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教育理念大班幼儿自主进餐的行动研究

2023-07-21 14:56王钰莹
家长·下 2023年5期
关键词:食物技能幼儿

王钰莹

在课程游戏化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推动幼儿自主进餐活动的有效开展、促进幼儿养成健康饮食习惯和自主行为意识成为幼儿园重要的教育目标。同时生活教育理念也越来越受到关注。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论,是指生活决定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迸发力量进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幼儿在生活教育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也是长久记忆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生活教育作用下,幼儿不仅能掌握生活技能、社会交往技能和自我保护技能等方面的知识,也在自我认识和发展方面得到支持和帮助。

但在实际的学前教育活动中发现,生活教育理念与幼儿自主进餐教育活动的融合有限。在幼儿自主进餐的实践研究中,教师要结合实践经验,探索如何营造既能保证健康安全,又能激发幼儿自主性和创造力的进餐氛围和方式。本文对此展开研究探讨,希望能够为一线幼儿教师提供一些启示,激发更多的创新思维,并以此推动幼儿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生活教育理念下大班幼儿如何自主进餐的实践,提出教师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环境和餐具、关注幼儿饮食特点等方式,促进大班幼儿自主进餐的能力和兴趣,让大班幼儿能够学习使用餐具、清理桌面等基本的餐桌礼仪,养成不挑食等良好的饮食习惯。这些实践为幼儿自主生活和学习提供重要的支持,也为幼儿园生活教育的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一、大班幼儿自主进餐的重要性

幼儿自主进餐是指让幼儿在进餐过程中自主选择食物和掌握用餐技能。在幼儿发展的各个阶段,自主进餐都是非常重要的。其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能够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

自主进餐可以培养幼儿自主性和独立性。首先,在幼儿自主进餐的过程中,大班幼儿可以自主选择个人喜欢的食物,甚至可以自己决定食用的时间和量。这种自主选择权可以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让幼儿明白自己的意愿可以影响自身的行为结果,从而激发幼儿开展自主行动的动力;其次,幼儿在自主进餐的过程中,还需要掌握用、取餐技能,如使用饭勺、夹子等取餐技巧。幼儿会自己掌握取餐技能,然后自主分配食物放在自己的碗里,可以理解时间的先后顺序和锻炼自我协调能力;最后,自主进餐可以帮助幼儿掌握自我服务能力,不会过度依赖成人的提醒和服务。长期的自我服务能力和独立性的扩充有利于大班幼儿的生活习惯形成,使幼儿有健康的成长空间。

因此,幼儿自主进餐是自己思考、决定和协调个人进食的过程,要求幼儿有控制和决策的能力,不断扩充与提高自己的生活技能,树立自我意识,以便能够借助自身能力和智慧面对未来的生活和学习。

(二)能够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在自主进餐的过程中,幼儿需要掌握用餐技能,如使用勺子、筷子等餐具。这些动作可以锻炼幼儿的手部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同时,幼儿在自主进餐中,还需要动手分拣食物,如把水果或其他食品放到碗或盘里,这可以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此外,大班幼儿在自主进餐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情景,如需要自己倒牛奶、舀饭、发放餐具、清洁桌面和地面等,这些也需要动手操作实现。可见,自主进餐可以提高幼儿自身的自我服务、为集体服务以及解决问题能力,进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能够促进幼儿的社交技能

自主进餐是体现幼儿自主性和独立能力的重要活动之一,也是幼儿社交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自主进餐活动对幼儿社交能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点,具体如下:

一是自主进餐活动可以促进幼儿感知社交环境。当幼儿在环境中自主进餐时,其所面对的环境会十分多样和复杂。幼儿通过自主进餐,可以更好地感知和理解社交环境,观察其他人在餐桌上的不同行為和状态。

二是自主进餐活动可以提高幼儿交往技能。在自主进餐时,大班幼儿需要从为自己服务转变为为团体效益服务。在进餐过程中,幼儿会和同伴或教师进行建设性互动。这种互动可以培养幼儿的交际技能,如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和理解别人的观点、交流技巧等。

三是自主进餐活动可以促进幼儿情感发展。自主进餐可以让幼儿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学会和别人分享和协作。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发现和同伴一起进餐很开心,从而与之产生好感和友谊。这种情感的交流和建立,有利于幼儿感情能更加稳定、积极发展。

总之,幼儿自主进餐对于其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自主进餐可以培养幼儿的自主性、独立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提高自身动手和精细动作能力,增加食欲和营养摄入,促进社交技能和交往能力。因此,幼儿园应该注重幼儿自主进餐能力的培养。

二、当前幼儿教育自主进餐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对自主进餐活动的重视

从教育理念方面分析,一些教师和家长可能认为幼儿自主进餐只是学习用餐技能而已,没有意识到自主进餐是幼儿独立性、自我服务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此外,一些教师和家长缺乏自主进餐方面的专业知识,对于自主进餐的意义、方法和过程缺乏了解,导致对幼儿自主进餐的重视不够。由于不同家庭和教师教育观念、文化背景、人生经验等方面的差异,有些教师和家长无法充分认识到自主进餐对幼儿的重要性。

从幼儿园发展角度分析,针对幼儿自主进餐教育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包括教育内容设计和实践活动设计等方面。一些托儿所、幼儿园和其他育儿机构的自主进餐教育内容往往只是作为课程的辅助内容,并没有予以充分重视。

(二)食品选择限制过多抑制幼儿决策

一些幼儿园或其他育儿机构为了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会限制幼儿在自主进餐时选择食物的范围和种类,这可能会造成幼儿选餐兴趣和食欲降低。对于幼儿来说,自主进餐是其成长发育的重要活动形式,如果食品选择受到过多限制,则可能会对幼儿的自主进餐行为产生负面影响。因为过多的食品限制可能导致幼儿对于某些食品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拒绝品尝新食品。这可能会导致幼儿的营养摄入不足,影响其生长发育。再有,限制食品可能影响幼儿的自我决策能力和自主性。过多的限制可能会让幼儿觉得自身没有选择余地,这会抑制幼儿的自我决策能力。

三、生活教育理念下大班幼儿自主进餐的教育实践策略

生活教育的理念强调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其中自主进餐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为了推动大班幼儿自主进餐,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提供多样化的食物选择

为了鼓励幼儿尝试新食品,并增加幼儿食品选择多样性,教师可以提供健康、多元的食物供幼儿选择,让幼儿感受不同食材的美味和鲜艳的颜色,帮助大班幼儿形成健康、多样化饮食习惯。

首先,教师可以结合本园实际条件,为幼儿轮换提供不同种类的食物:每餐提供不同种类的蛋白质、蔬菜、水果、谷物和奶制品,让幼儿能够尝试各种不同的颜色、味道和食物质地的食物。

其次,在此基础上组织大班幼儿按照个人喜好、遵守营养均衡的原则进行午餐食谱自主设计,如:和幼儿查阅资料或拜访保健老师,了解大班年龄段幼儿一天需要的食物摄入量,并给出适当建议,即每餐一拳头主食、1到1.5杯蔬菜等,食物应新鲜,尽量避免吃过多的加工食品。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自定食谱时注意荤素搭配以及自取食物时注意食用量,确保幼儿吸收到足够的各种营养物质。

最后,除了食材的选择之外,活动性进餐更能够增强幼儿自主进餐的意识。教师要鼓励大班幼儿为同伴介绍新的食物,可以结合小吃店角色游戏,让孩子制作他们家里最喜欢的家庭菜肴;在餐前进行“食谱播报员”活动,说一说不同食物的口味和营养价值等,激发幼儿好奇心,使幼兒有更多意愿尝试新的食物;组织幼儿之间的有效合作,推动幼儿参与到食物选择和准备的过程中。教师在此过程中帮助幼儿了解实际生活中不同地区的美食文化,从而调动大班幼儿开展自主进餐活动的积极性。

(二)创造舒适的进餐环境

在组织大班幼儿开展自主进餐活动的过程中,本着“舒适、安全”原则,可以调整班级格局,设置专门的点心区,保持餐区与游戏、休息区分离。还可以在进餐播放轻音乐,鼓励孩子安静就餐。

在幼儿自主进餐开展前,教师要精心设计餐桌布置,选择舒适的餐桌椅子和器皿,如柔软的椅垫和大小合适的餐具,让幼儿可以轻松且自然地享用食物;为进餐环境设置规矩,帮助幼儿了解餐桌规矩和礼节,如不嘴馋乱嚼、擦嘴和乱用餐具等,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进餐习惯。

在幼儿自主进餐过程中,教师可以在餐桌上提供多个选择,鼓励大班幼儿自主选择。如选择不同种类的食物、杯子和餐具等,让大班幼儿在自主选择中发挥想象力和决策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幼儿与其他幼儿分享食物,增强幼儿的归属感和团队意识。

在幼儿自主进餐结束后,为了培养幼儿基本的社交,在餐后活动中鼓励幼儿交谈,分享自主进餐体验和感受,提高幼儿语言技能和社交能力。

总之,舒适的进餐环境下的自主进餐可以为幼儿提供有趣、愉悦且富有创造性的体验,也可以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社交技能。

(三)给予幼儿足够的自主权

在组织大班幼儿进行自主进餐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在活动中给予幼儿的自主权是提升幼儿积极性、促进幼儿个人生活能力发展的关键。在当前的幼儿自主进餐活动开展过程中,众多教师为了保证幼儿的均衡膳食,也为了保证幼儿在自主进餐过程中的安全,往往在幼儿自主进餐中予以一定干涉,无论是幼儿选餐前,还是幼儿进餐中,都受到了一定制约。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自主进餐能力,教师要尊重幼儿自主权,给予幼儿自主空间。

在大班幼儿自主进食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大班幼儿自己选盘子、自己取食物、自己回收餐具,发展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自主性。但前提是做好幼儿的安全教育,如提前告知危险情况、同时监护协助等;给孩子提供适当的食物选择,并尝试让他们自己决定想要吃什么,鼓励幼儿独立思考,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选择和喜好;要尊重孩子的意见,不要试图干涉幼儿的选择,即使幼儿的选择可能在营养搭配方面不太合理,教师也需尊重幼儿的想法,在不过多干涉的情况下给予一定帮助。当幼儿不喜欢某种食物,也不要强迫幼儿进食,进餐后需耐心讲解食物营养搭配均衡的重要性。

(四)引导幼儿自我评价

为了进一步培养大班幼儿的自主进餐能力,教师要立足于幼儿的实际生活,让幼儿了解自主进餐习惯以及营养搭配规律。引导幼儿自我评价,使其建立正确的饮食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是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自我评价,建立正确的饮食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

在具体的自我评价构建过程中,教师要与幼儿建立信任关系,促使幼儿积极对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作出反应。因此,保持良好的师幼关系是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的基础。教师和幼儿在讨论饮食和自我管理问题时,需提供正确的信息和示范,如出现幼儿挑食导致食物浪费现象时,教师可以通过集体活动让幼儿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创设餐后游戏,光盘幼儿收拾碗筷、漱口后可以将个人姓名牌夹在盘子上,激励幼儿吃完自取食物,成为“光盘”小明星。

在组织幼儿进行自我评价时,教师应使用积极和肯定的语言鼓励幼儿。如当幼儿选择了营养均衡的健康食品时,对幼儿的选择给以肯定和赞赏,同时鼓励幼儿评估自身饮食和自我管理的表现。此外,教师还需根据幼儿的需要和能力制定计划,以帮助幼儿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和自我管理意识。如对于能够独立进行自我管理的幼儿,教师可以帮助其制定午饭后活动计划,以确保幼儿饭后散步消化和午睡休息质量,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大班幼儿自主进餐现状,论证了生活教育理念下幼儿自主进餐的可行性和重要性。教师需激发幼儿的自尊、自信和自主性,让幼儿的饮食行为变得更加健康和自律,使其在自我服务、语言表达、社会交往和卫生保健知识学习方面也受益匪浅。因此,推进幼儿自主进餐应该成为幼儿园饮食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同时,教师也需根据幼儿年龄、发展阶段、性别以及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加强研究和实践,进一步深化对幼儿自主进餐的认识,为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猜你喜欢
食物技能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搞笑:将食物穿身上
食物从哪里来?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