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群众音乐作品创作的发展及思考

2023-06-15 18:54申静
参花(上) 2023年6期
关键词:群众性艺术创作音乐作品

一、群众音乐创作的时代背景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面向群众的公益性文化服务体系。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满足广大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是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也是让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滿足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群众的审美水平也在逐渐提高。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满足群众的审美需要,是群众性音乐作品创作过程中不可忽视的课题。

群众文化艺术创作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源于全体群众,是一种流传性极广的群众文化活动,繁荣发展群众文艺创作可以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也是促进文化民生发展、激发群众创新创造活力的有效手段,更是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是将普通生活升华到艺术创作的一个转变过程。文化和旅游部为繁荣群众文艺创作,提升群众文化艺术素养而设立的群星奖能够激励更多的群众参与创作原创艺术作品,进一步丰富群众文艺作品供给,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笔者认为,打造精品艺术作品的意义不在于获奖,更为重要的是其对群众文艺创作起到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群星奖”(音乐)作品案例,有利于直观了解当前群众文艺作品的创作情况,更对未来群众文艺创作的发展方向起到重要指引作用。

二、新时代群众音乐作品的特征

群众性音乐作品的创作主旨是以人民为中心,面向广大人民群众,以群众爱听、爱看、爱唱甚至能演为最终目标。通过对近两届“群星奖”音乐类作品,包括对第十九届群星奖北京地区参赛作品《水稳号儿不急》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以“群星奖”为代表的新时代群众性音乐作品呈现以下特征。

(一)贴合时代性

在第十九届“群星奖”决赛入围音乐作品中,由通州区文化馆选送、笔者参与创作辅导、根据通州区运河号子创作的群众音乐作品《水稳号儿不急》,其主题正是贴合时代脉搏,寓意着建设城市建设要“水稳号儿不急”。作品在传统音乐中注入了时代的精神,在音乐结构中透露着民间艺术特有的随意自由,在音乐创作上平衡了传承和创新的分量。《水稳号儿不急》作为一部通过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创造性转化的时代新作,用男声演唱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讲述了北京故事、大运河故事。

《水稳号儿不急》的创作紧贴时代,在群众性音乐作品创作中获得了群众的认可,彰显了时代的特征,融入群众的情感进而赋予群众性音乐其独特的魅力,展现出音乐的时代性。

(二)坚持群众性

“群星奖”作品坚持以小见大、从群众生活中的点滴出发,贴近人民生活来创作。群众文艺作品在创作过程中要通过多角度地贴近群众所关注的相关题材,要在作品中流露出真情实感,才能真正体现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品中展现的社会生活是群众对生活的真实反映,并彰显了群众在生活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

在群众性音乐创作探索中发现,如果可以在作品中展现群众关心、感兴趣的题材,创作贴合群众情感的音乐作品,才能够受到群众广泛的认可与喜爱。以《水稳号儿不急》为例,这部音乐作品取材于当地特有的民间音乐种类通州船工号子。通州船工号子保留了劳动号子特有的音乐属性和一领众和的演唱特点,刻画了鲜活生动的劳动者形象。创作者不仅突出了语言上的“通州味儿”,更使音乐多了些许弹性,或抒情、或律动,言辞未尽之处,用衬词找齐,顺理成章还极富特色。正是这种贴近群众真实生活、符合群众语言习惯、与群众艺术欣赏相适应的音乐作品,真正体现了群众性。

(三)秉承传统性

在创作手法上,“群星奖”作品大多擅长根据传统特色音乐创作手法,去追求现代语言的表现性,注重音乐作品中音调旋律的变化以及节奏的切换。在展现民族音乐节奏多变特点的同时,注重借鉴其他的音乐表现形式。并在创作过程中,注重传统文化中寄情于景的手法,将创作标准及内涵提高。这是群众音乐作品创作者值得肯定及学习的重要特点。

以第十七届“群星奖”音乐类获奖作品为例,由湖北省群众艺术馆选送的音乐作品《敲起琴鼓劲逮逮》,利用青滩转滩历史长河中的“活化石”琴鼓作为表演乐器,通过艺术创作演绎了峡江汉子不畏艰险、勇于追求幸福生活的故事。琴鼓作为民间特色乐器,其独特的音调展现了豪迈的民族精神。作品现场演唱及舞台的表现力深得观众的喜爱,仿佛让人置身其中,与演员一起真正融入作品的传统意境中。

(四)彰显音乐性

音乐性是群众音乐作品创作过程中要重视的根本特性。其中,地域性是音乐性体现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近年来的优秀群众音乐作品创作中,地域性音乐的普及程度正在不断扩大,创作者对地方性音乐独特的音调以及传统音乐的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且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创作过程中具体可以表现为,通过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把控,加入地方音乐的特性,并且融入地域生活、生产、习俗。在群众音乐作品中坚持特色风格的音乐,坚持地方语言母语的认同发展,并且在多样化的音乐风格中发扬具有民族传统文化音乐性的表达方式。以《水稳号儿不急》为例,从歌曲整体看,无论是音乐风格还是唱词都是纯正的民歌风,中间段落用一句“南通州,北通州,泱泱那个三千里。我把故事捞上来,给您讲传奇”作为过渡,叙事主体发生转换,格局顿时打开,随后音乐再回到先前的民歌语境,只在最后以一句“小百姓大智慧,共同来富裕”点题收尾。寥寥数笔,既没有打破作品整体的运河号子属性,又适时将现代立意融入其中,彰显作品音乐性的同时,赋予了作品深沉厚重的文化内涵。

(五)突出民族性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世代传承的文化瑰宝,也是群众文艺创作者,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文艺工作者进行音乐创作的主要素材。在2019年全国“群星奖”决赛参赛作品《阿家里格啰》中,群众文艺创作者在对其进行加工提炼的同时,融入现代艺术元素,运用通俗唱法,结合舟山渔歌的腔调,将一段以原生态基调升级而来的副歌段落完美地呈现出来。在歌曲中,其主题反复的调式直击观众的内心世界,并且通过长音绵延的唱法震撼人的心灵,具有画面感的歌词和唱功,谱写了一幅新时代舟山人奋斗的画面。其中的原生态演唱形式起源于我国少数民族,原生态演唱对我国民族声乐的未来,乃至对世界声乐的发展都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地方文化元素是体现民族性的核心内容,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是当前群众音乐创作的重要素材来源。“群星奖”参赛作品《庆丰年》,通过十六个人吹奏唢呐的方式进行演绎,传递出来的声音雄浑壮阔,好似江水一泻千里,将新时代陕北儿女的乐观向上、豪爽大方、不断前进、勤劳坚韧的精神风貌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这个作品中,不难看出当地传统民间音乐所蕴含的民族性特征带给观众心灵上的冲击与共鸣。

(六)体现“三贴近”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艺术作品才是真正扎根群众、反映群众生活的作品。文艺创作的源头就是人民,如果离开了人民,那么创作就是一盘散沙,文艺也成了无根的浮萍。因此,“三贴近”原则仍然是当前乃至今后群众文艺创作的主流。

以“群星奖”音乐作品《晒秋》为例,作品运用赣东北民歌的形式,通过表现中国最美乡村的农学景观,展现秋收季节农村广大农民的幸福喜悦,歌颂了群众对建设家乡的豪情以及振兴美丽乡村的信心和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在歌曲中,观众好似看到了收获的场景,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

男声表演唱《快递小哥》则是一部现实题材音乐作品。该作品展现了从山里走出来的青年通过不懈努力,在城里做了快递小哥实现人生价值的故事,表现了平凡人在追寻梦想的路上,不怕辛苦,勇于直面生活的饱满精神面貌以及丰富的精神世界。作品运用阿卡贝拉的演唱形式,将音乐与多声部旋律结合,将真实生活与艺术创作结合,将舞台演绎与群众真情结合,歌曲既朴实真挚,具有艺术的魅力,又不失生活的气息,给人以轻松、愉悦的感觉,是“三贴近” 原则的有力体现。

三、群众音乐作品创作的开展策略

当前,群众文艺创作要有开拓创新的思维方式,大胆的改革与创新是提升群众音乐作品创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掌握合理的开展策略同样是重中之重。

(一)强化艺术创作的职能引领

对于群众音乐作品创作的主阵地来说,各级群众艺术馆、文化馆要发挥其职能引领作用,充分利用阵地效应,搭建平台,做好群众文艺创作、研讨、展示的组织和服务工作,并根据作品创作情况,邀请各艺术门类的专家定期举行创作研讨会,为大家提供作品学习、交流、打磨、提高、孵化、展示的平台,使群众音乐创作工作根植于群众文化工作者心中。

(二)强化艺术创作的地域特色

群众性文化艺术创作的关键,是积累本地区群众生活的素材,将艺术创新与其融合,创作符合群众审美需要的文艺作品。在群众音乐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为了使艺术作品的创作中充分融入文化地域要素,需要各级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发挥职能功效,加大力度培养创作人员的创新意识,强化创作主体自身的文化认同,挖掘培养地方地域特色,从而将其融入艺术作品中,充分体现作品的艺术性和独特性,鼓励群文工作者孜孜不倦地寻找和创造,着重描绘地区日常生活、习俗和传统。

(三)把握时代脉络进行创作

群众文艺作品,尤其是群众音乐作品的创作离不开对时代性的理解与贴合。在创作作品时,应倾听时代之声,回答时代之问,顺应时代潮流,通过文艺作品“润物细无声”的特点,向群众传递时代能量。在题材上,选择贴合时代发展的“大主题”;在创作手法上,坚持传统与创新的结合;在表现形式上,积极利用多媒体、新兴舞台技术等手段,丰富作品表现力。

(四)重视对群众文化艺术创作水平的提升

群众艺术创作者中有一部分是业余爱好者,各地群众文化主管部门应积极吸纳专业艺术创作人才加入群众文艺作品创作志愿者队伍,对其所属艺术门类进行提炼和分类,通过志愿者招募的形式,让具有较高文化艺术水平的志愿者通过培训提高群众文艺创作的水平。文化馆要一年举办多次群众文艺作品创作的交流研讨培训活动,对群众文艺创作者进行创作技巧培训,邀请专家进行授课与指导,切实提高群众文化队伍创作水平。

(五)加大对群众文化团体的培育孵化

通过调研群众文艺文化团体,在群众中挖掘创造性文化艺术人才,打造群众文化“人才库”;借助群众文化活动和群众文艺赛事活动,为广大群众创作者提供展示自身创作、演出水平的舞台。加强对群众文化团体的培育孵化,促进群众文化艺术工作者、爱好者的创作能力不断提高,从而创作出更多高质量的艺术作品。

(六)有意识地运用新媒体展示平台

当下,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各类新媒体渠道、数字平台蓬勃发展,通过以官网、抖音、快手、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数字媒介的支撑,为群众音乐作品的发展赋予了无限的发展空间。以多种形式展现群众性音乐的价值,让群众性音乐不再局限于自娱自乐的小圈子,而是更多地面向社会以及大众。在第十九届“群星奖”作品创作过程中,各主创团队有意识地运用新媒体手段,对作品进行宣传,有效提高了群众音乐作品的宣传力度,从而扩大了群众性音乐的影响力。

四、结语

在对当前群众音乐创作的现状进行认识与分析后可以明确,群众文化的中心任务是创作,而作品是创作之本。一定要用群众音乐作品表现以及传播符合当代中国价值的观念,表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反映中华儿女的优良美德,创作出思想性、艺术性以及观赏性高度统一的优秀群众文艺作品。总之,群众音乐作品的创作作为群众文艺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因此,要更加重视群众文化艺术创作,从根本上加强对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引导,促进群众文化品牌建设。有效提高群众文化艺术创作水平,不仅要充分发挥相关单位职能,还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群众的创新意识,从而不断提高群众文艺作品质量,真正为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冷俊亭.论“群星奖”作品的创作灵感來源[J].戏剧之家,2022(16):196-198.

[2]李卿.文化馆群众文艺创作工作的优化路径研究[J].大众文艺,2021(24):11-13.

[3]赵靓靓.浅谈新时代群众文艺创作的本体价值——成都“天府之歌”创作群众参与热的启示[A].中国文化馆协会,烟台市人民政府 新时代文化馆:改革 融合 创新——2019中国文化馆年会征文获奖作品集[C].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9:4.

(作者简介:申静,女,本科,北京市文化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艺创作)

(责任编辑 肖亮宇)

猜你喜欢
群众性艺术创作音乐作品
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的数字化治理分析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北京冬奥会背景下群众性冰雪运动的发展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群众性养护”体系护路潇湘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丰富艺术创作
航空工业昌飞兴起群众性太极健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