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特邀主持人:黄景春

2023-07-12 15:03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水神太湖流域民间文学

本期的4 篇民间文学论文,2 篇涉及民间文学学科发展史,1 篇是对古代神话阐释史的考察,还有1 篇是对太湖流域水神信仰和仪式文艺的研究述评。

李小玲教授的《知识分子的自我启蒙与中国民间文学的学科发展》一文,讨论了中国现代民间文学诞生之初,“五四”知识分子的口头文学、人的文学的双重取向,在白话文学运动、思想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大框架内探寻中国民间文学的本初特质。但是,正如李教授所指出的,“五四”知识分子出于思想启蒙的需要,发动了“自上而下”的文学革命,但事实上,他们并未真正“走向民间”,也未能达成“启迪民众”的目标,而仅是“自上而上”地破除了知识阶层头脑中的陈旧文学观念。民间文学研究者在梳理文献的过程中强调民间性,同时,也在田野调查中发现口头作品,追寻民间的精神矿藏。在当下非遗保护运动中,研究者的自我定位和学科潜能经受新的考验,知识分子自身的启蒙也显得非常重要。

李一凡的《现代民间文学运动的通俗文学回响—〈小说世界〉对民间文学的关照》,通过对1923—1929 年通俗期刊《小说世界》所载的民间文学文章的分类梳理,探讨在民俗学、民间文学运动兴起的1920 年代,俗文学研究界所受影响,以及在一些方向上的积极拓展。民间文学一向被认为是俗文学的一部分,当然,二者有时也被分开研究,但总的来说关系密切,内容交融性强,题材相互借用和渗透也较多。本文从《小说世界》刊发的几十篇文章中发现了现代民间文学运动在通俗文学研究界的回响,所用材料比较新颖,见解也都比较新鲜。作者注意到《小说世界》的民间文学研究受到了胡怀琛的影响,而胡怀琛本人也正是一位跨界于俗文学与民间文学之间的学者。由于胡怀琛的独特身份和偏好,《小说世界》对民间文学的介绍、研究,与同时期的《歌谣》周刊、《民俗》等刊物着力点不同,但它们共同推动了民间文学运动的持续发展。《小说世界》提出从民间社会搜集民间文学,再以民间文学改造民间社会的道路,也是该刊的一项独特创见。论文梳理出这些内容,是对民间文学学术史研究的一项贡献。

张美宏的《“玄鸟生商”神话的阐释与重构》,通过梳理《诗经》中“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神话的历代解读历程,分析上古感生神话发生的文化机制及各家进行“合理化”阐释的情况。论文讨论到了感生神话的普遍性,着重探讨了儒家各派如何解读感生神话。在儒家内部,除了所属今文经、古文经的学派不同,也因儒者的宗教观差异,在解读“玄鸟生商”神话时出现了较大不同,各家通过注解、阐释创造新情节,推动感生神话不断演变。在文人儒士的改造下,感生神话被赋予了服务于现实社会的功能,因为对神话的历史化、世俗化解读,都是为了解决当下人的某种困境。这些基于建构主义的学术见解,对比某些学者在文献中勾稽感生神话、企图还原上古时代的历史真实的研究思路具有明显的开拓性。

俞明雅的《太湖流域水神信仰与文艺研究述评》,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太湖流域民间信仰类文艺资源的调查与跨学科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团队在长期调查太湖流域水神信仰及传说基础上,已经形成多篇重要成果。作者是团队成员之一,对太湖流域的人格水神有比较深刻的观察和理解。本篇论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所以对太湖流域水神及传说的研究成果如数家珍。作者认为,该领域的研究在对象择取、资料视野、学理深度等层面都存在较为可观的学术生长空间,为自己今后在这方面继续展开研究留下了空间。

这4 篇论文都具有新颖的学术理念,展开研究的立足点高,所据资料翔实,聚焦于学科问题,不惮与硕彦名儒的商榷,然后得出各自的结论。每篇论文都有闪光点,都值得一读。

猜你喜欢
水神太湖流域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研究”征稿启事
“民间文学研究”征稿启事
探讨《聊斋志异》中的水神信仰
对联与高校民间文学实践教学
太湖流域低污染水处理技术研究
论民间文学的时间存在形式
习俗成谣:“仙水神药”事件的建构研究
太湖流域:统筹兼顾 多管齐下 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京杭大运河沿线的“水神”
太湖流域LUCC对水文过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