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理解能力的策略探析

2023-08-09 11:36马春梅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理解能力阅读教学素养

马春梅

摘 要:在持续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成为教师的首要任务。这不仅能够推动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发展,还有利于其他科目的深度学习,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基于此,本文以小学语文学科为例,简要分析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意义,并对具体教学策略进行探析,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授课方法等方面入手,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理解能力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11.0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才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十分关键,在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应优化教学设计,将考试大纲与学生基本学情结合起来,制定针对性的活动方案,吸引更多人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对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可见,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理解能力的意义

1.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较大改变,对于处在时代前沿的教育行业亦是如此。部分小学生受到年龄因素的影响,自控力较弱,随著接触电子设备的机会越来越多,逐渐养成“网上冲浪”的习惯,互联网虽然为他们提供了开阔视野的机会,帮助他们了解更多新鲜事物,但是网络上的信息纷繁复杂,如果学生不具备分辨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而迷失自我,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不利于他们综合素养的提高。

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性科目,承担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任务,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中应重点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通过广泛的阅读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度,初步掌握如何分辨信息好与坏的技能,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保证考试测试水平

通过分析小学语文考试数据可知,多数学生都会在较为简单的题目中犯一些小错误,并不是他们的基础知识不够牢固,而是缺乏一定的理解能力,在解读题目要求或是阅读文章时无法获取关键信息,既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又无法保证他们的解题准确率,影响了最终的测试水平。

教师应意识到这一问题,提高对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重视程度,在阅读教学中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通过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可以快速提取有效信息,在考试中发挥出绝对优势,利用最短的时间获取更多的重要内容,在提高解题速度的同时,保证答案的准确性,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

可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理解能力,通过多元化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学生在考试中便能轻松应对各类习题,有助于测试成绩的提高。

3.增强信息分析能力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为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带来了便利,同时,他们面临的选择也更加多元,稍有不慎便会掉入“陷阱”,影响学习的质量与效率。例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充分尊重其主体地位,由他们自主选择课外书籍,若学生不具备一定的分辨能力,很难挑选到适合自己的图书,反而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趣味十足但是没有教育意义的书上,不利于自身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则能有效避免这一问题,当他们具有信息分析能力后,会对自身的语文基础和学习需求产生较为准确的认知,在自主选择过程中抵御诱惑,挑选出高质量的阅读素材,彰显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必要性。

4.有效开阔学生视野

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认知世界的有效方式,拥有良好的理解能力可以使他们增强对外界事物的了解,提高文化知识积累,起到开阔眼界的重要作用。对于小学生而言,可以通过广泛阅读增长见识,促进文化素养的提升,但是如果他们不具备理解能力,即便阅读再多的素材也无法领取其中的内涵,白白浪费了时间与精力。因此,当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后,才能充分掌握阅读的本质,通过对各种类型书籍的研读拓展自己的视野,充分感受文字的魅力,进而强化语言表达能力,促进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另外,加强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还可以丰富他们的自我认知,在不同题材的文章中汲取知识和力量,具有启迪心灵、升华思想的重要作用。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策略

1.明确阅读目标,提高教学方向性

明确阅读目标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可以为学生提供正确指引,制定具体的学习方向和计划。目标制定的合理性会影响整个教学的实施效果,要想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的首要任务便是制定科学的阅读目标,以此为依据组织相应的实践活动,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基于此,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对班级同学的基本学情有全面的了解,设计针对性的目标内容,并根据具体的落实情况进行调整,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保证目标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另外,在制定阅读目标时,教师还应考虑到课程大纲的主要内容,根据教材中提供的文本信息设定计划,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互动中,结合现有的知识基础分析文本素材,掌握文章的创作背景和表达技巧,深入理解它的深层次内涵,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

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为例,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应秉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先布置简单的阅读任务,要求学生认识“陡、链”等生字,会写“爬、峰”等生字,能正确朗读“封顶、似乎、忽然”等词语,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而后逐渐提高学习难度,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这需要学生认真研读课文,通过对细节部分的分析理解课文想要传递的思想感情,进而领悟其中内涵。完成这一目标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任务的语气和心情,亲身体验文章中描述的场景,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以此深化文本内容理解。最后要求学生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说的话,善于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他们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明确学习的具体方向,有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注重兴趣激发,提高学生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前提。要想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互动中,踊跃发表不同的观点和想法,在热烈讨论中实现理解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对阅读内容感兴趣,才能主动思考相关问题,有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理解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从两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借助教材中的插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利用鲜艳的色彩以及趣味故事将学生的目光集中到文章上,在图文并茂的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营造良好的阅读场景,全面且细致地展现插图,帮助学生加深对文字的理解与感悟,有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

第二,创设多元化的阅读情境。语文不同于其他科目,要想使学生注意力保持长久专注,就需要为其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此保证阅读效率。教师可以引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语文课堂增加趣味性,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参与到阅读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认识。

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为例,教师带领学生共同赏析教材中的插图,借助生动形象的恐龙图案总结出文章主要介绍的对象,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迫不及待地展开阅读。或是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与恐龙有关的资料,采用对话的形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人提出“笨重的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恐龙和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样的吗?”在自由讨论中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極性,为其理解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3.创新授课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不得不压缩课堂互动时间,提出相应的思考问题后并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还没有深入探究教师就已经公布正确答案,失去了提问的意义,不利于理解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意识到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重要性,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并留出足够的时间供他们思考,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阅读。同时,教师也要注重阅读技巧的传授,使他们灵活运用阅读方法,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总的来说,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教学:第一,采用对比的方法,通过对不同语句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文章的深层次内涵,感受作者想要传递的思想感情。第二,前后联系的方法。反复研读文中多次出现的重点词汇,从而总结出课文的中心思想。

通过创新授课手段的方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科学的阅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领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切实提高阅读有效性。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为例,课程开始之前,教师询问学生是否喜欢民间故事,在日常生活中听到过哪些桥段,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转述,以此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本课所学内容与民间故事有关。而后引导他们自主阅读文章,单独标记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并说明理由。教师在验收阅读成果时,引导学生将标记的段落进行对比,分析作者在表达上使用了哪些手法和技巧,从而构建文章基本框架。最后,教师带领学生重点分析第36段中海力布和小白蛇的对话,品味他不求回报、不要珠宝等细节,凸显海力布舍己为人的高尚精神。

4.培养学习习惯,提高阅读连贯性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影响学生日后的长远发展,对于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只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的思维才能保持连贯性,由浅入深地分析课文,切实保证阅读的整体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先行带领学生默读课文,标记出陌生字词,并对文章主要内容形成初步了解。而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泛读、熟读、精读等流程带领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更好地领悟文章的主旨大意,提升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最后,教师要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将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好词好句摘抄到笔记本中,这不仅能够锻炼语言知识的运用技能,还可以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为后续的写作训练做好铺垫。这样一来,通过默读、自主思考、积累词句等可以强化学生的文学素养,高效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以最佳状态展开阅读,实现理解能力的提高。

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为例,首先,教师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一边阅读一边标记本课的重点生词,并通过查阅字典的方式在教材中写上拼音,包括耸立、桥梁、竞技、簇拥等词语。其次,教师带领他们进行详细分析,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概括和理解能力。最后,进入积累环节,将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摘抄下来,利用课余时间及时翻看,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进行背诵,在日后的写作训练中将其转化为全新的语言,丰富作文内容。

5.组织课外阅读,提高教学延展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教材内容已经逐渐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为其拓展学习的素材,以此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目的,教师应积极组织课外阅读活动,给他们提供多元化的选择,让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挑选适合的阅读素材。要想真正意义上发挥出课外阅读的重要价值,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教师在备课环节要明确本单元的阅读主题,利用互联网搜索与其相关的素材,整合起来形成推荐书籍的目录,并提出合理的阅读建议,充分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另外,课外阅读缺少教师的监督,更加考验学生的自觉性和自控力,要想保证阅读效率,教师可以布置相应的阅读任务,由家长负责检查,并将成果统一汇报于班级群中,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效果。

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为例,本课的重难点在于揣摩人物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师以此为依据精心挑选课外阅读素材,为学生提供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包括《故乡》《好的故事》等,通过深入阅读感受不同文章背后蕴含的情感,同时加深对鲁迅先生的理解,了解他的生平简介,感受他的写作风格,从中总结出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想要揭示的真相。在广泛的阅读中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通过组织课外阅读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料,使其得到更多锻炼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机会,对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不仅满足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日后的学习和成长打好基础。因此,教师必须重视理解能力的培养,正确看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探寻解决方案,以此保证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在多元化课堂活动的辅助下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慧萍、王昀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分析》,《知识文库》2022年第23期。

[2] 张虹《基于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视角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智力》2022年第32期。

[3] 贾宏平《阅读理解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培养研究》,《小学生》2022年第8期。

[4] 欧阳小华《探究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策略》,《读写算》2022年第4期。

猜你喜欢
理解能力阅读教学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大学生公民国际理解能力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运用纸质地图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上)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