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桓英:心怀大爱的麻风病防治专家

2023-05-30 10:48本刊综合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 2023年5期
关键词:麻风病人麻风病麻风

本刊综合

她在29岁时被推荐为世界卫生组织首批官员,却在任期结束后拒绝续约邀请,毅然回国,为我国麻风病防治事业奉献一生。她就是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以及“时代楷模”等荣誉的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李桓英。

无私奉献,把最好的年华献给祖国

1945年,李桓英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次年前往美国攻读细菌学和公共卫生学硕士学位。1950年,品学兼优的李桓英被导师举荐,成为世界卫生组织首批官员。随后,她往返于亚洲、欧洲、美洲等地,在世界各地推行热带病防治计划。

七年任期结束,世界卫生组织向李桓英发出待遇优厚的续约邀请,久居美国的家人也劝说她续约。可李桓英由自己走访过的亚非国家联想到祖国也面临着疾病肆虐的困境,毅然决定“回到祖国去,把自己毕生精力投入到养育自己的土地上”。

上个世纪60年代初,我国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李桓英的父母放心不下孤身一人在国内生活的女儿,专程来到香港,再次动员她去美国团聚。李桓英向父母表达了自己报效祖国的决心,坚持要留在国内为人民服务。在机场送行时,母亲沉默不语,父亲眼含泪水。李桓英没想到,这一别竟成了她与父母的诀别。

心怀大爱,把麻风病人视为家人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人的皮肤和周围神经,致使病患脸部毁容,手脚畸形。新中国成立时,中国有数十万同胞遭受麻风病的折磨。由于长期以来没有治疗麻风病的有效药物,人们对麻风病唯恐避之不及。

李桓英在江苏省的一个“麻风村”目睹了麻风病人的悲惨遭遇,深感震撼,立志要攻克麻风病。1978年,李桓英被调到北京友谊医院热带医学研究所工作,从此正式踏上麻风病防治的科研道路。通过努力,李桓英争取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免费的药品支持和试验项目,带着工作小组来到云南西双版纳的“麻风村”开展试点治疗。

李桓英视麻风病人如亲人,她面对面地接触麻风病人,主动与他们握手、拥抱,给予他们温柔的安抚。治疗期间,有些病人服药后皮肤发红、发紫……他们吓坏了,纷纷拒绝服药,甚至把药扔进水里。李桓英知道这是药物治疗的正常反应,便挨家挨户做工作。她拍着胸脯向所有病人保证:“只要坚持吃药,这些症状都会消失的。我每年都来,治不好我就再找新药!”

几年后,“麻风村”所有的麻风病人被治愈,他们都说:“麻风病把我们从人变成了鬼,是李妈妈把我们从鬼变回了人,她给了我们麻风病人第二次生命。”

艰苦奋斗,把麻风病防治作为终生事业

为了我国的麻风病防治事业,李桓英长期奔波在云、贵、川三省的边远贫困地区。由于途中山高路险、道路崎岖,李桓英曾4次遇险。最严重的一次翻车事故中,李桓英的锁骨和3根肋骨骨折,头部外伤被缝了7针,人们都劝她好好休养,但她缠着厚厚的绷带、打着石膏继续投入工作。

李桓英在中国率先开展短程联合疗法,使麻风病发病率在短短几年内大幅下降,年复发率仅为0.03%。李桓英提出的麻风病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

2016年9月,95岁高龄的李桓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同年12月,她在党旗下庄严宣誓。2022年11月25日,李桓英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李桓英把所有的温柔与坚强都留给了她挚爱的祖国人民,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麻风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

名师点拨

李桓英在麻风病防治事业中,不仅展现了一个医者的专业素养,更让人感受到其对病人和祖国的无私大爱。

写作应用主题:

1.爱国与奉献

李桓英在国外享有盛誉,却心系祖国。她不恋国外的丰厚待遇,不顾家人的劝阻叮咛,毅然回国,舍小家为大家,为我国乃至世界的麻风病防治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2.敬业与情怀

在麻风病防治工作中,李桓英多次实地走访,以实际行动打破对麻风病人的偏见,从身体上用药物为麻风病人治疗疾病,更从精神上用温暖抚慰他们的心灵。她让冰冷的药物有了温度,让丧失希望的麻风病人重获新生。

3.奋斗与坚守

走访之路多艰险,李桓英带着满腔热忱跋山涉水,多次遇險仍奋勇向前;科研之路阻且长,她不忘初心,夜以继日,始终坚守岗位。她用自己的光和热燃烧了自己的一生,温暖了麻风病人的身心,照亮了祖国麻风病的防治之路。

——长沙市望城区大湖中学  黄乐

(栏目编辑  蓝泳茵 )

猜你喜欢
麻风病人麻风病麻风
关注麻风,消除歧视, 共同走向文明进步
国际麻风节
已成一种习惯
花溪区2016年麻风病治愈者生存与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麻风病医生肖卿福:忘己爱苍生
麻风病低流行状态下的流行特征与防治对策
麻风病人的守护神
贵阳市边远农村村民麻风健康知识调查与干预
甘肃省麻风受累者麻风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
麻风树理想的生物质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