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紫工程”:教师分层分步培养的策略与路径

2023-05-30 10:48梁宏扬
教育家 2023年15期
关键词:青蓝紫培养对象名师

梁宏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中提到,要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努力造就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师队伍,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为促进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学校的内涵发展实力、实现高质量教育,广东两阳中学提出了“青蓝紫工程”教师分层分步培养策略,在专业教师培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青蓝紫工程”教师分层分步培养策略

学校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调研分析后发现,本校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年龄结构老化、有经验且高职称教师比例低、学科名师和带头人不足等问题,这成为制约学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培养缺乏有效策略,普遍存在“一刀切”的现象,忽视了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层次的教师个体性和层级性需求。针对以上情况,为切实提升师资实力,学校提出了“青蓝紫工程”教师分层分步培养策略。

“青蓝紫工程”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教师年龄结构、专业成长需求和教育教学水平等综合要素,对教师进行分层定位,对同一层级的教师进行目标集中式的整体培养,以促进教师自主发展,构建推动学校教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教师梯队,力求形成广大教师尽展其才、优师名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学校结合三年发展规划和目标,将教师培养分为“青苗工程”“青蓝工程”和“蓝紫工程”三个层次,确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具体要求和评价指标,培养周期为三年,使年轻教师快速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潜力股”,使中青年教师发展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学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打造一支具备新时代教育教学理念、较高专业素养能力且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同时,要求各层级的培养对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明确自己在师德师风、课堂教学、教育科研、班级管理等专业素养和能力方面须提高的目标和阶段性计划,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带动和促进全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青蓝紫工程”的实施路径

“青蓝紫工程”教师分层分步培养策略从培养途径、培养内容、培养平台、保障机制等方面,明确了“一结、二研、四平台、三机制”的培养路径和具体措施。

“一结”:师徒结对

学校在教师分层培养上实行“师徒结对”的导师指导机制:为“青苗工程”培养对象安排“双导师”(教学导师和德育导师)人选,导师一般为“青蓝工程”或“蓝紫工程”的培养对象;确定师徒结对人选后会举行拜师仪式,颁发导师聘书、建立师徒关系、明确培养任务、制定目标和具体要求,正式开展结对活动。学校要求导师率先垂范、言传身教,勤教、勤听、勤导、勤评,在指导和督促过程中向更高的专业层次发展;要求学徒虚心好学、主动积极,勤学、勤问、勤听、勤练,不断夯实和提升自己的专业基本功。

“二研”:研究教学、研究学生

“青蓝紫工程”的两个落脚点是研究教学和研究学生。学校提倡教师在参与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技能教学与比赛、教育教学科研,学生素养提升和学生管理工作中积累经验,实现专业化发展。

“四平台”:课堂教学、课题研究、名师工作室、校外资源

以课堂教学为平台,扎实专业成长根基。学校以课堂教学为抓手,通过开展公开课、教师技能比赛、听课学习等活动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以课题研究为平台,促进教研能力提升。学校要求“青苗工程”培养对象参与校级以上课题研究,每年至少撰写一篇教学论文和德育论文;要求“青蓝工程”培养对象三年内要主持一项校级课题并参与市级以上课题研究,每年至少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一篇论文,或者至少有一篇论文在市级以上的论文比赛中获奖;要求“蓝紫工程”培养对象三年内要主持一项市级以上课题研究,每年至少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一篇论文,或者至少一篇论文在市级以上的论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借力名师工作室,强化专业高质发展。名师工作室是名师以“师带徒”方式对工作室挂牌学校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进行定点培养培训的平台。学校支持“蓝紫工程”中的名优教师申报主持名师工作站,并鼓励“青苗工程”和“青蓝工程”的培养对象积极参与。工作室以名优教师姓名命名,旨在发挥名师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指导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参与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提高专业素养和能力。

以校外资源为平台,拓宽专业发展视野。学校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充分利用省市乃至全国的教育名家和名校资源,搭建多元学习平台。一是“走出去”。为各层次培养对象提供各种培训、课堂教学研讨或课堂实地观摩等外出学习的机会,使其更新理念,开阔视野,提升技能。二是“请进来”。不定期邀请教育教学专家、名校教师到校举办讲座或现场指导,与各层次培养对象开展同课异构教学交流活动,同时建立名师进校常态化机制和教学指导顾问机制,实现专家名师对本校教师发展的可持续理论引領和实践指导。

“三机制”:制定激励机制、考核机制、保障机制

制定激励机制。学校采取多元的激励措施,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使教师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对于成绩突出的项目培养对象,学校会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和教研表彰奖励中优先进行表彰或推荐表彰,同时在各级各类培训、学习、考察、交流活动中优先予以安排。

制定考核机制。为推动教师分层分步培养策略的顺利实施,学校成立“青蓝紫工程”教师培养专项考核小组,采取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伴互评、学校考核等多元评价考核方式,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激发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制定保障机制。首先,建立健全制度保障。制定健全实施细则、督导措施、评价考核措施等相关制度,全部项目在相关制度的规范下顺利有序推进。其次,建立组织保障措施。组建“青蓝紫工程”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小组组长,由分管教学教研的副校长担任执行组长,由教务处、教研处协同负责项目具体工作的实施。最后,建立人财物保障措施,由学校其他各部门、年级组、学科组等,提供项目所需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确保“青蓝紫工程”的有序推进和可持续发展。

“青蓝紫工程”分层分步培养策略实施以来,学校教师形成了自主发展的浓厚氛围,教师队伍迅速成长,教育教学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教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的比例大幅增加,在课堂教学比赛、课题研究、论文发表等领域取得显著成绩。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也带动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实力的提升。2022年,学校高考成绩再创新高,学生在学科竞赛、技能比赛、综合素质竞赛等各项活动中取得喜人成绩;学校成功举办了教学公开周和跨市多校教师同课异构教学交流等活动,获得了评课专家和同行的高度肯定。

【本文系2022年广东省中小学校本研修学校专项课题成果,课题编号:2022XBYX051】

责任编辑:朱怡颖

猜你喜欢
青蓝紫培养对象名师
上海市护理学会2020年优秀青年人才育苗计划培养对象验收评估已完成
成己为人,成人达己
调色盘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七色转盘呼呼转
江苏启动档案人才“151工程”
本刊编委吕建新、周翔天入选浙江省第二批卫生领军人才培养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