,作出整党、整风决定。1950年5月1日,党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党和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1951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做出了3年整党决定。第二,开展“三反”“五反”运动。1951年12月1日与8日,党中央先后颁布了《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和《关于反贪污斗争必须大张旗鼓地去进行的指示》。1952年1月26日,党中央又发布了《关于在城市中限期展开大规模的坚决彻底的“五反”斗争的指示》。一系列发动群众开展的斗争运动,严厉地打击了贪腐分子和官僚分子的嚣张气焰,净化了党内的政治空气,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尚。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的廉洁文化建设是围绕密切党与群众之间的联系所展开的。第一,开展整风和“四清”“五反”的群众运动。1957年4月,党中央发出了《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1963年到1966年的三年时间内,党中央分别在农村和城市开展了“四清”“五反”运动,用一种相对激进的方式消除了一部分党内立场不坚定分子。第二,打击特权思想。1958年2月,党中央作出了《关于下放干部进行劳动锻炼的指示》。该“指示”让部分下放干部转变了对农村地区的错误认知,进一步密切了党与群众之间的联系。此外,党中央还出台了《党政干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工作方法六十条》等条例,就纪律、工作等相关问题作出了规定。虽然该时期的系列运动在开展初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被一些错误分子趁机扰乱,导致党内思想交杂混乱,党风政风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廉洁文化建设的步伐受到了阻碍。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规范与积极发展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廉洁文化建设体现在对领导干部的规范、组织机关的构建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恢复和发展等方面。

在改革开放初期,党中央清晰地认识到在改革开放这个特殊历史时期中,腐败易发。因此,中国共产党继续在廉洁文化建设上积极发展。第一,抓关键少数,打击特权思想。1979年11月,党中央发布了《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中共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1985年11月,党中央出台了《关于解决当前机关作风中几个严重问题的通知》等。一系列条例、规定促进了党员的发展,优化了党的风气,加强了廉政建设。第二,积极恢复和发展纪检机构的建设。1979年3月,在中纪委与中组部通力配合下发布了《关于迅速建立健全各级纪律检查机构的意见》。中共十二大确立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律检查组或检查员的工作方式以及公布《关于健全党的纪律检查系统加强纪检队伍建设的暂行规定》等,这使得党的廉洁文化建设与反腐败斗争得到了更好的组织保障。第三,进一步补充党内法律法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关于党和国家机关必须保持廉洁的通知》和《党员领导干部犯严重官僚主义失职错误党纪处分的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法规决议和规章制度先后发布,从制度层面挤压了腐败的滋生空间。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面对几股引起群众不满的社会风气,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指出:“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允许毒害人民、污染社会和反社会主义的东西泛滥。”[10]并在中共十五大上作出了“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11]的重大判断。从此,中国共产党就加强自身廉洁文化建设持续发力。第一,加强党性教育。1994年10月,中纪委和监察部联合发布了《党风廉政教育工作纲要》,推动了党风廉政教育的不断规范。1996年10月,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上决定对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三讲”教育,加强了党员干部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等各方面的党性修养。第二,继续发展党内法规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与《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在1997年的2月以及3月先后印发出台,使得党的廉洁文化建设在制度层面再一次得到了加强。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中国共产党依然将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并将其当作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紧抓实,确定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16字战略方针,把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作为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一项战略举措。第一,加强顶层设计。2004年1月,胡锦涛在中纪委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反腐倡廉教育还要面向全党全社会”的命题。2005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该《纲要》使得“廉政文化”这一概念在党的文献中第一次提及,也是第一次在中央文件中提出廉政文化的建设要求。同年召开的中纪委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廉政文化建设”的概念也首次提出。第二,创新体制机制。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12]。“廉政文化建设”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在了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这也标志着“廉政文化建设”成功上升到了机制、制度和体系的高度。2009年12月,中央纪委、中央宣传部、监察部等六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推动了全国范围内的廉政文化建设。第三,开展国际合作。在该时期,中国不仅加入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而且在国内也成立了国家预防腐败局。这使得廉洁文化建设在创新中发展,保证了国家建设稳步向前推进。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完善与守正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廉洁文化建设在发动领导干部带头示范效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完善党内法规以及创新工作形式方面得以鲜明体现。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各方面建设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党仍面临“四大危险”“四大考验”的严重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13]对此,党依旧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14]来进行新时代的廉洁文化建设。第一,发挥领导干部带头示范效应。2012年12月4日,中央“八项规定”出台,这是领导带头改进作风问题的大事件,对于解决好“四风问题”,密切党群联系具有重要作用。第二,开展主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专题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这些党内集中教育作为廉洁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展开,让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了政治立场、夯实了理想信念、牢守了道德底线。第三,完善党内法规建设。从整体布局来看,2013年5月,党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根据这一党内“立法法”,党中央于2013年11月印发了《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这是党的历史上首个关于党内法规的总体规划。此后,党中央又制定了2018年和2023年两个党内法规制定工作的五年规划,系统地部署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及目标要求,标志着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进一步完善。从个人规范来看,2015年10月,党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修订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前一“准则”是对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一个继承和发展,后一“条例”则是经过了多次修改。除此之外,为了及时扫清党内法规建设的阻碍,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共中央对过时的党内法规分别在2012-2014年、2018-2019年,分两轮进行了集中清理。这充分体现出了党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作风。第四,创新监督形式。2016年10月,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上颁布了新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新条例与原条例相比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实现了监督和问责的有效结合,使得党内监督更加具有威慑力。此外,党中央针对2009年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分别在2015年8月和2017年7月进行了两次修订。两次的修订明确了党深化政治巡视的定位,对于巡视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巡视的内容和范围也更加严格。

三、中国共产党百年廉洁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一百余年来,风雨兼程、筚路蓝缕,一以贯之地推进廉洁文化建设,不断与腐败作斗争。在整个的实践过程当中,中国共产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观念、方式方法、相关机制,为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继续前进提供了宝贵经验和重要参考。

(一)坚持党对廉洁文化建设的全面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15]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执政党。因此,在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过程中都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时期会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也正是因为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我们才能在革命、建设、改革中不断推动廉洁文化建设与反腐败斗争。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一重大原则面前,我们要自觉在思想、政治和行动上保持与党中央的高度统一,对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要积极贯彻落实,维护好党中央权威和党的核心地位。新时代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必须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党组织、纪委以及相关组织严密配合,担当起自身的主体责任,不断坚定政治立场,共同形成一种向上合力,让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让这个鲜明强大的力量体现在廉洁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最终形成一个全党齐心协力共创廉洁的新局面。

(二)坚持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将理想信念形象地比喻成精神上的“钙”,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理想信念的缺失是一个党员干部腐坏的开始,党各个时期出现的部分党员干部变质,归根结底就是他们丢失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忘却了自身的初心使命,忽视了党和人民的关心信任。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各个时期都有鲜明的体现。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延安整风运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三反”“五反”整风整党运动,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新时代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依旧要从源头做起,经常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防线,增强其抵御各种风险和诱惑的能力,使其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于引导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用党中央的规定严格要求,用具体法律法规不断审视,还应用人民群众的认可程度,用与榜样和楷模进行对比来评估,以此来达到自我不断反省、全面进步的教育目的。

(三)坚持发动群众密切党群血肉联系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伊始就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腐败作为一种社会毒瘤,一直被人民群众所唾弃。人民不答应、不高兴,党就要在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支持的前提下推进反腐败斗争,以此来赢得民心,获取信任。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廉洁文化的建设中,不论是中共二大上指出的“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8],还是在延安时期形成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等,都深刻地体现出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坚定政治立场。但“脱离群众”的危险在新时代仍是党需要直面的问题,党应该清晰地认识到人心向背关系生死存亡。因此,要用持续推进廉洁文化建设,来不断厚植党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要用加大力度的反腐败斗争,来赢得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用发动群众进行监督的优良历史经验,来让贪腐分子无处可逃。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正风肃纪就在身边,中国共产党依旧是人民值得信赖的政党。

(四)坚持发挥领导干部带头示范效应

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一直以来是党的光荣传统,不论是革命时期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被全党效仿,还是新时期要求领导干部带头进行“三严三实”等主题教育取得丰硕成果,都体现出发挥领导干部带头的重要性。但一个领导干部变质,其破坏力也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坚持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效应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领导干部要带头艰苦奋斗,严守政治底线,做好人民的公仆,发挥榜样作用。另一方面,对于腐败的领导干部也要首先进行打击,及时减少对党健康肌肤的损害,降低其破坏力,让一些已经发生腐化和可能发生腐化的党员干部看到党严厉打击腐败的决心,对他们起到警示作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干部是党的政治形象的代言人,应该对自身有更高的要求,要将人民满不满意当作标准,将清正廉洁当作底线,将敢于担当当作立命之本,坚持从我做起、向榜样看齐,带头落实廉洁文化建设,当好廉洁从政的表率。

(五)坚持完善法规体系健全制度保障

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光靠内心自觉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法律法规的刚性强制与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16]党历来重视制度反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根据实践中显现的不良现象出台对应的法规文件来进行改善;新中国成立后,反腐倡廉的法治建设依旧进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各项事业得到了拨乱反正,党纪法规也在迅速恢复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基于已经出台发布的法规条例,进一步对法治体系进行了完善。因此,当前的廉洁文化建设需要我们立足当下,放眼未来,继续坚持完善法规体系。对于不断出现的新的现实问题,健全制度保障,推动廉洁文化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对于已经发现的腐败分子和已经发生的违法行为,一定要以法律为准绳,依法办事。同时,也要加强道德的感召力,让道德和法律双向发力,使得党员干部的纪律底线能够守得住。

(六)坚持永远吹冲锋号的恒心与韧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道:“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17]“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党的百年历程来看,腐败问题呈现出长期性、复杂性、严重性等特点。管党治党的“宽松软”局面是长期形成的,所以将“宽松软”改造成“严紧硬”也不可能在短期完成,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虽说在当下,党的反腐败斗争已经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从表象来看,各种不良风气实现了全面好转,但仍需清晰地认识到当前并未触及其根本,防止反弹的任务依旧艰巨。部分地方政治生态仍然不容乐观,各种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层出不穷。因此,当前的反腐败斗争需要我们沉下心,时刻保持清醒,时刻充满自信,坚持前进道路上的恒心与韧劲,将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处,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中,永远吹冲锋号。

四、结语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能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中绵延至今,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从未断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和滋养,信仰信念就难以深沉而执着。”[18]意识对人的行为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努力践行初心使命,实现伟大抱负的深层次原因就是有不断创新与紧扣时代发展的先进文化的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来源于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19]。廉洁文化是任何国家、民族以及社会所认可的先进文化。所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中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不仅是新时代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更是世界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人唯有不断激荡自身内部的“廉因子”来提高新时代廉洁文化内容的厚度,才能营造党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与人人倡廉的社会氛围。让廉洁型政党和廉洁社会的同向发力,凝聚好14亿中国人民的磅礴力量,开辟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创造好人类文明新形态,用饱满的斗志与昂扬的姿态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建设文化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