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英语能力量表》设计考虑: 分类与分级*

2023-06-05 10:29蔡基刚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2期
关键词:分级力量学术

蔡基刚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人文经济学院

提 要:制定学术英语能力量表对促进我国学术英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至关重要。学术英语能力除了语言外,还有语域、体裁和元话语等知识以及学术规范和伦理道德等学术素养。但相对学术英语能力内容的界定,对能力和知识的分类、分级更具有挑战性。与通用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有所不同,学术英语能力似乎不能以听说读写能力分类,而要以学术任务分类;不能以学生年级层次分级,而应以学术英语需求分级。

1. 引言

学术英语(EAP: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是专门用途英语(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的一个主要分支;其教学目的是为大学生用英语从事自己的专业学习、研究和工作提供语言和能力支撑(Jordan,1997)。学术英语又分通用学术英语(EGAP)和专门学术英语(ESAP)两种。通用学术英语侧重各学科英语中的共核部分(包括语言形式和学习技能);专门学术英语侧重特定学科的词汇、句法结构、语篇体裁以及特定学科交流策略和技能的培养(Jordan,1997)。

学术英语在中国高校是新鲜事物,对长期从事以打英语基础和应对大学英语等级考试的通用英语教学的教师是比较陌生的。与世界上许多开展学术英语教学高校不同的是,我国高校的教学语言主要是汉语,学生英语平均水平相对较低,更重要的是我们大多数教师无论是学历教育还是教学实践基本没有接触过学术英语。

因此,学术英语的本质是什么、学术英语的课程如何设置、学术英语教材如何开发、学术英语教学如何进行评估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学术英语教学还是无法有效开展。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要有一个培养学生学术英语能力的标准或量表。只有有了标准或量表,才能制定学术英语教学要求和培养规格,才能设置各种学术英语课程,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评估内容,检查学生学术英语学习的情况或效果,开发合适的学术英语教材,甚至对学术教师进行培训。所谓纲举目张,这个“纲”就是学术英语能力标准或量表。因此,制定学术英语能力量表并提出实施《量表》途径和方法对于改变几十年一贯以通用英语为核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推动全国学术英语教学的开展、培养各学科和专业的国际化人才具有很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主要部分,制定学术英语能力量表,首先是探讨量表的技术框架,如我们学术英语量表如何设计和制定?是否要和现有的各种通用英语量表在分类分级上要有区别,具体来说是否要分成听说读写等类别描述,是否要分成几个等级等?

2. 文献回顾

语言能力量表世界上比较有名的有《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框架》即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CEFR),这是一种为欧洲英语、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等学习者提供语言能力教学的参考标准。它现已成为全球外语能力分级的重要参考依据,被全球各类教育机构、企业及政府部门广泛认可及使用,也为各国开展语言设计、语言测试及教材编纂工作提供指导依据。CEFR(Council of Europe, 2011)将语言运用分成了4个方面: 个人交际环境、公共场合的交际、工作环境、教育环境,采用“CAN DO STATEMENTS(能做什么)”的描述方法,注重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并根据不同程度的语言水平分为3个级别,即初级使用者(A)、独立使用者(B)和熟练使用者(C),并进一步细分为A1、A2、B1、B2、C1以及C2六个等级,每一个级别都给予相应的语言能力描述。但总的看来,CEFR并不是针对学术环境的语言能力描写的。

我国按照CEFR做法,在2018年也制定了《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China’s Standards of English Language Ability: CSE)》,主要针对从小学直到大学研究生各个英语教学阶段对英语能力要求提出了语言能力的具体描述,共分成基础阶段(初级学习者和使用者)、提高阶段(中级学习者和使用者)和熟练阶段(高级学习者和使用者)三个阶段九个等级,从语言能力、语言知识、使用策略、组构能力和语用能力对九个级别的能力进行描述(China MOE,2018)。这是一个通用英语能力量表。

就世界而言,直接针对学术英语能力的量表似乎比较少。英国学术英语讲师协会(British Association of lecturers in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BALEAP)于2008年制定了教师学术英语能力框架(Competency Framework for Teachers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可以说是直接涉及学术英语能力的。框架分四种学术能力: 1)学术实践能力: 如对大学政策、活动、价值和规范等学术场景的了解,对不同学科知识构建和交流方式的了解,对各种学术话语分析、学术英语理论与方法的了解和对学生以及他们专业老师的了解;2) EAP学生能力: 如对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和他们以往学习情况的了解,对批判性思辨能力在专业学习中的作用的了解和设计,对在各种学术场景下学生自主能力的了解和设计;3)课程开发能力: 如能开发各种满足学生专业学习需求的学术英语课程大纲和能帮助学生对口语和书面各种文本进行处理和生产;4)计划实施能力: 如了解学术英语教学中的各种方法和各种活动的设计,能设计学术英语的形成性和终极性评估。

但这些学术英语能力是从教师角度提出的,以便为新的学术英语教师所需要具备的技术技能和专业能力提供明确的目标和指导。尽管对开发学术英语能力量表有参考作用,但并不能完全代表针对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这就是我们项目的意义,致力开发一个适合大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量表。

3. 量表分类与分级思考

由于是针对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量表,而且是针对在教学语言为非英语环境下的学术英语,因此第一步就是进行需求调查,收集描述语。调查和描述语来自两个方面。1) 文献阅读,如世界高校对学术英语能力的描写以及相关文献对学术英语能力的综述;2) 对中国大学生尤其是学生的专业学科教师的调查,收集到他们在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研究时需要的能力(蔡基刚、陈宁阳,2013;蔡基刚,2019)。

在归纳描述语,编写学术英语能力量表时我们遇到三个问题。第一,内容范围。学术英语能力是一个笼统的内容,具体包含什么?如学术英语写作,可以细化到完成书面作业、写托福雅思作文、写实验报告、写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等等。由于各种体裁的写作格式和风格不同,涉及的知识也不同。如学生需要这些知识: 语类(或体裁)、语域、篇章、元话语、文献引用、语料库、批判性思辨和学术规范等知识。没有这些知识为基础,单纯的语言技能是无法完成与语言相关的各种任务的。去语境的语用知识、认知知识和组构知识只适合通用英语能力量表。同样,还有一些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如查找资料、开展项目研究、图表制作、甚至团队合作能力等等,这些都超出了简单的语言能力。因此,要制定一个学术英语能力量表涉及不只是语言,还包括以上知识和学习与研究能力(见附录量表,我们首次公开发表)。第二,定量定性。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甚至中国英语能力量表是用定量方法规定听说读写要达到的要求,如每分钟听多少词、读多少词,写多少词,和掌握多少词汇等等,这种离散性的听说读写单项能力的规定适合考试的实施,但是没有具体语境,这种能力是无用的。因此,如果制定一个学术英语能力量表,应主要采用定性的描写,把语言技能置于一定语境之下。如在什么具体场合,针对什么具体对象,“能够做到什么”。如听的能力,在听专业课程和听学术讲座中要能够做到什么。语言使用不是单项能力的量的规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语境。也就是说: 语言能力+语境=语言使用。因此,仅仅按量化的教学要求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只能是把语言能力和语境以及语言使用分隔开来,很可能导致应试教学: 教师布置量化的作业,学生进行孤立的单项技能训练。第三,分类分级。学术英语能力量表是否要按听、说、读、写与译分类,各自提出具体能力要求?是否要分级,对不同对象提出不同要求?如是,其依据是什么?是在学习内容上分,或按学生语言基础程度分?若前者,是按通用学术英语和专门学术英语分成两个级别?若后者,是按年级分,如大学新生到硕士生和博士生,分成5—6个级别?其依据又是什么?可以说,分类分级是学术英语量表制定中,挑战难度最大的。

世界上有各种语言能力量表,但性质与目的不同,决定等级区分和能力分类也不尽相同。如欧框量表和中国英语能力量表与我们设计的学术英语能力量表在这些方面都有所不同。前两个量表基本上是通用英语性的。通用英语可以按听说读写语言能力分类,可以分成六级甚至更多如九级,因为每个级别都有相对独立的需要目标和实施对象。如中国英语能力量表覆盖从小学到大学研究生各个教学段的要求,而且还主要是为中考英语、高考英语、研究生英语考试、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和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提供服务。他们对英语能力的要求不仅类型不同,能力高低的需要也不同(如应对中考就不需要高考的词汇量和听力难度)。因此按听说读写分类,按教学对不同学龄学生的英语要求分级有其一定依据。但这种分类和分级要求是一种离散性和去语境的做法,不大适合学术英语。

学术英语能力量表制定的主要目的是为高校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研究和工作提供教学和评估依据,对象主要是本科生和研究生两个层次。学术英语能力可从纵向和横向分,纵向有听说读写等能力,横向有EGAP和ESAP。那么,这两大类当中是否要按听说读写和学生层次分类分级。若分成三级,分别对应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仿照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专门学术英语是否也要分等级,或从学科特点分成理科、工科、医科、农科和文科等等。最后考虑下来,我们倾向于不按学生教学段分级,也不严格按语言能力分类。理由有三。

首先,通用学术英语分级的目的不是为考试命题服务,而是为专业学习服务。尽管对象有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三个层次,但需求分析表明: 无论他们英语水平还是需要程度都不是有一条比较清晰的界限。1) 许多高校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英语水平很难区分,倒挂情况也不少,相当一部分高校的本科生英语水平超过本校的硕士生和博士生英语水平。2) 这三个层次的学生对学术英语的需求也大不相同。有的高校全英语教学非常普遍,许多专业的本科课程基本上是用英语开设的,也就是说本科生对学术英语需求非常强烈,新生进来就有全英语授课的专业课程。但有的高校或有的专业没有全英语教学,甚至到博士生阶段也很少有课程是用英语开设的,他们对学术英语需求就小了点(除非学生自己有查阅英语原版资料、参加学术会议和发表论文的需求)。3) 各校开设大学英语课程的学分和时间也大不相同。有的高校本科一年级就完成大学英语教学学分;有的高校,硕、博阶段的英语课程基本还是通用英语性质的。因此,按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划分等级没有太多的教学依据。

其次,学术英语首先是使用的需要而不是测量的需要。在使用中,学术英语活动中的听说读写活动难于分开,往往是穿插在一起进行的,即使完成单一任务也需要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如学生在课堂上既要听懂讲课,又同时要能记笔记,还要提问等等。若要写研究论文,既要涉及如何写,还要大量阅读文献,甚至还要在学术会上宣读自己写完的论文。同样,学生只学会阅读原版的教材,而同时不学会阅读专业文献,或者只会听课堂英语授课,而无法听懂专业领域的英语学术讲座,还是无法胜任专业学习。

最后,我们认为量表分类分级必须针对实际需求。需求是“活的”,同时又是“死的”。“活的”就对象、时间和任务而言是没法固定到某个学生层次或某个教学时段或某个学术任务;“死的”就能力要求和目标而言,要完成某项任务,能力只有一个:“能够做到”。只有具有达到有效完成某一任务这个能力才行,因此,无法都用“较”、“一般”的能力去针对某项特定任务完成的效果来分级。如能阅读原版教材和专业文献等,能撰写实验报告或期刊论文等,很难把能力分成初级、中级和高级,很难提出写“较短的”、“较简单”的期刊论文要求。也就是说,只有具有达到有效完成这些任务这个能力才行,如论文能得以发表,是对期刊论文的唯一要求。这样,设计最低和较低的几个级是要做什么?把听的能力分成能听一般短小语音标准的学术讲座和能听有些口音、速度稍快的学术讲座两个级别有否相应的实际情况存在?因此,分出没有实际需求或效用的级别就没有什么意义了,除非是为考试服务。这也就是为什么到北美去读大学的只有一个托福考试或雅思考试,而没有分成托福考试一级、二级甚至三级,以及细分为针对高中生、大学生和研究生的考试。原因就是,不管什么学历层次,也不管什么国籍,只有达到托福或雅思考试要求的能力,才能胜任北美或英语高校留学的要求。

鉴于上述原因,在分类分级时,我们遵守两个原则: 1) 等级设计简洁明了,便于使用,尽量避免等级之间的重叠,而是采用把任务细分的方法来达到区分的目的。2) 分级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即量表设计要根据教学、评估和使用的实际需要,而不是从理论层面单纯追求等级的语用、组构和认知等区分和能力的细分。最后,我们把学术英语能力量表按学术任务分成两个级别,冠以A级和B级,分别大致代表通用学术英语和专门学术英语。一般说来,通用学术英语技能的培养主要是大学新生甚至高中阶段的学术英语教学内容,而到了大学生进入专业学习时则需要掌握专门学术英语的技能,如特定学科里的各种体裁技能(genre skill)培养等等,这是由于学科与学科不同,其知识建构和传播的方式也不同(蔡基刚,2018)。

无论是通用学术英语能力还是专门学术英语能力,每一级里都是按用英语从事专业学习的任务和活动分类,并对每一类任务或活动所需要的学术英语听说读写和词汇能力分别进行描述。这些能力描述中,有学术语言技能、学术策略能力、学术认知能力、学术研究能力、学术素养、学术语用能力和学术文化能力等等,我们不单独标出,而是综合融入,方便使用者。我们把一些无法归入听说读写的学习策略、学术素养和认知能力等放进单列的学习能力(见附录)。我们没有把翻译能力放进量表,主要原因是在用英语从事专业学习中,无论是把资料从英语翻译到汉语,还是把汉语翻译到英语,需求都是很小的。

4. 结语

开发学术英语能力量表对于推进我国学术英语发展具有很大现实意义。量表在实施和推进我国高校大学英语从通用基础英语向学术英语转移的改革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就譬如发射没有准星,没有具体的学术英语能力量表用作指导,就无法研发学术英语教学所依赖的学术英语大纲、学术英语课程、学术英语教材和学术英语评估体系等,就无法检查学生学术英语学习的情况或效果。

与欧框量表和中国英语能力量表不同,学术英语能力量表是任务导向而非考试导向。因此,1) 我们量表不按听说读写能力分类,而是按任务,如听全英语课程和讲座的能力;参加学术讨论和宣读论文的能力,读原版教程和文献的能力,和撰写各类学术文章和学术论文的能力等等。以内容来提出所需要学习和达到的学术英语能力要比单纯按听说读写能力分类似乎更有科学依据。2) 量表不按水平和对象如本科生和研究生分等级,而是按需要,分成两个级别即A级和B级。A级基本上是通用学术英语能力,即跨学科性的,基本不涉及特定学科所需要的学术英语能力。B级是专门学术英语能力是学生进入专业学习,需要在特定学科或领域里进行学习和研究所需要的学术英语能力。这样的分类分级在某种意义上填补了语言能力量表设计和开发思路上的空白,不同程度上丰富了世界学术英语教学与研究的理论。

表1. 中国学术英语能力量表

猜你喜欢
分级力量学术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麦唛力量 (一)
分级诊疗路难行?
孤独的力量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
怀疑一切的力量
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