旴江医著《万病回春》五官病诊疗思路探析

2023-06-27 18:00张立琪徐若艺叶斌周玉杰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23年4期
关键词:龚氏五官黄柏

张立琪 徐若艺 叶斌 周玉杰

【摘 要】

旴江流域医学发展繁荣,千百年来涌现了众多杰出的中医药学家,形成独树一帜的地方医学流派——旴江医学。龚廷贤为旴江医学代表医家之一,其著作《万病回春》闻名遐迩,记载了大量疾病的治疗。五官病临床多见且诊疗复杂,《万病回春》有专门章节介绍五官病的诊断和治疗,内容丰富,论述精辟,大量方剂仍沿用至今。

【关键词】

旴江医学;万病回春;五官病;诊疗

【中图分类号】R27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3)07-0018-03

龚廷贤,江西金溪人,字子才,号云林山人,是明代著名医家。出身于世医之家,早年随父习医,三年间尽得要领。著作颇丰,其著作《万病回春》中详细记载了内、外、妇、儿等疾病的治疗,被奉为日本后世派的经典。其中对于耳、鼻、目、咽喉、口腔等五官病的论述颇有记载。古代医家认为五官疾病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黄帝内经》载“五官为五脏外侯”,此观点言传至今,对现代医家认识五官疾病提供了重要帮助。龚氏诊治五官疾病重视脉诊,方证结合,书中详尽剖析了五官病的特点及其诊治规律,值得临床学习与应用。

1 五官病病因病机

五官包括耳、鼻、目、喉及口腔,五官易病,寒热虚实皆可见,疾病轻重不一,且耳、鼻、咽喉、口齿显露于头颈部,内与脏腑相应,故内外诸种因素皆可致病。其外因主要为外感邪毒、外伤致病、异物所伤;内因多为七情、饮食、劳倦所伤。

在耳病方面,龚氏认为应“以肾为主,以虚为纲”,耳为肾之窍、肾之官,若肾的功能失调则易引起耳部病变,导致耳鸣、耳聋等。气血失调亦为耳病产生之因,如叶天士言:“气血不畅,阻于耳窍,则耳窍失聪。”在鼻病方面,龚氏载:“肺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认为鼻病主要病变脏腑在肺。肺主肃降,有助于浊气下降,吸入之气归于丹田,若肺失于肃降,导致浊气不降,则易出现鼻塞、流涕、嗅觉失灵等症。目疾方面,龚氏认为“眼目为五脏之精华,一身之至要”,《太平圣惠方·眼论》亦谓:“明孔遍通五脏,脏气若乱,目患即生;诸脏既安,何辄有损”,明确指出五脏与目的密切关系,五脏病变易引起目的异常。咽喉方面,龚氏将喉病分为喉病急症和喉病缓症,从虚实方面进行辨证论治,认为喉与肺的关系最为密切,肺为喉之根本,肺肃降功能正常,喉无壅塞,呼吸顺畅。口腔方面,龚氏将口腔疾病分为口味与牙齿两类,口味方面对苦辣咸进行了详细介绍,如其认为口苦与肝有关,由于肝经火盛,内扰于肝;肝气郁结,疏泄失职均能致口苦;口咸多与肾相关,由于肾阴不足,虚火上浮导致。在牙齿方面龚氏注重胃和肾对其的影响,认为肾精亏虚,不能濡养,可致牙齿脱落,牙面无光泽;胃火上炎,易致牙痛、口臭、牙龈出血等。

2 五官病辨证治疗

2.1 治耳病,多角度辨证论治 耳病常见耳鸣、耳聋、耳朵红肿、耳内流脓等,龚氏治疗耳病辨病位,重虚实。

2.1.1 治耳疾辨虚实 龚氏认为耳为肾之窍,创滋肾通耳汤疗肾虚致耳鸣耳聋,药用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酒知母、酒黄柏、酒黄芩、柴胡、白芷、香附,若觉胸膈不快可酌加青皮、枳壳少许。若辨证属气闭致耳聋者,可用外治法以麝香为末,葱管吹入耳内则愈。若有因饮食浓味,夹怒气以动肝胃之火致耳聋耳鸣,壅闭不闻声音者,可用清聪化痰丸以清窍,药用橘红、赤茯苓、蔓荆子、黄芩、酒黄连、白芍、生地黄、柴胡、姜半夏、人参、青皮、生甘草。若因虚火升上,痰气郁于耳中,龚氏认为此属痰火炽盛,忧郁痞满,此类患者多伴见咽喉不利,烦躁不宁,可用通明利气汤(苍术、白术、香附、生地黄、槟榔、川芎、陈皮、贝母、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玄参、木香、炙甘草)以行气消痰。

2.1.2 治耳聋分部位 对于耳聋病,龚氏认为其有左右之分,位置不同病机治法亦不同。若见左侧耳聋,则当属大怒引动肝胆之火,方用龍胆汤以清泻肝胆火盛,药用黄连、黄芩、栀子、当归、陈皮、胆星、龙胆草、香附、玄参、青黛、木香、干姜。若右耳聋,常因情欲引动相火,当用滋阴地黄汤滋补肾中阴液,用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牡丹皮、泽泻、白茯苓、酒黄柏、石菖蒲、酒知母、远志、酒当归、川芎、白芍,此方亦可治疗大病后见耳聋者。若两耳俱聋,则见浓味引动胃火,方用防风通圣散。

2.1.3 重视内外合治 辨治耳部红肿、流脓,用荆芥连翘汤、蔓荆子散,并创外用药吹耳散,以干胭脂、海螵蛸、龙骨、枯矾、冰片、密陀僧、胆矾、青黛、硼砂、黄连、赤石脂、麝香共为细末,拭干脓水后,吹入耳内。此法沿用至今,现代医家吕维克[1]用吹耳散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33例,总有效率达到92%,疗效显著。

2.2 治鼻病,重寒热 肺主鼻,鼻为肺之外窍,肺之门户,故鼻病多与肺的功能失调相关。龚氏辨治鼻病分寒热两类。若肺感风寒则鼻塞声重流涕,宜服丽泽通窍汤(防风、羌活、升麻、干葛、川芎、苍术、白芷、麻黄、川椒、细辛、甘草)以散寒通鼻,寒邪已除,肺恢复宣降功能则鼻窍通利。现代医家多用此方治疗鼻炎患者,疗效显著,如俞学铭[2]用通窍汤加减治疗肺气虚易感风寒之过敏性鼻炎患儿33例,总有效率达90.9%。若风寒血冷凝滞见鼻头紫黑者,方用当归活血汤以活血化瘀。

若肺经风热,鼻不闻香臭者,以通气散清肺降火,祛风通气,用药苍术、羌活、独活、防风、升麻、葛根、甘草、川椒、麻黄。若血热入肺,血随气上,上犯于鼻,则见鼻赤或成酒糟鼻,可内服清血四物汤,此方由补血调血之四物汤加清泻肺热之黄芩,活血化瘀之红花、五灵脂,燥湿化痰之陈皮、茯苓以及调和诸药之甘草组成,用药全面,既祛除邪气,又兼顾营血不足。此外,龚氏还提出金花丸(黄连解毒汤加大黄、桔梗)治疗上焦一切火证鼻红。另对于鼻渊,龚氏认为胆之经气上通于脑,下通于鼻,胆气不降,胆火郁于脑,灼伤津液,下犯鼻窍,形成浊涕不止的鼻渊,龚氏用荆芥连翘汤(荆芥、柴胡、川芎、当归、生地黄、芍药、白芷、防风、薄荷、山栀、黄芩、桔梗、连翘、甘草)散风解郁清热,理气和血泄火。

2.3 治目疾,重五脏,突出肝肾 《黄帝内经》载“肝开窍于目”“肝气通于目,肝和则能辨色视物”,充分表明肝与目的密切关系,故目疾的发生多与肝的功能失调有关。龚氏治疗目疾着重于脏腑,并将目与肝、肾详细论述。其认为肝经风热,易暴发赤肿,表现出暴赤失明、昏涩翳膜、眵泪入眼,治以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祛风止痛,方用洗肝明目散(当归尾、川芎、赤芍、生地黄、黄连、黄芩、栀子、石膏、连翘、防风、荆芥、薄荷、羌活、蔓荆子、菊花、白蒺藜、草决明、桔梗、甘草),亦可用清上明目丸(当归、川芎、生地黄、黄连、黄芩、大黄、黄柏、连翘、桔梗、薄荷、防风、荆芥、羌活、独活、白芷、菊花、草决明、木贼、甘草)。若久病昏暗、劳神肾虚致肾精不足,方用滋肾明目汤(当归、川芎、白芍、生地、熟地、桔梗、人参、山栀、黄连、白芷、蔓荆子、菊花、甘草),并重视药物加减,热甚者加龙胆草、柴胡以清热疏肝;肾虚者加黄柏、知母以清热泻火、生津润燥;风热壅盛加防风、荆芥以祛风解表;风热红肿加黄芩、连翘以清热解毒。亦可用明目地黄丸(怀生地、熟地、知母盐、黄柏、菟丝子、独活、枸杞、川牛膝、沙苑子)生津养血,补益肝肾。肝郁化火,上炎于目,容易生翳,可用退云散(当归、生地、白菊花、谷精草、木贼、羌活、石决明、大黄、蔓荆子、白芷、黄柏、连翘、龙胆草、蝉蜕)。

肺为气之本,气和则目明,龚氏在书中记载“外胀者,肺病也。”清代吴谦《医宗金鉴》中记载“外障目病,目不因火不病,所以无论变赤,气轮白睛,火乘肺也”。又因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经蕴热,肺气清肃下降致大肠积热,应当清热解毒,泻火通腑,方用四明饮(大黄、葛花、泽泻、石决明)治疗一切眼目肿胀。

肾藏精,精充则目明,“目能远视,不能近视者,火盛而水亏也”,提示视近不清,多与肾水不足有关,肾为水脏,参与水液的调节,将五脏六腑的津液上输于目,若肾本身阴液不足,其调节功能下降,目失所养,不能视近,故用六味地黄丸加牡蛎来滋阴补肾;“目能近视,不能远视者,有水而无火也。”心属火,心舍神明,目为心使。心功能失常导致目不明,不能远视,方用定志丸(远志、人参、白茯苓、石菖蒲)。全篇详尽概括目与五脏之间的关系,全面有效。

2.4 治喉痹,分虚实,创秘方 龚氏认为:“大抵咽喉之症,具属风,痰,火,明者治之。”龚氏在《万病回春》中将喉痹分为虚实两种,按照脏腑的病变加以论治。喉痹者,火有虚实之分,实火者,用清凉散(山栀、连翘、黄芩、防风、枳壳、黄连、当归、生地、甘草、桔梗、薄荷、白芷),此方可治疗一切咽喉肿痛。现代临床上清凉散运用广泛,顾军[3]用清凉散治疗急性咽炎56例,其中37例痊愈,19例明显好转,疗效显著,值得推广运用。虚火者,常用加味四物汤(当归、川芎、黄柏、知母、天花粉、熟地、白芍、桔梗、甘草),此方对虚火上炎引发的喉痛、喉疮、喉痹热毒,有较佳的降火功效。

龚氏创有独家秘方吹喉散,将胆矾、白矾、朴硝、脑片、山豆根、辰砂,先将鸡月真、内黄皮等药物研磨成粉,通过鹅毛管将药粉吹入喉中即有疗效,此法可用于治疗一切咽喉肿痛。龚氏广泛运用吹药法治疗喉痹疾病,如口疮、牙疳、喉痹、牙关紧急,采用喉痹方(火硝、片脑、硼砂、蒲黄、孩儿茶),吹入喉中,使其吐出大量痰液,不数次立愈。龚氏在治疗喉痹的疾病中颇有想法并效果极佳,临床亦可参考应用。

2.5  治口疾,重口味异常 在《万病回春》中,龚氏记载了口苦、口辛、口甜、口咸等的治疗。龚氏强调心热则口苦,用黄连泻心汤清泻心火,以治心经温热。

脾热则口甘,龚氏用三黄汤(黄连、黄芩、山栀、石膏、芍药、白术、桔梗、陈皮、茯苓、甘草)治疗脾热所致的口甜,现代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口甜,可用三黄汤来治疗,如现代醫家吴波等[4]用三黄汤治疗糖尿病二级患者,经研究对比三黄汤能够明显降血糖、降血脂,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

《素问·金匮真言论》中记载:“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其味辛。”《张氏医通·七窍门下·口》说:“肺热则口辛……口辛,肺气上溢也。肺热有虚实,阴虚火旺,热伤肺络,可致口辛。”若痰热壅结于肺,肺痈成脓,也可致口辛。龚氏在治疗肺热导致的口辛方面用泻白汤(桑白皮、地骨皮、甘草)清泄肺热。

针对口咸,五脏主五味,咸为肾之味,《张氏医通·七窍门下·口》言:“肾热则口咸……肾液上乘也。”若肾阴亏虚,虚火上炎,灼烧津液,肾液上乘可致口咸,龚氏治疗肾热所致的口咸用滋肾丸(黄柏、知母、肉桂)以滋阴降火,方中黄柏、知母气味具阴,可固肾气,能补肾泻下焦火热,肉桂与火邪同体,寒因热用,全方配合巧妙,药物少却功效大。

2.6 治牙病,重胃肾,巧用外治 龚氏治疗牙病着重于胃和肾两个脏腑,若胃火盛,导致上下牙痛不可忍,牵扯头部疼痛,面部肿胀发热疼痛,可采用清胃散清胃凉血,升发头面郁火。清胃散是现代临床常用的清泻胃热的方剂,巫遂燕等[5]用清胃散加减,治疗小儿胃火炽盛导致的牙痛44例,治疗组有效率达93.18%。若胃肠湿热则易生蚜虫,龚氏常用定痛散(当归、生地黄、细辛、干姜、白芷、连翘、苦参、黄连、花椒、桔梗、乌梅、甘草)治疗。若牙痛、牙肿、风牙、虫牙、牙长等疼痛难忍者,治疗可用蜂窝散(马蜂窝、白蒺藜、花椒、艾叶、葱头、荆芥、细辛、白芷)祛湿、止痛、杀虫、祛风。胃火上炎,胃中客热所致牙龈宣露、牙龈肿痛者,方用甘露饮子(天门冬、麦门冬、生地黄、熟地黄、黄芩、枳壳、山茵陈、石斛、枇杷叶、甘草、犀牛角)清热利湿,滋阴清热。

龚氏还记载了肾阴亏虚所致的牙齿疾病,包括牙龈出血、牙龈肿痛、牙齿松动等。治疗牙龈出血,若阳明经血热,上下牙床红肿溃烂,兼见肉缩牙龈暴露者,可服用滋阴清胃丸(当归、生地黄、牡丹皮、栀子仁、软石膏、黄连、知母、葛粉、防风、升麻、白芷、生甘草)。治疗阳明大肠与胃经火热所致牙床肿痛、动摇、黑烂、脱落,方用清胃汤(山栀、连翘、牡丹皮、条芩、石膏、生地黄、黄连、升麻、白芍、桔梗、藿香、甘草)清热泻火止痛。

此外,龚氏巧用外治疗法治疗牙龈宣露、走马牙疳和牙齿松动。牙龈宣露可用护齿膏;走马牙疳可用消疳散(花椒、细辛、硼砂、枯矾、铜绿、黄连、青黛)、芦荟散(黄柏、砒石、芦荟)、蟾蜍散(干蚵、黄连、青黛);牙齿动摇属肾元亏虚者,外治可用固齿散、固齿牢牙散、牙宣膏等,以上方剂均可外用涂抹擦牙,来达到固齿的效果。

3 小结

旴江医著《万病回春》影响深远,许多方剂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且颇有疗效,对中医五官科疾病的理论认识做出了突出贡献。龚氏擅长内外治相结合,效果极佳,在治疗五官病方面,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内治服药,外治可用塞药、敷药、涂抹、吹药、咀嚼等,治疗手段极其丰富,对现今临床治病提供了有效思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吕维克.吹耳散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50例[J].内蒙古中医药,2007,25(2):19.

[2]俞学铭.益气固表通窍汤治疗过敏性鼻炎患儿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1,28(5):804-806.

[3]顾军.清凉散治疗急性咽炎56例体会[J].交通医学,2000,32(5):554.

[4]吴波,隋淼,朱艳,等.三黄汤治疗痰湿热结型2型糖尿病43例[J].河南中医,2019,39(6):839-842.

[5]巫遂燕,林仁,邹媚,等.清胃散加减辅助治疗儿童急性牙髓炎胃火炽盛证44例临床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21,17(6):70-73.

(收稿日期:2022-07-29 编辑:刘 斌)

猜你喜欢
龚氏五官黄柏
旴江名医龚廷贤《万病回春》痛风诊治思路初探
黄柏炮制品的考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美丽的黄柏山
五官的检讨会
龚景瀚《离骚笺》的成书与学术成就
黄金分割法结合动态设计优选盐黄柏提取工艺
龚氏半桥和全桥双向调节原理
旴江名医龚廷贤《万病回春》对耳鼻喉科的贡献*
Join t estimation for rupture processes of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from regional and near source seism ic array observ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