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歌曲《大江东去》的演唱分析

2023-06-15 16:03尤兆智
参花(上) 2023年6期
关键词:咬字艺术歌曲演唱者

《大江东去》这首歌曲开辟了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先河。古诗词的韵律感很强,所以演唱者很难精准地把握歌曲的节奏。对此,在演唱这首歌时,演唱者要从多个层面分析,了解词曲的创作背景,并对歌曲的演唱展开深入研究,对歌曲节奏停顿进行科学处理,吐字以及咬字要规范清晰,能够合理把握好音量,以便作品的演唱可以更加精准,感情更为丰富。

一、中国艺术歌曲《大江东去》的音乐风格

(一)中国艺术歌曲《大江东去》的创作背景

《大江东去》是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念奴嬌·赤壁怀古》是苏轼在43岁时所作,这时的苏轼正面临被贬的境遇,雄心壮志被消磨殆尽,使得苏轼萌生了逃避现实的思想。但是,在想到无数历史风云人物的境遇之后,苏轼的心态也很快调整,并借景抒情,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在20世纪初期,很多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深入学习了西方作曲理论技法,优化了传统音乐的表现形式,从以往单音体系逐渐转变为和声等创作,将美声唱法引入国内,为中国艺术歌曲中应用西方歌唱技法奠定了基础。[1]《大江东去》这首歌曲就是由此而来。

(二)中国艺术歌曲《大江东去》对西方音乐的借鉴

《大江东去》这首歌与中国传统歌曲存在的差异很大,其是将中西方音乐文化整合起来,是中国艺术歌曲初步成型的标志之一。通过对《大江东去》这首作品的旋律和伴奏分析可知,作曲家在创作期间受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较大,将德奥艺术歌曲的风格渗透其中。但是,在音乐体系上,中西方之间存在的差异很大。其中,在西方音乐中会将八度等分,让其以十二个半音的形式出现,自然大小调居多。但是在古典音乐中,对三分损益律的应用比较普遍,与西方音乐刚好相反,能将八度分成完全不相等的十二个半音。《大江东去》虽然属于中国艺术歌曲,但西方音乐特点却十分显著,无论是在律法上还是在调式方面,都侧重借鉴了西方音乐。

通常情况下,在律动方面,中国传统歌曲要简单很多,尤其是旋律的安排上,不具备多元化,有明显的单一特征。但是,与之相反,《大江东去》这首歌曲的出现,一改之前的模式,设计极为巧妙和出色,旋律的安排可谓精彩十足,会给听众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同时,歌曲《大江东去》中,律动的变化很有张力,转调也很巧妙。这些作曲手法,在中国以往的音乐作品中从未出现过。

通过对比分析中西方音乐文化可知,二者有很多不同之处,其中作曲家的创作思维是最大的差异。在我国传统音乐创作中,对单声部旋律比较侧重。但是,西方音乐在创作方面应用的方式恰恰相反,对和声比较关注。所以基于这一特点可以看出,歌曲《大江东去》便是将此作为基础,和声贯穿了整首歌,尤其是在钢琴部分,主要以柱式和弦为主,整首歌曲的旋律与正谱伴奏是同时创作的,专业性非常强。

(三)中国艺术歌曲《大江东去》对东方文化的继承

中国艺术歌曲《大江东去》是将西方音乐体系作为依据,是一部极为优秀的作品。并且,这首歌曲的艺术成就并非仅限于此,除了对西方音乐借鉴以及学习之外,更主要的是作品也将中国东方古典文化的特点充分展现了出来。与西方文化不同,东方文化对意境等很是注重,而在《大江东去》这首歌中,东方文化在其中渗透得非常合理。《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被贬之后创作出来的,在看到赤壁壮丽景色的时候,苏轼也心生很多感触。将这首词作为歌词,内容和意境都十分独特。同时,在音乐的创作上,作曲家通过旋律的保持以及休止来对歌词的意境进行彰显,并通过对乐句之间的强弱关系合理处理,强化对歌曲情绪的突出,用厚重的柱式和弦来对歌曲的磅礴气势加以凸显,将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完美地展现了出来。

二、中国艺术歌曲《大江东去》的演唱技巧

(一)规范地咬字和吐字

在对《大江东去》演唱期间,咬字和吐字必须保证规范性。古诗词中的每个文字所包含的信息都极为重要,所以在演唱过程中,如果将某个字模糊处理,必然会对歌曲的理解产生影响。因此,在对这首歌学习和演唱时,必须采取正确的方法,咬字一定要清晰,在良好气息的支持下,将字头、字腹、字尾高效融合在一起。[2]

1.《大江东去》歌曲演唱前。在对歌曲演唱之前,要反复推敲诗词的韵律,仔细琢磨,对古诗词的吟诵平仄进行深入感受,以确保在演唱时能够感情丰富,咬字更加清晰。如果咬字能够清楚熟练,在对歌曲演唱过程中,便能将各个细节部分处理好。同时,在演唱期间,韵辙的体会要深刻,感悟创作者在创作这首歌曲时的感受,并以此为基础,与作品融合。比如,在歌曲中第一小节的韵律高音,“平”和“东”要为平声音,二仄声一头一尾的旋律也要比中间二字低一些。在演唱时,要做到心中有数,脑海中呈现出一个画面感,只有这样,演唱出来的歌曲才会有较强的韵味。

2.《大江东去》歌曲演唱过程中。在歌曲演唱的过程中,要对字腹长度以及归韵的时机进行精准把握。在初步练习过程中,字头、咬字、声母应该快速且准确,并确保有较强的力量感。在字腹方面,吐字演唱一定要保持共鸣,能将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唱出来。在最后的收尾阶段,必须有过程、有结束。比如,在歌曲的第二部分,追忆周瑜当年时,应该具有较强的连贯性以及流畅性,体现出周瑜当时的从容不迫。[3]

3.有色彩的字以及易错字。分析得知,在《大江东去》这首作品中,出彩的地方并不是有多强的戏剧性,而是弱音,能够很大程度上让听众引起共鸣,包括“人生”“如梦”等这些弱音。因而,在实际演唱过程中,在气息始终保持的基础上,带着o音的感觉歌唱。并且,在演唱时,不能出现虚掉以及咬字不连贯的情况。在唱到高音部分的时候,诸如“一时多少豪杰”,其中的“杰”便是高音区,所以ie要用内口咬字。在对易错字进行处理期间,虽然比上述处理简单很多,但也要加强重视,不能放松警惕,如常常有人将“一樽还酹江月”中的“huán”念成“hái”。

(二)做好节奏停顿的处理

1.表现型停顿。在歌曲《大江东去》演唱期间,因为歌曲本身艺术性特点就非常明显,所以处理好节奏的停顿很重要。表现型停顿通常与表情记号的转换有很大关联。比如,在《大江东去》第二小节“浪”之前,“人道是”的“是”之前,表情记号由f转换到p、pp转换到sf。针对这种变化,很明显是从弱变强,但是在演唱期间,必须衔接连贯,不要出现太过突兀的情况。对此,演唱者在练习期间,要注意停顿,保证每一次停顿都能恰到好处,先从软起音开始练习,当气息和声带能协调配合之后,才能做强弱变化。

2.情绪型停顿。一般而言,该种停顿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短停,另一种为长停。其中,短停的时值不长,音乐起伏不大,因此在演唱的时候,坚决不能断开有气口,保证不会破坏歌曲的整体意境。诸如在第十五小节中的“乱石”“崩云”等。需要注意的是,为确保演唱连贯性,使情感更加丰富,所歌唱的每一句都要气息饱满。长停主要包括第47小节“早生华发”之后的两个小节等,与短停不同,长停在演唱期间不会看出有何变化,但是在内心必须带入自己的情感。

(三)精准把握歌曲的音量

通过对艺术歌曲的深入分析可知,情感起伏会对听众产生很大影响,能对听众的情感进行调动,从而在演唱者的歌唱下,二者产生共鸣。诸如在给别人讲述动人故事的时候,讲述者的情感表现必须到位,只有这样才能够引起听者的共鸣。同样,在《大江东去》的演唱过程中,演唱者除了要在咬字吐字以及节奏等方面加以注意之外,音量的把握也要十分准确,不能出现一点瑕疵。比如在15到18小节,就是从弱到强,之后在变成弱。很多人在演唱时,经常会按照诗词的标点来处理音量,最终出现中断的情况,无法将后面恢宏大气的味道加以呈现。再比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其中“大江东去”的力度标记是f,在演唱时要将其中的气魄唱出来,尤其是“江”字,高音区必须气度宽广。但部分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经常会小心翼翼地将它唱完。在“浪淘尽”之后,即便是英雄也会如云烟般消失。因而,在对这首歌演唱期间,只是将音量变小并不会产生任何意义,只有真正对作品的背景以及内涵有所了解,能够对内容有充分的理解,才会将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演唱出来,从而引起听者共鸣。

(四)科学选择歌曲的唱腔

在男中音声部,《大江东去》是必唱的曲目之一。与传统古典歌曲不同,这首歌的唱法应用的是美声唱法。美声男中音的音色呈现温暖、大气等特点,所以非常适合。但是,在正式演唱时,演唱者的音色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变化,演唱方式也不可能始终保持不变,所以要想保证演唱的效果能达到最佳,可以在听觉上给听众以冲击,需要对唱腔进行合理选择。《大江东去》这首歌因为是中西方音乐文化的融合,所以在演唱时有很大难度。对此,演唱人员的演唱方法一定要科学合理,要能做到收放自如。

在演唱期间,要注意两方面:一方面,《大江东去》这首歌中开头“大江东去”四个字的演唱中,演唱人员的音色必须把握好,除了要大气且宽广之外,也要做到用力合理。而若想实现这一目标,演唱人员必须有较低的喉位,能科学地利用打开方式,只有达到这一要求,才可以保证气息畅通无阻,不会出现断断续续的情况,能让整个声音更加有力量,在听觉上对听众加以冲击。另一方面,在“乱石崩云”这部分演唱的过程中,演唱者的声音要落得下来,因为这一部分的音调相对较低,音量也不是很大,但要想将歌曲中想要表达的情感唱出来,演唱人员要尝试将声音集中起来,即便声音强度处于较弱情况时,依旧能让歌曲产生很大的共鸣感。为了能让演唱效果达到最佳,在演唱时,应该收紧腹部。同时,在唱到歌曲下半部的时候,在确保声音位置不发生任何改变的前提下,控制好气息的流动。当吸完气后,两肋打开,小腹慢慢收缩,保证歌唱的气息能够持续保持,从而让演唱出来的声音能具有较强的连贯性。此外,为了能让《大江東去》这首歌展现出不同的韵味,在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向学生教授这首歌曲时,将我国的昆曲元素加入其中,比如,在“大江东去”的“去”尾音位置,加了上方三度的装饰音,再结合歌曲的强弱变化,让整首歌听起来有不一样的感受。

(五)对歌曲情绪进行合理把握

《大江东去》这首歌演唱难度相对较大,而最为关键的便是采取怎样的方式,在充分融合美声男中音的音色特征前提下,能让演唱出来的情绪更加饱满,让展现出来的情感更加丰富。通常在对情绪进行调控的时候,应用的方式方法必须以作品为基础,在对其中人物情感和特点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情绪进行设计,科学地进行处理,最终利用最为恰当的情感来对歌曲加以演唱。苏轼在创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时,恰恰被贬黄州,满腔的雄心抱负无处施展,所以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写的是赤壁,在下阕写的是周瑜,通过采取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周瑜壮志未酬的心境,但同时也是在表达自己的想法。因而,演唱者在对这首歌演唱的过程中,要将情感表达到位。一方面,在歌曲正谱上,所有标明力度强的地方,务必将词作者对江景的赞叹唱出来,同时也要唱出对“千古风流人物”的缅怀之情。针对这些地方的处理,情绪除了要激烈大气之外,也要科学地控制好气息。另一方面,在“故国神游”演唱部分,感觉要完全区别于上阕。通常演唱者要将情绪控制好,情绪要平缓,语气能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在唱到“人生如梦”处,演唱者的情绪要及时做出调整,因为在这里已经基本处于歌曲的尾声,所以歌词在情绪方面,逐渐从陶醉、内心澎湃的心理情绪变为深沉。虽然只有四个字,但其中囊括的情感却非常丰富。因而,在演唱过程中,声音要尽量放低一些,把控好歌唱的速度,但必须保证歌唱过程中的语气,情绪要十分饱满。

(六)准确把握曲中人物的情感

歌曲的演唱必须凸显情感,其是提升音乐演唱效果的关键。演唱者在演唱歌曲时,随着情绪的递进其情感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通常,演唱者的音色与音乐作品风格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能将思想感情充分表达出来,并且呈现出来的风格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要想让音乐形象的塑造能有独特感,首先要利用合适的声音来对歌曲进行演绎。在《大江东去》这首歌中,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励志报国之情,同时也深刻表达了作曲家对祖国的热爱,所以演唱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情感要十分坚定,能用悠长的声音来进行演绎,保证所塑造出来的音乐形象能够更加饱满,确保听众在听歌曲时,可以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情感带入其中,从而达到最佳的演唱效果。

三、结语

艺术歌曲《大江东去》是一首极为优秀的作品,其所包含的艺术魅力非常独特,深受歌唱家以及听众的喜爱。演唱者只有具备良好的艺术素质,能够进行深入研究,不断对作品的内涵加以发掘,才能将《大江东去》这首歌曲所涵盖的艺术魅力充分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高泽雄.中国艺术歌曲《大江东去》的演唱分析[J].艺术品鉴,2021(17):27-28.

[2]王楠.宋词艺术歌曲《大江东去》的演唱探究[J].戏剧之家,2019(15):42.

[3]郝丽莎,龙潮.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的古诗词艺术歌曲艺术处理研究——以《大江东去》为例[J].艺术品鉴,2019(12):152-153.

[4]王沛.艺术歌曲《大江东去》的音乐特点与演唱处理[J].宿州学院学报,2018,33(08):83-87+106.

[5]张建超.试论古诗词歌曲的艺术价值[J].当代音乐,2018(07):128-129.

[6]张旭伟.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大江东去》作品及演唱分析[J].歌海,2013(06):48-50.

(作者简介:尤兆智,男,硕士研究生,南宁学院,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咬字艺术歌曲演唱者
艺术歌曲《望终南山》的演唱分析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声乐歌唱语言与咬字的艺术处理探索
“拨乱反正”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高校声乐教学中声音“气”、“点”结合与咬字关系研究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
论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者的舞台形体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