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步结构的学术论文语篇构式研究*

2023-06-05 10:28杨延宁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2期
关键词:语步学术论文构式

杨延宁 邹 航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提 要:通过引入学术论文特有的语步特征,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语步结构的学术论文语篇构式分析框架。新框架尝试从语义特征、语用因素、句法构式和具体词汇等维度对学术论文语篇的宏观形式进行系统描述,同时融合不同语步结构及其功能差异对语篇构式产生的影响,较好地揭示了不同语篇结构中重要的言语特征,在呈现语篇结构特征的同时,突出其意义特征。基于该分析框架,结合Swales CARS模型中的相关语步结构,并以评价理论中的介入资源为切入点,对40篇计算机科学期刊论文引言部分进行分析,提取了对应的引言语篇构式,其中包括引言语篇不同语步结构中高频使用、固化程度显著的介入资源句法构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语步结构的学术论文语篇构式分析框架能够对引言语篇固有模式进行高度抽象,有助于对引言语篇的结构机制、各语步阶段特征及评价性语言使用规律进行较为系统和形式化的研究和阐释。

1. 引言

构式语法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语法理论,它的产生和发展对认知语言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构式语法强调构式是形式与意义(功能)的结合体,构式具体的表现形式称为形式极,与形式极对应(或暗含于形式极)的意义称为语义极。构式的形式极和语义极相互匹配,两者密不可分,这种形义配对使得在具体词语缺席的情况下,语句也有其自身独立的形式、语义和语用功能(Goldberg 1995; Goldberg 2006; Kay &Fillmore 1999)。构式语法理论引导人们关注构式的整体性,强调句法、语义、用法三者紧密结合(陆俭明、吴海波,2018),其目的在于建立一个能够统一描述和解释特定语言现象的分析框架,抽象和概括不同层面语言现象和功能的潜在规律。

图1. Ostman(2005: 136)语篇构式分析框架

构式广泛存在于词汇和句法层面(主要形式包含语素、词、熟语、固定/半固定的习语、抽象的短语格式等),因此,构式语法研究一般围绕短语和句式展开,较少涉及语篇层面。语篇是由若干句式适当排序后组成的语言整体,它是语言交际中的实际单位(Halliday &Hasan 1976)。语篇中的句式在形式上相互衔接,语义上互相连贯,研究和分析语篇层面的构式有助于获取内在的语言结构和特征。该类研究有助于预测与语篇类型相关的模块化表达形式,揭示语篇整体及宏观层面的句法和功能特征,增进对语篇运作、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等。Ostman (2005) 最早开展了语篇层面的构式语法研究,打破了构式语法研究对象仅为句子以内构式范畴的局限。基于语义框架理论,Ostman首次提出了一个可对语篇共性进行高度抽象和概括的构式框架(见图1)。该框架与构式的形式极所对应,高度抽象和概括的意义与构式的语义极对应。框架主要构成部分包括: 语篇模式(dp)、情景框架(frame)、具体语用因素(prag)、句法-语义信息(synsem)。其中,语篇模式对应于当前语篇的体裁(如: 学术论文、新闻报道等);情景框架对应于语篇的语类(如: 时政讨论、课堂授课等);语用因素对应于语篇的使用场景(如: 课堂对话、家庭成员间谈话等);句法-语义信息对应于语篇中的论元结构构式。语篇框架的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和牵制,可以清晰和简明地表征语篇的结构特征和意义特征。

Ostman(2005)提出的语篇构式分析框架是将构式语法扩展到语篇层面的首次有益尝试,为语篇分析提供了一种兼具形式化和认知基础的新方法,但该框架本身存在一些缺陷,如缺少对语篇构式形式极和意义极的深层次挖掘,未明晰地表征两极之间的内在关联等。随后国内外学者对Ostman(2005)语篇构式分析框架作了进一步完善,以期弥补上述不足。Antonopoulou和Nikiforidou(2011)将语篇构式分析框架中的语篇模式和情景框架合并修改为语义特征(sem),并引入了具体词汇(lxm),其中语义特征包含了若干语义元素(Frame elements, FE),语义元素作为框架的参与者和支撑者起到呈现情景概念的作用。该框架在体现句式、词汇层面特点和主题特征的同时,能够对语义更精确地表征,可操作性更强。Matsumoto(2015)对语篇构式分析框架做了进一步扩展,提出框架中的语篇模式应融合交际因素,具体包括作者/读者或说话人/听话人之间的关系、社会文化因素、交际目的等。将语篇模式和交际功能融合后的分析框架适用范围更广,能够解释社会因素对构式产生的影响。Nir(2015)以两种不同体裁的希伯来语语篇(个人经历记叙文和抽象话题说明文)为研究对象,对语篇构式中形式极和意义极的层级构成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发现下一层构式的意义极可表征上一层构式的形式极,并呈现出层层递进的关联。与词汇层形式极对应的意义极可表征句式层的形式极,同时与句式层形式极对应的意义极又可进一步表征语篇层的形式极。由此可见,综合语篇各层级的构式对分析潜在的语言结构和特征极为重要。袁野(2012, 2013)将系统功能语法和语篇构式分析框架相结合,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分析网络文体、混合语类、成语戏仿等语篇的构式框架,为语篇分析提供了形式化的新方法。

学术论文由学术主体共同参与建构,是受学术话语社团高度规约的语篇类型,具有独特的语步结构。语步(Move)是指“具体交际功能限定的一个文本切分单位,代表论文各章节规约性的表述结构与序列(Holmes 1997; Swales 1990, 2004)。语步能够有效表征论文语篇的宏观结构,并为实现整个语篇体裁的总体交际目的服务,揭示论文语篇的目的性、步骤性和规约性。目前,由CARS(Creating a Research Space)模型表征的引言部分的语步结构已被广为接受(Swales 1990, 2004; Anthony 1999; Samraj 2002),学术论文其它章节的语步结构虽未形成较公认的模型,但大量研究证明了其普遍存在性(Holmes 1997; Lim 2006; Basturkmen 2012; Stoller &Robinson 2013; Liu &Buckingham 2018)。语步又由若干可供选择的步骤(step)实现,两者之间具有起承转合的紧密关联,而不同论文语篇包含的语步和步骤各异,对应的语篇构式也会有较大差别。有鉴于此,为了更加细致地区分和分析学术论文语篇潜在的语言结构和特征,有必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Ostman(2005)语篇构式分析框架。本文将学术论文的语步结构及其功能融合到语篇构式中,拟提出一个新的基于语步结构的学术论文语篇构式分析框架。为了验证新分析框架的合理性和正确性,本文随后以40篇计算机科学学科期刊论文引言为实例,结合CARS模型中的语步结构,将评价理论中的介入系统作为切入点,提取引言语篇构式,并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语步结构的学术论文语篇构式分析框架能够对引言语篇固有模式进行高度抽象,有助于对引言语篇的结构机制、各语步阶段特征及评价性语言使用规律进行较为系统和形式化的研究和阐释,提取出来的构式分析框架能使读者更清晰地了解引言语篇相关程式化信息,获得较好的认知效果。

2. 基于语步结构的学术论文语篇构式分析框架

学术论文语篇发展依赖于语步结构及步骤规则性或循环性的层层深入,为了在语篇构式中体现出语步结构及步骤的特殊规律和作用,本节提出了一种基于语步结构的学术论文语篇构式分析框架(如图2所示)。与Ostman(2005)语篇构式分析框架(图1)相比,该框架的主要区别在于: 1) 将语篇模式(dp)和情景框架(frame)合并,修改为语义特征(sem);2) 将语类(genre)加入到语用因素(prag)中,使得语步结构及步骤配置的主要特征在语用因素中体现出来;3) 依据语步结构及步骤配置,分阶段表征出各语步对应的句法构式(syn)和具体词汇(lxm)。下面,笔者将详细阐述上述修改的原因、框架各组成部分及其之间的相互关联。

图2. 基于语步结构的学术论文引言语篇构式分析框架

2.1 分析框架简介

2.1.1 语义特征(sem)

基于语步结构的学术论文语篇构式分析框架的第一个构成部分为语义特征,包括语义子框架(frame)和语义元素(Frame elements, FE)。语义子框架起到唤起或激活与学术论文语篇内容相关背景知识的作用,而语义元素起到限定被激活背景知识范围的作用。框架中语义元素包括类型(Type)、语言载体(Message form)和专业范畴(Specificity)。其中,类型是指学术语篇体裁的具体类别(如期刊论文、书评、报告等),不同类型的学术语篇宏观结构、篇幅存在差别;语言载体是指学术论文撰写使用的语种(如英语、汉语等),不同语言载体具有不同的使用规律;专业范畴是指学术论文归属的学科领域或范围,不同专业范畴的研究范式和行文方式同样具有显著差异。学术语篇的理解需要规约性的背景知识,语义子框架和语义元素能激活与学术语篇总体特征相关的概念。

2.1.2 语用因素(prag)

基于语步结构的学术论文语篇构式分析框架的第二个构成部分为语用因素(prag),包括语篇子框架(d-frame)、语篇元素(d-FE)和语类(genre)。语篇子框架是对语义子框架的有效细化,其作用是缩小语篇的限定范围。例如,引言语篇子框架(d-frame [introduction])使得语义子框架(frame: RESEARCH ARTICLE)的讨论范围限定在引言部分。语篇子框架由两大语篇元素构成,即目的(Purpose)和修辞手段(Rhetorical means)。“目的”语篇元素可填充的内容包括: 介绍/讨论/实验论证等,其作用是反映语篇具体的功能或意图;修辞手段语篇元素可填充的内容包括说明/解释/辩论等,其作用是显示语篇具体的谋篇布局或组织形式。例如,引言语篇子框架(d-frame [introduction])中“目的”语篇元素的内容为介绍研究、奠定研究基础(d-FE # 1[Purpose: introducing the research &grounding the research]),而对应的“修辞手段”语篇元素的内容为解释(d-FE # 2 [Rhetorical means: explain]),它们体现了引言语篇区别于论文其他部分独特的语篇特征。语类是“一个通过语域来实现的有步骤的、有一定目标的社会过程”(Martin 1992: 505),其主要表现形式为阶段性(staging)。学术语篇中语类的“阶段性”由语篇的具体结构决定(Brown &Yule 1983)。在语篇子框架和语篇元素的共同限定约束下,各章节语篇呈现出独特的言语结构,笔者拟运用语步结构表征学术语篇的“阶段性”,且不同的语步结构对应各自的交际功能(communicative functions)。步骤性和规约性极强的语步结构是学术语篇的独有特征。根据CARS引言分析模型(详见2.1小节),引言语篇的“阶段性”可由其所含语步结构表征, 1) 语步一(Move1): 确立研究范围;2) 语步二(Move2): 指明研究领域空白;3) 语步三(Move3): 填补研究领域空白。每个语步又由不同步骤实现,具有各异的交际功能。包含语步结构特征的语类能够更加形式化地表征语篇子框架具有的不同阶段和步骤,揭示语篇子框架涉及的语篇结构知识中事件的规约化序列。

2.1.3 句法构式(syn)和具体词汇(lxm)

最后,基于语步结构的学术论文语篇构式分析框架包含分语步阶段统计出的句法构式和具体词汇,该部分对应于语篇构式的形式极,其中句法构式对应于图式构式(schematic constructions),具体词汇对应于实体构式(substantive constructions)。图式构式为半固定短语以上的构式,而实体构式作为图式构式的具体例示,可为语素、词、复合词及全固定的短语或句子(严辰松 2008)。提取出的句法构式和具体词汇资源能唤起或激活特定的框架、语篇特征、语篇体裁等,与语义特征、语篇子框架及语篇元素相呼应。此外,语篇不同语步阶段对应的交际功能存在较大差异,分别提取各语步使用的句法构式和具体例示,可充分体现不同语步的语用因素和句法构式之间的形义配对关系,体现语篇构式是形式和语义规约性配对的本质。

2.2 分析框架组成部分关联阐释

基于语步结构的学术论文语篇构式分析框架中各组成部分相互关联,对论文语篇模式的高度概括和抽象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体现语篇构式形式与意义、功能的配对关系。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联如图3所示:

图3. 框架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联

1) 语义特征中的语义子框架和语义元素限定了语用因素中语篇子框架的类型,规定其所涉对象需归属于学术语篇体裁范畴。

2) 语义子框架包含与学术论文语篇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压制了各语步阶段句法构式的选择,即句法构式的选择应遵循一般性学术语篇行文规范。

3) 语篇子框架是语义特征中语义子框架的进一步细化,缩小语义子框架所涉对象的限定范围。

4) 语篇子框架和语篇元素共同压制了语类的实现阶段——学术论文语篇语步结构及构成步骤,即学术论文语篇的语步、步骤发生须符合特定学术规约和真实研究事件发生序列。

5) 语类能够对抽象的语篇子框架进行具体化描述,并以更加形式化的方式表征语篇得以实现的不同语步和步骤,变抽象为具体。

6) 语类使得语用因素和句法构式、具体词汇联系在一起,体现形式和意义的配对。同时,句法构式本身具有的语义、语用功能与不同语步阶段对应的交际功能相契合。

7) 句法构式表征和具体词汇能够激活特定的背景框架、语篇体裁等,与框架中的语义特征相呼应。

3. 引言语篇构式分析框架下的计算机科学学科期刊论文引言实例分析

本节以40篇计算机科学学科期刊论文引言为实例,依据上一节提出的基于语步结构的学术论文语篇构式分析框架,融合CARS(Creating a Research Space)模型中的语步结构,将评价理论中的介入系统作为切入点,详细分析所提取的引言语篇构式。

3.1 CARS模型的简介与改进

CARS 模型能够对引言语篇的宏观结构特征进行系统描述,被证明是分析学术论文引言“篇章信息配置”的有效模型(卫乃兴 2016)。本小节将简要介绍CARS模型,然后尝试对该模型进行适当修改,以便与引言语篇构式中的语步结构相融合,从而使其较好地适用于本研究的引言语篇构式分析中。

CARS 模型最早由Swales(1990, 2004) 提出,它由三大语步(Move)组成,每个语步下均包含一个或多个步骤(Step),作者可根据交际意图合理选择使用不同的步骤配置。CARS模型有前期模型(Swales 1990)与后期修改模型(Swales 2004)之分(如表1所示)。前期模型能够准确表明作者如何利用语步及步骤在引言中一步步建立研究领域、指明研究领域空白并成功填补空白。但前期模型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学科差异会引起论文引言部分发生语步偏离现象,不同学科论文引言中会有新步骤出现等(Nwogu 1997; Anthony 1999; Samraj 2002)。因此,为了弥补上述缺陷,Swales(2004)提出后期修改模型。较之于前期模型,后期修改模型呈现出以下差异: 1) 后期修改模型语步一中仅有步骤“从一般到具体概括中心议题”(Topic generalization of increasing specificity),前期模型语步一中的步骤1和步骤2被删减;2) 后期修改模型语步二中的步骤被精简为: 1A“指出前人研究不足”(Indicating a gap)、步骤1B“补充已知”(Adding to what is known)(可选性步骤)和步骤2“指出研究的积极合理性”(Presenting positive justification);3) 后期修改模型中语步三被重新命名为“介绍本研究”(Presenting the present work),并扩充包含了七大步骤(见表1),其中步骤1为必选步骤,步骤2-7为可选步骤。

表1. 学术论文引言 CARS模型(Swales 1990, 2004)

CARS 前期和后期修改模型均有各自的优缺点: 1) 前期模型语步一中的步骤能更加清晰地识别文章脉络,后期修改模型语步一中的步骤反而过于笼统;2) 后期修改模型语步二中的可选步骤“指出研究的积极合理性”是对前期模型步骤的有益补充;3) 后期修改模型语步三中的七个扩展步骤能够提供更为详尽的分析架构,涵盖更多的可选项,操作性更强。因此,基于上述分析并结合本研究语料预分析结果,笔者遵循尽可能广泛地提供可选步骤的原则,将前期和后期修改模型有机结合,选取出两大模型中适用于本研究语料的所有步骤(如表2所示)。适用于本研究语料的CARS模型特征概括如下: 1) 采用前期模型语步一及其所含步骤;2) 采用后期修改模型语步二及其所含步骤;3) 采用后期修改模型语步三的命名及其所含七个步骤。因此,本研究采用的改进的CARS模型涵盖了引言语篇独有的语步结构特征,更具代表性和可操作性。

表2. 本文所采用的改进CARS模型

3.2 语料选取

本研究随机选取若干发表于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学科的期刊论文,选取标准和依据如下: 1) 所选论文均为实证性学术论文,均采用了IMRD(Introduction-Method-Result-Discussion)结构;2) 根据论文第一作者国籍、单位筛选出来自英、美、澳、加等国高校或科研机构母语为英语的论文作者所著论文;3) 所选论文发表时间跨度相近(刊载于2015至2021年之间),避免学术论文体裁风格因时间不同而发生的变化;4) 论文均选自影响因子位列该学科前三的期刊,以反映该领域最高水平论文的现状。最终选取符合标准的学术论文共计40篇,具体来源期刊与数量分布如表3所示。

表3. 语料选择来源期刊与数量分布列表

3.3 语料标注

根据改进的CARS模型(见表2),笔者分别统计了本研究语料中40篇引言语篇使用的语步结构和各个语步下使用的步骤情况。表4给出了前七类使用频率较高的语步模式,其中最高频出现的语步模式为M1-M2-M3,40篇语料中该模式使用频率为30%。偏离常规语步模式(语步按顺序发生)的语篇数量较少,三大语步循环复现现象较为常见。图4给出了各语步中每个步骤出现的频率,其中该频率Pm, s的定义为:

图4. 各语步中步骤的出现频率

表4. 计算机科学学科期刊论文引言语步模式统计

图5. 语步一中介入资源使用情况

图6. 语步二中介入资源使用情况

图7. 语步三中介入资源使用情况

3.4 计算机科学学科期刊论文引言语篇构式分析

依据第二节提出的基于语步结构的学术论文语篇构式分析框架,笔者提取的计算机科学学科期刊论文引言语篇构式如图8所示。为了实现对所选语料的定量及定性分析,下面将分别从语义特征、语用因素、句法构式和具体词汇等方面对引言语篇构式进行详细讨论。

3.4.1 语义特征

在计算机科学学科期刊论文引言语篇构式的语义特征中,语义子框架为学术论文(frame: JOURNAL ARTICLE)。语义元素中 “类型”语义元素的内容为期刊论文(FE # 1 [Type: Research article]);“语言载体”语义元素的内容为英语(FE # 2 [Message form: English]);“专业范畴”语义元素的内容为计算机科学(FE # 3 [Computer Science])。语义子框架和语义元素共同唤起或激活与学术论文语篇相关的规约化认知模式、背景知识、语言规则等,突显与期刊论文语篇总体特征相关的概念语义,呈现给读者一个相对稳定的抽象模式。

3.4.2 语用特征

在计算机科学学科期刊论文引言语篇构式的语用特征中,语篇子框架为引言(d-frame: [Introduction])。语篇元素中 “目的”语篇元素的内容为介绍研究、奠定研究基础(d-FE # 1[Purpose: introducing the research &grounding the research]),“修辞手段”语篇元素的内容为解释与论述(d-FE # 2 [Rhetorical means: explain &argue])。语篇子框架细化了学术论文语义子框架,限定语篇构式特定研究对象为引言,在此基础上,语用元素进一步从语篇功能、组织形式、语言表达方式及论证方式等方面对引言语篇进行抽象表示。

图8. 计算机科学期刊论文引言语篇构式表征

引言语篇语类的“阶段性”由语步结构表征。根据本文给出的改进CARS模型及3.3节数据分析结果可知,计算机科学学科期刊论文引言语篇最高频出现的语步顺序模式为M1-M2-M3(如表4所示),即首先确立研究范围,然后指明研究领域空白,最后介绍本研究。每个语步均包含高频出现的具体步骤,如语步一中高频出现的步骤为Step 1: 提出中心议题,Step 2: 概括主题与Step 3: 回顾先前研究成果。语步二中高频出现的步骤为Step 1A: 指出差距及Step 2: 指出研究的积极合理性。语步三中高频出现的步骤为Step 1: 描述性或目的性地通报当前研究,Step 4: 概述研究方法,Step 5: 报告主要发现,Step 6: 陈述研究价值和Step 7: 介绍论文结构。最后,由具体步骤构成的各语步分别对应不同的交际功能,即语步一对应的交际功能为明确研究的重要性及可行性;语步二对应的交际功能为评价研究现状;语步三对应的交际功能为概述或宣扬自身研究。计算机科学学科期刊论文引言语篇构式中,由语步结构及其交际功能实现的语类能形式化地表征引言语篇结构知识中事件发生的线性序列,展示学术期刊论文基本范型和图式框架,进而突出结构、意义功能及语篇信息之间的交互关系。

3.4.3 句法构式

在计算机科学学科期刊论文的引言语篇构式中,介入系统句法构式最显著的特征是其本身具有的语义、语用功能与三大语步阶段具有的交际功能相契合。这种形义关联匹配特性是语篇构式本质: 语篇构式是语篇类型(text type)和语类(genre) 规约性配对的有力体现和证明。依据3.3节数据分析结果,高频使用的介入资源句法构式与各语步阶段交际功能的匹配关系分析如下。

(一) 语步一及介入资源句法构式

语步一中高频使用的介入资源句法构式包括: 1) 第三人称主语加情态助动词can, may句法构式(The third-person Subject+can/may);2) 主位化评述结构句法构式(It+be+possible to construction);3) 第三人称主语加转述动词引导的投射小句句法构式(The third-person Subject+reporting verb: [believe/state/report/specify/present/identify] construction);4) 介词in状语句法构式(In X’s view)。前两者归属于引发类介入资源,其作用是表达作者主观立场,为语篇建构提供多语背景,进而引出命题的研究意义,证明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后两者属于承认类介入资源,其作用是通过转述以往研究,指出该领域研究者对相关研究课题的评价和看法,注重论文事实信息与社会交际的平衡(Hyland 1999),并使自身研究与以往研究建立关联,强调研究课题的重要意义。

1) 第三人称主语加情态助动词句法构式中,can和may属于认知型情态(epistemic modality)。从语义上看,认知型情态与第三人称主语连用可表明采取的认知态度和立场。该句法构式用于期刊论文引言中,具有表明其他学术成员对研究命题争议性、重要性及可行性所持态度和观点的语用功能,与语步一对应的“明确研究的重要性及可行性”交际功能相契合。

2) 主位化评述结构句法构式(It+be+possible construction)具有多种句法评价功能,如判断型、情感型和鉴赏型评价功能。从语义功能上看,该句法构式归属于对命题实施判断型评价功能分类中——可能性(possibility)评价的次类别。该句法构式用于期刊论文引言中,具有表明作者对研究课题可能性或可行性进行评价判断的语用功能,与语步一对应的“明确研究可行性”交际功能相一致。此外,It+be+possible construction构式也是一种情态隐喻的显性客观表达式,也称为扩展性客观投射小句(expanding objective projecting clauses)(Liardet 2018),它具有避免绝对化和主观化,提升语篇科学性的语用功能。

3) 第三人称主语加转述动词引导的投射小句句法构式中,转述动词类型包括心理动词(believe)、话语动词(state, report, specify)和研究动词(present, identify)。从语义功能上看,分别用来描述主语对被引述论断进行评价的心理过程、描述行文中必需的言语行为表达过程,描述具体研究工作过程中的行为。该句法构式用于引言中,具有展示他人研究成果,准确表达对转述信息的态度,使自己的论述和已有研究成果取得联系,进而间接证明研究课题受重视程度的语用功能;此外,它还具有引出以往研究和现在研究之间的差距,通过指出他人研究的不足,论证现有研究的重要意义,实现语步一所对应的交际功能。第三人称主语加认知动词believe为情态隐喻的显性客观表达式,也为学术语篇中最具价值、最恰当的表达方式——扩展性客观投射小句(expanding objective projecting clauses)(Liardet 2018)的例示,表明作者采取审慎的态度,使表述更具客观性。

4) 介词in状语句法构式: In X’s view语义上可表明个人看法,用于期刊论文引言中,具有阐述作者对某一研究课题重要性看法的语用功能。同时,In X’s view构式为情态隐喻的主观隐性表达式,具有使主观评价客观化的语用功能。

(二) 语步二及介入资源句法构式

语步二中高频使用的介入资源句法构式包括: 1) 否定修饰语加名词词组构式(Negative modifier+noun construction);2) 含有while, however, even though让步连词构式(While ... it is still/However, 3rd person Subject+is not construction;3) 评论附加语构式(Comment adjunct construction);4) 情态助动词can构式;5) It+would+copula BE+adj.构式。前三者归属于否认类介入资源,用于梳理研究现状,体现对前人研究的批判性审视,反衬当前研究的价值;后两者归属于引发类介入资源,用于打开与读者的对话空间,增强话语的协商性,表达对不同声音的尊重。

1) 否定修饰语加名词词组构式(Negative modifier+noun construction)在语义上表现出对所修饰名词的状态、品质等的否定。在期刊论文引言中,该构式中的名词一般是与研究内容、研究过程或研究结果相关的名词或名词词组,当与否定修饰语连用时,具有对以往研究内容、过程或结果实施否定性评价、提出质疑的语用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他声音的协商,与语步二对应的“评价研究现状”交际功能相一致。

2) 含有while, however, even though让步连词构式在语义上表示“主句的情境与由让步分句中所说情形产生的预期情境相反”(Quirk et al. 1985)。从语用功能上看,while,however等让步连词隐含不同立场和声音,在引言中起着对以往研究从正面评价转移到负面评价,并凸显负面评价的作用,与语步二对应的“评价研究现状”交际功能相一致。此外,让步连词常与否定词not搭配使用,如: 在However, 3rd person Subject+is not construction构式中,表达“反对”的让步连词however构建一个持相反意见的读者群,然后通过否定资源not直接排除这些读者的观点,话锋一转,让读者的预测落空,从而缩小对话人的话语空间,有效达到劝说的目的。

3) 评论附加语构式在语义上可表达对命题所持态度,是描写事实、发表观点的重要语言资源,能够对命题的事实、自然程度、有效性和明显程度进行评论(杨信彰 2006)。从语用功能上看,能够用于读者针对以往研究的缺陷表明个人负面评价,并努力使负面评价成为与读者共享的知识,建立与读者的一致立场,与语步二对应的“评价研究现状”交际功能相一致。

4) 情态助动词can构式中包含表示理论或逻辑上可能性的认识情态动词,能够表明说话人的主观态度或推测。用于期刊论文引言中,不仅具有对研究意义、效果进行积极推测的语用功能,同时能够降低作者对命题承担的责任度,避免将自身立场、观点强加于读者的绝对化表述,进而礼貌、委婉地实现语步二对应的交际功能。

5) It+would+copula BE+adj.构式中情态助动词would具有估判某一情况的作用,即实施推测的语义功能,与表示积极评价的形容词(helpful, useful, easier等)连用能够表达积极推测及评价。用于引言中时,不仅能对当前研究的可行性、研究意义作出积极推测评价,同时能避免绝对化陈述,为其他不同声音保留一定的空间,是作者构建语篇多声背景、联盟读者的策略性选择。

(三) 语步三及介入资源句法构式

语步三中高频使用的介入资源句法构式包括: 1) 第一人称主语加叙实类转述动词引导的小句构式(The first person Subject+factive verb+clause construction);2) 第三人称主语加叙实动词引导的小句构式(The third person Subject+factive verb+clause construction);3) It-先行主语构式(projecting anticipatory-it construction: It is important/necessary to construction);4) 含有强调词(组)indeed/in fact构式(Intensifier indeed/in fact construction)。它们均归属于宣告类介入资源,是对语篇意义的公开干预,可强调自身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研究意义等相关命题可靠性、正当性,凸显自身学术话语权,增强对当前研究持认同观点读者的信心,并引起可能持反对意见读者的关注。

1) 第一人称主语加叙实类转述动词引导的小句构式(The first person Subject+factive verb+clause construction)是宣告资源的直接表述法。构式中叙实类转述动词(如show,demonstrate)引导的小句与第一人称主语连用,具有表达主语对后述命题肯定和认可的语义功能。此外,叙实类转述动词具有自返性特性(reflexivity)(Coulmas 1986),即在语义上不仅能对语言进行转述,还能对命题进行讨论、评价、批评或质疑。用于引言中时,具有表达作者对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研究意义的肯定性评价,抵制任何实际存在或潜在的反对性意见的语用功能,与语步三对应的“概述、宣扬自身研究”的交际功能相契合。

2) 第三人称主语加叙实动词引导的小句构式(The third person Subject+factive verb+clause construction)与上述第一人称主语加叙实类转述动词引导的小句构式具有相似的语义、语用功能,但由于主语差异,即使用与研究相关的名词作主语,如study, research, results等,该构式可被视为宣告资源介入值相对较低的客观表述法,是作者针对被转述内容作出的更为客观、隐性的评价论断,具有更客观的语势和语力,体现了学术语篇的科学性,因此更具说服力。

3) It-先行主语构式(projecting anticipatory-it construction: It is important/necessary to construction)是宣告资源的无人称隐性表述法,其中前置it引导的形式主语小句被称为“评价性it”(evaluative it)(Hunston &Sinclair 2000),具有表达态度意义的语义功能。构式中it与表示“必要性”的形容词(如important, necessary)连用,可强调命题中主语动作的重要性及紧迫性。用于引言中时,该构式具有构建人际关系的语用功能(Biber et al. 1999),能够体现研究方法或研究价值的正当性,突出科学事实本身,规避主观判断,客观公允地表达评价,与语步三对应的交际功能相契合。

4) 含有强调词(组)indeed/in fact构式(Intensifier indeed/in fact construction)是最常见的情感表达方式,具有强化某个句子成份、加重语意、突出信息等语义功能,同时能够表达对命题的肯定程度。用于引言中时,具有表明作者对与自身研究相关情况肯定性强调的语用功能,即“增强态度的力量”(Martin &Rose 2003: 42, 48),进而增进读者对研究过程、研究结果及研究价值的接受程度,以较大的语势和语力感染读者,与其结盟。

3.4.4 具体词汇

在计算机科学学科期刊论文引言语篇构式的具体词汇中,上述句法构式的典型、高频发生例示被明晰表征(如图8所示),代表了该学科高质量期刊论文引言写作范例,是作者认知模式在语言层面的具体体现。具体词汇是句法构式的具体例示,其与语义特征、语用因素之间的关联与3.4.3小节中句法构式的讨论相一致,这里不再赘述。

由上述讨论和分析可见,计算机科学学科期刊论文引言语篇构式中各组成部分相互关联,能够有效地将引言语篇的生成与理解纳入一般认知模式,从而对语篇进行高度概括和抽象。通过统计、归纳评价性语言资源的使用规律,本文揭示了语篇结构与表达人际意义语言资源之间的内在紧密关联,挖掘了引言语篇构式形式与意义、功能的配对关系。

4. 结语

本文提出的学术论文语篇构式分析框架将语步结构融入到语篇构式分析中,反映了语步结构在语篇构式分析中的重要地位,展示了框架中各要素环环相扣的密切关联。新框架不仅是对Ostman(2005) 语篇构式分析框架的有益完善和补充,还基于构式语法为学术语篇评价性语言资源使用策略的解读提供了新颖视角,凸显了对语篇结构特征和意义特征的共同关注。计算机科学学科期刊论文引言实证研究结果验证了该框架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较之于其它语篇分析方法,本文提出的语篇构式分析方法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第一,框架对学术论文语篇的宏观形式进行了系统描述,可对语篇模式进行高度抽象、概括,为理解学术语篇运作提供了一种兼具形式化与认知基础的分析方法,符合认知过程中“省力性”原则。学术论文语篇构式从“学术活动特定用法事件”中抽象出来,本身包含了学术团体一致公认的语篇期望(discourse expectations),反映了作者认知活动和认知模式,能够充分体现作者的心智、认知世界与语篇之间的互动模式,以及学术话语结构和语篇之间的内在紧密关联。

第二,框架中的各组成要素具有独特的功能,如语义特征可激活与学术语篇总体特征相关的概念,语用特征可揭示语篇结构知识中事件的规约化序列,句法、词汇特征可揭示语篇特定图式结构语言资源的内在关联和互动规约。这些要素均可被视为语篇解析不可或缺的背景知识结构,即有效图式,它们能够为理解、建构语篇意义指明方向。此外,框架蕴含的这些构成要素与语言使用者具有的构式知识相关信息密切相关,同处于一个整体框架下讨论,能充分体现其相互压制或呼应关系,反映学术语篇宏观层面内各微观要素之间的动态关联,从而为语言各个层面提供统一的解释,提升对语篇的整体理解力,符合构式语法理论强调的句法、语义、用法三者紧密结合的构式整体观。

第三,框架关注结构特征的同时,突出了对语篇意义的讨论。在体现语步结构及其功能差异对学术论文语篇构式产生的影响的同时,框架还能细致区分和分析不同语步结构下表达评价意义的语言特征。通过对各语步阶段介入资源句法构式的表征规律进行系统描述和概括,揭示了学术论文语篇特定图式结构与不同学科学术社团语言使用策略的内在关联和互动规约,体现学术论文语篇评价意义潜势和构建机制,是解读学术语篇人际意义的新途径。

第四,框架不仅蕴含了学术期刊论文语篇整体、宏观上的语义、句法和功能特征,同时高度抽象、概括的学术论文语篇构式能够用来预测语篇潜在的表达评价意义的语言结构与特征,即何种形式的评价性语言资源会出现在何种语步阶段,以实现特定的交际目的。由此可见,框架能够对论文语篇在句法和篇章层面特有的人际意义进行系统描述和概括,寻求语言现象背后的认知理据,激活读者相关的认知图式,促进其对语篇的写作意图、观点等进行有效预测。

第五,框架能够充分体现语效性原则,框架中不同语步阶段包含的交际功能与介入资源句法构式本身具有的语义、语用功能相契合,具有形式与意义、功能的匹配关系,这是Ostman(2005)语篇构式思想——语篇构式是形式和语义的规约性配对的进一步详细阐述和有力证明。

猜你喜欢
语步学术论文构式
学术论文征集启示
学术论文征集启事
《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通知
裁定书的语步结构分析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
中外光学学术论文摘要非常规语步的对比分析
专家作者与学术新手间的摘要修辞对比研究
“XV的(不)是Y”构式探微
科技期刊英文摘要学术词汇的语步特点研究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